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吃酒席的時候,你們最討厭哪些桌上的行為?哪些是你最無法忍受的?

小潘的日常vlog


我是唐山農村的,十天前堂姐兒子結婚,就是吃的飯桌,我經常去姐家,她的鄰居差不多都認識,所以我就和鄰居坐一桌。

鄰居王大嫂二個女兒一個兒子全參加了,兒子坐另一桌,她隨了二百塊錢。大女兒二個孩子,二女兒二個,兒媳婦二個孩子,加上她正好十個人,湊了一桌,我算加塞的。兩個女兒都嫁到外村幾十裡地,專門趕過來吃大盤來了,整整吃了兩天。一桌是六百,二桌一千二,還不算菸酒。照這麼個吃法,正好乾賠一千塊。因為一桌子只我一個外人,我也不好意吃菜了,看著她們大孩子吃那個,小孩子又搶那個,老天爺,六個十二歲到三歲的小孩,吵得頭都大了,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遇到這麼一家人。

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才受窮。吃一席飽一天,這個菜剛上來,十雙筷子就搶過去了,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人們都有準備,大塑料袋子張口等待已久,先撿著魚,肉,蝦猛裝,有時你反應慢,打了個遲疑,盤子就空了。臉皮厚吃個夠,臉皮薄鬧不著。還得回家,再添補點東西。

感情深淺先端酒碗。有的人借酒發揮,猛吃猛喝,自個幾乎想包圓一件白酒。在酒桌上勸人喝,也不管別人喜歡與否,死命猛灌,自個舌頭都大了,都沒人搭理了,還不依不饒。有個人還鑽到桌子底下了,吐的殘渣一條狗,可能是個餓狗,都舔了,足足醉了一天。

如果遇到白事,你胡吃海喝,又喝的東倒西歪,很讓孝子坐氣,畢竟是發送人,人家孝子們正傷心難過,太沒人情味了!






金色陽光溫暖


在農村吃酒席經常的事,禮上往來,農村都圖個熱鬧,幾乎哪家有事都會參加,在吃酒席的時候幾乎都是留守兒童,所以都是奶奶帶著孫子孫女去,在吃酒席的時候都是站著吃,這個還可以理解,奶奶不停的給孩子夾菜也能理解,最不能忍受的一次是,我在端盤子轉身去夾菜,盤子裡任何菜都沒剩,我一口都沒吃,還有就是小孩不吃,她自己也不吃,不停的往袋子裡夾,不顧任何人,我覺得這樣行為很不好,就是打包也可以,總得讓別人吃飽了在打包,哪有剛開始就不停的夾菜打包的。現在農村普遍都是這樣,還有前天去市裡吃酒席,我以為不會搶,結果還是一樣,上桌發了兩瓶飲料,有個女的直接藏了一瓶,說她孩子暈車得喝這個,好了我們沒說話,結果她還喝大家那瓶,不停的倒,吃飯也是,一個肘子只要她下筷,半個都沒了,整個席間大家都沒吃飽,就她一家連吃帶拿。現在什麼時代了,家裡又不是吃不上喝不上,在外面素質那麼低。不怕在自己孩子面前樹立一個什麼形象嗎。謝謝大家,這就是我的真實情況



鄉風戀


在我的老家宴席上,每一桌都是上兩包香菸,這是給在坐每個客人抽的香菸,卻被個別煙友把香菸裝在腰包裡。

喝酒。你我說好乾杯,這邊酒杯喝翻了,那邊只是表示一下…

吃菜。剛上桌的菜,大家正在說話、抽菸喝酒,還沒來得及拿筷子,好吃哥就把肉放在嘴裡了。

這些不文明行為另人討厭,另人敬爾遠之。


同是一首歌


在農村吃酒席的時候,最討厭哪些桌上行為?哪些行為是不可忍受的?

閒話少說,步入正題:

1、糖瓜零嘴,不拿愣貨

話說當年我孤身一人代表全家去參加一個遠方哥哥的婚禮,我提前到那兒,選擇了一個比較靠後的桌子邊坐下。不一會兒,他的近親們來了,帶著兩個六七歲孩子(都是老二了),我們也都是認識的,我喊大人:大嬸,二嬸。她們和我示意這裡沒人吧?我說沒人,和我熱情敘舊了一下,都是村裡人,看著我長大的。酒席快要開之前我們那興先每個桌子都上些瓜子,糖塊,散煙。沒一顆糖的時間,只見我那遠方二嬸丫,激動的心情難耐啊,站起來笑臉盈盈,"你們這個不吃了吧?這個?"邊指邊裝孩子兜,那動作如此嫻熟。大家都禮貌的說:“嗯嗯,快給孩子裝上吧!”還不忘好意的提醒我:“蘭蘭,你也裝點。”然後飛了我一個親密的眼色,這裡我譯為:不拿白不拿,不拿是不是愣!我……呵,不了。一臉黑線!天呀,還我當年那清純嬸子!

