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吃酒席的时候,你们最讨厌哪些桌上的行为?哪些是你最无法忍受的?

小潘的日常vlog


我是唐山农村的,十天前堂姐儿子结婚,就是吃的饭桌,我经常去姐家,她的邻居差不多都认识,所以我就和邻居坐一桌。

邻居王大嫂二个女儿一个儿子全参加了,儿子坐另一桌,她随了二百块钱。大女儿二个孩子,二女儿二个,儿媳妇二个孩子,加上她正好十个人,凑了一桌,我算加塞的。两个女儿都嫁到外村几十里地,专门赶过来吃大盘来了,整整吃了两天。一桌是六百,二桌一千二,还不算烟酒。照这么个吃法,正好干赔一千块。因为一桌子只我一个外人,我也不好意吃菜了,看着她们大孩子吃那个,小孩子又抢那个,老天爷,六个十二岁到三岁的小孩,吵得头都大了,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遇到这么一家人。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才受穷。吃一席饱一天,这个菜刚上来,十双筷子就抢过去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人们都有准备,大塑料袋子张口等待已久,先捡着鱼,肉,虾猛装,有时你反应慢,打了个迟疑,盘子就空了。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闹不着。还得回家,再添补点东西。

感情深浅先端酒碗。有的人借酒发挥,猛吃猛喝,自个几乎想包圆一件白酒。在酒桌上劝人喝,也不管别人喜欢与否,死命猛灌,自个舌头都大了,都没人搭理了,还不依不饶。有个人还钻到桌子底下了,吐的残渣一条狗,可能是个饿狗,都舔了,足足醉了一天。

如果遇到白事,你胡吃海喝,又喝的东倒西歪,很让孝子坐气,毕竟是发送人,人家孝子们正伤心难过,太没人情味了!






金色阳光温暖


在农村吃酒席经常的事,礼上往来,农村都图个热闹,几乎哪家有事都会参加,在吃酒席的时候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所以都是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去,在吃酒席的时候都是站着吃,这个还可以理解,奶奶不停的给孩子夹菜也能理解,最不能忍受的一次是,我在端盘子转身去夹菜,盘子里任何菜都没剩,我一口都没吃,还有就是小孩不吃,她自己也不吃,不停的往袋子里夹,不顾任何人,我觉得这样行为很不好,就是打包也可以,总得让别人吃饱了在打包,哪有刚开始就不停的夹菜打包的。现在农村普遍都是这样,还有前天去市里吃酒席,我以为不会抢,结果还是一样,上桌发了两瓶饮料,有个女的直接藏了一瓶,说她孩子晕车得喝这个,好了我们没说话,结果她还喝大家那瓶,不停的倒,吃饭也是,一个肘子只要她下筷,半个都没了,整个席间大家都没吃饱,就她一家连吃带拿。现在什么时代了,家里又不是吃不上喝不上,在外面素质那么低。不怕在自己孩子面前树立一个什么形象吗。谢谢大家,这就是我的真实情况



乡风恋


在我的老家宴席上,每一桌都是上两包香烟,这是给在坐每个客人抽的香烟,却被个别烟友把香烟装在腰包里。

喝酒。你我说好干杯,这边酒杯喝翻了,那边只是表示一下…

吃菜。刚上桌的菜,大家正在说话、抽烟喝酒,还没来得及拿筷子,好吃哥就把肉放在嘴里了。

这些不文明行为另人讨厌,另人敬尔远之。


同是一首歌


在农村吃酒席的时候,最讨厌哪些桌上行为?哪些行为是不可忍受的?

闲话少说,步入正题:

1、糖瓜零嘴,不拿愣货

话说当年我孤身一人代表全家去参加一个远方哥哥的婚礼,我提前到那儿,选择了一个比较靠后的桌子边坐下。不一会儿,他的近亲们来了,带着两个六七岁孩子(都是老二了),我们也都是认识的,我喊大人:大婶,二婶。她们和我示意这里没人吧?我说没人,和我热情叙旧了一下,都是村里人,看着我长大的。酒席快要开之前我们那兴先每个桌子都上些瓜子,糖块,散烟。没一颗糖的时间,只见我那远方二婶丫,激动的心情难耐啊,站起来笑脸盈盈,"你们这个不吃了吧?这个?"边指边装孩子兜,那动作如此娴熟。大家都礼貌的说:“嗯嗯,快给孩子装上吧!”还不忘好意的提醒我:“兰兰,你也装点。”然后飞了我一个亲密的眼色,这里我译为:不拿白不拿,不拿是不是愣!我……呵,不了。一脸黑线!天呀,还我当年那清纯婶子!

