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的关羽,曾经对马超和黄忠流露出不满,为何对赵云没有意见?

张晓龙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有过两次不满意,一次对马超,一次对黄忠,而刘备和诸葛亮都设法加以化解。这个桥段认真分析起来,非常有意思,体现了刘备超群的头脑和出色的政治手腕。



刘备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即是君臣,又是结义兄弟。其他人都好说,但关羽特殊的性格始终是刘备管理上的一个难题。

无论资历、功劳、战绩、能力还是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关羽都是除刘备之外的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但关羽这个人优点非常明显,缺点也非常明显,他在性格上有缺陷:骄傲自矜,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眼高于顶,虚荣心特别强。

关羽的虚荣心强,就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咱们列举一下关羽的几次发怒:


1.大家记得,关羽曾经与纪灵有过一次交锋,双方打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稍歇”,关羽就让纪灵回去,自己立马等着再战,结果纪灵没出来,他的副将荀正出来迎战了,关羽认为荀正不是自己的对手,让他换纪灵出来,苟正却说:“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

听了这句话,“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下了死手,一个回合就将荀正斩于于马下。

2.关羽千里走单骑,路过黄河渡口,被守将秦琪阻住,关羽报号“汉寿亭侯关某也”,秦琪却完全不尿他这一套。看到报爵位压不住对方,关羽又以武力相威胁,说你不知道我关某一路上过关斩将的事吗?秦琪却说:“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

这下子严重激怒了关羽,“汝比颜良、文丑若何?”挥刀直进,斩了秦琪。

3.樊城之战,徐晃与关羽对阵,开始是吹捧关羽,感激“壮年相从,多蒙教诲”,又吹捧关羽“英名震于华夏”,突然口气一变,当众宣布“生擒关羽者赏千金”。关羽勃然大怒,和徐晃杀到一处。

我们发现,关羽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在战场也希望敌人能给他面子。


刘备入川,先有黄忠、魏延、刘封随军出征,后来庞统落凤坡殒命后,诸葛亮、张飞、赵云也奉调入川。这些战将们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各自都为收取益州立下了巨大的功劳。而关羽呢,只能做个看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马超归附刘备之后,率兵直进成都,逼降了刘璋,立下了灭国之功,功高居首。

关羽很不满意。他写信给刘备,表示要入川与马超一较高下,而诸葛亮回信说:

“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关羽拿到书信,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他就这种小心眼,还把书信给众人看,让大家知道,还是我关羽文武全才,远超三弟张飞和马超。


刘备趁着曹魏在汉中兵力不足的机会,继续扩张,夺取了汉中。张飞、魏延、马超、赵云都立下大功,连刘封都有开疆之功,夺取了上庸。黄忠阵斩曹军主将夏侯渊,更是一举定江山,立下首功。而关羽仍然是个看客,寸功未立。

进位汉中王之后,大封功臣战将,关羽以无功之身而获封高位。但当他得知黄忠也在五虎将之列的时候,他很不满意,又发牢骚了:“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是与黄忠有过节?也不是,长沙城一战证明黄忠的武艺也并不怵他,无论武艺还是功绩,黄忠完全当得起五虎上将。而且,无论是攻取益州还是收夺汉中,关羽可是寸功未立,他有什么权力评价人家黄忠呢?


实际上关羽并非对黄忠不满,而是他的虚荣心在做祟。别的将领都是以战功获封,只有关羽是无功受封。关羽敏感的神经已经似乎感受到众人的窃窃私语,指指戳戳,悄悄向他瞥来质疑的目光,认为他靠的是与刘备的关系才身居高位的。

关羽这个人最在乎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他疑神疑鬼,坐立不安。而刘备又是怎样处理的呢?他让费诗做使节向关羽解释:

“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


咱们再来看看刘备对立功大将的安排:

关羽:前将军(有衔),汉寿亭侯(有爵),襄阳太守(虚职),假节钺(实权);

马超:左将军(有衔),都亭侯(有爵),督临沮(虚职),假节(虚权);

张飞:右将军(有衔),新亭侯(有爵),巴西太守(实职),假节(实权);

赵云:翊军将军(有衔),无爵,掌握中军护卫(实职),无调兵权;

