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作为一种雅言,在文学方面还有现实意义吗?

寒武纪来客


我们分别说文言文和白话文,好像这是两种对立的语言。但其实文言文和白话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不相容的。

首先,文言文和白话文不是两种语言,只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文言文有时只有三言两语,但是翻译成白话文就可能是一大段,这是因为文言文语意密度高,语言简洁有力,除了某些语气助词外,没有太多无用的词语。

其次,白话文中有很多文言文留下的语素。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成语、俗语,很多都是从文言文中引用或化用而来;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我们不必说出它们的出处,但是人人都能理解它的意思。

最后,语言是在时时变动发展的,也许我们不必返回传统,用文言文写作,但语言的演变也是有根基的,有些内核始终不变,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继续使用汉语,文言文就会一直影响着现代的文学。


醉眠芳草


君不见连年高考满分作文皆为文言文?!

何也?文言千古不变,大道至简,言简意赅,道贯古今!

语言会随时间与空间而变化,然文言文恒久不变!

儒释道之经典,皆文言也!阐述宇宙人生真相,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不变,道亦不变!

文以载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当今中华文化全面复兴,文言文创作和诗词歌赋创作势在必行!

恢复文化自信!行我中华文化!救我迷惑众生!光大圣贤教育!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爱我中华!兴我中华文化!



道艺学堂


作为中国人必须多多少少要懂得一点古文,一点都不懂中国的古文算不上真正的中国人,可以说是没文化的表现。所以懂古文不是只有学文科才应该做到的。

古文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不仅有易经、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人类思想的精粹,还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人们熟悉的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的极品,更重要的是古文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作为华夏民族的后裔,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也许你会说,我不懂可以看别人的翻译呀,就像看不懂英语有人给翻译一样。可是我要告诉你,很多古文中的精华篇章、词句,只能意会,不能翻译,用现代白话文一翻译就没味道了。比如老子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论你用白话文怎么翻译,翻译后都无法表达出它的原义,而且啰啰嗦嗦,失去了原句的对仗之美。原文如一杯烈酒,译文如同一杯白开水。

唐诗宋词更是如此,它们优美的韵律、一语双关的意境,根本无法用白话文翻译。比如辛弃疾的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里面包含了很典故在里面,白话文根本无法翻译,只能解释。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讲,我本人认为古文,或者叫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胜一筹。古诗的艺术成就远远胜于白话文的诗歌。唐诗、宋词等可以称得上是“绝唱”!

所以,古文在文学上来说,不只是有现实意义,而且是现代人永远无法企及的经典!


庄亦得


有的,其一:随便一篇古文对我们都是有益的,也许它对于历史的映照是倾斜的,你加以调整不就周正了?当然不是说古文件件都好、无可挑剔,而是说仅只它们裹挟而来的历史气息和特殊的时代风尚就够我们受用不尽,阅读中我们随其走进荒远的历史,从此我们自己的作品也厚重起来。

其二:古典文学修养严重欠缺的问题目前正困扰着为数不少的散文作家。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一些散文作家将主动补习古典散文,先研习者先受益。古典文学修养深厚的作家即使说大白话也古意盎然,散发一种特别的深远的韵致。不懂古典散文怎么会写好白话散文呢?人啊,对于某些珍稀之物越是知之不多越舍得彻底否定。

其三: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哲学意识是很特殊的,老子、孔子、庄子等人的影响一直流布到今天,还将流布到不可揣度的未来。这种文化精神首先成为散文、诗歌的沃土,然后才是别的。卓越的中国文人的散文观、文学观往往就是他的世界观、宇宙观。中国哲人的高层级智慧往往通过散文形式向世界发布。我认为优秀中国古典散文是抒情的中国哲学!同哲学体系结缘的散文具有无限感。一个思想,一种感悟,一旦归于某种哲学体系它的生命就延长了,整个体系不死它就死不了!


洛鸢


古文则指文言文,在当今还有现实意义。

主要表现在二方面:

其一,有利于学习研究古文的音韵美,布局美,意象美。了解历史,弘扬文化。

其二,有利于学习古文用字炼句。避免当今写文章语言散漫丶零乱丶不精干缺点。


开文捷言


古文的文学意义超乎想象。简化汉字以来,再也没看到有哪种语言,在简练,优美,承载大量信息,意境与文化内涵等等未提及的优点上,超过古文的。破窑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如今看来,是不可超越之经典了。例如破窑赋中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哪句普通话可以达成在如此字数有限且对仗工整,如此富有我国特有的哲理,又如此具备古典文学的文字优美?没有。我们不继承文言文,他就会消失吗?不。他会被中华文明圈的其他国家捡起来申遗吧。阳明心学不也是从日本回传的吗?往前走不一定是进步,该重拾的还需重拾。


喊太阳起床2


古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学创作,不能割裂与历史的联系,否则就成了无根之木,何以长成大树?

故而,古文不可抛,现实仍需要……





酉甘居士


文言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凝炼的省略语,因此它的含盖较为深、富。因此除了搞历史、考古等研究的意义外,在现实中仍有意,如爱好诗词者一要读懂它,略知文言特点就会有帮助;二如要写诗词不懂文言的省略和炼句是写不好的。用白话的语言就会直白无味。另,写文章可吸取文言凝炼的某些特点,可避拖遢……。


昆仑139100429


他的现实意义在于别忘了一代一代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读起来他真的很美,许多名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指导着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也为我们现实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营养。欣赏和品味那些古文名篇是一种精神享受!不能让当今物质财富的扩张挤掉精神的宝贵财富!


手机用户55099111435


虽然现在人不用古文了,但是现实意义极大,它可以帮我们找回很多失去的中华智慧。当今世界,尤其经历战疫大考,中国展现了强大的力量,中华文明必将受到世界的尊敬所以,古文不可抛弃,相反,要提高今人解读古文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