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六事箴言》是清代文人葉玉屏所撰的一部彙集前賢先儒言論精華的語錄體著作,收錄了自秦漢到明清150多位人物的言論383條,分為持身、持家、居官、居鄉、處事、處人六篇(六事)。在甄選的150多位先賢中,既有朱熹、王守仁等一代鴻儒,又有諸葛亮、范仲淹、司馬光這樣的名臣,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六事箴言》言簡意賅,至約至精,凝結著豐富的人生經驗、精闢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它既是前人立身處世的經驗總結,也是給後人的一份彌足珍貴的人生教科書。

《六事箴言》全文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一、持身

1. 顏之推曰:有學問者觸地而安。

2. 孫思邈曰:膽欲大則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3. 林逋曰:誠無悔,恕無怨,和無傷,忍無辱。

4. 心可逸,形不可不勞;道可樂,身不可不憂。

5. 為善易,避為善之名難。

6. 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7. 程母候夫人曰:人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

8. 張文節曰:人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9. 盛濤曰:士人夫行己,正如室女,當置身法度中,不得受人指點。

10. 程明道曰:治怒為難,治懼亦難。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懼。

11. 富貴驕人,固不善,學問驕人害亦不細。

12. 欲當大任,須是篤實。

13. 克勤小物最難。

14. 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力小任重,恐終敗事。

15. 程伊川曰:只觀發言之平易躁狂,便見德之厚薄,所養之深淺。

16. 邵康節曰:事須安義命,言必道心脾。

17. 司馬溫公曰:君子以儉為德,小人以侈喪身。

18. 吾生平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敝,以矯俗幹名。

19. 吾無過人者,但生平所為,未有不敢對人言者耳。劉元誠問盡心行己之要,公曰:“其誠乎”問行之何先,曰:“自不妄語始”。

20. 張無垢曰:倉猝中,患難中,處事不亂,未必才識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一亂,何以臨事?古人平日欲熔養器局,正謂此也。

21. 胡文定曰:治心修身,以飲食男女為切要。從古聖賢,自這裡做功夫。

22. 人須是一切世味淡得方好,不要有富貴相。

23. 範忠宣曰: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24. 朱晦庵曰:莫說要待頓段工夫方做得,如此便磋過了,只今便要做去,斷以不疑鬼神避之,需者,事之賊之。

25. 只據而今地頭,立定腳根做去,栽種後來根株,填補前日欠缺。

26. 思慮應接亦不可廢,但身在此,心合在此。

27. 身心收斂,則自然和樂,不是別有個和樂,才整肅自和樂。

28. 只是一個“敬”字好,方無事時敬於自持,及應事時敬於事,讀書時敬於讀書,自然該貫。

29. 明理則氣自強,膽自大。獨坐不是主靜,便是窮理。

30. 人於日用間,閒言語省說一兩句,閒人客省見一二也濟事。若渾身都在熱鬧場中,如何得進?

31. 黃魯直曰: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純不欲雜。

32. 汪信民曰: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33. 羅景綸曰: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周公論壽,必歸無逸。

34. 王伯厚曰:處百患而求平安者,其惟危懼乎?故《乾》以惕無咎,《震》以恐致福。

35. 方蛟峰曰:富莫富於蓄道德,貴莫貴於為聖賢,貧莫貧於不聞道,賤莫賤於不知恥。

36. 楊敬仲曰:學者涵養有道,則氣味和雅,言語閒靜,臨事而如無事。

37. 許魯齋曰:人精神要使在當處,於不當用處用了,殊可惜也。

38. 薛文清曰:英氣最害事,渾含不露圭角,最妙。

39. 二十一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40. 發言須句句有著落,不脫空方好,人於忙處,或妄發,所以有悔,惟心定則言必當理,而無妄發之失。

41. 呂近溪曰: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42. 呂叔簡曰: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43. 得罪於法,尚可逃避;得罪於理,更沒處存身,只我的心便放不過我。是故君子畏得甚於畏法。

44. 把念頭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45. 當可怨可怒、可辨可訴、可喜可愕之際,其氣甚平,這是多大的涵養。

46. 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此是千古嚴師;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此是千古嚴刑。

47.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48. 不善之名,每成於一事,後有諸長不能掩也,而惟一不善傳。君子之動,可不慎歟?