黄忠:后将军(有衔),关内侯(有爵),无职,假节(虚权);

魏军:镇东将军(有衔),无爵,汉中太守(实职),无调兵权。

关羽的矛头不能针对张飞,那是结义三弟;关羽的矛头也不能指向马超,上次已经表达过不满了,再纠缠就没意思了;也不能指向赵云,人家可没有爵位,也没有假节调兵权;不能针对魏延,人家是大哥刘备亲自提拔的,而且即无爵,也无调兵权。


与关羽并列,有军衔有爵位有假节的,只有黄忠最适合关羽指责。所以关羽立即将矛头指向了黄忠。理由很牵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关羽忘了,自己以前还是个流落江湖的逃犯呢。

刘备这个安排也挺用心的,认真看,其他人可以给名给钱,但实际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心腹大将手中。但毕竟,张飞的巴西太守,魏延的汉中太守都是实职,而关羽的襄阳太守可是个虚的,关羽想去襄阳看看自己的地盘,得先到曹仁那里去办护照。


“假节钺”是刘备给关羽的腹语:你想立大功消除别人的质疑,想获得“襄阳太守”的实职,那我就给你调兵征伐之权,去干吧!

于是就有了关羽北征,水淹七军和走麦城之失,也有了刘备火烧彝陵之败。蜀汉的命运终究是由刘备和关羽而造成的。


馋嘴肥猫铲史官


这个问题的解释,应该是由关羽争强好胜的性格决定的。蜀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关羽居首位,第二位张飞是结拜哥们三弟,这样的排位关羽应该没的说。有点说道的是后三位。黄忠与马超都是降将,论武功都与关羽有一拼。《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黄忠),是写关羽与黄忠大战一百回和不分胜负,关羽使出拖刀计,欲杀黄忠。不料黄忠马失前蹄摔落马下,关羽仗义没有杀黄忠,放他回城,明日再战。黄忠感谢关羽义字当先,不杀之恩,献了城池,投降了刘备。受到刘备格外敬重,关羽当然心里不舒服,当黄忠与他同封五虎将时,关羽更加篾视黄忠到了极点竟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小卒为伍。”连五虎将都不愿当了。

那马超虽然武艺高强,与张飞相斗不分高下,曾经杀得曹操望风而逃。可谓西凉第一悍将,但最终还是降了刘备,得知马超投降,关羽写信绐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就是说马超的本事能比过谁呢?封五虎将第四位关羽根本就不服气。

再说赵云与黄忠,马超不同。赵云武义高強,五虎将中排第三位,是桃园结义兄弟的嫡系。再说赵云是个闷头工作,不计名利的人,与关羽没有任何历害冲突。虽然与刘备不是拜把子兄弟,也是最早来投靠刘备的铁哥们儿。对关羽来说也算自家人,况且还有过长坂坡舍命救幼主的功劳,关羽也只有感激佩服的份,哪能有意见呢?





用户李森


能对赵云有什么意见,赵云差不多与刘关张一起共患难出来的,赵加入的时候,他们三人还是小人物一个,而且赵对刘备一向忠心耿耿,武艺品性都很好,所以老关对赵的态度应该是自己兄弟一样的。老关虽然傲慢,但是你见过他对张飞傲慢么?骂过张飞么?倒是很自豪地对老曹说过自己三弟武艺比自己厉害。


手机用户61510376396


很荣幸能够回答到这个问题

在《三国志》中对于蜀国的记载并不详尽,可能是因为蜀国没有史官的原因吧,又或者是陈寿是以魏国作为正统来撰写的这部经典,但是从《三国志》中对五虎上将的只言片语中可以了解到傲气的关羽确实曾经对马超和黄忠流露出不满,这确有其事。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蜀志.费诗传》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为什么关羽看不起马超和黄忠呢?

