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握“愛孩子”中“愛”的度?

卡花都


作為父母的您,愛孩子嗎?

如果看到這個題目,99%的父母肯定會說“扯淡嘛,做父母的怎麼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其實經過調查,很多父母(這個比例應該不低於40%),不知道如何去愛孩子。也就是說很多父母,沒有掌握好如何去愛孩子的這個度。

在說這個度之前,我想引入一個話題——愛孩子的目標準是什麼?也就是說如何才是正確的愛孩子?

世上很多愛的表現形式是拉近距離,而父母給予子女的愛,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分離……

因此,作為稱職的父母,愛孩子的出發點就要以孩子能夠將來生活自立、自理、自尊、自強為出發點,孩子最終要走上社會,孩子屬於國家,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產。

如果真得能夠明白愛孩子的目的和標準了,其實愛孩子的度自然就能感覺的到了。


柏藝康


我覺得很簡單,做一個有原則的父母


微微園長


我來支個招,包你滿意!是這樣,之所以我們把握不住這個度,是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糾結,愛過頭了,怕變成溺愛,寵壞孩子,嚴厲一點吧,又怕孩子反叛。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的教養方式究竟要怎麼把控呢?我的觀點是對孩子的情感態度和要求控制程度這兩個維度來平衡。


1、情感維度

用積極、肯定、耐心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情緒、情感、行為,什麼意思呢?就是父母對孩子要充分的接納,從情緒到生活再到行為,不管孩子是個什麼情況,我們都給與支持和理解,也就是經常說的無條件的愛。

2、控制維度

愛雖然是無條件的,但是愛是有邊界的,什麼意思?就是父母愛孩子這件事不變,但是需要對孩子的行為、處事有一定的約束,最佳的方案就是,用較高的標準和要求,幫助孩子努力達到,在過程中激勵他們,鼓勵他們,欣賞他們。

這兩種組合方式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作“權威型教養方式”,是英文直譯過來,聽起來好像很奇怪,但是組合方式確實是這樣的,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溫柔而有邊界”。那麼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獨立性強,自尊感和自信心都很好,長大後善於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對人也比較友好,善於跟人相處。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第一,他們可以感受到愛,第二,他們在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下,願意去探索和挑戰,不會擔心犯錯,即便犯錯,孩子知道父母是接納他的。

我是痞子的蛻變,助力孩子終身成長!如果有更好的觀點,歡迎一起探討,共同學習成長!

痞子的蛻變


麻麻都有過這樣的抱怨吧,怎麼還不快點長大呀,這煩人的3歲,這莫名其妙的叛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滋長的?

我們真正尊重孩子了嗎?我們真的理解了孩子做一件事的動機了嗎?我們真的能和孩子有效溝通了嗎?

孩子的世界我們到底瞭解多少?我們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嗎?

捫心自問,至少我自己做的很不足。那就讓我們放平心態,學會怎樣叫做正面管教!

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是我們拿出父母的威嚴可以走進去的。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是我們一味責備孩子可以改正錯誤的。

我們小時候也犯過錯誤,我們還是需要是父母的理解和寬容,而不是責怪和謾罵。

誰都希望被鼓勵,孩子更不另外,成長中的孩子,對鼓勵的需求更是如飢似渴。孩子希望得到我們的肯定,這是他們成長的動力。所以我們以正面向上的心態,多鼓勵孩子,讓孩子看到成長的道理上充滿陽光雨露的。這點非常重要,任何時刻都不能忘卻。

孩子成長的過程,最需要的是什麼?其實是我們的陪伴,能夠陪著寶寶一起玩,一起樂,是一件多麼意義非凡的事情呀。

應當避免的管教方式,這是我們每位父母都應該去反思的。大聲叫喊我幹過,厲聲責罵我也做過,長篇大論也更發表過,我會停下來的。這些方法都要避免的,我們沒有尊重我們的孩子,我們在促使孩子變得反叛。

多給孩子溝通吧,告訴孩子,我們不單單是你的父母,更是你的好朋友,讓我們成為好朋友,一輩子。我們要經常給孩子擁抱,要拉住孩子稚嫩的手,給她力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多用孩子的世界觀來看周圍的一切,我們會找到童年的那份美好。

學習正面管教,不斷在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真的有很多地方需要及時去改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的,不要去拿自己的孩子反覆去跟誰比較的,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價值、

瞭解自己的孩子,沒有誰比我們更瞭解孩子的一點一滴的,在性格方面我們更應該對自己的寶貝有個全面的認識,幫助孩子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更能適應集體生活,這是我們必須要做好充足準備的。

孩子現在的年齡段,真的會讓我們笑也會讓我們煩惱,懂得了正面管教的力量,相信我會更加自信從容地面對今後在育兒路上的挑戰。給予孩子最好的人生起點的理念和技巧,這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目標。正面管教讓我們更加懂得如何愛孩子加油!


