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在越南採取類似滿清入關剃髮易服,不從者殺的策略,能否穩固統治當時的越南?

匿名用戶3567721


不是假如,明朝還真的在安南搞過剃髮易服

從嶺南到安南,全部要改服飾和髮型都要改,不管這種改變適不適合嶺南

比如嶺南的斷髮習俗、婦女為了方便勞作而製作的短裙,都是明朝流官重點關注對象。

但是明朝沒有拉一批打一批,而且明朝強行推廣的服飾和髮型也有嚴重的水土不服,所以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抗,再加上其他怨氣積累。最終成為安南人起兵反抗明王朝的力量之一

【其實明朝在安南的統治手段並不得當地人心。在能找到的中外史料裡,殺戮震懾、奴役、等,都不是罕見手段。

都說遊牧民族殘忍,高過車輪的敵方相關人員都殺掉。而漢人其實也沒那麼好心,都是男女老少一個不留。只是漢人是最後的勝利者而已。】


黑眼歷史觀


其實明朝也是這麼玩的,但是為什麼明朝最後還是灰溜溜的退出了越南,主要原因是沒錢。



理論上,越南的紅河三角洲是一塊優質的產糧區,而且當時已經完全開發。但是糧食不代表就能生財,而明朝不管是行政還是維持佔領得駐軍都需要錢來維持。與此同時,越南本地的經濟產出不能支持對越南的佔領,同時明朝對佔領越南財政支持又導致財政入不敷出,因此自然最後只能撤軍,承認越南的獨立,趕緊從越南這個無底洞裡脫身。

從歷史來看的話,越南天然就有對抗中國的歷史情節,在越南又稱為抗北,從二徵起義到建立大越國,再到李常傑,再到近代,凡是和中國對抗過的人物在越南都是民族英雄。而且只要看過《平吳大誥》就知道這個抗北情節有多麼具有號召力。
自然,在這種抗北情節的作用下,明朝自然是無法維持佔領。因為明朝對越南的佔領最後只是


維持對個別城市的佔領,形成一個又一個比較孤立的據點,而城市之外廣大地區則被反抗軍佔領。毫不客氣的說,明朝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當中。

再者,明朝摧毀了越南的工商業和自由貿易。明朝摧毀了本國的工商業和自由貿易,同時也摧毀了越南的工商業和自由貿易。手工業者被強徵到北方奴役,自由貿易也因為移植過來的海禁政策斷絕。
海洋腦子一直是越南維持統治的財政基礎,因為早期從印度洋來華的商船都要在越南沿海停留才能東進到廣州,所以越南也就利用這一個優勢發展海洋貿易,並依靠商路抽稅。直到明末清初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海船繞過馬六甲之後可以直接航行至廣州,這條航線才宣告徹底衰落。

但是明朝不懂這一點,因為明朝本質上就是這大農村。在這條海路被掐斷之後,明朝在越南只能像國內一樣,收高額的田賦,所以越南可謂是北寇兇殘,南民困屈。在加強明朝種種倒行逆施之政以及一千多年的抗北情節,因此越南人的反抗在所難免。而且可笑的是,再沉重的農業稅則解決不了財政的問題。
所以,越南豪強黎利發動了反抗明朝的藍山起義,並且吸納了越南各個階級的加入。雖然開局各種不順,但是戰略戰術正確,因為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並且積極發動群眾,所以反抗軍的聲勢越來越大,直到把明朝的統治侷限在城市裡。


畢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嘛,黎利可以失敗無數次,因為幾乎每個越南人都是反抗軍的一員。只要黎利的影響力還在,他隨時可以再拉起一支規模更大的的反抗軍。同時,由於黎利解放了大量的國土,他的反抗軍也從雜兵升級為正規軍,輕重騎兵、輕重步兵、象兵、火器部隊應有盡有,而且配置合理。

所以,明朝增援越南的部隊也基本上被黎利在涼山報銷。黎利僅僅安排少數部隊沿途阻擊騷擾沐晟的西路軍,終點放在柳升的東路軍。支稜一役,柳升全軍覆沒,柳升本人也被反抗軍擊斃。沐晟也因為進軍緩慢以及東路軍全軍覆沒得原因,選擇了撤退。


所以明朝也意識到安南是個無底洞,只能放棄安南。而明軍則通過榮譽投降的方式,攜帶武器和糧草,以及黎利釋放的俘虜退出了越南。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你要理清一點,清朝眾所周知沒有想過讓漢人強行剃髮易服。因為對任何一個不蠢的統治者來說,維穩都是第一要務,蠢人才想在一切未定的情況下還瞎折騰。而清朝雖有無能之君,卻沒有蠢人昏君。