在正史上对于关二爷的评价也是颇高的,陈寿说了,关羽是国士无双的人物,不光武力值爆棚,而且忠心仁义,人品刚正,能够礼贤下士,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这么推崇关二爷的原因,正史中没有像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一样详尽的描述出关羽与马超、黄忠之间曾经发生的纠葛,只是一带而过,笔者就以正史为本,略加分析一下吧。

黄忠是长沙太守韩玄的手下大将,但是他是败军之将,可是呢,刘备敬佩黄忠的为人和胆识,黄忠也是勇猛过人,在定军山一战斩了夏侯渊,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刘备就想封他为将军,可这是诸葛亮提出了建议,他说“张飞和马超见证了黄忠的战绩,对封黄忠为将军无可厚非,可是关羽离的太远,没有看到黄忠的战绩,肯定会有意见。”可是刘备坚决不同意,他说“关羽那里我自会解释。”于是就有了前文费诗作为使者拜访关羽,关羽大怒:“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但是最后费诗好言相劝,关羽也就理解了刘备的苦衷,并消弭了对黄忠的意见。

归根到底,关羽对于黄忠流露出不满,第一是因为关羽的地位比他高,关羽一生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这个“汉寿亭侯”可不是刘备封的,而是曹操上表汉献帝,汉献帝封的,而黄忠仅仅是韩玄手下的一名将领,后期到了蜀国被刘备封为将军,那以关老爷的个性肯定耻与与黄忠为伍,一个降将还是个老头,肯定是心里有气啊。第二,关老爷好出风头,这定军山一战可谓是黄忠在蜀国阵营的扬名之战,但是关二爷另有重任没有参与,风头让黄忠抢了,是不是也有这层面的因素在内呢?

接着说马超,马超这个人的人品非常的不好,马超是西凉军阀马腾的儿子,马腾被曹操招安之后便携家带口的去投奔了曹操,马腾的部队就交给了马超打理,曹操为了稳定军心,也上表皇帝封了马超为汉都亭侯,但是这个马超为人太不安分,有野心,他竟然背着父亲和家族死敌韩遂勾结,他明知自己一家老小在曹操手里,还欲置曹操于死地,这就导致了马超家族满门被抄斩。马超后来兵败就投奔了张鲁,张鲁好心收留他,他却琢磨吞并张鲁的地盘,暗中有勾结刘备,马超简直是一个没有做人底线的人,到了蜀营,还出卖自己的朋友,并且阿谀奉承拍刘备马屁,第一个上表尊刘备为王等等吧,简直厚颜无耻到极点了,刘备虽说给了马超很牛的名号,但是也并没有重用他,刘备是何等的城府,他早就看出马超是个无耻的小人,所以就养着他,而不重用他。

我们的关二爷是仁义的二爷,一生秉信“忠孝仁义”,马超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人品很差,关二爷必定看不起他,这和对黄忠的态度又不一样,关二爷开始时并不了解黄忠,才才产生的误会,但是通过费诗的一番言谈,二爷和黄忠消除了误会,可是对于马超,关二爷应该是一直都瞧不起,是发自内心的瞧不起他。

关羽为什么没有对赵云产生误会和不满?

《三国志》中对于赵云的记载也并不多,而且陈寿对于赵云的评价也并非像《三国演义》般那么隆重和盛大,陈寿说了“赵云是一员猛将,是像灌婴、夏侯婴一般的人物。”

赵云寥寥无几的记载中,却有一事值得炫耀,那便是长坂坡救主,此事确有发生,赵云并非统军的大将,在一开始他就是作为刘备的骑兵护卫,刘备被曹操追击到长坂坡,为了逃命抛妻弃子,是赵云勇救少主和夫人,才有了后主刘禅。

关羽曾经对曹操说过这一生都不能背叛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尊刘备为主公,那么对待他的家人也如同自己的家人,而赵云能够在万军之中誓死保卫,他肯定可以得到关羽的尊重,所以关羽不会轻视自己的恩人的。

小结:

关二爷神勇,能够为了刘备的妻小安全而委身事曹,并替他解了“白马之围”斩了颜良,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了,而在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不为所动,坚持去追随刘备,可谓是忠心耿耿,大情大义,对于黄忠由刚开始的不理解,甚至轻视,而后因费诗劝说能够回心转意,说明关二爷的心胸虚怀若谷,而对待马超表现的憎恶说明他“嫉恶如仇”,没有轻视赵云证明关二爷认可赵云的能力以及欣赏赵云的人品,所以这也是关二爷能够流芳千古,被尊为大神的客观原因啊。

