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潘金莲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嫁给武大郎后会认识一个打虎英雄的小叔子——武松;而武松也怎么没想到,自己在景阳冈怕被店小二笑话硬着头皮上山后成了打虎英雄。

潘金莲是贬义界的代表,武松作为民间英雄的化身,一邪一正,看似毫无关联,最后却是爱恨交加。他们的故事后世广为流传,茶余饭后受人津津乐道,百谈不厌。武松虽是打虎英雄,但你可知武松的那些囧事么?且听我娓娓给你道来。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潘金莲和武松

一、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有108个英雄好汉,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最后大家聚集在山东梁山泊聚义。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水浒全传


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武松打虎”的故事。

我们闭上眼睛,回忆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脑海里浮现出武松跨在老虎的背上,左手揪着老虎,右手抡起拳头高高举起的画面。我们用现代的数据方法,分别分析一下老虎和武松的战斗力。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武松打武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这是受到人类的公认,而且不仅仅是人类这样认为,包括在动物界内,所有的动物听到老虎的呼啸声都避而远之,所以老虎自然不是盖的功力。

①体重:老虎的体重在150-400公斤之间,老虎一掌扑过来,就算是当打之年的拳王泰森也是一样秒KO,在绝对力量面前,所有的招式技巧和耐力都是徒劳的;

②武器:老虎的爪子伸出有十厘米左右,末端钩状,专门破皮,扣骨缝,相当于自携一把锋利的匕首武器,两只前爪就是双刃剑;

③速度:老虎是猫科动物的亚军,仅次于猎豹,它的奔跑速度是80km/h,相当于每分钟一千二百多米,一秒就是二十多米,就算是跨栏世界奥运冠军刘翔12.88秒的记录对老虎来说都是小儿科;

④绝招:一招必杀技,当属老虎的琐喉功,就算是成年狮子被老虎琐住喉也是难逃一劫,就别说人了。


再纵观武松,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①体重、身高:武松体重不详,书中没有介绍,略诂在100公斤左右。身长八尺,古代人说五尺之童,六尺之孤,七尺就是成年人了,武松身高八尺,一尺大概是23.1厘米,大约是184CM左右,按普通人来说,还是蛮高的身材;

②年龄:25岁。在后面见到潘金莲时,嫂嫂问起,他回答是25岁,这个年纪也是最颠峰时期;

③武器:哨棒,第一棒就打断了半截,可见武器的性能非常一般;

④速度:从原文的动作描写中“一闪”、“又闪”、“一跳”等词语中,反应机灵、敏捷;

⑤攻击力,在人物出现之前没有任何与人打斗的场合描写,倒是在遇到宋江的时候,武松跟宋江口述他喝醉酒时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怒起只一拳就打昏对方;然后有记载武松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

⑥打虎过后的人生简历:武松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高手对决,讲究的是速度和力量,谁先动手谁先赢一半。文中描述的是老虎偷袭喝醉酒的武松,老虎占先机啊,老虎在暗,武松在明。我诂计当时武松只有吓湿裤子的份,只不过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尿罢了。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外貌描写


从数据分析来看,武松身材高大魁梧是无庸置疑,青壮年时期力气无穷也是真。但从留下来的文字来看,更多的是形容长相和气质,从实战角度来说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况且在形容老虎打斗的场面,老虎只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三招过后气性先自没了一半,也是弱化了老虎的战斗力。

抛开这些不说,就算武松比常人厉害十倍,但跟成年老虎来比较,数据分析仍然是不堪一击的,武松完败。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数据分析


因此,得出的只有一种结论,那就是武松因为在作者施耐庵笔中有主角的光环“金钟罩”下,才能轻而易举地打死了一只老虎。

二、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作者,施耐庵出生于1296年。也就是说当你出生的时候,施耐庵已经大概700岁了,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在后期为作品稍加整理。

施耐庵是个文化人,13岁开始进私塾读书,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做过几年小官,但官途并不平坦,最后看破官场,选择在江阴祝塘镇教书。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施耐庵石像


而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

小说中武松景阳岗打虎,写得栩栩如生,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写的故事会这么火爆,要是换成现在这个年代,我想施耐庵肯定会是个网红作家。他回答问题能不能获得4个优质通过呢?他的人头像有加V吗?他获得青云奖了吗?他能圈多少粉丝呢?他的阅读量会有10w+吗?