洪承疇等人都是私下自己剃髮易服的,當時多爾袞等人見他們一夜之間這個德行也很驚奇。後來某個讀書人因為一直沒什麼能力而碌碌無為,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就主動剃髮易服,又前後三次去見多爾袞要求強行把所有漢人剃髮易服,前兩次多爾袞都把他趕走了。

因為入關時清朝頒佈的條律就是要求士兵不能騷擾百姓,務必保證所有百姓生活與從前一樣。這個條律可以上網搜。甚至清朝當時根本沒有常駐中原的打算,本來目的是如果漢人反抗就回東北老家。清朝害怕老百姓不滿意還來不及,怎麼敢強行改變老百姓生活習俗?

但是後來那個讀書人糾結了一票漢人又來了,說如果漢人不剃頭就可能懷念故國造反。其實這是扯淡,元朝老百姓不剃頭不照樣統治了90年?可是這次洪承疇等重要漢人官員也這麼要求,多爾袞就不得不考慮這些人的意見,因為打天下需要這些漢人大將,治天下需要這些漢人文人。

所以多爾袞才開始要求剃髮易服。說白了,剃髮易服和文字獄都是漢人為了表忠心搞的,清朝統治者維穩還來不及,如果不是擔心這些漢人臣民不滿意,怎麼會敢搞死這麼多漢人?無論哪個統治者,維穩永遠是第一要務,能夠不折騰的話,沒有哪個聰明的統治者希望搞得雞飛狗跳。

所以,剃髮易服是那些漢奸搞的,但是百姓並不喜歡。自宋明以來文人骨頭軟喜歡跪,但是老百姓還是很堅強的。所以這不得民心的剃髮易服搞了幾十年也沒有什麼成果,底層反抗太大,康熙就撤了這個法令。只要不在朝廷為官,就不需要剃髮易服。

歐洲人有關康熙乾隆時期的資料顯示,康熙南巡時,街道兩旁的老百姓依舊是傳統的漢族服飾髮型,也沒有跪,都是那麼站著。只有那些官員是金錢鼠尾辮。腦袋後留個金錢大小的頭髮不剃,編成老鼠尾巴一樣的辮子。那些想考功名的文人也是這個髮型。

後來,就連官員也不留這種髮型了,他們腦袋上的頭髮區域越留越大,從金錢大小直到最後變成電視劇裡那種半個腦袋大小,辮子從老鼠尾巴那麼細變成了羊尾巴那麼粗。甚至由於滿人漢化得太厲害,很多人都不會說滿語了,滿嘴的漢話。

而到了民國時期,強行剪辮子,也是文人高層決定的,那些高層讀書人一個個剪了辮子,在政府裡呼風喚雨。反而是民間讀書人,沒有了考試做官的指望,一個個留著辮子表示抗議。那些滿洲貴族,剪辮子時可是身先士卒的,畢竟他們身份敏感。

瞭解了這個進程你就會知道,清朝之所以安穩統治了中國,就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改變漢人的生活習慣。即使一部分漢奸力推,清朝最後也沒有認真去執行。而明朝呢,在越南本來就沒有群眾基礎,也沒有清朝這樣強大的武力,把越南當祖宗供奉起來還怕人家造反,強行改變越南人的習俗,只會讓他們造反更劇烈。

而且,越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偶爾獨立,所以漢化程度非常高。明朝的習俗其實與越南差別不是很大。就算明朝統治者腦子被驢踢了想改變越南習俗,又能改變什麼?本來人家就是同樣的習俗啊!你能強行把一個貓變成貓嗎?不可能啊!人家本來就是貓啊!


觸手皇帝


哈嘍,我是成坤,對中國歷史非常感興趣,致力於將好玩有趣有料的歷史知識分享給大家。現在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明朝就採取了類似剃髮易服、文化同化的政策,但是失敗了,接下來是我具體回答:


一、漢唐故土:

從秦漢開始,越南北部就一直是中國直接統治,但是這裡畢竟是離中國太偏遠,交通也不方便,而且,本身秦漢的時候對於邊疆控制力其實就比較低,所以統治根基一直不穩。以前這裡直接被中國統治的時候叫交趾郡。請看下圖。

在公元939年,交織這塊兒地方,趁著中原大亂,無暇顧及的時候,擊敗了當時的中國在當地的統治者,建立了安南國。直到宋元的時候,安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在中國的藩屬體系當中。