对于马超,此人和吕布有很多相似之处,三姓家奴的本质和无休止的权利欲望最终会导致失败,孤家寡人的马超势必得不到大家的尊重,因《三国演义》本属文学作品,本着尊刘、抑曹、隐孙的原则来演绎的,所以马超才有那么一丝光彩,这与正史大相庭径,马超本就是以卑鄙小人,因一己私利而害了全家人性命,这是不孝,后又出卖张鲁,这是不忠,到了蜀营出卖朋友,这为不义,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他怎么能够得到尊重呢?不给他碎尸万段就是老天爷对他的恩赐了。



鸿涵先生


因为马超和黄忠只因之前的名气和地位而空降到刘备集团的,实际对于刘备集团的贡献值小于赵云。

赵云则是同关雨,张飞跟随刘备从创业的低谷时期真刀真枪杀上来的草根将军。


云端的曼彻斯特


说起关羽我们第一印象是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又忠义无双,可是我们也知道关羽也是傲视天下之人,曾经与诸葛亮言道,关某一生只服三人,一是天,二乃是地,三是大哥刘备。

关羽之所以不满马超与黄忠是因为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五虎上将,关羽为五虎将之首,看到马超与黄忠与自己并列为五虎将感到不满。

马超刚刚投靠刘备之时,刘备给其丰厚的奖赏,关羽不服马超,甚至一度要提刀入川与马超一较高下,幸得诸葛亮以好言劝之。虽然关羽未与马超比武,但是对马超的不满是一定的。

当时册封五虎将的消息传至关羽处时,关羽言道黄忠何等人,敢与我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并不遂不肯受印。

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傲气的关羽曾经不满马超和黄忠,但对赵云确实从未露出过不满之意,这是为何?

其一,赵云追随刘备比马超黄忠要早很多,当初赵云追随刘备的时候,刘备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寄人篱下之态,赵云在那时选择追随刘备是被其人格魅力所吸引,赵云同样有光复汉室的理想。关羽其实也是忠于汉室之人不然也不会常以汉寿亭侯自居,关羽与赵云有共同的理想,并且同甘共苦,自然对赵云不会有什么意见。

其二,赵云的功劳让关羽没有意见,赵云曾经在高览手下救出刘备,并先后两次救下刘备血脉刘禅,特别是长坂坡上面对曹军百万之众,毫无心怯之态,七进七出斩杀曹操几十员战将。刘关张三人兄弟情深,赵云救兄救侄之功同样也是有恩于关羽,关羽自然不会对有救主之功的赵云有不满之意。

其三,赵云武艺高强,赵云在加封五虎之前可以说战无不胜,并在长坂坡一战名扬天下,关羽或许心中也会跟赵云做个比较,倘若自己遇到赵云长坂坡那种状况,能不能七进七出斩杀几十员战将并护少主而归呢。况且关羽于赵云追随刘备时间已久,赵云武艺如何想必关羽也是清楚无比的,赵云武艺高强,关羽自然也不会对赵云心生不满了。

其四,赵云行事低调,纵观赵云在追随刘备之后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赵云是一个行事低调的武将,从来没有做过争功之事。对于关羽来说,赵云近乎完美,武艺高强并不居功自傲,与众多文臣武将少有摩擦,关羽自然不会对赵云不满。

赵云无论从能力、功劳和资历来说,关羽对赵云不会胜出不满,毕竟是刘备起家的元老级人物,刘备发迹之后对赵云封赏让其并列关羽成为五虎将乃是理所应当之事。

黄忠与马超则是后来追随刘备之人,论资历来说跟新人无异,可是就能如此受刘备恩宠加封五虎,与关羽并列,关羽自然是不满黄忠与马超,况且二人的功劳与关羽相比还有所差距,关羽不满他们也是情理之中。

最重要一点黄忠在与关羽初见之时,对关羽小视,关羽与之对战虽然胜出,关羽也是知道黄忠与自己武艺不相上下,马超能与张飞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自然也与关羽不想伯仲。人在面临和自己差不多优秀之人的时候,内心之中总会与其比较,不满之意也悠然而生。

关羽虽然忠义无双,傲视天下,其只是人中龙凤,也会有人的爱比高低的性格,自然也就不满马超与黄忠了,因为三人武艺都在伯仲之间,这样想想关羽不满黄忠与马超正是关羽的可爱之处。


