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房价随便几百上千万,试问有购房能力的都有谁,他们能靠工资购房吗?

Luckilyx


在中国一线城市购买住房者,一定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因为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世界最高房价之一。应该说除了世界极少数城市或者美国的硅谷中国的香港等特殊地区。这是目前我们能够了解到的事实。

为什么能够创造出这种经济奇迹,在于中国改革开放,在于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是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的效应。

首先,中国建国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是先生产后生活。这种指导思想一直是中国经济工作的主导,并且处于领导地位。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在住房制度上采取的是供给制。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政府,机关,学校,工厂,企业也都采取住房分配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这种住房制度带来的是住房没有商品化,或者商品化不全的问题。同时给各级财政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改革住房制度正是在这种背景的情况下,改革为个人购房的现代商品房制度。

第三,住房制度改革抓住住房事业的牛鼻子与重点。住房制度改革带给中国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进入世界前列。加上中国房地产政策,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产权政策,产权管理,市场交易,住房公积金,按揭贷款等。形成中国住房制度法律法规快速融入。

第四,在住房制度的变革中,政府的政策给予住房者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解决了原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研究机构等所有制单位住房人员的集中解决。这种解决是普惠制,应该讲年龄在60岁之前的有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享受到中国住房制度的优惠。这部分人群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优惠者与受益者。同时也伴随中国福利住房各种补贴也都逐步给予个人,期间中央银行超额发行货币,也带来物价的上涨,进而也促进了房价的上涨。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房价已经是改革开放初房价十倍左右。

第五,新生代是中国房地产的承担者。特别是80后完全进入房地产新的政策与市场化。这种完全的市场化,期间也有家长与全家投入房子为代表的住房新形式。特别是孩子们进入一线城市往往是全家人,人力财力物力的集中进攻与聚集。应该讲中国房地产政策带来的是中国城市人口的60~70%都直接或者间接都成为房奴。而且会延续二三十年。

第六,住房制度按揭贷款给予一线城市实现购买住房能够实现的基础,这种作用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举的事件。人们用30%的资金撬动了100%资产,有的时候按揭贷款优惠时只需要20%的资金撬动100%的房产。这种政策同时也促进其他地区的有识之士涌入一线城市。或者本人或者给孩子购买其一线城市住房。

第七,中国经济越来越集中往一线城市集中,这是人类社会与世界各国总得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也越来越得到强化。主要是一线城市有着先天的优势,例如北京政治中心与牌照中心非常明显。上海国际化都市,世界五百强企业80%以上的企业都在上海设立机构。同时国家也把上海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培育再有中国科技城市的设想也正在实施。20190722中国资本市场股市又将展现第四个板块科创板。深圳作为中国香港承接地,一些国际金融与项目包括资本市场股市都与国外有着习惯性接触。再有深圳有中国两大资本市场交易所,还有科技创新城市。这种政策与人才济济为中国一线城市带来勃勃生机。同时伴随着牌照与科技和技术等领先地位,职业人士的收入也是同步提升。为一线城市的房价提供了可能和支撑。

总之,一线城市的政治氛围与经济,技术,科技,金融,国际关系等为一线城市带来机会与城市职场人士的洗礼,也让一线城市更加充满活力。相信未来一线城市会越来越有吸引力,甚至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





时刚军


我家北京兄弟姐妹多,各种方式买房的都有,充分说明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首先是我家,2003年拆迁时,本来可以有一套回迁房,因为不在北京工作所以没有要,当时计算下来是再加三十几万回迁一套房子九十平米,现在就是千万富翁了,可怜现在还在二三线城市蜗居呢!不过爱人说现在一家人平安健康就好。

老大用我们的名额回迁了,还在附近给儿子买了一套。

老三回迁一套五十多平方米的,倒是没有压力,但是现在家产比别人少了一半。

老四家是单位团购的房子,大国企银行当然价格也优惠,位置也好。

老五家回迁一套房子,自己买了一套。人家晚上帮别人做五份会计到深夜,又跟朋友合伙开公司,付出自然有收获。

老六家是单位福利房二加一,当年房价没起来之前也买了儿子结婚的房子。

这些都是北京大部分本地人的房子来源方式,我家的房子也就是四十年代买的一处私产,现在变成了好几栋千万元楼房,虽然特殊时期被人侵占过,但后来又返还了,所以长远看买房是不是合适呢?!