2.安南內亂

1400年的時候,安南陳氏王朝被權臣胡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但是對於明朝來說並不知道越南這塊兒地方換了主人,直到1403年的時候,朱棣取得皇帝帝位,胡氏才潛使臣來明朝,繼續欺騙明朝說是陳氏已經滅絕,胡氏是陳氏王朝的親戚,乞求明朝冊封,當時被矇蔽的朱棣,真冊封了胡氏王朝,但是後來發現不對勁,因為不斷有陳氏遺民來明朝哭訴,乞求聖天子的聖裁,為自己做主。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明朝也發現安南不斷騷擾中國邊境和占城,1406年的時候,朱棣派兵護送安南陳氏王室返回安南,結果半路上被胡氏父子派兵伏擊,將陳氏王室成員凌遲,這下徹底把朱棣激怒了。作為宗主國的明朝發現胡朝根本不把明朝放在眼裡,他們的存在,一是威脅南疆安全,侵略同是明朝藩屬國的占城,二是他們伏擊明軍凌遲前皇室。觸怒了朱棣,也使得宗主國的威嚴掃地。朝廷裡的大臣都被安南的所作所為給激怒了,幾乎全體支持南爭。


3.明軍南征

此時的明朝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朝廷裡各大臣早被安南的胡作非為所激怒,幾乎全體支持南征。這時候的安南國內被胡氏搞得一塌糊塗,天怒人怨的,又正跟占城打仗。當時明軍的南征可以說是非常順利,安南的百姓是簞食壺漿的迎接明軍。明朝先是佔據大義,痛斥胡氏暴政,並宣稱出兵是“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

安南則可謂內外交困,國內被胡氏暴政搞得天怒人怨,國外又和占城交戰。因此,明軍的南征極為順利,明朝痛斥胡氏暴政,並宣稱出兵是“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1406年7月,明軍分兩路進入安南,不少越人“厭胡氏苛政,罔有戰心“,明軍勢如破竹,攻克多個要塞並殲滅胡軍主力 , 於1407年在5月將胡氏父子活捉。

4.得而復失

不到一年就乾淨利落的達到目的,但是明朝對於安南的處理方式非常粗暴,剛開始希望找一個安南各階層能接受的,又符合大明利益的統治者,但是明朝沒有能夠找到這樣的人,後來明朝決定親自上臺,將安南改為“交址”,準備直接統治。

1407年農曆6月,明朝在安南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正式把安南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這時候的明軍就不是打著大義旗幟進入安南的平定叛亂了,交趾地區也陷進了叛亂的泥潭,雖然明軍非常強悍,動亂都被明軍掃平,但是安南局勢確是越來越動盪,1418年,黎利在家鄉發動起義,拉開了“藍山起義”的序幕,他很快整合了安南的反明勢力,在越中地區做大,成為明軍的心腹大患。1426年,黎利在崒洞之役打敗明徵夷將軍王通,次年,又在支稜之役中擊敗明朝援軍,擊殺大將柳升。1427年,在接連損兵折將後,明朝被迫從南疆小國撤軍,20年經營毀於一旦。

這就是安南失去的過程,題主說的在越南採取類似滿清入關剃髮易服,不從者殺的策略,能否穩固統治當時的越南?其實歷史上就是採取的類似的政策,所以這個假設已經被歷史驗證了。具體是怎麼回事兒呢

1.出爾反爾,明朝直接將紅河平原和清化地區全部佔領,只將更南方靠近占城的一小塊省份交給了陳氏後裔統治。除了陳氏皇族後裔的留居地外,明朝將越南大部分地方設置為交趾都指揮使司,下有15府、36州和180多個縣,併為拓展海上朝貢貿易而增設了1個市舶司。可以說明軍基本上控制了越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2.前期懷柔

剛開始懷柔政策,明成祖下令赦免全部參加過胡朝抵抗軍的當地人,並承諾全境免稅3年。明朝還特意招募了安南的舊官吏或讀書人,到南京接受培訓。以便日後以大明官員的身份回家鄉任職。陳氏自然不滿意明朝的出爾反爾,於是1408年僅有一隅之地的他們,選擇北上清化。還留守在越南的沐晟帶兵趕去鎮壓,結果因遭到伏擊而戰敗。但因為陳氏的內部紛爭,明軍得以在北部獲得了喘息之際。

