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在越南采取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不从者杀的策略,能否稳固统治当时的越南?

匿名用户3567721


不是假如,明朝还真的在安南搞过剃发易服

从岭南到安南,全部要改服饰和发型都要改,不管这种改变适不适合岭南

比如岭南的断发习俗、妇女为了方便劳作而制作的短裙,都是明朝流官重点关注对象。

但是明朝没有拉一批打一批,而且明朝强行推广的服饰和发型也有严重的水土不服,所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再加上其他怨气积累。最终成为安南人起兵反抗明王朝的力量之一

【其实明朝在安南的统治手段并不得当地人心。在能找到的中外史料里,杀戮震慑、奴役、等,都不是罕见手段。

都说游牧民族残忍,高过车轮的敌方相关人员都杀掉。而汉人其实也没那么好心,都是男女老少一个不留。只是汉人是最后的胜利者而已。】


黑眼历史观


其实明朝也是这么玩的,但是为什么明朝最后还是灰溜溜的退出了越南,主要原因是没钱。



理论上,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一块优质的产粮区,而且当时已经完全开发。但是粮食不代表就能生财,而明朝不管是行政还是维持占领得驻军都需要钱来维持。与此同时,越南本地的经济产出不能支持对越南的占领,同时明朝对占领越南财政支持又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因此自然最后只能撤军,承认越南的独立,赶紧从越南这个无底洞里脱身。

从历史来看的话,越南天然就有对抗中国的历史情节,在越南又称为抗北,从二征起义到建立大越国,再到李常杰,再到近代,凡是和中国对抗过的人物在越南都是民族英雄。而且只要看过《平吴大诰》就知道这个抗北情节有多么具有号召力。
自然,在这种抗北情节的作用下,明朝自然是无法维持占领。因为明朝对越南的占领最后只是


维持对个别城市的占领,形成一个又一个比较孤立的据点,而城市之外广大地区则被反抗军占领。毫不客气的说,明朝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中。

再者,明朝摧毁了越南的工商业和自由贸易。明朝摧毁了本国的工商业和自由贸易,同时也摧毁了越南的工商业和自由贸易。手工业者被强征到北方奴役,自由贸易也因为移植过来的海禁政策断绝。
海洋脑子一直是越南维持统治的财政基础,因为早期从印度洋来华的商船都要在越南沿海停留才能东进到广州,所以越南也就利用这一个优势发展海洋贸易,并依靠商路抽税。直到明末清初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海船绕过马六甲之后可以直接航行至广州,这条航线才宣告彻底衰落。

但是明朝不懂这一点,因为明朝本质上就是这大农村。在这条海路被掐断之后,明朝在越南只能像国内一样,收高额的田赋,所以越南可谓是北寇凶残,南民困屈。在加强明朝种种倒行逆施之政以及一千多年的抗北情节,因此越南人的反抗在所难免。而且可笑的是,再沉重的农业税则解决不了财政的问题。
所以,越南豪强黎利发动了反抗明朝的蓝山起义,并且吸纳了越南各个阶级的加入。虽然开局各种不顺,但是战略战术正确,因为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并且积极发动群众,所以反抗军的声势越来越大,直到把明朝的统治局限在城市里。


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嘛,黎利可以失败无数次,因为几乎每个越南人都是反抗军的一员。只要黎利的影响力还在,他随时可以再拉起一支规模更大的的反抗军。同时,由于黎利解放了大量的国土,他的反抗军也从杂兵升级为正规军,轻重骑兵、轻重步兵、象兵、火器部队应有尽有,而且配置合理。

所以,明朝增援越南的部队也基本上被黎利在凉山报销。黎利仅仅安排少数部队沿途阻击骚扰沐晟的西路军,终点放在柳升的东路军。支棱一役,柳升全军覆没,柳升本人也被反抗军击毙。沐晟也因为进军缓慢以及东路军全军覆没得原因,选择了撤退。


所以明朝也意识到安南是个无底洞,只能放弃安南。而明军则通过荣誉投降的方式,携带武器和粮草,以及黎利释放的俘虏退出了越南。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你要理清一点,清朝众所周知没有想过让汉人强行剃发易服。因为对任何一个不蠢的统治者来说,维稳都是第一要务,蠢人才想在一切未定的情况下还瞎折腾。而清朝虽有无能之君,却没有蠢人昏君。

