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窮養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自卑,你認為呢?

合肥寶迅


從自己的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小時候在農村每天父母騎著自行車出去幹活,家裡剩下我和我妹留下給我的奶奶照顧。晚上父母才回家。

我的童年記憶:

1⃣️早上起來奶奶揹著妹妹。拖著我去菜園幹活。摘菜回家洗菜,餵雞,餵豬做飯。

2⃣️所以從小自己就學會了做菜,洗碗。奶奶沒讀過書,但是從來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做人要勤快。

3⃣️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該讀書的時候就讀書。大學畢業後就在親戚的介紹下在工地幹活。

4⃣️幹了幾年,因為從小就養成了勤快的習慣。於是工地老闆看的起,把工地的很多小工程給我承包下來幹了。跟隨著老闆一起幹了十幾個工地。

5⃣️就是可能是小時候的貧窮,讓自己更加堅強和珍惜眼前的一切。到現在自己存了錢。買了一輛車,兩套房子,二個店面。

6⃣️一到每週末休息。就是市場買菜回來做飯給父母吃的。感謝小時候的貧窮讓我學會了生活獨立。感謝在天堂的奶奶小時侯教我做人要:勤快。


鍾Rain123456


是的,我有一個朋友,從小父母總灌輸家裡窮沒錢,你要怎麼怎麼……結果我那個朋友長大以後總是錢錢錢,什麼都圍繞著錢,她也把這種思維灌輸給孩子,她老公實際上收入1萬多,也不算窮人了,可是給女兒買鋼琴只買二手的,音質也不好,也影響孩子彈琴的效果,孩子從小沒聽過好的鋼琴音色,我家也買了,是我懷孕無聊買了一個新的,她女兒來第一件事就問鋼琴多錢,一個小學生總是問多錢,可想而知錢對她影響多大,她彈了我的琴,有說不出的感覺,因為差距太大了,她家的琴是別人彈了十幾年的二手貨。如今我那朋友為了掙錢,拼命的考各種證,其實她非常努力,只是腦子不是很靈光的那種,學習感覺很吃力,甚至因為學習壓力大,身體出了很多問題,打電話給我哭了幾次,我勸她身體重要,不要太累,人沒了有多少錢都沒用!我看著她心疼,可是有什麼辦法,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是一般大!


禎禎980


我覺得這個有一定道理,但並不完全正確。

我認為這個跟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有關係。如果孩子的父母是非常善良而且自信的,那孩子應該也是這樣的。父母大多都起著給孩子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

我看到過有的孩子從小就很窮但是很自信的。我之前有一個高中同學,是一個男生。她從小家裡就非常窮,爸爸神志有點問題,一般不管他們,自己也不太能自理。媽媽生病一直躺在床上。

但是他的學習成績特別好,每次都能拿到全校第一。所以度高中的時候他也選擇了我們那裡的一所私立高中,裡面只要成績好久可以不用給一分錢學費,反而還可以通過學習賺錢。他就屬於這種。

不過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他基本上把所有能利用的時間都利用了。每次只要看他在路上走著,都是埋著頭的,一直在思考。吃飯的時候,在食堂偶爾會看他拿著筷子在桌上劃來劃去,思考著問題。

