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尋找下一個“大衣哥”

滄州:尋找下一個“大衣哥”

滄州:尋找下一個“大衣哥”

劉洪徵再次來到排練場,卻得知舞蹈隊已經解散的消息。原來,因為身體原因,隊員們在報名參賽前,便決定將那次演出作為“最後一舞”。劉洪徵有些失落,又深感欣慰,他慶幸當初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劉洪徵很忙。掛斷手機不過三五分鐘,下一通電話就又打了進來。打電話的大都是向他自薦才藝並且有舞臺夢想的人,他們憧憬著能夠像“大衣哥”“草帽姐”那些草根明星一樣,向更多人展示自己。這樣的電話,劉洪徵一天要接十來個。5年前,38歲的劉洪徵在渤海新區成立狼域文化傳媒公司,組織文藝演出,與中央電視臺“百姓春晚”節目組合作,為其選拔有潛質的草根藝人。

尋找舞臺

5個多月前收到的一條短信,劉洪徵至今沒捨得刪掉。發信人叫趙一,來自滄縣仵龍堂鄉的一個農村家庭。3年前,擅長反串演唱的他,在劉洪徵的幫助下,參加中央電視臺“百姓春晚”節目,並以此為契機留在北京,簽約演出公司,成為一名配音演員。編輯這條短信時,趙一剛剛結束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文藝晚會的演出。在他心裡,劉洪徵對他有知遇之恩。趙一併不是劉洪徵幫助過的唯一一個。這麼多年,通過劉洪徵的無償推薦,超過20個團體、個人登上了央視或各省級電視臺的節目,近千人實現了舞臺夢,他們都是普通大眾,渴望在舞臺上展示自己。其實,劉洪徵也沒想到自己能做出今天的成績。他原本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33歲便成為部門經理。然而,別人升職高興,劉洪徵卻覺得渾身不自在。他從小喜歡文藝,繪畫、刻瓷、烙葫蘆,無一不精,而升職意味著要擔負比以往更重的責任。劉洪徵不是逃避責任,他只是更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了兩個月部門經理之後,劉洪徵辭掉了工作,一個人去了北京,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

民間出高手

北漂的日子並不好過,為了滿足日常開銷,他甚至當了一名司機。從國企經理到司機,所有人都嘲笑劉洪徵的時候,幸運之神向他伸出了雙手。一個偶然的機會,劉洪徵與“百姓春晚”節目組的工作人員相識,在對方建議下,他回到渤海新區創辦狼域文化傳媒公司,在當地籌辦“民間出高手”春節晚會,同時也為“百姓春晚”節目選拔有潛質的草根藝人。“民間出高手”的海選工作隨即展開。報名第一天一大早,劉洪徵出門買早點,雖然距離報名開始還有一個多小時,但門口早就排起了長龍。不到一個月,有七八十個節目參加海選,報名人員既有白領,也有農民,最遠的從吉林趕來。經過層層甄選,最終有近20個節目成功入圍。演出當天,容納2000多人的禮堂座無虛席。這讓劉洪徵意識到,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需要這樣的舞臺。其後幾年,除每年舉辦的“民間出高手”春晚,劉洪徵又陸續策劃了戲曲大賽、歌曲大賽、舞蹈大賽,任何有舞臺夢想的人都能免費報名參加。

舞臺的意義

劉洪徵海選演員,雖然面向的是草根階層,但對節目質量的要求卻不低。他按照為央視遴選選手的標準進行篩選,節目缺乏亮點、沒有特色的,說不行就不行,直到籌備2018年“民間出高手”時,他做出了改變。那一天,海選現場來了13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她們同屬一支舞蹈隊,要表演《扇子舞》。可惜,她們的節目質量不高,舞蹈動作也很彆扭,沒能通過選拔。得知被淘汰的消息,隊員們哭了。這一幕,被站在一旁的劉洪徵看在眼裡。這些年,他刷下來的節目不下幾千個,可演員傷心到如此地步的,他還是頭一次見到。海選結束後,他打聽到這支舞蹈隊的排練地址,當晚就找了過去,想要一探究竟。劉洪徵的出現,讓舞蹈隊成員們又看到了希望,非要為他再表演一支舞蹈。數九寒冬,她們脫去棉衣,只穿著薄薄的演出服,手臂凍得起了一層雞皮疙瘩,臉上卻滿是笑容。劉洪徵突然意識到,舞臺的意義並不只是為了展示演員的才藝多麼高超,而是讓更多人擁有展示自己的天地,享受文藝帶來的歡樂。他當即決定,要為晚會增設暖場節目,儘量滿足更多人的表演願望。演出當天,舞蹈隊以暖場嘉賓的身份登場獻藝,她們的舞蹈動作並不規範,服裝道具也不夠精美,可隊員們的快樂卻傳遞給了臺下每一位觀眾。四五個月後,劉洪徵籌備另一臺晚會,他又想到了這支舞蹈隊。然而當他再次來到排練場時,卻得知舞蹈隊已經解散。原來,因為身體原因,舞蹈隊成員們在報名參賽前,便決定將那次演出作為“最後一舞”。劉洪徵有些失落,又深感欣慰,他慶幸當初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一種態度劉洪徵的公司裡經常會傳出韻味醇厚的河北梆子,二三十位戲曲愛好者聚在這裡,既有老人,也有孩童,他們唱唸做打,老少同聚,好不熱鬧。故事還要從2016年說起。那一年,劉洪徵以每年6萬多元的費用租下了這座二層小樓,一樓辦公,二樓會客。有一天,劉洪徵天黑才下班,經過公司旁的小公園時,他看到幾十個老人在那唱戲,當時寒風瑟瑟,老人們凍得直哆嗦,卻依舊唱得起勁兒。劉洪徵被老人們專注、開心的狀態吸引住了,他陷入了沉思: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尋找下一個“大衣哥”,雖然成績不錯,幫助很多人圓了舞臺夢,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可方向真的對嗎?看著這些老人,劉洪徵找到了答案:“我尋找的不應該是某個人、某個絕活,而應當是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第二天,劉洪徵便把公司一樓騰了出來,無償提供給老人們唱戲。老人們可開心了,一有時間就來這裡。為了方便他們出入,劉洪徵從來不鎖大門。再後來,劉洪徵乾脆把一樓重新裝修了一番,成立戲迷劇社,每天排演,不但為老人們購置了服裝、道具、樂器,還搭建了戲臺,花了六七萬元。同時,他在別處又租了一個地方辦公,租金一年一萬多元。劉洪徵平時就在二樓辦公,沒事兒的時候,也會下去聽聽。看到老人們開心的狀態,他覺得充滿了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