2、好吃好喝,先下手为强

席间,各种鸡鸭鱼肉自不可少,虾,在我们这属于高档肉类了,一盘儿也就十多个,一桌定额10人。只看那虾往桌上一放,婶一把抓了几个给她孩子们,孩子们也吵着要吃虾!!!这个剥呀,那个吃呀!满脸happy!好嗨吆,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好嗨吆~~!嗨什么嗨,我的虾!还没转到我这就空盘了!!白眼白眼无数个白眼!!

3、鸡鸭鱼肉,吃不了兜着走

源于我一贯是淑女作派,所以吃饭比较慢,没想到这大婶大妈们她们都是以什么速度把那大荤大素塞到肚子里的呐?我还真没留意。只知我正低头享受一个人的午餐,突然熟悉的口音传到我耳:“兰,这个还吃吗?”我抬头愣了一下:“欧,不不吃了。”只见婶已拿出准备好的塑料袋,打算把那大荤都带走!关键是,塑料袋还好几个!!滑呀滑,滑呀滑,滋溜滑到底。我的鸡鸭鱼猪肘子,回来回来!!顿时没了继续吃的念头。


这三十年来最奇葩宴席一次就够了,大大倒胃口啊,回去直和我妈吐槽!恩,我觉得这个和农村人还是城市人真没关系,只和个人素质有关系。

给他人留足文明餐,他人才能给你留足口上德。莫要让一己私欲,毁了多年声誉。


西兰一二


我是农村的,现在依然住在农村,5月12号那天我还去了两家。一家礼递上,回来叫我老公大伯带着我女儿在那里吃,另一家我带着儿子去的。

小时候跟着我妈去吃酒席,现在是我带着孩子去吃,这么多年了,一直在农村。

小时候农村条件不好,至少是吃的跟不上。跟着我妈去吃酒席,一个菜端上来,真的是像抢的一样,动作稍微慢一点的盘子里就没了。后来一琢磨,那时候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太好,遇到去谁家吃酒席,都是要把孩子带上,上了一个菜,都是先给孩子夹,大人比看谁的动作快,其实大人吃好吃不好无所谓,主要是让孩子改善一下伙食。

时间又过去了二三十年,中国很多地方的农村生活早已改善了很多,像我所在的地方,农村绝大多数家庭已经不缺吃的了。

可是还是有些人一看到菜端上来,就像抢的一样,搞得别人动作稍微慢一点,就没了。我只要一看到这种情况,吃饭的兴致都没了。

还有一种很让人讨厌的行为就是打包。本来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走是个好习惯。可是你等了很长时间,终于等到上了一个自己比较喜欢吃的菜,结果筷子还没伸过去,别人直接端着盘子倒塑料袋里了。郁闷死了。

因为一直在家里,基本上知道谁爱抢着吃菜,谁爱端着盘子打包菜。后来吃酒席,一看到有这样的人在那里坐,我宁可和陌生人坐一桌吃饭,都不和那样的熟人在一起坐,太影响食欲了。


小草的春天0000


在农村吃酒席的时候,你们最讨厌哪些桌上的行为?哪些是你最无法忍受的?

说起农村吃酒席,我这个农民应该是最熟悉不过了,每年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婚丧嫁娶,我都会参加。自古农村就有好多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任何一户人家有事,村子里每家每户最少得有一人前去道贺,帮忙村民的事情进展的顺利。所以在乡村陇原家乡,村民的婚丧嫁娶不是本家的事情,而是全村人的事情。不过在参加某些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不管是给村民和主人家都带许多不开心的事。