有关于创作这个故事的灵感,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各位兄dei,这下整明白了吧?武松其实就是庄丁,大户人家的保安人员。而小说里的那只老虎在现实中只不过是只大黄狗,而且,还不是打死大黄狗,只是赶跑而已。一只大黄狗都打不死,何况是一只大老虎。

尽管如此,美化的故事我们还是喜欢讲,喜欢听。在这个缺少英雄的年代,难得作者施耐庵自己捧出一个英雄出来,吃瓜群众的我们又怎么忍心毁了这英雄的形象,那是多少人心灵的寄托与希望。

三、


接下来我们来列举一下武松的囧事。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武松喝酒情景


囧事1:有钱就了不起。在景阳冈山下的“三碗不过冈”酒家,武松喝完三碗酒后不过瘾,仍叫店小二继续上酒,店小二好心相劝,他不听,然后拿出银子大叫大嚷的,一副有钱就了不起的大爷模样。

囧事2:不遵守店家规矩,用恐吓手段。店家的规定是给了三碗酒后就不再上酒,本质上是为了客户好,为客户安全着想,不想客户误事。但武松不听,甩出银子之招还是解决不了,便动粗,利用自己身材高大有一身蛮力的有利条件对店小二吆喝,且看原文[武松焦躁,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饮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完全就是一副社会二流痞子的形象,你不给我喝老子就收拾你,砸烂你店里店外。

囧事3:不善于理财。武松回家,离开柴进家的时候,是宋江给了他盘缠。他身上的钱其实不多的,但他完全就是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状态,有钱时就撑死,没钱时饿死,不会合理支配手上仅有的那一点点金钱。在“三碗不过冈”酒家的时候,这一个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既然是回家探望哥哥,自己省着花,把钱留给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哥哥买鸡腿,鸡腿它不香么?

囧事4:不信任人。武松前后喝了15碗店家的镇店好酒“透瓶香、出门倒”后,手提哨棒便走。店家小二好心相劝,拿手抄官文给武松看,并告知景阳冈山上有老虎,已经咬死二三十个壮汉了,现在政府命令猎户将老虎捉拿归案,劝武松在店里留宿一晚,第二天和过往的商户结伴而行。但遭到武松的拒绝与不信任,原文[武松道:“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武松这种不信任人,也让店小二深受内伤,一片好心却被人误以为恶意,无奈之下便随武松而走。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书中描绘情景


囧事5:自尊心强,好面子。在武松走了约五里路后遇到一个破庙,看到了有官方印信榜文,才相信店小二说的是真话。因为自尊心强的问题,虽然有点胆劫想返回去,但又怕没面子,让店小二取笑,于是在不太情愿的尴尬气氛下断续往前走。

囧事6:不珍惜生命。在大是大非面前难辩谁是谁非,不懂孰重孰轻。老虎是百兽之王,前车之鉴是已经咬死了二三十个壮汉,还不考虑个人安全,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故事中只是提了有一只老虎,万一在下山时碰到两个猎户扮演的老虎也是真的怎么办,哪里逃呢?


我们用另一种角度去透析武松打虎的故事,说出了武松的囧事,也是希望能从中有所感悟,武松能打死老虎是假的,小说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为了美化人物的作用。

在武松这个人物出场的时候,还有一个囧事。

囧事7:不善于与人沟通。与宋江的相识可谓是“不打不相识”。话说宋江在柴进家从晚上七点喝到九点的酒,在上厕所的途中不小心踩到了火锨柄上,把那火锨里的炭火掀在了正在取暖的武松脸上,武松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跟人家打架,庄里的家丁都劝说不住,直至柴进赶过来才制止了这场误会。另外就是柴进也是不喜欢武松,因为武松跟柴进家丁相处不好,满庄里的庄客没有一个道他好。和基层的人都相处不好,侧面也说明武松是一个极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粗鲁人。


但现实中有多少类似“武松”这样的人,有点钱,有点能耐,脾气还大得很,不怎么相信人,自以为了不起,也不曾好好与人沟通,幻想着自己是那个艺高胆大的“英雄”,跨过底线,到处去触摸“老虎屁股”。殊不知现实中的人物并非小说中的主角,少了光环,生命仅有一次而已。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我们一直强调综合素质,不管你有钱,还是有权,抑或是有拳,都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真正做一个“超绝非凡”之人。


四、


如果没有施耐庵,武松的嫂子潘金莲,原本是贤妻良母的小女子就不会在小说中被写成了通奸杀夫的淫妇;如果没有施耐庵,对小说的女主角潘金莲做前期伏笔辅垫的描绘,就不会有后期《金瓶梅》对潘金莲添油加醋的写法;如果没有施耐庵,恩州当地的潘姓和武姓两大家族几百年来就不会不通婚;如果没有施耐庵,就不会有吃瓜群众对潘金莲有深恶痛疾的莫名仇恨。