多次帶兵進入越南鎮壓反抗者的張輔

1409年張輔帶兵進入越南鎮壓反抗者,為了警告不服王化的當地人,明軍開始在越南南部施行全面掃蕩。不僅將屠戮屍體堆積成山,還將死者的腸子抽出來掛在樹上。由於明朝水師都用於浩大的下西洋航行,讓深處前線的明軍遭遇後勤危機。張輔的部隊便開始食用抓捕或殺死的越南當地人,甚至公開販售多餘人肉。更為了烹飪和取樂需要,恢復了駭人聽聞的炮烙之刑。


3.高壓統治、文化同化、服裝更易

1413年,明軍不再願意對越南全境施行懷柔政策。陳氏皇族後裔的留居地,在這一年被朱棣下令取消。緊接著,在1414年,高壓政策全面降臨交趾,雖然明朝有規定貢賦比例,但是派到交趾的流放官員可是根本不管這些,臨時加增和攤派,讓交趾百姓深受其苦,除了部分交趾讀書人可以加入下級官吏隊伍,其餘大部分人都可能被衛所納入軍籍行列。這樣,他們就成為了供養明朝佔領軍軍官的奴隸階層。

普通民眾也在繳納重稅之餘,面臨強制徭役威脅。最倒黴的人會被要求步行去燕京地區,為明成祖修建紫禁城。至於掌握一定技能的工匠,也可能因為手藝高超而被明軍壓往國內,從此再無機會見到故土。

永樂皇帝也特意下令在各州縣設立官學,強迫越南讀書人使用大明文字。軍隊被派往各地收繳用越南文寫成的書籍、搗毀本土文字篆刻的石碑。除了佛教與道教的典籍外,其餘內容都要一律銷燬。而且所有男女的服飾和髮型,都必須按照明朝內地的樣式改造。嶺南傳統的斷髮習俗和本地婦女為了方便勞動而穿著的短裙,是明朝流官的重點消滅對象。

事實證明這樣的高壓政策,只能激起無窮無盡的反抗!所以題主不用假設啦!


成坤歷史大白話


明朝在越南採取類似滿清入關剃髮易服,不從者殺的策略,能否穩固統治當時的越南?

首先回答:“不能”。滿清在中國實行剃髮易服,最終的結局不也被灰溜溜的趕下臺了嗎。再兇殘的制度,也不能保證一個政權的長期延續。

越南地理位置遠離中原,地瘠民貧,民風彪悍。假如實行類似滿清入關剃髮易服,就要派駐相當大的人力物力來管理和施行,並且要隨時預防因此政策而招致的反叛,這就需要更多的財力支撐,在當時大明是難以做到的;即使這樣做了成效殊難預料,征服越南對明朝的益處並不是顯而易見的,費盡心力做出得不償失的事情,當時的大明王朝決策者權衡利弊之後是不會這樣做的。

假如明朝在越南採取類似滿清入關剃髮易服,不從者殺的策略,而且不計成本,不計後果,大明只能是相對的統治越南時間長一些,地緣關係、民族文化的差異、管理成本等各種因素,致使矛盾不斷積累,最終可能因某件看似偶然的事情終結大明的統治。


風正輕搖雨自飄


大家好,我是文史蹤跡


對於“假如明朝也在越南搞類似清朝“剃髮易服”的政策,是否能穩定統治越南?”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個人的觀點。


其實,明朝在越南還真就是這麼幹的,當然不是剃髮易服,而是逼著越人“蓄髮”。

永樂十二年 (1414年) 農曆九月,明朝政府規定,越人男女不許按照舊民俗剪髮而必須蓄髮,婦女必須穿短衣長裙,以與中國衣冠制度相同。並下令設立文廟、風雲、山川等神壇壝,依時進行拜祭。

同時明朝政府在交址開設學校,訪求有在儒學、醫術、僧道方面有才能的,都委以官職,並使之教授有關才藝,而越南本地的一些文化書籍呢?有一部分被當做戰利品運到中國去了,還有大批歷史文化書籍被有意銷燬,明廷力求消滅這裡的文化痕跡 。這就是典型的同化政策嘛。

明朝的想法和題主的想法一樣:徹底同化此處,以求穩定統治。但是明朝失敗了,失敗的原因顯然不是因為這個,而是明朝官吏在安南倒行逆施,橫徵暴斂,使得天怒人怨,逼得老百姓起來造反,當時明朝治理安南也有少量的好官,

比如黃福,連黎利都說:如果明朝派來的官員都和黃福您一樣,那我怎麼可能造反呢?