他的數學非常好,就算沒有學過的基本都能拿滿分,只有偶爾稍微不細心可能錯了一道選擇題,考145分。毫不誇張的說,就連數學老師都做不起的題他也會。

他說他以後想當數學教授,後來高中畢業了,他考上了清華。

所以我認為窮養確實有一定影響,但不是自卑的理由。我和我哥都是從小農村的,吃了很多苦,從下撿別人家的小孩兒的衣服穿,現在也還算可以。

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要善良,要勇敢,要從小養成獨立自強、自食其力的能力。


離憂蘭


是的 我就是被窮養的孩子 從小就覺得那些東西我不配擁有 原生家庭給人的影響太大了 從小我媽就說家裡窮 你要爭氣 上初三了還穿著六年級的襖 初中三年沒給我買過一件衣服一條褲子 都是村裡的人給的 有些穿起來特別成熟我也不喜歡 特別喜歡的一條牛仔褲補了又補 她寧願拿到裁縫店裡給我補巴都不願意給我買一條新的 連裁縫店阿姨都看不下去 從小到大沒給過零花錢 每次幫爺爺砍柴爺爺給兩三塊錢買零食吃 她總是拿我跟別的孩子比 說那個孩子以前學習沒我好 現在在重點高中讀書 可是她不拿我和別人的生活條件比 別人週末補課 有上好的學習資料 放學回家不用做家務 家庭條件好 生活上沒有短缺 在學校也不會有人笑話她眼鏡不好看 我的眼鏡兩百塊配的她都嫌貴 唉 不說了 心累 噢 我九七年的 在我這個年紀 我覺得我們家庭條件並沒有像她說的那麼窮 只是她捨不得付出 卻要求我回報罷了


陳陳陳陳冠希也


那麼過度窮養的孩子長大後會:

一、不敢進裝修豪華的店鋪

無論是什麼店鋪,只要裝修豪華都不敢進去,因為他們會把裝修豪華與收費高聯繫在一起。這是因為小時候得不到滿足,長大後擔心自己消費不起,因此直接在心裡否定了所有華麗的東西。

二、對錢態度極端

即使手裡有錢,也不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變成“守財奴”一樣的人。或者是直接瘋狂購物,這兩種都是極端的心理狀態。

三、沒氣質

不僅在說話方面不能落落大方,而且會給人怯懦膽小的印象。

有一個80後的家庭就是這樣,從小家裡窮,什麼新衣服玩具都沒有,都要撿別人的用。那時候最怕下雨天,因為家裡只有一把破舊的黑傘和漏雨的鞋,最關鍵的是在母親的抱怨聲中長大的,沒有鼓勵。

從小在負能量的家庭中長大,導致一直到現在還是特別自卑。雖然小時候也算是班花,但從來沒有作為女孩子被人喜歡的那種優越感,覺得低人一等。

所以說,窮養是有技巧的,不要為了窮養而窮養,要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更有出息,怎麼才能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才行。



微笑的麗麗歐


是的,從小窮養的孩子,會特別自卑。

自卑來自於比較,周圍同齡的孩子有,你卻沒有;別的同學可以做,你卻不能做,因為窮,因為父母不給你花錢。

一次兩次沒關係,但如果孩子的吃穿用度一直都是很差的,心裡會被烙下自卑的烙印,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重視,不值得擁有那些好一點的東西,只能一直壓抑著自己。

長大後窮養的孩子或者被自卑打敗,成為一個聽天由命不思進取的人,得過且過地過完這一生;或者奮發圖強,和自卑的創傷作鬥爭。

小時候自己對窮無能為力,長大後有能力了,能自己做主了,就要儘自己所能,為自己謀求更好的發展和生活條件。也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可以被富養,不要再走自己的老路了。



倚龍的情感俱樂部


過度放大了 兒童期的作用了。

兒童期的成長環境,的確對一個人的整體發展有很大影響,

但並沒有定型到不能改的地步。

只要那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話,

就可以有意識的改善。

所謂的窮人思維,眼界不高,格局不大,

這些說辭更多的是想讓平凡的自己內心舒服一點,

為自己的平凡找一個藉口。

讓自己擺脫極端的窮人思維,

要從觀念上覺得自己配得起適度消費。

但這裡並不鼓勵過度消費,超前消費。

只要自己想改變,並落實行動,未來可期。




暖暖淺淺


就要看被窮養得定義了,窮養,有精神上的窮養,也有物質上的窮養。如果兩者都是窮養,那麼可能自卑感更強。

精神上的窮養有哪些呢?很多成人,對待小孩真的很可怕,有的把小孩當做自己專有物品,對他們有絕對的控制慾,如果孩子不聽話,就會罵他打他,讓他服從自己的權威。有的人,對孩子輕視,覺得他們可有可無,還累贅,所以完全不把他們的想法當回事。

那麼物質窮養是如何定義,難道說滿足孩子所有的慾望,那叫富養。我覺得不是,物質窮養是沒有滿足孩子基本物質條件,比如沒有吃飽沒有穿暖,我相信中國很大一部分,都算不上物質窮養,但精神窮養是大多數。

