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虚假同感偏差

心理学堂:虚假同感偏差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



心理学堂: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




虚假同感偏差这种心理学效应用得好了,那就是如虎添翼;用错了地方,那很可能会演变成盲目自大。当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给自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的时候,那虚假同感偏差就是非常好的,它让我们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对的,坚信自己沿着计划好的路走下去,最终就能收获丰硕的成果。而当我们的认知已超出现实太多,或者已经和事实不相符,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支持我们的野心的时候,就需要纠正虚假同感偏差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图 源: 千图网(侵删)

文 字: 网 络(侵删)

编 辑: 离墨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