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左翼文藝的嶺南血脈

  • 來源:南粵古驛道網,採編自“廣州日報”客戶端


再認識中國左翼文藝運動中不可忽視的嶺南血脈

  近日獲悉,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週年之際,花城出版社推《廣東“左聯”作家作品及研究》獻禮“左聯”90週年。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是中國共產黨於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上海領導創建的一個文學組織,目的是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提高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論水平,吸引廣大民眾支持其思想。

尋找左翼文藝的嶺南血脈

中國左翼文藝運動中不可忽視的嶺南血脈

  2020年正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週年之際,在洪靈菲、戴平萬和馮鏗後,《廣東“左聯”作家作品及研究》再推出四位廣東籍“左聯”作家的作品,分別為:《紅紗燈:馮乃超作品及研究》、《一代風流:歐陽山作品及研究》、《原動力:草明作品及研究》、《第七連:丘東平作品及研究》。這幾位作家,他們的文學寫作是和革命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們在20世紀30年代都曾深入參與“左聯”的創始和發展,是中國左翼文藝運動中不可忽視的嶺南血脈。

尋找左翼文藝的嶺南血脈

“左聯”第一次籌備會議11人中廣東籍佔3人

  在“左聯”的籌備和成立過程中,有大批廣東籍作家發揮著重要作用:“左聯”第一次籌備會議11人中廣東籍佔3人;參加“左聯”成立大會的40餘名代表中廣東籍佔近10名。洪靈菲為“左聯七常委”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年輕的常委,被譽為“新興文學的特出者”“流亡三部曲”是他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初期的開創之作。

  戴平萬是“左聯”最後一任黨團書記,被譽為“新興文學的花蕊”,以樸實犀利的筆鋒,塑造了動盪年代的時代面貌與個體狀況。

  馮鏗是“左聯”五烈士中唯一的女作家和“中國新誕生的最出色的和最有希望的女作家之一”,她提出,女性的解放必須與舊的社會的破壞以及新的社會的建立緊密結合起來!

  歐陽山歷任中國作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為“左聯”重要作家,其作品《三家巷》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2020年是其逝世20週年。

  1930年,馮乃超參與“左聯”的籌建,被推舉為《理論綱領》的起草人,並任“左聯”第一任黨團書記兼宣傳部部長。

  草明則參與創立廣東文學界救亡協會,為較早關注和表現工人生活的左翼作家,1987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

  丘東平與魯迅等63人聯合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建立蘇維埃政權後任東江特委書記彭湃的秘書。

尋找左翼文藝的嶺南血脈

讓青年再認識本土與時代責任

  目前,對這幾位廣東籍“左聯”作家的研究也已產生了一定成果。然而,在出版界,對左翼文藝中的“廣東力量”的關注度卻遠遠不夠。在《廣東“左聯”作家作品及研究》叢書對這七位作家的創作成果和作家作品評論的呈現中,我們可以對他們的文學創作與“左聯”以及時代背景之間的密切關係,展開嶄新而富有重大價值的認識。

  出版方媒體負責人接受採訪表示:“以這七位作家為典型代表,還可以從中窺探20世紀30年代的嶺南與左翼文學運動之間千絲萬縷的互文聯繫。”由此觀之,這套叢書的面世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

  更重要的是,希望這七位“左聯”作家作品的“重新出土”能帶來一些紅色的革命之聲,以此煥發當代青年對本土歷史和文化的興趣與關注,引領他們更好地認識本土,認識自我,認識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尋找左翼文藝的嶺南血脈

《廣東“左聯”作家作品及研究》叢書(2020年3月版,花城出版社出版)



  (原文刊登於“廣州日報”客戶端,南粵古驛道網採編整理。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南粵古驛道網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