精神富養的家庭,對待孩子,讓他們有自己的世界觀,讓他們去獨立思考。當然,孩子在思考世界的時候,難免走彎路,父母在教育過程中不可少,但是,強制的,權威的教育不可有,這會讓本就無力的孩子更加不能適應生活。給予孩子愛,也讓他們動手自己力所能做的事,不能所有事都給他們做好,不然他們發展不出能力來,也無法感受自己的力量。孩子的一生,終是他自己走的,父母的作用,是如何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按父母的想法去強制。

小時候,很多精神窮養,或者兩者兼有的,內心多多少少有些自卑,自卑嚴重的,的確一輩子在治癒自己童年的創傷。



我一個人的叨叨


窮分為兩類,一是物質上的窮,二是精神上的窮。

小的時候,物質上的窮養或多或少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但起決定性因素的是父母是否給予足夠的精神澆灌。

我的兩個朋友,或許可以解釋這一點。

朋友A:出身農村,家境貧困,10歲的時候父親因病逝世,之後母親一直帶著她三兄妹,母親一邊工作一邊照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偶爾有貧困補貼。雖然很辛苦,但是她母親從來沒有在他們面前抱怨生活,她母親經常給他們鼓勵,還常常告訴他們,不要埋怨不公,不要去比較,更不必自卑,每個人來到世間都要有修煉的東西,你們曾經有愛你們的父親,我們都還老老實實地活在這世上就值得感恩,所以我的這位朋友和她的弟弟現在都很善良開朗,積極上進,因為曾經吃過苦,因為內心足夠富足,所以現在的一點點甜都能讓他們感到知足感恩。我們都知道,感恩知足的人應該最是幸福。

朋友B:出身城市,家境富裕,從小就享受公主的待遇,從來不愁吃喝不愁錢。唯一覺得不足的是父母爭吵不斷,家庭矛盾重重,最後父親重組家庭,母親帶著她生活,母親一直想著如何去報復她父親,每次的爭吵都在她心理留下一個陰影,長大之後還一直覺得父母是因為她而爭吵。上學時,父親除了每個月給卡轉帳之外,沒有額外的問候和關心,以至於讓她覺得她是不配愛的,父親給生活費僅僅是出於一種受良心譴責不安而作出的選擇而已。所以,她說盡管她從不缺錢,但是她還是會很自卑,她不敢去交往,不敢去別人的家,不敢去享受他人對她的好,畢竟不被愛的意念在她心中紮根很久了。

以上,是想說明被窮養的孩子長大後也不一定全是自卑,被富養的孩子長大後也不一定就很自信。父母能夠給孩子最持久和最深刻的富足應該是精神的富足,能夠讓孩子學會愛和被愛。

在這個高歌猛進的時代,比起物質的貧窮,精神的貧窮更讓人自卑。

但是不管怎樣,曾經都已是過去,人不能一直待在童年的陰影裡不出來。

很多時候甚至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不能決定我們的出生,不能選擇我們的家庭,但我們可以做出為我們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的決定。我們第一次為人,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或優秀或不足,都有他特定的理由,當我們能夠站在父母所處的時代和角度去看問題時,或許會獲得某種程度的釋懷。或許是我們的父母曾經沒被他們的父母富養過,或許我們的父母曾經也沒被他們的父母認真地去愛過。所以,嘗試著去理解父母也去理解自己。

未來在自己的手中,在自己的心上,有傷口的學會自己癒合,沒有傷口的就一直燦爛下去。[玫瑰]


水木棉


我認為這句話非常有道理,首先,被窮養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思維就是窮人思維,這種思維會形成慣性貫穿到他的生活始終,以至於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都會用我不配,我不能,我不行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其次,被窮養的孩子往往見識短淺,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下意識的對錢財重視程度更高,導致他們在人際關係上不能好好處理,讓人覺得小氣。人緣差了更對自己否定。0

所以,認為我不配,小家子氣和痴迷錢財會讓他們覺得和這個社會總有隔閡,於是只好用一生來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