2010年国庆节是我和媳妇结婚的日子,农村婚礼虽说比不了城市人的奢侈,但礼数很多。早起先到老丈人家娶亲,回来后紧接着就是伺候娘为家,一场婚礼下来,我这个新郎官就没有体会到一点点幸福,相反除了忙碌,脑子一片空白。下午酒席散后,村子里前来帮忙的村民在一起聚餐,我们小两口挨个给所有人敬酒,大席吃了一半,谁知村子里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先是吵架,随后就打起来了!媳妇吓得在婚房东张西望,泪水模糊了眼眶,不久后村民把两人拉开劝架,本想着这就过去了,可惊人的一幕还在后面。




拉开架后,总管又组织大家继续吃席,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两人前前后后有来了,一场无止境的打架,就在我新婚当天一次次上演。记得那天桌子被掀翻了,菜品倒了一地,打架的两人之中有一人的衣服被扯碎了。婚后才听说,原来两人早有隔阂,一人硕我家酒不好,另一人说,差不多就完了,这孩子爹过逝的早,不要鸡蛋挑骨头,就这样两人一句句吵起来,最后还打起来。


近些年在乡村陇原家乡,农村酒席大架、喝醉酒的是实在太多。前些天看到网上有闹洞房出人命的,作为过来人,看到这些,实在让人痛心。本来一场幸福美满的婚礼,尽成了一场打架斗殴、出人命的葬礼,你们说闹心吗?


乡村陇原


我是农村人,其实也经常参加农村的酒席,我们参加饮酒的跟办酒席基本上也都是同一帮人,除了大家认为煮菜好吃点就推荐做厨师,因为我们村子小,老的,小的在家,年轻的外出打工,只要拥有一般行动能力的人都是去帮忙分工洗碗,洗菜,打扫卫生,招呼客人,谁家办事都一样,也就是在这个时间,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谁家长,谁家短,谁家准备取新媳妇,谁家准备嫁女儿,谁家准备进新房,一边干活一边聊。这种气氛一般都是和谐的。但是,一到开台吃饭的时候,她就拿着她喜欢的菜打包,说这个菜我家孩子最爱吃,这菜是我家老人最合适,还有更不要脸的,说这菜,我想你们是不爱吃的,我拿回家给我家里的狗狗吃,一边说一边倒到袋子里,好像是谁手快就有,手慢就没有,谁都一样,最后只有汤跟清菜是可以在桌上吃的,我觉这种现象跟社会接触,家庭教养,生活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我素质不是很高,我也是生长在农村,对这种行为真的不能忍受。更有让人不能忍受的就是,大人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在饭桌上,不顾其他人在吃饭帮孩子清理大小便,你说你能忍受吗?本来办酒席是传统文化,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聊聊家常,谁知道我们村里的人就是这个素质,我想大家应该在电视,手机上多学习及国家对我们落后农村一些专栏学习礼仪提高我们的素养。



六月霜23


农村酒席,是农村家庭最为热闹的场合,宾朋高坐,欢聚一堂。记得小时候只要提起吃酒,那个高兴劲,一是人多热闹二是可以吃好吃的,满满的回忆,长大后却没了那份兴奋劲了。


酒席上哪些行为是招人讨厌的呢?

一、筷子像浇烛

浇烛可能很多人没见过,小时候见过家里浇烛,买来石蜡,加热融化,然后把竹棒放入融化的石蜡里搅动一下取出,冷却后就成了烛。在酒席上,一张八仙桌上十几个菜肴,八个人,有不讲卫生的,夹菜到碗里刨两口后又夹下一道菜,筷子上留下很多饭粒,被他夹过的菜,别人看到都没了胃口;

二、吃饭吧唧嘴

很多人吃饭都有吧唧嘴的习惯,不管好不好吃还是烫与不烫,只要往嘴里塞东西吃,就会发出吧唧的声音。而农村酒席上,不仅仅是吃饭,还有一定的礼仪,桌子摆放、菜品摆放跟座位都有讲究,在过去,如果在酒席上因不懂座位礼仪是要被人耻笑的,而吧唧嘴的人,很不受欢迎跟待见,一般熟悉的人,都不愿意跟这样的人同桌;

