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有人說,這一代的孩子運氣實在是太好了,生在了好的時代。絕大部分孩子的溫飽問題不愁,被長輩寵愛呵護,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

很多孩子沒經歷過風雨,並不是他們運氣好,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為他們遮擋住了成長路上的風雨,一路保護著孩子。許多家長都是寧願自己走到困難的前面,盲目地為孩子趕走苦難,也不願意讓孩子感受到一絲的苦難。但其實,捨得讓孩子吃苦,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快。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什麼是吃苦教育?

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經說過:“一個人想變成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

所謂的吃苦教育,不是要讓孩子承受肉體和精神上的苦,是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練,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擺脫依賴心理,讓孩子擁有面對困難的能力,在處理難題中鍛鍊孩子的意志,提高他們的獨立生活的本事。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一、缺錢的苦

在外國的教育中,大多數家長們只提供孩子基本的生活教育費用,孩子們都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自己的零花錢,所以他們很早就開始了打工兼職。但是在國內,很多家長都反對孩子去獨立兼職賺錢,認為會耽誤了孩子的學習。甚至有些家長會過度寵溺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孩子不懂得賺錢的艱辛,容易變得揮霍無度。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因此要讓孩子體驗缺錢的苦,孩子想要獲得除了生活基本用品之外的東西,就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而不是繼續保持張口就拿的習慣。只有孩子感受到了缺錢的苦,才會知道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收入,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二、批評的苦

現在的孩子都是被長輩捧在手心裡的,特別如果是爺爺奶奶照顧的,他們捨不得打罵,孩子就會變得驕傲自大,無法正視自己的不足以及錯誤之處。這是因為孩子都是在誇獎、寵溺中長大,如果在社會上做錯了事,面對他人的指責時,就容易發脾氣甚至會出現暴力行為。所以孩子從小開始,就要對他的行為嚴格要求,做錯事了要立即嚴格批評,而不是讓孩子得過且過,讓孩子知道了批評的苦,以後做事才會更加有規矩,才能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讓自己更加強大。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吃苦教育,苦的是一時,卻是有利於孩子的終生髮展。孩子的人生就好像是一棵樹,要經歷風吹雨打,也要經歷陽光的普照,而父母就是養樹人,當樹出現分叉影響生長時,就要及時剪枝矯正,雖然剪枝的過程中大樹會感受到辛苦,但唯有這樣,才能在大地上蓬勃生長。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三、讀書的苦

知識改變命運,為什麼寒門出狀元,就是因為他們在背景和人脈來幫助他們,只能通過好好學習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雖然讀書改變不了出身,但是可以改變後半生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做一個豐富的人。很多家長在對於自己的孩子的學習管教都是不用心的,看到孩子學習成績差,就罵兩句就不管不顧了,甚至有些家長完全是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有些家境好的父母,認為自己賺錢的錢夠孩子花了,孩子不需要那麼努力了,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會累了身體。但這裡不禁想反問一句,若孩子連讀書的苦都吃不起,那以後還如何在社會上生存?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讀書是相對較為公平的一件事,一份付出一份收穫,讓孩子吃讀書的苦,不僅會豐富孩子的知識,思維變得更加廣,還會讓孩子清楚上進的意義,才能實現人生夢想。

孩子知道自己讀書的苦,但是媽媽的苦誰能知道呢?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護著你、要抱著你,有困難更是第一個衝在前面,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孩子,爸媽不是你的用人!”

我為大家推薦一本小學生的課外讀物,適合5~14歲的孩子閱讀——《爸媽不是我的用人》,裡面共10冊書就用貼近現實的問題喚起孩子對生活的啟示,引導孩子思考問題,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讀本每冊一個主題,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在為自己讀書、學習其實很快樂、辦法總比困難多等書籍都能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以對學習產生興趣。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白巖松:要想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全書採用拼音標註,讓孩子即使有些字認不全也能無障礙自主閱讀。

點擊圖片購買,10冊只需88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