但問題是大部分明朝派到越南的官吏素質都極差,同時在軍事和政治上,明朝朝令夕改,舉止失當也是其失敗的原因之一。

其實,明朝用類似的同化政策卻徹底抓牢了另一塊地區,這就是雲南,雲南的南詔——大理文化被明朝連根拔起,銷燬大半(大理王朝的一些文化典籍基本被明朝消滅乾淨,民間文化也徹底被漢化),同時明朝還強制移民此處,終於徹底消化了元朝還沒有穩定控制的雲南(元朝雖然滅了大理國並設置了雲南行省,但是原大理國王段氏被任為世襲大理總管,當地的控制仍然不牢固),使得其成為中原王朝穩定的一部分。

實際上,以明朝的體量,控制越南本不應該成為問題,但是因為舉止失當,引發當地人不斷反抗,終於明廷因統治成本過高而放棄了這裡,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統治中南半島的最後一次機會,令人嗟嘆。


歷史朝代說


如題,假定題主所設的情況己然發生,彼時,明朝在越南的統治會不會因此而更加穩固呢?

我的答案是不會!

為什麼?

首先,就這項政策本身來看,其性質,便是民族壓迫。

剃髮令的始作俑者是滿族,滿族籠共加起來不過幾十上百萬人,這幾百萬人要直接統治漢人,從性質上來說就是利已不利人,換算到問題中,剃髮易服所起到的作用,絕對不是什麼穩定人心,而是激化矛盾。

況且,明朝時儒家的地位空前強大,對越南實行這一政策,也不符禮法。

看看同一時空中清朝剃髮令頒佈之後發生的事情就能知道了。

剃髮令頒行之後

1645年夏,江陰人民為反抗滿族的剃髮令,在江陰典吏的領導下,群起抵抗,事後僅存53人,因歷時八十一日,所以被稱為江陰八十一日

同年,清軍攻破嘉定城,對反清並拒絕剃髮的嘉定人民大肆屠殺,先後三次,史稱嘉定三屠

順治七年,清軍攻破廣州城,軍民死傷七十餘萬。

崑山大屠殺、朔州大屠殺、南昌大屠殺、常熟大屠殺。

沿塘樹木,人頭懸累累,皆全發鄉民也。

這只是記載於正史之上的幾次大規模的反抗事件罷了,至於零星的反抗,有多少,不用細說,但毫無疑問的是,此舉起到的作用肯定不是正面的。

我想,幸得明末的城市化不太完善,人口占比最大的還是廣袤的農村地區人口,不然,滿族一統江山後,漢人還能剩下多少?

有人肯定還會問,矛盾激化之後,清為什麼還能入主中原,清既如此,明能不能複製?

我認為,清的成功,得益於以下幾個條件

其一為大勢所趨;其二為滿族的軍事優勢,你讓手無寸鐵的百姓對抗身經百戰的職業軍隊,結果肯定是顯而易見的;其三,無人領導,當時的南明政府,內部正在爭權奪利,哪有什麼精力去救人救己,沒有一杆旗,反對的力量就被分而治之了。

明可就不一定了。

國際關係專家金燦榮說過一句話,社會科學的預測性是很差的,所以,我們在預測完越南被佔領之後,就要去理性地討論一下明朝是不是真的做不到征服越南。

自秦以來,嶺南以西北的這塊地區就很讓中原王朝頭疼,地理上,廣袤的群山,惡劣的氣候,都阻擋了中原政權的影響力進一步輻射於此。

所以,明之前的歷代王朝,對於西北地區的影響力近乎於零,而對西北邊疆的統治只能採取一種折中的辦法,這個辦法就叫羈縻政策,什麼叫羈,什麼叫縻,無非就是左手大棒,右手蘿蔔罷了,羈就是籠絡,馬籠頭,拿什麼籠絡,一個軍事手段一個政治影響,縻是牛僵繩,怎麼牽著“牛”跟你走,還是得有利益,於是就有了朝貢、封貢。

到了明,它所謂的土司政策,其實與羈縻政策差不多,只不過是相同的內容改換了一個名字罷了。

對疆域內的國土,明朝政府的統治尚且艱難,對域外的越南,就明朝的情況來說,征服也不現實。

這其中有幾個核心要素。

先上圖

看歷史地圖就可以發現一個重大問題

對比這三個朝代全盛時期的疆域,明並不及元清。

為什麼?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領導人沒有開疆拓土的意願。

明朝的民族觀

  1. 內中國而外夷狄
  2. 定天下於一統,大一統理論,具體表現就是將雲南第一次納入中華版圖,封疆置吏,設置政府,設置軍隊。
  3. 華夷一家,儘管華夷之間有明確的界線,也就是一道無形的牆,但古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的代表,皇帝是華夏的皇帝也是世界民族大家庭的家長,雙方不必有直接的依附關係,但皇帝有教化四方蠻夷的責任。

