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博大精深,我们知道的哪些书籍可以入选国学?应该怎么推广?

its366


国学,严格的来说,这个词的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因为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他的指向性含有特殊“含义”,国学这个词的产生也是源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清末,西方近现代文化突进中国,他们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已久中国国门,毋庸置疑的是,以商业及海洋文明为基础的西方诸国,带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夹杂着他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不断的冲击中国这个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为主的庞大帝国。危机感、紧迫感逐渐在国人中间建立并流布,为了摆脱当时的对垒劣势,中国被迫接受西方先进的科技、军事、组织、经济等制度。

但对于文化意识本身却是一直持保守态度,文化自信是当时中国人唯一可以了心自慰的精神寄托。但是,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侵染,西方文化思想也开始在国内受到认可,甚至是追捧。原本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指导策略开始受到攻击和动摇,“全盘西化”、“彻底否定”的论调开始不断的出现和蔓延。

但客观的来讲,东方文明的伟大思想不可能因为暂时的经济形态落后而被完全抛弃,文化自信、意识拯救也是自然的一种意识反应。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侵蚀与冲击,当时国内社会对西方知识、文化、科技甚至是思想意识与生活方式的统称为“西学”,正对这个称谓,才提出来所谓“国学”的称呼。当时他特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在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诸多人文学科与文化,国内也相应的出现了学识极高的几位大师,比如我们熟悉的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学”一词开始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并持续到今天。所以,即使到了今天,虽然我们都默许这个叫法,但实际上,如果从学术的角度去考量,“国学”一词,只能是一种大众化的词汇。

按着学科分类,如果把中国的文化学问与西方区别开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学”,但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汉学”这个称谓倒是更加流行,并被广泛接受。“汉学”一词原本仅仅指“汉朝文化历史”部分的相关学术。

“国学”一词发展到今天,从广义和侠义的角度,我们可以给两种解释:第一:泛指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甚至是多民族下的优秀历史与物质思想及其表现形式。第二:仅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某些思想和学术经典。其基本表现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四书五经》以及其他诸家的经典典籍,比如道家的《道德经》、《老庄》、兵家的《孙子兵法》等。而我们在现实当中能够经常接触到也无非就是这些东西。

国学近些年的发展,实际也是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自信,文化复习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开始,“复兴国学”就成为社会上广泛涌现出的一种社会现象。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精神文化的更高追求,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方式,世界罕见,甚至唯一,这里面自然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很多功劳。所以,研究“国学”,学习“国学”,“继承发展”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甚至他是我们“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使是以思想经典为主,国学涉及的经典也可以称之为“浩如烟海”,

所以要深入的学习、研究、传承也算是一件大事。每个人的看法、行为可能都不相同。如果非要给以清单,也只能算是一种建议。

如果年纪较小,我建议可以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如果年纪稍大,最好的入门路径自然是《论语》为开篇,四书五经当中,我不建议看《尚书》,起码一开始不建议读。经典虽多,但不能无所不猎,还是要有主有次,有专有攻。大致必读的经典,个人建议如下:

《三字经》《千字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等,之后可以涉猎《道德经》《孙子》《春秋》《史记》《周易》《庄子》《黄帝内经》《资治通鉴》,起码我列出的书应该是必读之书。然后再根据个人喜好,择一方向专攻。

关于哲学文化的推广,现在国家也已经指定出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如果不是专业的机构,我建议从自身做起,习之,践行之。


子平易的逻辑命理


易经八卦五行学说和中医都是是国学文化的瑰宝!

易经八卦五行学说,原本我一直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骗人的把戏。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1998年,因为家中接连发生了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父亲和两个兄弟都先后因病英年早逝。令刚刚踏入社会,豪情万丈的我在悲痛中陷入沉思:自已读了十几年的书,一心想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可是连自己的家人健康问题都保护不了,如何报效祖国?医学已经发达了,很多年活到七八十岁,为何偏偏自己的家人如此脆弱?后经村中人建言,请风水先生查找原因,无果。2000年,抱着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重建一个美满幸福家庭‘’的出发点,开始拜师学艺,走上了学易用易的道路,对易经八卦风水学,择日,算命,六爻预测等均作了研习,从买书自学,到出外四处拜师学习,常常弄到身无分文也要买下一本看上的书,借钱也要去拜访学习认为值得学习的师父。近二十年,从未间断,通过学习,实践验证,自己也于2008年顺利成家,至今除经济仍紧张,各方面平安顺利。学习实践中,让我清楚地知道,其实易经文化是古先贤为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智慧结晶,是人类用以战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问,是指导人们趋吉避凶的必备生活常识。运用所学易经文化知识,我解开了为何家人会英年早逝的迷底;运用这些知识,我可以清楚地知道一个家庭的人健康状况如何,容易得什么病;运用这些知识,我已帮助很多家庭重建了美满幸福的家。今天社会上仍认为易经八卦风水学是封建迷信,这些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对易学文化的无知而已。不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只是懂不懂而已,像社会上常有一些身患奇难杂症而英年早逝的富贵名流,据我考查过的无数实例,都与其家违反了易学风水法则相关,惊人一致,只是有不少人至死不信,或没遇到有水平的风水师,不知原因罢了。

易医同道,八卦对人体,不是理论,而是真理!2006年,帮一友人看居宅环境,发现其于北方坎卦处,又正是主人卧室外有水塔和积水,断其家人易有肾病,泌尿系统的疾病,反馈其没到30岁的男主不正为身患性病而烦恼,经改造,次年已痊愈并结婚生子。无独有偶,2018年,我已七十多岁的姑丈反映说住进新居后患了前裂腺炎,尿憋不住,越治越严重,我到现场查找原因,床头正靠卫生间,亦是坎卦,令其搬床后三个月,表弟反映已好了。