洪承畴等人都是私下自己剃发易服的,当时多尔衮等人见他们一夜之间这个德行也很惊奇。后来某个读书人因为一直没什么能力而碌碌无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主动剃发易服,又前后三次去见多尔衮要求强行把所有汉人剃发易服,前两次多尔衮都把他赶走了。

因为入关时清朝颁布的条律就是要求士兵不能骚扰百姓,务必保证所有百姓生活与从前一样。这个条律可以上网搜。甚至清朝当时根本没有常驻中原的打算,本来目的是如果汉人反抗就回东北老家。清朝害怕老百姓不满意还来不及,怎么敢强行改变老百姓生活习俗?

但是后来那个读书人纠结了一票汉人又来了,说如果汉人不剃头就可能怀念故国造反。其实这是扯淡,元朝老百姓不剃头不照样统治了90年?可是这次洪承畴等重要汉人官员也这么要求,多尔衮就不得不考虑这些人的意见,因为打天下需要这些汉人大将,治天下需要这些汉人文人。

所以多尔衮才开始要求剃发易服。说白了,剃发易服和文字狱都是汉人为了表忠心搞的,清朝统治者维稳还来不及,如果不是担心这些汉人臣民不满意,怎么会敢搞死这么多汉人?无论哪个统治者,维稳永远是第一要务,能够不折腾的话,没有哪个聪明的统治者希望搞得鸡飞狗跳。

所以,剃发易服是那些汉奸搞的,但是百姓并不喜欢。自宋明以来文人骨头软喜欢跪,但是老百姓还是很坚强的。所以这不得民心的剃发易服搞了几十年也没有什么成果,底层反抗太大,康熙就撤了这个法令。只要不在朝廷为官,就不需要剃发易服。

欧洲人有关康熙乾隆时期的资料显示,康熙南巡时,街道两旁的老百姓依旧是传统的汉族服饰发型,也没有跪,都是那么站着。只有那些官员是金钱鼠尾辫。脑袋后留个金钱大小的头发不剃,编成老鼠尾巴一样的辫子。那些想考功名的文人也是这个发型。

后来,就连官员也不留这种发型了,他们脑袋上的头发区域越留越大,从金钱大小直到最后变成电视剧里那种半个脑袋大小,辫子从老鼠尾巴那么细变成了羊尾巴那么粗。甚至由于满人汉化得太厉害,很多人都不会说满语了,满嘴的汉话。

而到了民国时期,强行剪辫子,也是文人高层决定的,那些高层读书人一个个剪了辫子,在政府里呼风唤雨。反而是民间读书人,没有了考试做官的指望,一个个留着辫子表示抗议。那些满洲贵族,剪辫子时可是身先士卒的,毕竟他们身份敏感。

了解了这个进程你就会知道,清朝之所以安稳统治了中国,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改变汉人的生活习惯。即使一部分汉奸力推,清朝最后也没有认真去执行。而明朝呢,在越南本来就没有群众基础,也没有清朝这样强大的武力,把越南当祖宗供奉起来还怕人家造反,强行改变越南人的习俗,只会让他们造反更剧烈。

而且,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偶尔独立,所以汉化程度非常高。明朝的习俗其实与越南差别不是很大。就算明朝统治者脑子被驴踢了想改变越南习俗,又能改变什么?本来人家就是同样的习俗啊!你能强行把一个猫变成猫吗?不可能啊!人家本来就是猫啊!