现实中的潘金莲只是个普通女子。她是恩州潘家的千金大小姐,住在距离丈夫武植家不远的黄金庄。潘金莲父亲曾官拜知州,按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呀,再加聪明、美丽,智慧与美貌集一身,简直就是方圆十里的女神啊。她老公武植也是捡到宝,因为家境贫寒,年轻时到潘府家打工,因为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加上品行端正且能干,深得潘老爷的喜欢,于是资助他学习,还将女神许配于他。夫妻俩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潘金莲


郎才女貌,非常般配、幸福的爱情故事最后被施耐庵笔下写得有点支离破碎。


那一年,潘金莲22岁,武松25岁。

潘金莲是个使女,因为拒绝了户主的调戏,被张大户报复故意把潘金莲嫁于武大郎,这一点说明潘金莲开始还是贞烈女子,她还是有原则的。但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潘金莲是压根不爱武大郎的。哪个女孩子不期望心目中的他是个高富帅的白马王子?武大郎丑也罢了,身体上还存在着残疾,更重要的一点,还是个穷鬼!要房没房,要马车没马车,要佣人没佣人。让美貌智慧集一身的潘金莲又怎么心甘情愿接受这样命运的捉弄?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原委


作者下笔有点狠,来了这一波男女大逆差的对比后再把武大郎和武松兄弟俩一个天一个地的形容。

武松和武大郎从小相依为命,哥哥爱弟弟,弟弟疼哥哥。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武松把武大郎当成了宝贝,其他人都不尊重武大郎,不把武大郎当成一个人。因为武大郎是一个残疾人,懦弱、无用,做着社会底层吆喝的苦力买卖。而纵观对武松的描绘,身高八尺,身上有百余斤力气,又是打虎英雄光环加身。


为什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部分相亲的女孩要求男方要有房、有车、有存款,怎么可以堂而皇之把这些作为衡量对方的“爱情标准”?为什么对笔下的潘金莲却有如此苛刻的要求?凭什么潘金莲要服从命运的安排?凭什么潘金莲就要和武大郎过上艰苦的日子?凭什么潘金莲要踏踏实实地这样平凡度过余生?凭什么潘金莲就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

我们在指责潘金莲的同时,我们又在做着什么样的举动。我们一直渴望另一半要优秀,却不曾要求自己也要上进;我们一直在渴望社会的繁荣稳定,却不曾想过自己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我们一直在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不曾想过自己一直在做“键盘侠”;我们一直在渴望鲜花与掌声,却不曾想过自己在嘲讽别人的路上走了多少回......

五、


文中的武松有爱过潘金莲吗?哪怕有那么一丝丝的动心有没有?

人世间最难捉摸的就是爱字,潘金莲一定是爱过武松的,说不定武松是她心目中真正的初恋。而武松有没有爱过潘金莲,不是简单三言两语能说得出来,因为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明白自己有没有爱过谁,或许在那一瞬间,或许在某一个场合,或许爱在心底,或许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武松只能让自己理性再理性。

武松便是一个理性又粗鲁人物的典型代表。武松就算是力大无穷,能打死深山林里的老虎,但对一个弱女子却毫无招架之力。

武松的囧事8:在处理情感上简单+粗暴。

施耐庵的笔中,武松面对潘金莲的引诱,原话:“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相信武松恋爱史是空白的,爱情界的小白鼠。不能破坏哥哥的婚姻,伦理不能破,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良美德不能破,这是值得鼓励和宣传的!武松的拒绝,也是喊打叫杀,毫无技巧可言。潘金莲的出现,就是在等待武松,最后死在武松的刀下,也算是还正义的一个判决。

「故事」潘金莲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些囧事

潘金莲死于武松刀下


如果武松妥善处理情感,让潘金莲离开武大郎自己去寻找想要的幸福;如果武松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在哥哥身上,哥哥的处境也不至于这样潦倒;如果给哥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嫂嫂,安安分分地过小日子,那自小养大武松的武大郎便不会冤死;如果再给武松一次机会能换来哥哥的不死,我相信武松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

如果潘金莲不是叫武松小叔子,如果潘金莲叫武大郎大伯哥,如果潘金莲在景阳冈下被武松英雄救美,如果潘金莲和武松在一起,如果施耐庵改一下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如果作者换成台湾的琼瑶,如果......


结束语: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如果,把握好当前的幸福,生活便会一直幸福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