我的房子我做主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 其实很多事情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一线城市买房,不要被动辄上千万的价格吓坏了,只要好好努力加上父母支援一点,在一线城市买房还是可以的。


  • 以我本人为例,坐标北京,16年购房,东南五点五环附近,交通还算方便,附近刚开通的地铁,距离1公里左右。当时买的是北京推出的政策性住房---自住型商品房,简称自住房,80%左右的产权,当时实际购房价格1.85w/平,建筑面积88平,总价150+,公积金贷款首付20%,大概30多万。自己工作了几年攒了点钱加上公积金,父母再赞助点,首付就出来了,剩下的就是还贷款。公积金贷款拉满120w,30年利息3.75%,每月最低还款额不到5000。差不多就是,这样下来压力也不大,每月公积金基本上可以覆盖房贷金额,不会对生活质量有太大影响。对了,我老家是河南农村的,家庭条件极其一般。我这样条件的人都能在北京买房,我想大家应该都有信心了吧。

  • 就北京来说,如果不是特别有钱的人可以多关注一下政策性住房,现在的共有产权住房每年都有好多项目,满足自主需求不成问题,很多离地铁也比较近,即使远一点交通也很方便。 所以,在一线城市买房没那么难,买不起大的可以买小一点的,买不起普通商品房可以买政策性住房,以后多奋斗几年再努力换更好的。

好好努力,总有一天幸福会来敲门的!


财经密探零零发


北上广深算什么?香港有一个富人有15000多套房。2000年有一位富二代在北京全款买了80套房。有一对开餐饮的夫妻也在北京买了40套房,2002年的时候。买了这些房,人家就坐等升值。人家就有眼光啊,人家的钱也是起早贪黑奋斗来的。那个富二代没办法,人家投胎就投的好哇。但是人家的老爸也是奋斗过来的。

2000年初,温州炒房团全国各地一线城市大城市全面开花。连国外都去炒了什么迪拜,纽约

。同志们呐,眼光真的很重要,你能发现下一个赚钱的行业是什么吗?一头扎进去。你就能够在好运的海域里扬帆起航了。两千年初就是房地产爆发的年代。有一个上海富豪,买了一套犹太人的房产,瞅准了机会,在2009年的时候,成功卖出,一套房就赚了1000多万。

然后那些明星,网红啊也买了不少房产呢。要说在北上广深买了房的人就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原来的想法是让一批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让他们带动穷人,实现共同富裕。后面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财产资源分配不均是很正常的。果然还是实现呢了那个规律,二八定律。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房地产加速了马太效应,没有办法,真的没有办法。都过了十几年了,国家才反应过来,政府才反应过来,富人们炒房族早就赚满盆满钵了。

现在有些刚需,买不起房无比愤慨,天天骂炒房族。炒房族是怎么产生的,炒房族就是那一批敢吃螃蟹的人。任何时代任何阶段,任何行业都有这类人呢。

今年国家出政策了,说房子不能炒。买不起房的钢丝们拍手叫好,说什么想看一看炒房图跳楼的样子。炒房族其实都是聪明的,他宁愿坐牢也不会跳楼的。

只有三套房以内的都不算是炒房族。最可恨的其实是那些企业买房,炒房。他们买房才卖的多。很多外资上市公司都在炒房。听说今年京东都要炒房了,你看房地产市场是多么的火热。不要期待房价降价30%,即使有,也是极少数。一旦有的话,这些房子就会遭到疯抢,房价又会被哄抬起来。