触手皇帝


哈喽,我是成坤,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致力于将好玩有趣有料的历史知识分享给大家。现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明朝就采取了类似剃发易服、文化同化的政策,但是失败了,接下来是我具体回答:


一、汉唐故土:

从秦汉开始,越南北部就一直是中国直接统治,但是这里毕竟是离中国太偏远,交通也不方便,而且,本身秦汉的时候对于边疆控制力其实就比较低,所以统治根基一直不稳。以前这里直接被中国统治的时候叫交趾郡。请看下图。

在公元939年,交织这块儿地方,趁着中原大乱,无暇顾及的时候,击败了当时的中国在当地的统治者,建立了安南国。直到宋元的时候,安南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在中国的藩属体系当中。

2.安南内乱

1400年的时候,安南陈氏王朝被权臣胡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但是对于明朝来说并不知道越南这块儿地方换了主人,直到1403年的时候,朱棣取得皇帝帝位,胡氏才潜使臣来明朝,继续欺骗明朝说是陈氏已经灭绝,胡氏是陈氏王朝的亲戚,乞求明朝册封,当时被蒙蔽的朱棣,真册封了胡氏王朝,但是后来发现不对劲,因为不断有陈氏遗民来明朝哭诉,乞求圣天子的圣裁,为自己做主。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明朝也发现安南不断骚扰中国边境和占城,1406年的时候,朱棣派兵护送安南陈氏王室返回安南,结果半路上被胡氏父子派兵伏击,将陈氏王室成员凌迟,这下彻底把朱棣激怒了。作为宗主国的明朝发现胡朝根本不把明朝放在眼里,他们的存在,一是威胁南疆安全,侵略同是明朝藩属国的占城,二是他们伏击明军凌迟前皇室。触怒了朱棣,也使得宗主国的威严扫地。朝廷里的大臣都被安南的所作所为给激怒了,几乎全体支持南争。


3.明军南征

此时的明朝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朝廷里各大臣早被安南的胡作非为所激怒,几乎全体支持南征。这时候的安南国内被胡氏搞得一塌糊涂,天怒人怨的,又正跟占城打仗。当时明军的南征可以说是非常顺利,安南的百姓是箪食壶浆的迎接明军。明朝先是占据大义,痛斥胡氏暴政,并宣称出兵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

安南则可谓内外交困,国内被胡氏暴政搞得天怒人怨,国外又和占城交战。因此,明军的南征极为顺利,明朝痛斥胡氏暴政,并宣称出兵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1406年7月,明军分两路进入安南,不少越人“厌胡氏苛政,罔有战心“,明军势如破竹,攻克多个要塞并歼灭胡军主力 , 于1407年在5月将胡氏父子活捉。

4.得而复失

不到一年就干净利落的达到目的,但是明朝对于安南的处理方式非常粗暴,刚开始希望找一个安南各阶层能接受的,又符合大明利益的统治者,但是明朝没有能够找到这样的人,后来明朝决定亲自上台,将安南改为“交址”,准备直接统治。

1407年农历6月,明朝在安南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建立起府、州、县的中央直辖方式,正式把安南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这时候的明军就不是打着大义旗帜进入安南的平定叛乱了,交趾地区也陷进了叛乱的泥潭,虽然明军非常强悍,动乱都被明军扫平,但是安南局势确是越来越动荡,1418年,黎利在家乡发动起义,拉开了“蓝山起义”的序幕,他很快整合了安南的反明势力,在越中地区做大,成为明军的心腹大患。1426年,黎利在崒洞之役打败明征夷将军王通,次年,又在支棱之役中击败明朝援军,击杀大将柳升。1427年,在接连损兵折将后,明朝被迫从南疆小国撤军,20年经营毁于一旦。

这就是安南失去的过程,题主说的在越南采取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不从者杀的策略,能否稳固统治当时的越南?其实历史上就是采取的类似的政策,所以这个假设已经被历史验证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

1.出尔反尔,明朝直接将红河平原和清化地区全部占领,只将更南方靠近占城的一小块省份交给了陈氏后裔统治。除了陈氏皇族后裔的留居地外,明朝将越南大部分地方设置为交趾都指挥使司,下有15府、36州和180多个县,并为拓展海上朝贡贸易而增设了1个市舶司。可以说明军基本上控制了越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2.前期怀柔

刚开始怀柔政策,明成祖下令赦免全部参加过胡朝抵抗军的当地人,并承诺全境免税3年。明朝还特意招募了安南的旧官吏或读书人,到南京接受培训。以便日后以大明官员的身份回家乡任职。陈氏自然不满意明朝的出尔反尔,于是1408年仅有一隅之地的他们,选择北上清化。还留守在越南的沐晟带兵赶去镇压,结果因遭到伏击而战败。但因为陈氏的内部纷争,明军得以在北部获得了喘息之际。

