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不管哪行哪业,都适用这么一句话,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就是所谓的经验。

但再权威的专家,扫一眼也只能看个大致。

就拿玉石来说,专家打眼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若要完完全全确定,最可信的还是去做鉴定!

毕竟鉴定机构的鉴定方法最科学,真正从结构、构成这些本质的特征上区分鉴定的。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而今天咱们所要说的古玉鉴定,主要就说说这不借助科学仪器的鉴定,就是咱们所说的过眼看!

古玉鉴定,有人喜欢从辨别玉石真假开始,有的则喜欢从断代开始,不管从哪里着手,都殊途同归。

这就是所谓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接下来老陈将从古玉沁色的分类和成因开始和藏友分享自己一线实战收藏经验。因老陈是草根藏友,后面将尽量用自己的藏品来解析,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交流,也可分享转发到藏友圈求证,首先谢谢大家阅读,下面我们一起解析古玉鉴别这些事。

在世面上,特别是网络,古玉鉴定知识应该是烂大街了,这些基本套路大家都看过无数遍了吧,学会了吗?

那么,古玉鉴定的步骤有哪些呢?

沁色是出土玉器的常见外部特征,也是鉴定古玉真伪的重要依据。

古玉沁色成因的自然科学研究

(一)白沁成因的研究: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青玉单耳龙纹杯 宋 经火呈白色

白沁成因——高温白化说

刘大同《古玉辨》曾云“玉受地火者,皆变为白色,俗称为石灰沁,即今所谓鸡骨白、象牙白是也”

古人是否会将玉器焚烧加热呢?有学者推测高温处理可以降低玉料的硬度,更便于雕刻加工,古人可能在雕刻前将玉料预先高温加热,因而导致玉器白化;另有学者认为按照古代祭仪,古人在某些特定的祭祀活动中会将玉器用火焚烧,也会导致玉器变白,如商代卜辞中的以玉燎祭即以火焚烧玉器进行祭祀。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白沁

白沁成因——酸碱腐蚀说

沁色形成于地下较为复杂的微观环境中,周围的土壤条件无疑会对玉器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不少学者认为白沁的形成缘于土壤中的酸或碱性物质,如杨伯达先生曾提出“杭州余杭地区土壤中氢氟酸含量较高,对良诸文化玉器由表及里的侵蚀就较为严重,使之均变为鸡骨白”。

尽管在自然环境中并不具备实验中的强酸、碱条件,但可以推测在酸、碱性土壤中长期埋藏,不断腐蚀,肯定会导致古玉结构逐渐变化以至形成鸡骨白沁色,因此“酸碱腐蚀说”就古玉白沁问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白沁

白沁成因——风化成因说

“风化成因说”基本认为古玉的白沁主要缘于玉器受沁后矿物结构变疏松,晶体形状与方向改变而形成孔隙,从而导致玉器的透光性变差,光线照射时因发生折射、散射而不能透过,因而器表呈现白化的现象,这其中可能既有物理风化的作用,也有化学风化的影响。

(二)彩沁成因的研究

除白沁以外,古玉器沁色还包括红、黄、褐、 绿、黑等多种色调,我们暂且统称为“彩沁”,其中红沁旧称血沁、朱砂沁,黄沁旧称土沁、松香沁,黑沁旧称水银沁、黑漆古等。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白玉螭纹剑格 宋 黄沁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白玉龙纹坠 唐 黄沁

红、黄、褐色沁成因——褐铁矿渗入、铁离子氧化

红、褐、黄、黑沁的形成可能与天然状态下和田仔玉的皮色成因类似,主要为铁离子致色,一部分来源于玉石自身铁离子的氧化,一部分来源于周围环境中氧化铁的渗入,并因铁含量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青玉鳜鱼坠 唐 黑褐沁

黑沁成因 ——铁元素渗入透闪石转化为阳起石

就古玉黑沁的成因来说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观点。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似乎可以肯定多数黑沁的形成与古人所谓的“水银沁入”无关,自然界液态水银极少而又易于挥发,古玉埋藏环境中是否存在液态水银值得怀疑,杨伯达先生也曾指出:“水银既不能附着玉表,更不能深入玉肌,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黑沁