中医就更不用说了,这次新冠肺炎就可说明一切。

要推广国学文化,首先要国家重视,像现在中医常识要写进教材,从小学开始普及就是最有效的办法。其次,必须有真材实学的教师,很多国学精华是实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如果作为教师只知理论,不知实践,怎能推广?若有真材实料者,不惧实践检验,自然能令人信服,产生兴趣,更利推广。



蒋宏易经风水


国学博大精深,应该首选五经四书作为国学書籍,以发扬和光大国学文化。

五经,包括:《尚書》《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四書,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中华文明五千年,国学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正宗文化,中国人的正义道德,都是从国学文化传承而来。如果数典忘祖,把正义道德丢掉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不言而喻。

正视国学文化,更要发扬和传承国学文化,我们這个国家一定会实现真正的繁荣富强!

现在,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国学文化正在受到全世界的推崇。作为国人,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正宗文化,发扬光大,把我们的国学文化,写进课本,写进教材,把优秀的国学文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万代传承,发扬光大!





大树天音


经部

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

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

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

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

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

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

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

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

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

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

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

《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

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

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

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

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

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

集部

楚辞

楚辞 楚辞补注

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

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

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

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

其它集类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专题类

历史 军事 文化 图片

古典小说类

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历史小说 志怪小说

历史工具类

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

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 中国历代疆域图

古今地名对照 历表(隋之前) 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

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二十四节气表 三国地图

民国地图 万年历。

推广国学,应该从少儿开始,学龄前启蒙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教材中应较多选取经典著作以学习。也可于社会中开展各种国学大讲堂活动以及举办国学学习班、举办国学知识竞赛等等活动。


嘉品含英


中国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文明传承,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大师巨擘层出不穷,经典著作汗牛充栋!那么那些算国学经典呢?《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论》,《诸子百家》,《唐诗三百首》等等!

如何进行推广呢?首先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在主题文化教育引导上要有足够的投入,进入学校教学课程,历史教学上侧重文化脉络的厘清和传承,汉语言文学要有一定篇幅的阅读积累,并注意在升学考试有所侧重;其次社会实践的推广运用,要建立各个层面的国学典籍的研究机构,努力培养梯次人才,重视学术成果的推广运用!第三深入探讨国学经典思想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强化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理念。经典国学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约束,修养,修身,治病,健康,和谐,稳定,开放,包容,普惠,命运共同体等等优秀的思想文化精髓,大力弘扬并推向世界,让祖国优秀文化的光辉照彻人类文明未来的天空!


屈献生


清楚了什么是国学,你的问题也就解答了。

国学,是指56个民族的文化。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是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民族思想和精神内核的图谱、对解决民族发展中所遇到的现有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

国学文化融入每个民族成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之中,是记录民族成长发展足迹。国学涵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观念……等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


奇尧最棒


这个要看个人的需求,人生无外乎是三个盘:身心,家庭,事业。其实这三个盘是相互联系的,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身心,一个人有了健康的身心才可以谈家庭和事业。

要范范的修养(仁义道德层面),可以读儒家经典,以孔子为主的《论语》《大学》《中庸》等;再深一层的修养是修心,佛家的理论(因果轮回,人要有善心,行善事,说善言),《心经》,《金刚经》《坛经》等;再有就是更深一层的道家,最好先读《太上感应篇》,然后《太上老君常清净》,《道德经》等。

经典的学习要靠缘分,没有缘分,是真的读不懂的,所谓缘分就是个人的“德行”,这些都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用心体会,是无法说明白的,有些道理真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由浅及深吧。





古琴liu


所谓的“国学”就是一个“大箩筐”,无论香花还是毒草都往里面装,所以只有并且必须披沙拣金、去伪存真、精益求精……把香花中的珍品——“以人为主体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同一的哲学社会科学”找出来才是真正的“国学”!

例如中华民族的尚古之书《尚书》记载夏禹宏观创始的全称肯定复合命题“知人则哲,能官人。……”

再例如《管子》书中的古典哲学著作《心术篇》……!

……!!!


739958070860


国学首选《易经》,因为《易经》是群经首,其它的很多经典由易经发展而来。如,《道德经》,《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就更是最基础最简单了。医书就首选《黄帝内经》。要想推广,就要先自己读诵背下来,让孩子们读诵,背记。


玄灸师玲姐


我们的国学当然分成儒释道三家。
读什么样的国学经典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要读。人只要是生下来就会面临三个问题。一个是人与人的问题,一个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一个是人与自己内心的问题。只要你出声马上就面临着喝奶喝水这样的人与人的问题。马上就会有和自然界发生关系。等到你青春期的时候,你还会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你开始探索自己的心灵。
这就是儒释道三家所解决的三个问题。儒家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这就好比现在的伦理学和社会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道家给我们的智慧。道家的思想里面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西方,人与自然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所以他们才有勇气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工业革命。把本该在地下的资源挖出来。供大家使用。导致了现在的恶果。全球变暖。各种灾难随之到来。用了不该用的东西,享了不该享的福。当然要承担果报。佛家是释迦摩尼。他会解决人与心灵的关系。反观内照。你就是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佛性。其实中国的道家思想也是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只是他的阐述方式与佛教不同。但是到了禅宗六祖惠能的时候,道与佛的界限逐步的打破。你打开法宝坛经,就会看到六组对于道的一个定义。你打开庄子的《南华经》,你也可以看到几乎同样的定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囊括了人生自然所有所有的问题。读什么样的国学经典?不是看你的缘分,而是看你的根性。《道德经》中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金刚经》里也如是说。

用下面这个我的书法来表达我对道的理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1ea0dc8de6547d1b66ddf0331d7ed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