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书法,但我性格急躁,练习中静不下心,喜欢行草但书写随意,以后该如何进步?

党培书法篆刻


别说了,我已经知道原因了。

首先,我也是急性子,但我写字不急,第二,我也喜欢行书,但没有特别随性。看了老师的问题,我想答案已经出来了,你来看看,对不对。

首先说性格,急性子的人多着去了,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科学家也有急性子,要是这东西都把控不住,那科学家估计要把器材都拆了。

所以,急性子只是性格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说完全就是缺点,再说了,急性子也不是说啥都是急性子,对不,还是受大脑支配的吗,不能把所有不好的根源归结到急性子上去。

另一个,那便是随性,谁都喜欢舒服,谁都喜欢我行我素,这就是对于自由的潜意识追求啊。可我们也不是必须要随性子,要那样,领导都被打残了,马路牙子都被掀开了,红绿灯早都拆掉了。

其实,你说的都不是主要原因。真正导致你写字比较急,比较随性的原因,是自己对书法的认知自己学习方法。

首先,对书法认识不是特别深刻,所以总认为自己感觉美的东西就美,所以才会没有法度,没有规则的去写一些东西,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结果发现一直没有进步。

其次,就是方法,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写,那是不可能写好的,每个电话你都要去做起笔行笔收笔,每个都有不同的变化,结字注重技巧,篇幅注重统一搭配,你想随性都难,在急的性子,都能给你磨光溜了。


壹庸诗书文


急躁,也是天性,娘胎里带出来的性情,往往伴随终身,你只有适应它。

因为我也有这毛病,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每个人的性情,肯定不会是什么时候都急躁。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窗,肯定也开了一扇窗:你既然有急躁的一面,你肯定就会有手感极佳的一面,我的看法就是――


顺其自然,随性而为。怎么讲?

没有手感时,就别多练,没手感时练字就是浪费时间――该干嘛就干嘛!自己什么时候有手感,自己把握,有手感时,把握住时间点,时间段!

咳,这么说,理解朋友的自然会理解!

至于随意问题

我是这样看的,在我的专栏里,我常把有的行书结构写出来后,旁边还要配个图,“这是古代某某大家作品里的结构”,以示根红苗正,不是随意发挥。
练字这事,尤其是动态书体,确是有随性的地方,但在我看来,学习古人,不要随意发挥,当然,这并不是说临古贴就要死搬硬套,毕竟硬笔与软笔有太多不同之处!

这也是底线,不要太随意,不然,还临什么贴呢?


行书一点通



(抱庸硬笔行书习作)


行草行草,先行而后草,根本还是在行在楷。行草要写漂亮,必须要强基固本,以强化楷书行书的技法技能为突破口,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要把单字从点画结构和结体上重新回炉再淬火。三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先临习一段时间小楷。比如钟繇《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询《九成宫》,褚遂良《大字阴符经》等等,不需要全部练到,择其两三个即可,主要目的是让楷法的“意识”鲜明起来,这对行草笔法字法的的规范严谨性上有益处。

张翰《思鲈帖》

二是重点强化行书技法技能。行书笔法字法的精髓在于点画流美,线条圆劲,粗而不臃,细而不弱,笔正锋中,行气流畅,错落有致,曲折互用,宽狭相间,相映成趣。多临习《兰亭序》《韭花帖》《黄州寒食帖》等名家经典,必然对行书笔法字法的娴熟通融有所帮助。



杨凝式《韭花帖》

三是认真开始创作训练,尤其是要改掉随意性,务求慎重,力求依循法度,每一笔都要是思虑纯熟的结果。坚持创作一段时间,积累到一定的量度,就会潜移默化为笔下的功夫。


抱庸硬笔行草习作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练习书法,学习行草书确实需要一点性情,没有性情是很难写好行草书的,要胸中有气象,才能表现出大气磅礴、淋漓尽致的行草书,比如历史上的草书书法家都喜欢喝酒,唐代的草书书法家张旭、怀素就是一个例子,因为喜欢喝完酒以后写字,所以他们被称为“颠张醉素”,酒能助性,能够让人放松,发散自我,从而写出更好的、更有创意的书法作品。

但是作为书法的基础训练,无论是行草书还是楷书,都需要安静下来,沉稳下来,不然很难做好基础训练,没有好的基础训练,用书法去表现性情和情感,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的。和很多其它的行业一样,基本功底的训练都是痛苦的,需要做反复的重复性机械运动,我们看到的别人的自由书写,都是在这个基础气之上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丑书书法家,他们肆意的夸张字形结构、善于书写表现,但是我们看他们的书法功底,缺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很多丑书书法家是写不好正常的书法,才去走的歪门邪道,通过形式、表演等书法基本功以外的东西来博取人的眼球,但是真的让他好好写一幅书法作品就不行了,据露馅了。而当今的网络社会,又给了这些人以平台,有了更多的追随者和模仿者。