明朝的對外政策就是根據這幾項觀點制訂而成的。

明朝的對外政策

克詰戒兵:明朝的對外政策,一般是比較剋制的,軍隊的作用更偏向於震懾敵人而不是發動戰爭,在明太祖朱元璋看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偌犯我,我必犯之,所以,終明一朝,領土都沒有大舉擴張過,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也只是被動出擊。

懷之以恩:朱元璋馬上打天下,但出於華夷一家的考量,對所謂的蠻夷還是比較友好的,比如,儘管日本弄了些倭寇,跑來禍亂明朝的海疆,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明朝也不惱,好像在跟日本說:“兄弟,我是個文明人啊。”一樣的諷刺,示完好之後,明朝以德報怨,將日本列入十五個不徵之國之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越南(安南國、占城國)也在這一名單內,所以,題主所問的問題,其實是不可能發生的。

以夷治夷

,對女真基本上就是這一路數,任你窩裡鬥,同英國一樣,在歐洲大陸玩均勢政策,可惜的是,最後玩脫了,這一點其實說明一個問題,明朝的人治程度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反之,就是法治與制度的倒退,這一點其實與王安石變法中的均輸法差不多,不靠制度靠人,一個靠財政人才,一個靠外交人才,但在我們的體制裡,並沒有培養這兩種人才的相關機制,所以,最後玩脫也就不奇怪了

因俗而治:這一條的內容與羈縻政策差不多,這裡暫且不表。

綜上所述,限於民族觀和民族政策的制約,明朝不可能對越南作出事實上的軍事佔領,就算明朝佔領了這裡,也不會用剃髮易服這種政策動亂當局。


聽白處


不能,明朝沒有這個能力投送軍力:陸路交通太遙遠,不利於軍隊調度。氣溫太高叢林地帶,又不利於屯軍移民。打下來容易。長期控制很難,稅收收支不平衡,需要朝廷補貼,得不償失,明朝也就沒有動力。除非是明朝重商開啟民智~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順利,工業革命有成果,開放了海禁,促進了航海,維持了下西洋的船隊,並將官方賞賜沿途國家的行為商業化,形成海上絲綢之路,通商歐洲、印度、阿拉伯半島。憑藉無敵戰船和發達的航運便利,越南漫長的海岸線無險可守,明朝武力投送能力、影響力,將徹底消化整個東亞沿海國家。


鄒斌45


對於明朝在越南的統治失敗,這與明朝皇帝朱棣的對越南的手段和方法有關。也就是選用處理越南事物的大臣不夠資格。為什麼這樣說,明朝朱棣時期,越南的統治,出現了謀朝篡位。而斬草不除根。其皇子之一就逃到大明朝,大明朝沒有保護好這一政治牌。導致失掉了籌碼。在沒有掌握越南的政權,或舊太子還沒有勢力的情況下,僅僅通過談判,對方答應接回舊太子,讓其繼位接管政權。就派兵護送回越南,結果半路越南的新勢力集團就派人,連舊太子和護送明朝士兵全部被殺。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明朝處理越南的大臣,與一個謀朝篡位的政治對手談判,沒有等對方的抵押物掌控在自己手裡。並且,沒有實質性的都不保險。就貿然出牌,因為對方沒有信用。其結果顯而易見。這是明王朝在越南問題最初的錯誤,明王朝在知道了,自己派去護送舊太子回越南繼位的人馬,連同舊太子,被半路截殺以後,就貿然出兵剿滅了越南的政權。自己建立了一個新政權。錯過了一次得到越南的機會。首先,明王朝可以藉機給越南施壓畢竟明王朝的強大,你有錯,同時,以輿論在越南內部將舊太子被殺事件放大。等對方朝不保夕,自然有求於明王朝,在慢慢同化。


大馬哈魚12


最好的辦法,把越南當地人遷徙到中國北部,打散並與漢人雜居,最多50年就可以完成同化。就像唐朝時期內遷高句麗移民一樣。

同時,遷徙內地無地貧民去越南開荒佔地,同時配套文武官員和學政、農官,最多也就20年時間即可牢牢控制住越南。就像滿清時代漢人闖關東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