2、好吃好喝,先下手為強

席間,各種雞鴨魚肉自不可少,蝦,在我們這屬於高檔肉類了,一盤兒也就十多個,一桌定額10人。只看那蝦往桌上一放,嬸一把抓了幾個給她孩子們,孩子們也吵著要吃蝦!!!這個剝呀,那個吃呀!滿臉happy!好嗨吆,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好嗨吆~~!嗨什麼嗨,我的蝦!還沒轉到我這就空盤了!!白眼白眼無數個白眼!!

3、雞鴨魚肉,吃不了兜著走

源於我一貫是淑女作派,所以吃飯比較慢,沒想到這大嬸大媽們她們都是以什麼速度把那大葷大素塞到肚子裡的吶?我還真沒留意。只知我正低頭享受一個人的午餐,突然熟悉的口音傳到我耳:“蘭,這個還吃嗎?”我抬頭愣了一下:“歐,不不吃了。”只見嬸已拿出準備好的塑料袋,打算把那大葷都帶走!關鍵是,塑料袋還好幾個!!滑呀滑,滑呀滑,滋溜滑到底。我的雞鴨魚豬肘子,回來回來!!頓時沒了繼續吃的念頭。


這三十年來最奇葩宴席一次就夠了,大大倒胃口啊,回去直和我媽吐槽!恩,我覺得這個和農村人還是城市人真沒關係,只和個人素質有關係。

給他人留足文明餐,他人才能給你留足口上德。莫要讓一己私慾,毀了多年聲譽。


西蘭一二


我是農村的,現在依然住在農村,5月12號那天我還去了兩家。一家禮遞上,回來叫我老公大伯帶著我女兒在那裡吃,另一家我帶著兒子去的。

小時候跟著我媽去吃酒席,現在是我帶著孩子去吃,這麼多年了,一直在農村。

小時候農村條件不好,至少是吃的跟不上。跟著我媽去吃酒席,一個菜端上來,真的是像搶的一樣,動作稍微慢一點的盤子裡就沒了。後來一琢磨,那時候大家生活條件都不太好,遇到去誰家吃酒席,都是要把孩子帶上,上了一個菜,都是先給孩子夾,大人比看誰的動作快,其實大人吃好吃不好無所謂,主要是讓孩子改善一下伙食。

時間又過去了二三十年,中國很多地方的農村生活早已改善了很多,像我所在的地方,農村絕大多數家庭已經不缺吃的了。

可是還是有些人一看到菜端上來,就像搶的一樣,搞得別人動作稍微慢一點,就沒了。我只要一看到這種情況,吃飯的興致都沒了。

還有一種很讓人討厭的行為就是打包。本來吃不完的東西打包帶走是個好習慣。可是你等了很長時間,終於等到上了一個自己比較喜歡吃的菜,結果筷子還沒伸過去,別人直接端著盤子倒塑料袋裡了。鬱悶死了。

因為一直在家裡,基本上知道誰愛搶著吃菜,誰愛端著盤子打包菜。後來吃酒席,一看到有這樣的人在那裡坐,我寧可和陌生人坐一桌吃飯,都不和那樣的熟人在一起坐,太影響食慾了。


小草的春天0000


在農村吃酒席的時候,你們最討厭哪些桌上的行為?哪些是你最無法忍受的?

說起農村吃酒席,我這個農民應該是最熟悉不過了,每年村子裡大大小小的婚喪嫁娶,我都會參加。自古農村就有好多不成文的規定,不管是任何一戶人家有事,村子裡每家每戶最少得有一人前去道賀,幫忙村民的事情進展的順利。所以在鄉村隴原家鄉,村民的婚喪嫁娶不是本家的事情,而是全村人的事情。不過在參加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會發生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件,不管是給村民和主人家都帶許多不開心的事。



