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有效健身的前提:評估健康與動作

有健身房經歷的同學都知道,篩查『圓肩駝背』的體態評估,顯示『肌肉、脂肪含量』的體測儀測試,是健身房最為常見的體測評估方式。

對於把目標定在減脂、塑形等需求的時候,這類評估是有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且也不是最重要的。廣泛被應用的運動金字塔模型,就將靈活性與穩定性兩大要素置於底層,闡述了關節靈活度篩查,是運動前的必備項。

安全有效健身的前提:評估健康與動作

我們常在各大新聞媒體看到的《波比跳中的猝死》,《動感單車後的橫紋肌溶解》,《力量訓練導致關節、肌肉損傷》,等等國內的健身房運動損傷事例,反應的是國內大多健身房以及健身教練在運動前評估的缺失,例如健康信息的調查,力量耐力的測試,動作功能的評估等。

去年,新版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教材中首次加入《健康體適能的測試與評估》。使用長達10年的老版中多以《人體運動結構》、《運動技術》為重心。考試內容也僅涉及運動解剖,運動生理學等基礎理論,及器械抗阻訓練、拉伸方式的實操教學。

而相對比的是,美國ACE、NASM等教材將體測列為重點考核。包含體力活動準備問卷、運動史、藥物使用等主觀評估項。生理、體態、運動表現等客觀評估項。

其中還有1998年由Gray Cook提出的功能動作篩查FMS,通過7個動作讓教練發現會員的不平衡、不對稱及動作侷限。由此去彌補動作功能評估的空缺。

安全有效健身的前提:評估健康與動作

反觀國內,體成分測試仍然佔領著體測內容的主導地位。體成分表也成了大多數教練制定運動計劃表的唯一依據,以及開單神器。這也是國內培訓、健身房環境、及理念普及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作為教練我們應該學習國外好的知識與理念,服務於自己的國人。有哪些評估、測試是需要我們去完善的呢。

大致來說包含以下內容:

1.瞭解客戶的健康情況

這裡就包含基本健康調查、疾病史等。

2.瞭解客戶的心理準備情況

這裡就包含一些運動經歷、行為改變的準備情況、以及影響堅持度的因素等等。

3.瞭解客戶健康體適能情況

這裡就包含體成分、心肺能力、柔韌、肌肉耐力等。

4.瞭解客戶的運動功能情況

這裡就包含姿勢、動作、核心、平衡等。

5.瞭解客戶的體能情況

這裡就包含敏捷、協調、反應、爆發、速度等。

看到這些,你可能會說,做完這些測試得花多少時間!是的,很多時間,想要全方位的瞭解一個客戶的心理及生理情況,你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反覆與客戶溝通、測試。這樣才能保證計劃安全有效的進行。

但同時你也要了解一點,這些測試往往不是同一時間都給到客戶的。舉例來說:對於想要減脂的運動小白,體能的測試現在並不適合他。對於剛開始想要健身的小白來說,過多打擊自信心的測試可能會使他沮喪,從而放棄。對於一個只想改善頸椎問題的客戶,一開始就進行體成分的測試也可能並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做哪些測試需要根據客戶自身情況來定。他的目標是什麼,他在和你的初始溝通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再來確定你設計評估的時間線。

有經驗的教練必需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確定適當的測試組合。事實上,每個客戶的評估都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你每月健身教練指導,搞肌君建議有兩個內容你必須考慮:健康與動作。

01

健康及運動風險評估

1.PAR-Q問卷

安全有效健身的前提:評估健康與動作

如果你的回答:

①.一個或多個是,在運動前需先和醫生溝通。並循序漸進,控制好你的強度。在感受不適時停止。

②.均為否,你可以進行更多的運動。此外,建議你進行血壓的測試,如果超過144/94,那麼你也需要取得醫生的建議。

2.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安全有效健身的前提:評估健康與動作

風險分類

低風險:無症狀,<2項風險因素。

中風險:無症狀,≥2項風險因素。

高風險:症狀期或已知的心血管、肺、腎或代謝病。

是否建議運動前體檢:低風險時不用,中等風險是在進行劇烈運動時需要,高風險是需要,並最好在專業人士的監督下進行。

02

動作測試

這裡我給大家推薦用到FMS,參考《揭秘FMS功能性運動測試方法》

安全有效健身的前提:評估健康與動作

它們分別與我們的上下肢訓練都有關係,如果你無法達到其中一項,你需要在訓練時注意動作的幅度與負荷。如果你都無法達到又或者在做動作時遇到疼痛,請先暫停訓練,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