三、吃菜鲁莽

在农村酒席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菜不来饭遭殃,饭不来菜遭殃”,这就是形容酒席上吃饭“鲁莽”的行为。这类人,不懂分享,只要是他喜欢的菜,一直光顾,不管其他人能不能吃到,比如咸鸭蛋,一碟里面就八块(一人一块的量),一个人就吃了三四块,那其它想吃的人就只能干瞪眼。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有的直接整碗菜倒入自己碗里,一般酒席上,这类人只会跟主人家其它朋友或亲戚同桌,认识的人躲都躲不快;

四、饭桌上“打枪”

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还怕别人把菜吃完,一不小心就会被呛到,嘴里的饭或唾沫星子,直接喷到桌上。曾经在一桌酒席上,就因为吃饭“打枪”,差点干仗,后来还是主人家出面陪不是才解决。小时候,大人会经常讲,饭桌上话不能多,吃饭不能狼吞虎咽,咳嗽要掩口朝背面等;

以上是毛哥小时候遇到的酒席陋习,或许不全面,但是有损礼仪跟形象的都让人讨厌,你觉得呢?


下坝毛哥


大家都说了熊孩子,我说两个令人无语的吧:

1.给周围的人夹带鱼

我们村是陕西中部一个县城下属的小县城。过去虽然不至于穷到当裤子的地步,但是每顿饭有肉肯定是不可能了。玩笑的说法,当年村里一个人去吃自助餐,怕吃亏,就问朋友:”我去了吃什么好呢?“朋友说:”吃海鲜“。

于是这个人去吃了2斤海带。

这个故事回到我们村,过去村里办酒席,每桌上的东西都是限量供应,所谓的山珍海味,海味里,除了海带以外,还有一道油炸带鱼。



一般开饭以后,总有人会给你的碗里夹一个带鱼,农村长辈给晚辈夹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由于带鱼吃起来很麻烦。相信我,你一块带鱼吃完,桌子上能剩下的,就只剩下八角、桂皮、青花椒这种调味料了。

所以从我们村走出来多年,我到现在都拒绝别人给我夹带鱼吃。

2. 斜着筷子吃牛肉

小时候住在老爷子工作的工厂里,当时有一个名菜”麻辣牛肉“,是所有人都特别喜欢吃的。把牛肉切成薄片,在盘里平铺一圈,最终浇上料汁。

大概长成这样:



一般来说,这种大家都喜欢的菜,上桌以后,大家一人夹一片就可以了。然而有一六旬老翁,姓郑。老郑头爱吃麻辣牛肉,每逢聚会,只要这道麻辣牛肉上桌,老郑头马上停下动作,筷子与桌子立刻形成30°夹角,一下就夹走半盘。

旋即再一筷子,盘子里就只剩下各种配菜和作料了。

后来老郑头再也没有在聚会的饭桌上吃饭,我们也坚决鄙视、排斥这种斜着筷子夹菜的人。


酒骑风


说起农村的酒席,从小到大我也经历了不少,家里有红白喜事的一般都会办酒席,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农村办酒席一般就是在自己家和几个邻居家里摆上几桌,请个村里手艺好的老师傅掌勺,自己家女人们帮忙端菜送菜打下手,这样的酒席一般就是一套猪下货加几个菜这就算齐活了。再到后来演变成村委免费提供个大一点的地,可以放下几桌甚至几十桌,然后办酒席的主人家花钱雇个大厨加帮厨,这样一般根据席主要求的菜单、价位什么的提前准备好。当然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农村人也会把酒席安排在饭店,按照选择的价位或者菜单等待饭店的安排就行了,主人家省去很多麻烦,相对来说酒席也就不那么热闹了。


不管哪种形式的酒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比较让人反感的事或者人,像大家有说到的无视他人先下手的人,在盘子里挑挑拣拣的人,带孩子的人,没吃完急着打包的人,劝酒醉酒的人等等,我也来说说我吃酒席遇到的比较反感的,就是在饭桌上这一顿饭只听她对主人家的饭菜品头论足,不是这个肉做的太老那个菜不熟,就是这个咸了那个淡了,等等问题。其实大家出来吃酒席,毕竟不是在家里吃饭,是不是,一桌人一般会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要我说吃酒席就是遇到自己爱吃的咱多吃几口,不爱吃或者不好吃的少吃几口就行了,最好不要妄加评判,给主人或者同桌吃饭的人不好的感受。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吃酒席我们都应该注意,别让自己成为他人反感的那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