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用“破窗效應”培養孩子,重視環境影響,讓孩子更優秀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斯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蔣亮亮完好無損的車,分別停放在兩個街道,其中一輛完好無損的停放在比較富裕的街道,另一輛車摘掉車牌、打開頂棚,放在相對哦雜亂的街道。

結果,打開頂棚的車,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而完好無損的車過了一週,還是完好無損,後來詹巴斯把那輛完好的車砸破了一個玻璃,沒夠多久,這輛車的其他玻璃也被個打破了,不到一天這輛車也不偷走了。

白巖松:用“破窗效應”培養孩子,重視環境影響,讓孩子更優秀

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破窗理論”,用來表達環境對人的影響。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小時候,都和調皮,模仿能力也比較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白巖松:用“破窗效應”培養孩子,重視環境影響,讓孩子更優秀

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

說在三國時期,有一個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而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思。

剛開始的時候,孟子跟媽媽住在一個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木看到後覺得不妥,就帶他搬家到了集市旁邊。

白巖松:用“破窗效應”培養孩子,重視環境影響,讓孩子更優秀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孟母看見了,又覺得不行,於是再次帶孟子搬家。

這一次,他們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白巖松:用“破窗效應”培養孩子,重視環境影響,讓孩子更優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這也充分說明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當然這是外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白巖松:用“破窗效應”培養孩子,重視環境影響,讓孩子更優秀


媽寶寶親子點評:

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充滿愛的那家庭氛圍,不當著孩子的面和另一半爭吵,不打罵吼叫孩子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