多次带兵进入越南镇压反抗者的张辅

1409年张辅带兵进入越南镇压反抗者,为了警告不服王化的当地人,明军开始在越南南部施行全面扫荡。不仅将屠戮尸体堆积成山,还将死者的肠子抽出来挂在树上。由于明朝水师都用于浩大的下西洋航行,让深处前线的明军遭遇后勤危机。张辅的部队便开始食用抓捕或杀死的越南当地人,甚至公开贩售多余人肉。更为了烹饪和取乐需要,恢复了骇人听闻的炮烙之刑。


3.高压统治、文化同化、服装更易

1413年,明军不再愿意对越南全境施行怀柔政策。陈氏皇族后裔的留居地,在这一年被朱棣下令取消。紧接着,在1414年,高压政策全面降临交趾,虽然明朝有规定贡赋比例,但是派到交趾的流放官员可是根本不管这些,临时加增和摊派,让交趾百姓深受其苦,除了部分交趾读书人可以加入下级官吏队伍,其余大部分人都可能被卫所纳入军籍行列。这样,他们就成为了供养明朝占领军军官的奴隶阶层。

普通民众也在缴纳重税之余,面临强制徭役威胁。最倒霉的人会被要求步行去燕京地区,为明成祖修建紫禁城。至于掌握一定技能的工匠,也可能因为手艺高超而被明军压往国内,从此再无机会见到故土。

永乐皇帝也特意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官学,强迫越南读书人使用大明文字。军队被派往各地收缴用越南文写成的书籍、捣毁本土文字篆刻的石碑。除了佛教与道教的典籍外,其余内容都要一律销毁。而且所有男女的服饰和发型,都必须按照明朝内地的样式改造。岭南传统的断发习俗和本地妇女为了方便劳动而穿着的短裙,是明朝流官的重点消灭对象。

事实证明这样的高压政策,只能激起无穷无尽的反抗!所以题主不用假设啦!


成坤历史大白话


明朝在越南采取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不从者杀的策略,能否稳固统治当时的越南?

首先回答:“不能”。满清在中国实行剃发易服,最终的结局不也被灰溜溜的赶下台了吗。再凶残的制度,也不能保证一个政权的长期延续。

越南地理位置远离中原,地瘠民贫,民风彪悍。假如实行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就要派驻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来管理和施行,并且要随时预防因此政策而招致的反叛,这就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撑,在当时大明是难以做到的;即使这样做了成效殊难预料,征服越南对明朝的益处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费尽心力做出得不偿失的事情,当时的大明王朝决策者权衡利弊之后是不会这样做的。

假如明朝在越南采取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不从者杀的策略,而且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大明只能是相对的统治越南时间长一些,地缘关系、民族文化的差异、管理成本等各种因素,致使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可能因某件看似偶然的事情终结大明的统治。


风正轻摇雨自飘


大家好,我是文史踪迹


对于“假如明朝也在越南搞类似清朝“剃发易服”的政策,是否能稳定统治越南?”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个人的观点。


其实,明朝在越南还真就是这么干的,当然不是剃发易服,而是逼着越人“蓄发”。

永乐十二年 (1414年) 农历九月,明朝政府规定,越人男女不许按照旧民俗剪发而必须蓄发,妇女必须穿短衣长裙,以与中国衣冠制度相同。并下令设立文庙、风云、山川等神坛壝,依时进行拜祭。

同时明朝政府在交址开设学校,访求有在儒学、医术、僧道方面有才能的,都委以官职,并使之教授有关才艺,而越南本地的一些文化书籍呢?有一部分被当做战利品运到中国去了,还有大批历史文化书籍被有意销毁,明廷力求消灭这里的文化痕迹 。这就是典型的同化政策嘛。

明朝的想法和题主的想法一样:彻底同化此处,以求稳定统治。但是明朝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这个,而是明朝官吏在安南倒行逆施,横征暴敛,使得天怒人怨,逼得老百姓起来造反,当时明朝治理安南也有少量的好官,

比如黄福,连黎利都说:如果明朝派来的官员都和黄福您一样,那我怎么可能造反呢?