2010年國慶節是我和媳婦結婚的日子,農村婚禮雖說比不了城市人的奢侈,但禮數很多。早起先到老丈人家娶親,回來後緊接著就是伺候娘為家,一場婚禮下來,我這個新郎官就沒有體會到一點點幸福,相反除了忙碌,腦子一片空白。下午酒席散後,村子裡前來幫忙的村民在一起聚餐,我們小兩口挨個給所有人敬酒,大席吃了一半,誰知村子裡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先是吵架,隨後就打起來了!媳婦嚇得在婚房東張西望,淚水模糊了眼眶,不久後村民把兩人拉開勸架,本想著這就過去了,可驚人的一幕還在後面。




拉開架後,總管又組織大家繼續吃席,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兩人前前後後有來了,一場無止境的打架,就在我新婚當天一次次上演。記得那天桌子被掀翻了,菜品倒了一地,打架的兩人之中有一人的衣服被扯碎了。婚後才聽說,原來兩人早有隔閡,一人碩我家酒不好,另一人說,差不多就完了,這孩子爹過逝的早,不要雞蛋挑骨頭,就這樣兩人一句句吵起來,最後還打起來。


近些年在鄉村隴原家鄉,農村酒席大架、喝醉酒的是實在太多。前些天看到網上有鬧洞房出人命的,作為過來人,看到這些,實在讓人痛心。本來一場幸福美滿的婚禮,盡成了一場打架鬥毆、出人命的葬禮,你們說鬧心嗎?


鄉村隴原


我是農村人,其實也經常參加農村的酒席,我們參加飲酒的跟辦酒席基本上也都是同一幫人,除了大家認為煮菜好吃點就推薦做廚師,因為我們村子小,老的,小的在家,年輕的外出打工,只要擁有一般行動能力的人都是去幫忙分工洗碗,洗菜,打掃衛生,招呼客人,誰家辦事都一樣,也就是在這個時間,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誰家長,誰家短,誰家準備取新媳婦,誰家準備嫁女兒,誰家準備進新房,一邊幹活一邊聊。這種氣氛一般都是和諧的。但是,一到開臺吃飯的時候,她就拿著她喜歡的菜打包,說這個菜我家孩子最愛吃,這菜是我家老人最合適,還有更不要臉的,說這菜,我想你們是不愛吃的,我拿回家給我家裡的狗狗吃,一邊說一邊倒到袋子裡,好像是誰手快就有,手慢就沒有,誰都一樣,最後只有湯跟清菜是可以在桌上吃的,我覺這種現象跟社會接觸,家庭教養,生活素質有很大的關係,雖然我素質不是很高,我也是生長在農村,對這種行為真的不能忍受。更有讓人不能忍受的就是,大人帶著幾個月大的孩子在飯桌上,不顧其他人在吃飯幫孩子清理大小便,你說你能忍受嗎?本來辦酒席是傳統文化,大家其樂融融,歡聚一堂,聊聊家常,誰知道我們村裡的人就是這個素質,我想大家應該在電視,手機上多學習及國家對我們落後農村一些專欄學習禮儀提高我們的素養。



六月霜23


農村酒席,是農村家庭最為熱鬧的場合,賓朋高坐,歡聚一堂。記得小時候只要提起吃酒,那個高興勁,一是人多熱鬧二是可以吃好吃的,滿滿的回憶,長大後卻沒了那份興奮勁了。


酒席上哪些行為是招人討厭的呢?

一、筷子像澆燭

澆燭可能很多人沒見過,小時候見過家裡澆燭,買來石蠟,加熱融化,然後把竹棒放入融化的石蠟裡攪動一下取出,冷卻後就成了燭。在酒席上,一張八仙桌上十幾個菜餚,八個人,有不講衛生的,夾菜到碗裡刨兩口後又夾下一道菜,筷子上留下很多飯粒,被他夾過的菜,別人看到都沒了胃口;

二、吃飯吧唧嘴

很多人吃飯都有吧唧嘴的習慣,不管好不好吃還是燙與不燙,只要往嘴裡塞東西吃,就會發出吧唧的聲音。而農村酒席上,不僅僅是吃飯,還有一定的禮儀,桌子擺放、菜品擺放跟座位都有講究,在過去,如果在酒席上因不懂座位禮儀是要被人恥笑的,而吧唧嘴的人,很不受歡迎跟待見,一般熟悉的人,都不願意跟這樣的人同桌;

