明朝之前没有棉被之前,古人怎样度过寒冬?老祖宗真是太有才

引言:

别看现在我国的土地占有面积是世界上的第三大国,但在古代可以供人们生存和种植的土地并没有那么多。在当时北方地区就是蛮夷之地,生存着的都是一些少数民族,还有一些偏远部落。

因为古代人民在技术设施还没有那么完善,他们很难在极为寒冷或是较为热的地方生存,所以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中原地区,气候比较适宜。可就算是这样的地区,到了冬天之后还是会非常的寒冷。

明朝之前没有棉被之前,古人怎样度过寒冬?老祖宗真是太有才

古代棉被

据孟郊的《苦寒吟》记载:“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面对寒冷,那个时候的古人可不像我们现在,有暖气、地热或者是空调,就算是经济稍微差一点的家庭,也会有棉衣和棉被,冬天在家里还是挺暖和的,但是那个时候古人的家里,可能连一床棉被都没有。

明朝之前没有棉被之前,古人怎样度过寒冬?老祖宗真是太有才

棉花种植

根据《宋史》之中的记载,在宋朝末年才有人开始种植棉花,而且也仅仅是当做相花一类的植物来种植,根本就没有人能想到它还能用来抵抗寒冷,人们只觉得它外表雪白,长得比较好看罢了,这种情况也一直到了明朝,在《明史》的记载中这也是朱元璋将棉花制作成棉被的工艺传入到了民间,这时人民才享受到了冬天有棉被御寒的生活,而在明朝之前的朝代根本就没有棉被或者是棉制品。



面对寒冷的冬天,各个阶级都有对应的办法

在御寒方面,富贵家庭和普通农民有一定的区别,当时的达官贵族或者富裕人家,都会在冬天来临之际购买一些木炭放在家中,等到天气变冷时,就把木炭取出在家中架起火炉,一家人围坐在炉火的旁边进行取暖,很多贵族的家庭也会选择在家中架起多个火炉,来保证室内的温度,同时火炉上方还可以煮酒温茶,通过饮用这些东西来进行驱寒。

明朝之前没有棉被之前,古人怎样度过寒冬?老祖宗真是太有才

而且虽然他们没有棉花所制成的衣服,但他们会向以打猎为生的猎户购买一些野生动物的毛皮,然后稍作加工,制作成精美的衣服或者是毛毯,在冬天时穿再或者是披在身上。而在当时相传狐狸的腋下毛保暖效果最好,但本来一只狐狸的腋下毛就极少,所以往往要捕获上百只才能制成一件衣服,而在当时这样的衣服可不是普通人家能消费得起的,大部分都是皇宫内或是达官贵族才能用的到,而这样的衣服也不易损坏,可以流传好几代人使用。

当然这也是一般穷人享受不到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也是这种贫富差距了,毕竟在那个年代想要吃饱肚子都难,更不要说为了取暖而耗费如此之多的财力了。当时大部分的农民都过着自己种植粮食,自给自足的生活,等到冬天食物变少,他们还不得不上山砍柴,以卖柴为生。所以比起炭火而言,不少穷人都会在家里生起柴火,但柴火并没有办法持续发热,只能解决一时所需。

明朝之前没有棉被之前,古人怎样度过寒冬?老祖宗真是太有才

在这时人们就会收集平时家中一些牲畜的绒毛、羊毛、鹅毛等等,积少成多,以后他们就会将这些毛发缝在自己的被褥里面,要知道这些动物的容貌保暖性也是极高的,就像是鹅绒也是现在不少羽绒服里的高档材料,这样被子盖在身上,在冬天时就不会挨冻了,而且对于不少农民来说,冬天不用天天出去种地,就可以每日窝在被子里,等到实在是有什么需求时再出门。

在穿着上对于当时的平民阶级来讲,兽皮是买不起的,他们就会用粗布麻衣来缝制自己过冬时候的衣服,相对来说也会多缝制几层,让衣服变得更厚实一点,虽然从外形上来看,这种衣服并不好看,而且还是低等贫穷的象征,但往往很多人家都会在冬天选择穿上它,毕竟比起活被冻死,穿上它还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明朝之前没有棉被之前,古人怎样度过寒冬?老祖宗真是太有才

亚麻衣服

但要知道,在当时物资极其贫乏的年代,布料可是极为珍贵的,即使是粗布,一户人家当中也不会有太多,想要做到人人都有衣服穿也是比较难的,而且就算第一种方法当中,动物的绒毛也是比较难获得的,因为大部分家庭养鸡养鹅,都是为了繁殖或者是下蛋赚钱的,在过节时都不会忍心杀了吃肉,而且大部分人的养殖面积都比较小,所以收集动物的绒毛也变得十分的困难。

结语

所以还是会有不少的穷人在冬天活活被冻死,而在朱元璋对棉花进行了推广之后,也很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很多穷人也不必再为冬天而犯愁,因为棉花极易繁殖,所以价格也不高,有条件的农民甚至可以在家里自行种植,而这种御寒方法也流传至今。

明朝之前没有棉被之前,古人怎样度过寒冬?老祖宗真是太有才

朱元璋

在看古代人民的悲惨遭遇之后,我们也不禁感叹到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起码不用忍受饥饿和寒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

《苦寒吟》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