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相救 用愛相助——師宗縣民政局救助站王雲華同志先進事蹟

救助乃國本之策,匡扶源仁義之心。

師宗縣坐落西南,人傑地靈,素有鳳城美稱,一批批師宗兒女在這片熱土上世世代代譜寫著奮進之曲、錦繡華章,共產黨員們的鮮紅意志在這片大地上引嘹高歌。

自全國展開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阻擊戰以來,師宗縣各行各業全力以赴,緊跟形勢,與病毒頑強抵抗,為一方水土維穩貢獻力量。在此期間湧現出大批優秀共產黨員、崗位先鋒、模範工作者。

用心相救 用愛相助——師宗縣民政局救助站王雲華同志先進事蹟

王雲華,一名平凡卻又堅韌的共產黨員,今年58歲的他自1984年於部隊退伍返鄉後,一直堅守在民政工作崗位上,參工36年來,與救助相關的工作崗位,基本都是他奮戰過的領域,如今任師宗縣救助管理站站長一職。

多年來,王雲華積極工作,精力充沛,活躍度高,哪裡有新聞、有新狀況,他總是第一個知道,在單位裡是出了名的“智多星”。

而今,身材清健、精神矍鑠的他完全看不出是已年近六十的人,跟單位上的年輕人們在一起工作時,大家紛紛戲言:“王大哥,你怎麼看上去比我們都年輕呢。”王雲華的工作風範素來以“負責、高效”著稱,自2011年進入救助站工作後,風雨中,烈日下,橋洞裡,深山下,救助過的人不計其數。

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幹一行,愛一行,學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準則,立足民政、立足基層,身體力行,愛崗敬業。在工作中,從實際出發,從提高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入手,解放思想,改進作風,以人為本,率領全站職工敢於破除舊觀念,積極探索新思路,文明主動救助,將師宗縣救助工作帶上了一個新臺階。

用心相救 用愛相助——師宗縣民政局救助站王雲華同志先進事蹟

一、一個個救助鏡頭 閃現一幅幅真情畫面

救助站工作人員就像手術檯上的醫生一般,面臨的總是充滿人間辛酸和生活苦痛的一幕,他們需要時時關注弱勢群體,用一顆強大堅韌的愛心,持續在救助崗位上發光發熱。

流浪乞討人員,既是弱勢群體,又是問題群體,他們有的披頭散髮、重病纏身;有的精神失控、行為失常;有的心理扭曲、性格怪異等等情況層出不窮。可無論多苦多累,作為一名救助工作者,每面臨一個需要救助的人都必須用愛心去為他們開啟新生活的大門。

尤其在疫情期間,王雲華更是拿出比平時更多的精力開始在師宗大街小巷走訪巡查,生怕遺漏了一處角落,疏漏了一個乞討人員。

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有一半的時間在路上,為有固定居所地點的流浪漢送去禦寒大衣和米麵糧食,確保他們在疫情期間正常生活。王雲華說,開展救助工作那麼多年,說起難忘的事,腦海中就像放電影一般閃過。

猶記得2017年,在一個寒風瑟瑟的半夜,一串急促的鈴聲驟然響起,救助站接到群眾求救電話稱:師宗縣西華街西關石洞發現一名流浪乞討人員,狀況不佳。

當時,已是深夜,但多年的救助經驗和警覺,提醒著王雲華,救助不容遲疑和耽擱。他二話沒說帶上禦寒物品就直接趕到現場,沒想到卻沒有發現流浪人員,他繼續在周邊仔細尋查但還是沒有找到,幾番搜尋未果,他只有擔憂地回到家中。

但當夜氣溫驟降,他實在擔心流浪人員被凍死餓死,不甘心地又一次乘車趕往現場,依然未果。第二天、第三天他多次去往現場周邊尋找,直到第四天清晨,終於在一處隱蔽處找到了那個已經奄奄一息的流浪漢,本著”先救治,後救助“的原則,王雲華立即將他送往醫院救治,隨後多次探望,終於問出其名叫米建成,是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人,期間王雲華多次照料,成功幫助病情好轉後的米建成順利返鄉。

2019年6月,救助站接到群眾電話,有一重慶市萬盛金開區人名叫劉正平,在師宗打工,重病送往縣人醫院,王雲華去往醫院瞭解情況得知,其本人離家多年,與家人已無聯繫,由於多年積怨,種種原因,家人早已不管其生死,現又重病在重症監護室,無人照顧,情況十分不利。

王雲華先與醫院聯繫,盡力救治劉正平,後又找護工精心護理,最後與其家人取得聯繫,多次溝通勸說希望他們能來師宗看望劉正平,但沒能得到家屬的理解。遺憾的是,住院1個月後,劉正平於2019年7月18日搶救無效,宣佈死亡。