所以,我还是建议作者,去静下心来临帖,不要着急,既然喜欢这个就要沉下心去做,如果是在不行,那就选择别的行业吧,书法真的急不得。


不二斋


行草书,较适宜表达性情,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书写速度也相对较快,但它又并非一味地快,而是要讲究节奏变化。


写行草,轻、重、徐、疾四法当相互交替使用,既要保持整幅作品笔 调的统一协调,又要笔调灵活多变,关键在于用笔是否得法。

若不能速而速,谓之“狂驰”,狂驰则病在无骨,点画浮薄,笔无顿挫,最易失势。

若不当迟而迟,谓之“淹滞”,淹滞则病在骨痴,点画滞钝,笔不劲利,最易质浊。

有书法认为,学习楷书者,可以兼习行书,以增强笔意的流动;学习行草者,可以兼习楷书,以增强笔意的沉着。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鉴于你目前的情况,我建议你:在学习行草的同时,可以临习一下小楷。原因有二:

一、如上所述,学习楷书可以让你的行书更“沉着”。所谓“沉着”,既指笔力入木三分,又指意态沉静,以虚取韵。


二、小楷能让你笔法精到。行草速度虽快,但一点一画必须到位,而在锻炼笔法方面,小楷无疑更有优势,其字形虽小,但五脏俱全,于笔法要求更为精致,故在书法圈,凡以行草为主攻方向者,无不写得一手好小楷。

希望以上能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性格决定命运。说的是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对事物态度的选择走向。你的性格急燥,又喜欢需要心平气和安静才适于练习的书法。这恰恰是一对矛盾,你不可能先行改变性格才去练习书法呀,那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稍有所成啊?因此,你可以针对自已的性格结合爱好,直接练习狂草。不需要先按传统的按步就班地从楷行草狂去过渡。怎么直接练习狂草呢?分三步结合练习:

一,读贴。

搜寻你所有能够搜集到的狂草书帖,深入了解狂草的各类字形结体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二,练习狂草的基本线条,目的是练习基本线条的熟练运笔表现力和控笔抒畅不滞的掌控能力。(如图)。

三,坚持大量的针对性临帖。临与摹是一个创造性的前提基础。临熟摹熟之后,很自然地能够在不断的书写练习过程中,跳出有自已个性特点的字。

每天练习个把小时,以兴致已过则停笔为度。不使练字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为宜。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静不下心是很正常的表现,莫急,关键是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练习,不然长时间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估计会更加着急的。

练习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修心养性,修心就是要让自己能沉浸在书法的学习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像佛家的坐禅一样。养性的目的是为了能驾驭自己的性格、性情,而不是为了改变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通过学习书法,让性格急躁的时候能静下来想想,性格安静的也能经常动一动。

这位提问者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喜欢行草书但是书写随意,这就是问题所在。行草书看似随意,书家也往往是在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下书写而成的,但行草书的法度并不比楷书少,行草书要写好更需要书者有很深厚的功力,如果以为行草书就是随意书写,那你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能当作笑柄。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云: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写行草书一定要有楷书的笔意,不懂楷书也很难真正写好行草书。所以,如果真的喜欢行草书的话,还是要练练楷书的。

因为日后以行草书为主,不妨从赵孟頫的楷书入手,赵孟頫的楷书是略带行书笔意的,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对日后往行草书转化就容易的多了。

学习书法的时候,最好有个老师教你比较好。实在没有好的老师的话,可以多看看一些优秀老师的书法教学视频。您可以加入我的《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圈子里为书友们提供了各种名家法帖的视频教学资源,就是为了助力自学书法的朋友们。

行草书写写起来不死一味地快,而是有快有慢,有提按变化,有节奏变化的,如果不看老师写的话,自己很难琢磨出来的。我当初学习行书的时候就深受其害,只是一味地快,现在改起来很难。所以,再次真心劝告,写书法,节奏很重要。

要想把书法练好,不管是行草书还是楷书,都离不开临帖,所以一定要从临帖开始练起。自己随意书写的时候,确实很难静下来。但是临帖的时候,往往能让自己静下来。因为临帖的时候不仅是写,还需要看,也就是读帖和分析,需要用心去对比找差距,这个时候不自然就静下心来了。

我想这位书友,如果能这样按照正确方法去学习的话,书法一定可以练好的。我一直以为,随便写字也是写,认真临帖按照正确方法练习也是写字,但坚持下来之后,差别就大了。既然下的功夫都差不多,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好好写起来。


翰墨今香


说穿了,就是没有那么喜欢!真喜欢的话,会乐此不疲!



手机用户jin小野


应该静下心来多听听纯音乐,走进大自然,感受万物生灭的过程,在人生的旅途中适当的放慢脚步,去追寻真正的自我,然后达到太上忘情之境。


空空居士


我不知道写什么,写的自己都不行,只有打发时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