豫北老崔


都别抢,我来答。

关羽很傲气,但对赵云确实好像没有透露出什么不屑的态度。

我认为原因有两点:

①赵云很早就跟随刘备,出身比较单纯;

刘备和赵云依附过公孙瓒,而刘备和公孙瓒的关系很好。早年他们曾一起拜九江太守卢植为老师。

依附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对待刘备是不错的,还给他讨了一个别部司马的官。

而这时候赵云也在公孙瓒的麾下,关羽这个人虽然傲气,但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公孙瓒对大哥刘备还是不错的,那么他自然也爱屋及乌了。

而且那时候赵云还跟着他们一起去对抗过袁绍,算是很早就有了交情。

而赵云武艺高强,为人又很低调讲情义,那么也就不难怪关羽对他有一个好印象了。

建安五年的时候,赵云在离开公孙瓒后终于来到刘备麾下。

这时候的刘备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屌丝,到处依附军阀,赵云能够在这时候来投奔刘备。

可以说又多了一丝患难之情。

而像马超直到建安二十年才来依附刘备,而这时候的刘备已经占据荆州五郡,事业算是有了起色。

马超原本也是一方豪强,占据凉州,对抗曹操。

可以说如果没有在和曹操的对抗被击败,马超的势力是丝毫不亚于刘备的,甚至还要比刘备强上些许。

所以这时候的马超来依附刘备就颇有点被收留的意味。

而赵云不同,人家很早就跟着刘备一起打江山,算是企业创始人之一。

不过关羽对马超倒不是很反感,马超刚来依附的时候,关羽正在镇守荆州。对于马超这个人的名声他可能或多或少听说过。

所以这时候关羽的攀比心就起来了,诸葛亮也只好顺着关羽的意思说马超不如他。

写到这里到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关羽一直镇守在荆州,直到死去可能也没有见过马超。

黄忠入行也还算早,建安十四年的时候跟着韩玄一起投降了刘备。

关羽看不起黄忠的原因就是他年纪太大了,真实历史中黄忠的年纪是个迷,《三国演义》中黄忠跟随刘备的时候已经六十岁。

那么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黄忠已经七十岁了。

那么也就不难怪关羽会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但这时候的赵云正值壮年,加上又是创始人,关羽自然不会说看不起赵云。

②赵云战功显赫,两救刘禅

赵云武艺高强,是刘备武将阵营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

因此刘备称赞赵云说“子龙浑身是胆”,这些都是对赵云的肯定。

另外赵云还两救刘禅,第一次是被曹操击败后,刘备和家人走失,幸亏赵云折返回去,找到甘夫人和刘禅;

第二次则是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以后,由于两人婚姻生活并不美满。

再加上孙权打算和刘备决裂,但又害怕自己的妹妹被挟持为人质。于是派人去接孙夫人,并打算带走刘禅。

幸亏赵云听到这个消息,及时在半路阻拦,最终才留下刘禅。

总之,不管从哪些方面来说,赵云之于刘备的事业、家庭都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而关羽并非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没有理由看不起赵云,毕竟都是从难兄难弟出来的,论资历,论能力赵云都并不比关羽差。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关羽对于黄忠的不满倒是被陈寿直接清晰明了的记载在《三国志》中。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费诗传》)。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欲拜关羽为前将军,可关羽在得知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他就怒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然后始终不肯受拜前将军。据此可知,关羽是相当瞧不起黄忠的,“老兵”说白了就是老匹夫的意思,你说关羽都说黄忠是老匹夫了,这不满之心绝对是溢于言表的啊。



但对于马超的不满,史书中并未直白的说出,可从一件事却是可以看出的。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关羽传》)。

215年,刘备定益州,以关羽为董督荆州事。此时关羽听闻马超来降,于是并写信给诸葛亮,他在信中说道:“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后诸葛亮在回信时,他就说道:“孟起(马超的字)是个文武全才,凶猛过人,可谓是一代俊杰,是黥布、彭越一类人,可与张益德(张飞的字)并驾齐驱,但还不及您美髯公绝伦逸群(因关羽蓄着长须,所以诸葛亮时常称他美髯公)”。关羽在看到诸葛亮的回信后,是万分的高兴,还将这封书信传给自己的幕僚看。