三、吃菜魯莽

在農村酒席上流行這樣一句話“菜不來飯遭殃,飯不來菜遭殃”,這就是形容酒席上吃飯“魯莽”的行為。這類人,不懂分享,只要是他喜歡的菜,一直光顧,不管其他人能不能吃到,比如鹹鴨蛋,一碟裡面就八塊(一人一塊的量),一個人就吃了三四塊,那其它想吃的人就只能乾瞪眼。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有的直接整碗菜倒入自己碗裡,一般酒席上,這類人只會跟主人家其它朋友或親戚同桌,認識的人躲都躲不快;

四、飯桌上“打槍”

有的人吃飯狼吞虎嚥,還怕別人把菜吃完,一不小心就會被嗆到,嘴裡的飯或唾沫星子,直接噴到桌上。曾經在一桌酒席上,就因為吃飯“打槍”,差點幹仗,後來還是主人家出面陪不是才解決。小時候,大人會經常講,飯桌上話不能多,吃飯不能狼吞虎嚥,咳嗽要掩口朝背面等;

以上是毛哥小時候遇到的酒席陋習,或許不全面,但是有損禮儀跟形象的都讓人討厭,你覺得呢?


下壩毛哥


大家都說了熊孩子,我說兩個令人無語的吧:

1.給周圍的人夾帶魚

我們村是陝西中部一個縣城下屬的小縣城。過去雖然不至於窮到當褲子的地步,但是每頓飯有肉肯定是不可能了。玩笑的說法,當年村裡一個人去吃自助餐,怕吃虧,就問朋友:”我去了吃什麼好呢?“朋友說:”吃海鮮“。

於是這個人去吃了2斤海帶。

這個故事回到我們村,過去村裡辦酒席,每桌上的東西都是限量供應,所謂的山珍海味,海味裡,除了海帶以外,還有一道油炸帶魚。



一般開飯以後,總有人會給你的碗裡夾一個帶魚,農村長輩給晚輩夾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由於帶魚吃起來很麻煩。相信我,你一塊帶魚吃完,桌子上能剩下的,就只剩下八角、桂皮、青花椒這種調味料了。

所以從我們村走出來多年,我到現在都拒絕別人給我夾帶魚吃。

2. 斜著筷子吃牛肉

小時候住在老爺子工作的工廠裡,當時有一個名菜”麻辣牛肉“,是所有人都特別喜歡吃的。把牛肉切成薄片,在盤裡平鋪一圈,最終澆上料汁。

大概長成這樣:



一般來說,這種大家都喜歡的菜,上桌以後,大家一人夾一片就可以了。然而有一六旬老翁,姓鄭。老鄭頭愛吃麻辣牛肉,每逢聚會,只要這道麻辣牛肉上桌,老鄭頭馬上停下動作,筷子與桌子立刻形成30°夾角,一下就夾走半盤。

旋即再一筷子,盤子裡就只剩下各種配菜和作料了。

後來老鄭頭再也沒有在聚會的飯桌上吃飯,我們也堅決鄙視、排斥這種斜著筷子夾菜的人。


酒騎風


說起農村的酒席,從小到大我也經歷了不少,家裡有紅白喜事的一般都會辦酒席,我記得小時候我們農村辦酒席一般就是在自己家和幾個鄰居家裡擺上幾桌,請個村裡手藝好的老師傅掌勺,自己家女人們幫忙端菜送菜打下手,這樣的酒席一般就是一套豬下貨加幾個菜這就算齊活了。再到後來演變成村委免費提供個大一點的地,可以放下幾桌甚至幾十桌,然後辦酒席的主人家花錢僱個大廚加幫廚,這樣一般根據席主要求的菜單、價位什麼的提前準備好。當然現在一些有條件的農村人也會把酒席安排在飯店,按照選擇的價位或者菜單等待飯店的安排就行了,主人家省去很多麻煩,相對來說酒席也就不那麼熱鬧了。


不管哪種形式的酒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比較讓人反感的事或者人,像大家有說到的無視他人先下手的人,在盤子裡挑挑揀揀的人,帶孩子的人,沒吃完急著打包的人,勸酒醉酒的人等等,我也來說說我吃酒席遇到的比較反感的,就是在飯桌上這一頓飯只聽她對主人家的飯菜品頭論足,不是這個肉做的太老那個菜不熟,就是這個鹹了那個淡了,等等問題。其實大家出來吃酒席,畢竟不是在家裡吃飯,是不是,一桌人一般會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要我說吃酒席就是遇到自己愛吃的咱多吃幾口,不愛吃或者不好吃的少吃幾口就行了,最好不要妄加評判,給主人或者同桌吃飯的人不好的感受。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吃酒席我們都應該注意,別讓自己成為他人反感的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