通知其家屬後,家屬還是不願來,王雲華和同事又不遠千里前往其戶籍所在地,積極與家屬做思想工作,最終他的家人來到師宗,為劉正平料理後事。這一番折騰,耗費許多精力,但王雲華說凡事都要盡力去做,如果真不行那就再努力努力,事情總有轉機,儘量把每一個流浪乞討人員送回機,流浪的人總得落葉歸根,這就是王雲華的辦事宗旨。

同年10月,救助站窗口來了一名安徽籍男子,這名男子說著當地方言,無法聽清他提供的信息。焦急之際,王雲華突然想到2018年1月曾救助過一名老人也是安徽人。

王雲華想辦法安排兩人見面,讓他們用本地方言溝通交流,在老人的幫助下,終於問出其名叫吳偉忠,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人,可多次與葉集區救助站聯繫後,還是查無此人。

王雲華沒有放棄,又在全國救助系統上,通過查其姓名找到重要信息,原來,2011年吳偉忠曾在廣東中山市救助站有過救助記錄。至此,王雲華抓住線索,順藤摸瓜,終於找到其家人,此後幫助他順利回家。王雲華說過,聽不懂就多問,還聽不懂就找能聽懂的人去聽。不遺餘力地尋根,不留遺憾地扶助,這就是我們每一個救助工作者該做的事。

近三年來,師宗救助站登記在冊的無名人員有的殘障,有的聾啞,有的神志不清,是王雲華本著一顆共產黨員汲汲為民的火熱紅心,像判案公安一般,在他們身上下功夫,花心思,尋找著蛛絲馬跡,抽絲剝繭般尋找出回家之路。公安人臉識別系統、各大媒體尋人公眾平臺都是找王雲華自我鑽研出來找人、找家的熟路子。

用心相救 用愛相助——師宗縣民政局救助站王雲華同志先進事蹟

二、一次次業務改進 奠定一層層工作基石

為保障街頭流浪乞討人員的生活權益,積極開展救助活動,平日裡,王雲華經常帶上禦寒衣物、食品等到城區各地段巡查,對流浪乞討人員宣傳國家救助政策、法規,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到站接受救助,對不願到站接受救助的,派發食品、衣物,並告知救助站所在地和聯繫方式,只為他們需要時方便到站救助。

對於突發事件、工作難題,王雲華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及時指導處理,解決問題。同事們都說這位老同志幹工作靠得住。

同時,為能讓更多的人認識、瞭解救助工作,王雲華不甘落伍,緊跟時代腳步,積極籌謀建立了師宗縣救助管理站微信公眾號,苦心經營該公眾號,在公眾號上發佈國家救助政策的知識,並將師宗救助站的位置和聯繫方式公之於眾,方便群眾遇到流浪乞討人員及時聯繫救助站。

對找到家人並安全送回的,也及時在公眾號上發佈信息,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識救助管理機構工作。他總是說,時代在進步,我們也要進步,善於學習,善於鑽研,用新辦法,讓更多的人回家。

用心相救 用愛相助——師宗縣民政局救助站王雲華同志先進事蹟

三、一年年春夏秋冬,成就一輩子黨員光輝

救助管理工作服務的是為社會最底層、最弱勢的群體服務,為更好地維護弱勢群體的生存權,王雲華積極帶領一班人,就解決身患重病的流浪乞討人員就診問題,與縣人民醫院、縣精神病專科醫院簽訂了醫療救助協議,建立站院聯動機制,送醫院救治的,必須以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為重,實行“先救治、後結算”,對已經在醫院救治的,要千方百計的幫其找到家人。

就是他,大家口中的“王大哥”、“王叔叔”,多年來與同事們一道,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一次次在風雨街頭救助流浪人員,一回回在各家醫院陪伴重病患者,一趟趟在長途車上護送對象回家。

回顧36年工作生涯,王雲華感慨萬千,他說已記不清救助了多少人,但每一次都忘不了那一幅幅親人相見的動人場景,忘不了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感人話語。

王雲華總是用自己一個又一個的救助行動,踐行著“為民服務”的民政理念,他就是這樣一位樸實的黨員、救助使者、最美基層幹部,一位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2017年初至2019年底,師宗縣救助站窗口實施救助2000餘起,街面實施救助57次,其中送醫救治的有無名氏23人,至此已為15人找到家人,並都將其安全護送回家。無一次發生違紀事故,出色地完成了救助管理工作任務,得到上級部門肯定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人間自有真情在,大愛無邊霞滿天。王雲華同志用他的真情與真誠,執著與追求,從點滴做起,在救助中完美詮釋大愛。在全社會倡導以人為本的當下,他對弱勢群體的濃厚感情和對工作的熱情,成就了一段黨員光輝歷程,也成就了一段民政救助佳話。社會需要愛,需要關和熱,需要更多的像王雲華一樣的工作者,讓我們為王雲華點贊,為社會新風尚、人間正能量接力,為民政愛民風帆助力遠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