但问题是大部分明朝派到越南的官吏素质都极差,同时在军事和政治上,明朝朝令夕改,举止失当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实,明朝用类似的同化政策却彻底抓牢了另一块地区,这就是云南,云南的南诏——大理文化被明朝连根拔起,销毁大半(大理王朝的一些文化典籍基本被明朝消灭干净,民间文化也彻底被汉化),同时明朝还强制移民此处,终于彻底消化了元朝还没有稳定控制的云南(元朝虽然灭了大理国并设置了云南行省,但是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当地的控制仍然不牢固),使得其成为中原王朝稳定的一部分。

实际上,以明朝的体量,控制越南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但是因为举止失当,引发当地人不断反抗,终于明廷因统治成本过高而放弃了这里,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统治中南半岛的最后一次机会,令人嗟叹。


历史朝代说


如题,假定题主所设的情况己然发生,彼时,明朝在越南的统治会不会因此而更加稳固呢?

我的答案是不会!

为什么?

首先,就这项政策本身来看,其性质,便是民族压迫。

剃发令的始作俑者是满族,满族笼共加起来不过几十上百万人,这几百万人要直接统治汉人,从性质上来说就是利已不利人,换算到问题中,剃发易服所起到的作用,绝对不是什么稳定人心,而是激化矛盾。

况且,明朝时儒家的地位空前强大,对越南实行这一政策,也不符礼法。

看看同一时空中清朝剃发令颁布之后发生的事情就能知道了。

剃发令颁行之后

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反抗满族的剃发令,在江阴典吏的领导下,群起抵抗,事后仅存53人,因历时八十一日,所以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

同年,清军攻破嘉定城,对反清并拒绝剃发的嘉定人民大肆屠杀,先后三次,史称嘉定三屠

顺治七年,清军攻破广州城,军民死伤七十余万。

昆山大屠杀、朔州大屠杀、南昌大屠杀、常熟大屠杀。

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

这只是记载于正史之上的几次大规模的反抗事件罢了,至于零星的反抗,有多少,不用细说,但毫无疑问的是,此举起到的作用肯定不是正面的。

我想,幸得明末的城市化不太完善,人口占比最大的还是广袤的农村地区人口,不然,满族一统江山后,汉人还能剩下多少?

有人肯定还会问,矛盾激化之后,清为什么还能入主中原,清既如此,明能不能复制?

我认为,清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条件

其一为大势所趋;其二为满族的军事优势,你让手无寸铁的百姓对抗身经百战的职业军队,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其三,无人领导,当时的南明政府,内部正在争权夺利,哪有什么精力去救人救己,没有一杆旗,反对的力量就被分而治之了。

明可就不一定了。

国际关系专家金灿荣说过一句话,社会科学的预测性是很差的,所以,我们在预测完越南被占领之后,就要去理性地讨论一下明朝是不是真的做不到征服越南。

自秦以来,岭南以西北的这块地区就很让中原王朝头疼,地理上,广袤的群山,恶劣的气候,都阻挡了中原政权的影响力进一步辐射于此。

所以,明之前的历代王朝,对于西北地区的影响力近乎于零,而对西北边疆的统治只能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这个办法就叫羁縻政策,什么叫羁,什么叫縻,无非就是左手大棒,右手萝卜罢了,羁就是笼络,马笼头,拿什么笼络,一个军事手段一个政治影响,縻是牛僵绳,怎么牵着“牛”跟你走,还是得有利益,于是就有了朝贡、封贡。

到了明,它所谓的土司政策,其实与羁縻政策差不多,只不过是相同的内容改换了一个名字罢了。

对疆域内的国土,明朝政府的统治尚且艰难,对域外的越南,就明朝的情况来说,征服也不现实。

这其中有几个核心要素。

先上图

看历史地图就可以发现一个重大问题

对比这三个朝代全盛时期的疆域,明并不及元清。

为什么?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领导人没有开疆拓土的意愿。

明朝的民族观

  1. 内中国而外夷狄
  2. 定天下于一统,大一统理论,具体表现就是将云南第一次纳入中华版图,封疆置吏,设置政府,设置军队。
  3. 华夷一家,尽管华夷之间有明确的界线,也就是一道无形的墙,但古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的代表,皇帝是华夏的皇帝也是世界民族大家庭的家长,双方不必有直接的依附关系,但皇帝有教化四方蛮夷的责任。