愛讀繪本的杜老師


父母寵愛孩子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我們可以多注意這幾方面:

1、父母的過度“溺愛”

現在很多人認為物質生活遠遠大於精神健康,我只要對孩子做到有求必應,就能就使孩子健康成長,這種所謂無私的“愛”並不能給孩子日後帶來穩穩的幸福,比如拿玩具來說,不少父母認為現在市面上的智力開發玩具可有效斷念孩子的思維,孩子從小接觸這種玩具不僅可以得到快樂,還能開發智力,一舉兩得。當第一個玩具出現在孩子面前時,孩子會無比的興奮,看到孩子的情緒後;部分父母開始“父愛母愛”迸發,頻繁地幫孩子更換玩具,反而會孩子越來越煩躁。常常會出現,左手拿著汽車,右手拿著飛機,沒過多久汽車、飛機都不要了,變成了玩積木,如此熟悉的場景又有多少父母回去留意呢?如此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在一個玩具上集中,導致以後性格浮躁。

2、父母雙方的教育理念出現分歧

由於男性和女性的思維方式不同,通常夫妻雙方在育兒理念上會有分歧,但人的天性會告訴我們,我們自己的決定才是對,我會用我的方式教好孩子。從而導致夫妻雙方沒有達成一個共同的教育目標,這樣會使寶寶無所是從,難以形成定性。

3、父母經常會因為出於“關心”,去幹擾孩子

“孩子,你渴嗎?先喝點水吧”、“孩子你餓嗎?要不要煮東西給你吃”“孩子,快來吃點東西”等等,當孩子對事情產生興趣時,部分父母會出於對孩子的“關心”不知不覺的去幹預孩子的活動,一會兒擔心這個,一會兒擔心那個。如此的做法不但沒有得到孩子的青睞,還潛移默化的在影響他們的專注性和獨立性能力的養成。





小源奶爸


一般孩子們的習慣與家庭日常生活關聯很大,別看孩子小他(她)模仿秀很強,從他們的眼神家長就能觀察到,他(她)們非常喜歡和爸爸媽媽交流,如果爸媽經常不主重這點那麼孩子就開始自由化了,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真正把握對孩子的“愛”是在3一5歲,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天真的問答家長要耐心的回答,千萬不要說你不懂,拒絕回答,讓孩子很尷尬。一個好學愛問的孩子將來會更聰明。這就是“愛”中的愛。


手機用戶IIANG


父母對孩子的愛本就是沒有理智的偏愛,父母多寵一點孩子也沒問題,孩子不就是用來寵的嗎?為什麼一定要把握度呢,非得說愛幾分才是對的,多幾分少幾分就是錯的嗎?

不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不能馬虎,無論是做人做事,讀書,三觀上都不能馬虎,從小就要立好規矩,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該怎麼做。

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一邊吃一邊看電視,這是規矩,去別人家要叫人這是做人,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這是做事,等等。

個人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無限給,只是給愛的同時教育好孩子就好了。


晨曦媽媽隨筆


每個父母都想孩子獨立,認真完成作業,這是每個家庭對小朋友的要求,但是如果父母都幫著做這些孩子力所能及事,孩子們怎麼樣會懂事呢?所以說還是慣出來的原因,其實小朋友是可以做一些家務,整理自己的東西,桌面,你想讓孩子成為人才,但保姆式的父母,最後只會毀了自己的孩子。父母怕孩子做錯事,所以很多事情都幫小朋友直接決定,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未來都為孩子決定了,如果孩子喜歡音樂,被拒絕後孩子會不高興然後不願在跟父母溝通,因此有的孩子會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父母又不理解,覺得自己越來越不瞭解孩子了。把孩子的一切都確定好,可是不犯錯不經歷,孩子怎麼樣知道成長,所以孩子離開家庭的照顧傢什麼都不敢嘗試,怕錯。所以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是他們需要還是父母真正需要?可孩子會感覺幸福嗎?孩子會感恩這份愛嗎?





小羅英文老師


愛孩子方式有很多種,都會無形中出現在我們和孩子的生活當中,怎樣把握寵愛孩子的這個度,就要我們從孩子的生活習性,性格類型中掌握,自己感覺他做的事情不對,要理性的制止他,不要大聲罵他,要和聲和氣的慢慢勸導他,講一些做這個事的危害等,或者用別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教養孩子最關鍵的就是有耐性,好多事情都得從細節中開始,平時少玩會手機,多和孩子交流感情,多講一些樹立正確三觀的故事,從小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一點正視頻


我認為這個教育孩子就是教他明是非講道理就可以了。

別搞那麼複雜,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