还是那句话,攒够首付能够贷得到款的话,有合适的机会,还是买吧。有一天发改委不会让你回农村,都让你待到大城市。因为要给野生动物要给庄稼植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赫里山小美女


不靠工资靠什么?父母适当赞助也是有的,2008年外环1万一平,工资6800税前买了一套小户型总价70万首付20万,父母给了10万,自己组合贷款50万。买房第一第二年的确穷,2010年工资上万后基本公积金全部冲抵没有什么压力。2018年工资24000税前,卖掉小户型240万,置换一套400万税费合计总共440万多,组合贷款110万。所以按照工资增长比对,2018年底的外环的房价和2008年的房价是对等的。内环就不提了,也看房子和小区本身。




Terry大作小豆


大家都知道北上广深天杭南武成重这些一些城市,房价高的均价在五六万一平,房价低的均价也要在两三万一平,在这些城市里买套小户型的100平左右的房价,价格一般少则两三百万,高则六七百万,这个金额对于大部分年平均工资在10万元以下的人们而言,无异于天价,那么在大城市里有购房能力的人都是谁呢?

大城市购房人群

大城市的购房人群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富一代以及富二代们,创业成功,资金充足,有能力到处买买买;二是原始居民,因为拆迁的问题一夜暴富,也可以买买买;三是真真正正外来的打工者。

对于打工者而言,又细化为两类人群:一种是工资收入极高的群体,比如做到企业的管理层或者在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类高薪企业里面任职的人群,这些人只要自己努力几年,不铺张浪费,再加上公司支持(比如阿里对于员工购房有无息贷款支持),在大城市里买下一套房子不成问题;另一种则是普通企业的普通职工,这类人需要掏空整个家庭的储蓄存款。

我大学舍友,毕业后厦门某公司工作,厦门的房价仅次于北上深,工资收入一个月税前大概1.6万元左右,税后实际到手约为1.2万元(这个收入在厦门已经算中上游水平了),在厦门岛外买房,一平3.8万元出头,90的房子,总价约为350万元。首付需要105万元,贷款245万元(月供约为1.44万元/月)。

按照其工资,就算不吃不喝,都要工作8年才能凑足首付款,而且凑足首付款,其月收入还还不起月供。最终怎么办呢?他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价值约150万元(已结清贷款),在加上父母工作一辈子的存下的四十几万,以及他自己存在的30几万,230万元充当首付款,同时公积金账户里的余额10来万后续追加首期款,最终贷款金额剩下100万左右(月供在5600元左右,在他月收入的还款范围之内)。

这是得益于他爸妈都是当地国企的职工,一辈子奋斗下来,有收入有结余,否则根本买不起这个房子,为了他这个房子清空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如果是普通职工,没有一个有点力的家庭在背后支持,要在一线城市买房,真的很难很难,不说贷款,单单就首付款很多人就拿不出来了。

总结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大城市,因为压力太大,比如我大学舍友他这个350万元如果拿去他老家或者拿来我们这种三线城市,已经可以买一套别墅了。但是在厦门这种还不算一线城市的,只能买一个90平的小三房。


鲤行者


杠杆买房是过去包括现在很多购房者都在使用的方法

第一、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资金的门槛越来越低。杆对于很多炒股的朋友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用1万块钱撬动10万的资金。那么对于房市过去很长时间也是这样,尤其是从2008年之后的北京等一线城市,杠杆买房已经成为一个为人所知的“秘密”。而这些资金来源大多都是通过信用卡或者小额贷款来获取的,可以说如今的金融便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获取资金愈发容易了。

第二、绝大多数人的购房首付款肯定不是单单来自于自己的工资,能购在北京买得起房的其实还是一个概率问题。以北京为例,现在多数人的工资水平在1-1.5万左右,但是北京目前五环附近的房价都在5万左右的水平。无论怎么算,单单依靠工资收入想要短时间在北京买房是不现实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北京目前常住人口2000多万,而且在北京购房的不仅仅是这2000多万人,包括全国甚至全球其他地方来的人群都会加入到购房的大军中来。从这几千万人当中找出几万甚至几十万在北京买得起房的还是很容易的,毕竟如今我国的富人也不少。

