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三月三,你準備好地菜煮雞蛋沒?

農曆三月初三,草長鶯飛,柳綠花繁。

一犁杏雨幽幽,三徑桑雲淡淡,

春意勃發、萬物萌動。

又到一年三月三,你準備好地菜煮雞蛋沒?

這一天,又被我國古代人稱作“上巳節”,上巳節的緣起可追溯到上古時期伏羲氏。傳說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這一天,傳說也是王母娘娘開蟠桃盛宴,宴請各路神仙的日子。眾仙也將受邀赴宴作為了一種榮耀和身份的象徵,因此農曆三月初三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道教節日。

這一天,也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論語》裡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就是這一天的情形。人們選擇在這一天去賞春踏青、去江邊洗滌汙濁,以消災除邪。


古往今來,農曆三月初三不僅給今天的人們賦予了新的含義,更飽含著為自己、為家人帶來平安健康的美好祈願。


為什麼三月三要吃雞蛋

據說,三月三吃雞蛋是必須做的一件事。

但是,為什麼

三月三家家戶戶都要

吃雞蛋呢?

又到一年三月三,你準備好地菜煮雞蛋沒?

小時候每到三月三,媽媽就會念叨“今天三月三,要吃雞蛋啊,吃了雞蛋頭就不昏(暈)了啊!”心裡納悶著:為什麼吃雞蛋不頭暈?這個傳統習俗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很多朋友都會奇怪為什麼三月三要吃薺菜(地菜)煮雞蛋?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有什麼含義嗎?

又到一年三月三,你準備好地菜煮雞蛋沒?


01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由來

相傳古時楚地,人們因為風吹雨打,頭痛病很常見。三月初三,神農路過雲夢澤,見鄉民頭疼難耐,他找來野雞蛋和地菜,煮給人們充飢。當人們吃了以後,頭突然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也延續至今。

還有這樣一個傳說: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到楚地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頭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米菜,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病即痊癒。此事傳開,人們都紛紛用地米菜煮雞蛋吃,熱潮遍及城鄉。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雞蛋,就在楚地逐漸流傳開來,形成了風俗。

又到一年三月三,你準備好地菜煮雞蛋沒?


02

地菜煮雞蛋的做法

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從田野裡採來一把地菜,洗淨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醬油等佐料,同雞蛋一起煎煮,將雞蛋煮熟後撈起食之,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地菜,俗稱地米菜,又名薺菜。《本草綱目》載:佛家常以薺菜作挑燈杖,據說夏日可驅除蚊蟲,故薺菜又名護生草。

又到一年三月三,你準備好地菜煮雞蛋沒?

地菜煮雞蛋可以祛風溼、清火,

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流腦等。

三月三吃雞蛋的原因,

您現在瞭解了嗎

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