关羽在听到诸葛亮说马超比不上他时,关羽可谓是喜形于色,那关羽为何会那么开心呢?还不就是因为关羽瞧不起马超,对马超投靠蜀汉,又被刘备重用的事情不满吗?他自认马超是比不上他关羽的,他的地位是马超绝对超越不了的。因此当他得知诸葛亮也是如此认为的,他自然是开心万分的。

其实关羽会对马超、黄忠不满,说白了就是因为关羽骄傲,他容不得除刘备外任何人骑在他的头上,包括张飞,而对于能与自己并驾齐驱的人,关羽也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试想就是如此自傲的关羽,他又怎能让黄忠、马超这些半道从敌人那边投靠过来的降臣与自己并驾齐驱呢?甚至有越居自己头顶之上的可能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关羽对于他们二人的不满,乃至是不屑,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说实在的,关羽的不满更对不是对马超、黄忠,而是对刘备,他不满刘备对于他们二人的做法,他不明白为何他们这二人一投降过来,就能在短时间之内与自己平起平坐。要知道,关羽可是从刘备起兵时就一起跟着他,期间历经数百战,可以说刘备能有今天,关羽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可就是这样,马超、黄忠没做出多大贡献,就打赢了一场胜战,就能与自己平起平坐,这让关羽真的很不满。



而对于赵云,关羽对他之所以没有什么不满,说实在的,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对刘备的忠诚,而是他始终都没有与关羽他并驾齐驱,赵云始终都是位在关羽之下。对于关羽这样自傲的人,他又怎么会自降身份去对自己的下属不满吗?这显然不符合关羽的作风啊!而且他也没有必要。


澳古说历史


答案:因为赵云是拥有原始股票的人,而马超和黄忠仅仅是半路杀过来的野鸭子。相比较而言,关羽对赵云没意见或者对众人服气,仅仅是因为他和自己同甘苦共患难,为了蜀汉贡献过自己的力量。可是马超和黄忠究竟为蜀汉做过什么呢?我们继续来看。

事件分析

其实越是傲气的人,越是心高气傲的人,他们就往往有着自己的局限认知,在他们的思想认知当中,只有原班人马才是值得自己尊重的,他们很难去适应新环境,也很难去适应新环境当中的新人。

我们会发现刘备这家公司当中有三个人是持着原始股票的,这三个人分别是刘关张。

我们可以把这三个人暂且称之为整个蜀汉的精神支柱,在蜀汉的精神支柱当中,除了这三位还有剩余的5位。他们分别是赵云,孙乾,糜竺糜芳和简雍。

剩下的这5个人当中,除了赵云能力稍强一些,其他的四位好像都可以似有似无。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关羽似乎天生就对谋略不太感兴趣,在他的思想认知当中遇到不服从的敌人,一拳都打过去就可以了。

但无论如何,我们熟读整个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关羽似乎很少对着其余的几位大发雷霆,尤其是赵云孙乾。

只不过突然之间来了马超和黄忠,一下子让关羽不服气起来。

没错,这就是事实

在三国演义当中甚至有这样的一段历史,关羽听说了黄忠和马超的身份地位急剧升高之后,直接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问道黄忠这个匹夫是什么东西,凭什么可以和我并起并坐?

诸葛亮为了照顾关羽的脾气还专门腾出时间来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来表明关羽才是蜀汉不可缺少的人才。

其实这些也可以理解,毕竟关羽的后半生几乎一直守在荆州这个地方,而且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相比较而言,刘备把自己的军队派到蜀山,并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关羽是不晓得的。

既然如此,关羽都不晓得了,再加上他的脾气瞧不起这二位也在情理之中。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刘备成立了新公司,自封董事长总经理:别号汉中王!

马超、关羽、张飞、黄忠为总监(正牌四方将军),年薪200万!赵云为经理之一(杂号将军),年薪50万……

你说关羽怎么会去恶心赵云?但他一贯的德行、品行肯定会恶心黄忠……

曹操如果不好人妻,把关羽求了三次的秦宜禄老婆赏给他,早就是曹操的爪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