不仅仅是一线城市包括几乎很多城市购房者的首付款都来自于借款

第一、如今购房已经不是单单工资收入的比拼,而是整个家庭收入情况的比拼。有很多人都说如今是一个“拼爹”的年代,从很多年前的一个新闻“我爸是李刚”已经宣告了如今时代已经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作为普通人来说,想要在一座城市购房,父母和亲朋的资助是必不可少的。身边不少的购房者(尤其是刚需)首付的主要来源都是父母的资助和亲朋的借款,可以说如今购房已经不单单是工资收入水平的比拼,而是整个家庭的收入经济情况比拼。

第二、不仅仅是一线城市包括二三线城市依靠工资收入仅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买房根本不现实。早在很多年前一线城市上班族,白天或者工作日上班,其余时间出来做兼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了。如今这种趋势已经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已经有不少的上班族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生活,不得不选择白天上班,晚上摆摊等生活方式。甚至有时候个人觉得这些兼职收入已经成为很多上班族收入的很重要一部分。

综上,无论在哪个城市拥有购房能力的人都是少数,但是创造购房能力确实可行的。生活在如今时代,其实我们应该是幸运的,起码获得资金的成本很低。合理的负债才有利于自身财富的增值,这也是我一直呼吁的。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房产和经济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勇谈房产壹贰叁


其实广州的购房者来自五湖四海到处都有,但是要说都有谁我就说说我在房地产这8年来都有哪些职业的客户吧!

有一个珠海的客户她们夫妻的月收入均为10万以上女方拥有香港大学双硕士学位!

还有深圳的客户男方是深圳人自己开公司在天河的年收入也是百万级别!

还有一些做生意的具体收入不知但肯定不低!

当然还有一些IT白领,月收入一万多自己存了点钱也问家里要了一点!

还有主持人收入不固定但是从聊天可以得知月入2/3万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校长,拆迁户,教师,做基金的,卖包包的,开美容店的,还有一群年轻人爸妈支持的!


飞哥房数据


根据个人了解有以下几类吧。第一本地户籍置换者,第二公务员和一些国企单位优惠购房者,第三类企业和商人来钱快一点的个人,第四上班族加父母资金雄厚者,第五私营企业工资比较优厚者。第六双职工努力奋斗者,第六常年打工积累资金者。其实只要肯努力都能实现买房的,地段好坏不考虑的话。





味觉悟


以2018年为例,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达9,106万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同口径较上年末增长19.32%,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指在招商银行月日均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数量达190.7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5.76%;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达55,30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09亿元,增幅16.44%,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达45,4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75%,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82.10%。零售客户存款余额达11,916.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4%,活期占比较上年提升5.29个百分点至76.39%。

仅仅以招商银行为例,金葵花客户有190.72万户,客户总资产余额达45,408亿元。

人均238万,

剩下客户人均1万出头存款

北京一年不过10万套左右新房出售,

你觉得消耗不了?

不过问过中介和新房朋友

1自己开公司的老板,

2拆迁户

3名牌大学毕业,名企工作几年,(次主要的)

双方都是这样,一年收入小几十万,加上家里支持的。

4下面来的官员给儿子买,亲戚买,(比较少,但真的有)

5置换客户(这种是最主要的)

小房子换大房子,大房子换学区房,

6环换3环

7公司买的,

8明星,包括体育明星,娱乐明星,

9大公司高管,

10北京土著给孩子买,原来就有房子,条件不差的。

主要是

1置换,小房子换大房子,

2还有就是两个人条件都不错,名校毕业,收入可以+家里支持

3还有北京土著把自己房子卖了,钱给孩子买一套,自己去远地方买一套,

4再就是有钱人,上面有的,如老板,很少数官员,明星,

因为北京现在供应新房,一年10万套左右,10来万套。至于靠着工资买的,看下是什么工作月收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