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公子與護身符


司公子與護身符

小時候,我有個鐵環。在六、七年的時間之中,這個鐵環就像賈寶玉的通靈寶玉一般,伴隨著我從不離身。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裡養大一個小孩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又或者寄託著一些別的期許,很多男孩子手上都會戴一個鐵環。大約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母親帶著我到一個堂舅家,用兩把破鐮刀,打造了這個鐵環。

三十多年過去了,至今我還記得這個鐵環打造的程序。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打卦”。由我這個小小當事人先扔筊卦。筊卦是用竹根做的,兩塊合成一個瘦長的桃形。凹面是陰,凸面是陽。打卦時,扔出兩個陰就是陰卦,兩陽當然是陽卦,一陰一陽叫做“聖卦”。陰卦和陽卦都不成,一定要扔出“聖卦”才吉利。

將鐮刀鍛打成長條形,彎成一個圓環。圓環外面刻著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內側刻著姓名和生辰八字。一個鐵環上,有佛教、道教、八字、民俗,承載著很多文化印記,真是有點匪夷所思。與其他小男孩手上的鐵環相比,我的這個比他們的都要精緻。特別是戴久了之後,更磨得圓潤,光彩奪目。內圈的字也被磨平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不喜歡這個鐵環。它雪亮的光澤,就像同學們嘲笑時露出的牙齒,無時無刻不在我心頭咬上一口,使我覺得非常不舒服。大約在11歲的時候,我要轉學到中心小學上五年級。這時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取下這個陪伴我六、七年光景的桎梏。

那時已經有一些所謂“科學”的思想了。取下鐵環對我而言,頗有些“破四舊”的意味。非常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鐵環剛取下,就遍尋不著了。很多年之後,我才意識到,這個鐵環其實就是我的“護身符”。而我那個堂舅,正是民間兼職的巫師。


司公子與護身符

巫師歷史可謂悠久,《山海經》中有著名的“十巫”的記載。楚辭中也有多篇關於巫師的記述。楚國是帝高陽的苗裔,高陽即五帝之一的黑帝顓頊。傳說上古時期,人神混雜。而顓頊令重黎兩位大神“絕地天通”,將天地分隔。人神不能再隨意交流,顓頊取得了為神靈代言的壟斷地位。可以說顓頊就是當時最高祭司,作為他的後代,楚國的巫風一直很盛。

楚地湖南,直到上世紀末還受到巫術很深的影響。在湖南,鄉民們管巫師叫做“司公子”。似乎還有一種叫“端公”的稱謂。這兩個詞雅得真可以,約摸是古漢語的遺留。八、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中還到處有司公子的身影。看墳地,做道場,看命相等等。最多的場合還是治病。一般小毛病,找“兼職”的巫師就行,一個村子裡總有好幾位這樣的人。小孩子受驚,可以找他們“收嚇”;長了“燦耳風”,也請這些人畫“符水”。

但有了大問題,就必須請“專業”的司公子了。我的一個同齡的玩伴,被蛇咬傷。後來家裡面就請來了司公子作法。結果可想而知,跳大神之類對蛇毒完全無效。無可奈何花落去,司公子飄然神隱,只剩下一家人呼天搶地。那一年我十二歲,從此對司公子又是懼怕,又是憤恨。內心深處對這些“怪力亂神”,都少了一份相信。

我那個小夥伴手上也戴著個鐵環,可是這個護身符並沒有保佑他平安長大。他的生命定格在十二歲。那個鐵環儘管沒有我的鐵環那麼精緻,可同樣凝結著長輩的美好願望。可惜很多願望註定不能夠實現。

隨著人的長大,每個男孩都會褪下手上的鐵環。他們需要新的“護身符”。我的鐵環再也找不著了,也沒有司公子會幫我打造。我本應該在小時候就將它保管好,可是後悔也無益。也許,新的“鐵環”要靠自己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