明朝的对外政策就是根据这几项观点制订而成的。

明朝的对外政策

克诘戒兵:明朝的对外政策,一般是比较克制的,军队的作用更偏向于震慑敌人而不是发动战争,在明太祖朱元璋看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偌犯我,我必犯之,所以,终明一朝,领土都没有大举扩张过,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也只是被动出击。

怀之以恩:朱元璋马上打天下,但出于华夷一家的考量,对所谓的蛮夷还是比较友好的,比如,尽管日本弄了些倭寇,跑来祸乱明朝的海疆,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也不恼,好像在跟日本说:“兄弟,我是个文明人啊。”一样的讽刺,示完好之后,明朝以德报怨,将日本列入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越南(安南国、占城国)也在这一名单内,所以,题主所问的问题,其实是不可能发生的。

以夷治夷

,对女真基本上就是这一路数,任你窝里斗,同英国一样,在欧洲大陆玩均势政策,可惜的是,最后玩脱了,这一点其实说明一个问题,明朝的人治程度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反之,就是法治与制度的倒退,这一点其实与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差不多,不靠制度靠人,一个靠财政人才,一个靠外交人才,但在我们的体制里,并没有培养这两种人才的相关机制,所以,最后玩脱也就不奇怪了

因俗而治:这一条的内容与羁縻政策差不多,这里暂且不表。

综上所述,限于民族观和民族政策的制约,明朝不可能对越南作出事实上的军事占领,就算明朝占领了这里,也不会用剃发易服这种政策动乱当局。


听白处


不能,明朝没有这个能力投送军力:陆路交通太遥远,不利于军队调度。气温太高丛林地带,又不利于屯军移民。打下来容易。长期控制很难,税收收支不平衡,需要朝廷补贴,得不偿失,明朝也就没有动力。除非是明朝重商开启民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顺利,工业革命有成果,开放了海禁,促进了航海,维持了下西洋的船队,并将官方赏赐沿途国家的行为商业化,形成海上丝绸之路,通商欧洲、印度、阿拉伯半岛。凭借无敌战船和发达的航运便利,越南漫长的海岸线无险可守,明朝武力投送能力、影响力,将彻底消化整个东亚沿海国家。


邹斌45


对于明朝在越南的统治失败,这与明朝皇帝朱棣的对越南的手段和方法有关。也就是选用处理越南事物的大臣不够资格。为什么这样说,明朝朱棣时期,越南的统治,出现了谋朝篡位。而斩草不除根。其皇子之一就逃到大明朝,大明朝没有保护好这一政治牌。导致失掉了筹码。在没有掌握越南的政权,或旧太子还没有势力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谈判,对方答应接回旧太子,让其继位接管政权。就派兵护送回越南,结果半路越南的新势力集团就派人,连旧太子和护送明朝士兵全部被杀。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明朝处理越南的大臣,与一个谋朝篡位的政治对手谈判,没有等对方的抵押物掌控在自己手里。并且,没有实质性的都不保险。就贸然出牌,因为对方没有信用。其结果显而易见。这是明王朝在越南问题最初的错误,明王朝在知道了,自己派去护送旧太子回越南继位的人马,连同旧太子,被半路截杀以后,就贸然出兵剿灭了越南的政权。自己建立了一个新政权。错过了一次得到越南的机会。首先,明王朝可以借机给越南施压毕竟明王朝的强大,你有错,同时,以舆论在越南内部将旧太子被杀事件放大。等对方朝不保夕,自然有求于明王朝,在慢慢同化。


大马哈鱼12


最好的办法,把越南当地人迁徙到中国北部,打散并与汉人杂居,最多50年就可以完成同化。就像唐朝时期内迁高句丽移民一样。

同时,迁徙内地无地贫民去越南开荒占地,同时配套文武官员和学政、农官,最多也就20年时间即可牢牢控制住越南。就像满清时代汉人闯关东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