黑沁成因 ——高温处理有机物碳化

多位学者所做的实验表明浅色透闪石玉器经加热到特定的温度时可以呈现棕黑色或黑色,闻广先生据此推测西安沣西遗址出土的棕黑色西周透闪石玉璧即为高温加热所致。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黑沁

黑沁成因 ——有机物渗入

有学者研究认为是玉器表面裂隙中渗入的有机物加热碳化呈色所致,这种观点可作为黑沁成因之一说。此外,钱宪和先生通过检测发现古玉黑沁部分的铁元素含量较高,推测外界铁元素的渗入导致透闪石转化为阳起石并因此形成黑沁。刘如水先生认为古玉埋藏时土壤中有机质的渗透与氧化及三价铁离子的渗入导致黑沁的形成。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绿沁

绿沁成因——铜氧化物渗入

关于古玉绿沁的成因目前学者研究的不多,传统观点认为绿沁是由于玉器埋藏时靠近青铜器,因此受青铜锈蚀的浸染而致。此类复合镶嵌器物的青铜、玉石接触部位,玉器器表常常附着有蓝、绿色矿物,经检测蓝色的为蓝铜矿,绿色的为孔雀石、锌孔雀石,三者都是青铜合金元素的氧化物,由此说明青铜器与玉器埋藏时如果相互接触,铜锈附着于玉器表面,年代久远会逐渐渗入并形成绿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沁”的定义不仅包括玉器颜色的变化,还包括玉器质地的改变,如旧称“丁金沁”、“烂斑”等多为玉料受酸、碱溶蚀而形成的孔洞,“土锈”则多为土壤中的胶体溶液附着于玉器表面结晶而形成。

沁色的形成与宏观环境的关系

沁色的形成与所在地区气候、土壤等宏观环境有关,不同地区出土玉器,虽属同类玉料、埋藏时间相近,但沁蚀程度往往区别较大。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红山文化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红山文化

其一、辽西红山文化区属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弱酸性土壤,玉器沁蚀多数较为轻微,沁色一般为较薄的层状黑沁、白沁。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良渚文化

其二、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强酸或酸性土壤,古玉的风化淋滤作用充分,玉器沁蚀严重,多不透明的鸡骨白。

好多人现在以形制论真伪,提出什么形制不可仿的理论。我以我自己的经验看,此言差矣!早在20年前,此理论还有立脚的余地,现在扫描技术,电脑雕刻,什么形制仿不出。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行进行拍卖,可与福羲拍卖行陈经理洽谈,壹捌伍,伍玖贰叁,贰贰壹捌。有偿服务,非诚勿扰。高老师自己拿料找人做过仿古件,先在数据库搜图,多个同一时代馆藏玉龙壁图片放一起,把龙头形象调换一下,修形出图。电脑雕刻,半小时,一件形神皆备的战国玉龙壁就出现在眼前。然后手工慢砣添加工痕,油石刮边柔光,牛皮抛光打磨。形神工艺都符合了时代特征。唯一就是皮壳老旧感没有,关于皮壳鉴别及如何作假,高老师下篇文章专讲皮壳时再和大家详谈。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馆藏

古玉鉴定不求人,古书中的这些知识点你要懂!

对比下世面批发的仿品

当然我说的这种可仿形制指的是片状器,圆雕这种工艺还解决不了,所以见到片状器的藏品我们就不能以形制论真伪了。圆雕件现在仿品的形制大多不过关,形神比例韵味等一般的玉雕工匠还真的仿不出。但大师级的雕刻设计师是可以做出古玉的韵味。但大师不会去做仿品生意,他们的作品甚至比一些古玉真品还贵。

今天的古玉形制篇先说到这,明天我们从皮壳聊聊如何鉴别古玉,开始真正的一线收藏干货分享。喜欢的读者及藏友可以分享转发,记得关注呀,老陈将无私分享自己的收藏经验。

再问一句,看明白了吗,能根据这些鉴定方法捡漏淘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