49. 接人要和中有介,處理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通。

50. 身要嚴重,意要安定,色要溫雅,氣要和平,語要簡切,心要慈祥,志要果毅,機要縝密。

51. 聖人常自視不如人,故天下無有如聖人者。

52. 為宇宙完人甚難,大都是半節人。前面破綻,後來修補,只看歸宿處成個甚麼人,以前都饒得過。

53.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直切為第一。

54. 學者說話,要簡重從容。循物傍事,便是說話中涵養。

55. 只競夕檢點,今日說得幾句話關係身心,行得幾件事有益世道,自謙自愧,恍然獨覺矣。

56.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今得福,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57. 聖人不作無用文章,其論道則為有德之言,其論事則為有見之言,其敘述歌詠則為有益世教之言。

58.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59. 忍激二字,是禍福關。

60. 一身德性用事則治,氣習用事則亂。試檢點終日說話,用幾句恰好的,便見所養。

61. 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貴以下士為德,賤以忘勢為德。

62. 屋漏之地,可服鬼神;室家之中,不厭妻子,然後謂真學實養。

63. 慎言動於妻子僕錄之間,檢身心於食息起居之際,這工夫便密了。

64. 實處著腳,小處下手。

65. 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急促者盡氣也;從容者,初氣也。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

66. 心平氣和,此四字非涵養不能做,工夫只在個定火。火定則百物俱照,萬事得理,水明而火昏,靜屬水,動屬火也。

67. 高忠憲曰:惡念易除,雜念難除。

68. 陳白沙曰: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治偏,緩能制急。

69. 鄒忠介曰:口談性命理,身落世間行,此學道所忌也。

70. 劉念臺曰:一誠立而萬善從之。

71. 陳世寶曰:“信步行將去,從天分付來。”此古人名言也,然餘嘗改之曰:“順理行將去,從天分付來。”如此則理正辭順,為無弊矣。謂之信步,則有荒唐不檢之患。

72. 玉華子曰:萬象皆能奪人之神,惟儉足以御之。

73. 《贈言錄》曰:樂莫樂於日休,憂莫憂於多求。

74. 王道焜曰:氣象要高曠,不可疏狂;心電要縝密,不可瑣屑;趣味要衝淡,不可枯寂;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75. 讀書不獨能變化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收攝身心,漸令向理,處事酬物,自然安穩。

76. 陳繼儒曰: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度。

77. 夏寅曰: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可惜,此日閒過可惜,此身一敗可惜。

78. 徐官曰:謙者,有而不居之意,而卑屈之可羞者,則謂之賤;儉者,止而不過之意,而鄙嗇之可恥者,則謂之吝。

79. 孫仲元曰:范文正公《黃齏賦》,開侯淡泊明志,王曾志非溫飽,才是家教。

80. 陸桴亭曰:人能常知此身之責,常念此身之重,則自不淫於色。

81. 切莫做識得破、忍不過的事。

82. 范文正公每夕必念一日所行之事,與所食之食能相準否。準則欣然,否則不樂,明日必求補過。此可為吾人飲食之法。

83. 《座右編》曰: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不求日減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耳。

84. 馮夢龍曰:居局內者,常留不盡可加之地,則伸縮在我。

85. 高道淳曰:俗情濃釅處淡得下,俗情勞擾處閒得下,俗情苦惱處耐得下,俗情牽纏處斬得下,方見學識超越。

86. 錢蔚宗《最樂編》曰: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後;是非窩裡,人用口我用耳。

87. 嘗愛古人近河,不肯枉使水,其一段不忍暴殄之心,直與天地生機相接。

88. 鄭思肖曰:古人重立身,今人重養身。

89. 《擎庵進善集》曰:古人以奢為恥,今人以不奢為恥,真可謂不如恥。

90. 群居閉口,獨坐防心。

91. 心無妄思,足無妄走,人無妄交,物無妄受。

92. 事當快意時須轉,言當快意時須住。

93. 鄭思野曰:心平則氣和,志堅則力定。

94. 魏環溪曰:昔人云:每想古人無一在者,何念不灰?餘曰:還想古人至今尚在,何志不奮?

95. 聞譽慮其或無,聞毀慮其或有,是為己之學。

96. 程漢舒曰:人看得己貴重,方能有恥。

97. 看他人錯處,時時當反觀內省。

98. 熊勉庵曰:力到處常行好事,力未到處常存好心。

99. 治生莫若節用,養生莫若寡慾。

100. 史搢臣《願體集》曰:富貴家宜學厚,聰明人宜學愚。

101.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體必不怨。

102. 嗜慾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納,皆學問得力處。

103. 德於常看人勝於我者,則愧恥日增;境界常看人不如我者,則怨萬日寡。

104. 凡遇不得意事,試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涼爽。

105. “盡其在我”四字,可以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亦可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106.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107.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108. 王郎川《言行彙纂》曰:喜時之言失信,怒時之言失體。

109. 張楊園曰:土薄則易崩,器薄則易壞;酒醇厚則能久藏,布帛厚則堪久服,存心厚薄,因壽夭福禍之分也。

110. 尹少宰會一曰:方寸中有一時靜機,便有一時生機。

111. 崔南有曰:人心靜則萬事可做。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二、持家

112. 匡衡曰:宴好之私不形於動靜,情慾之感無介於儀容。

113. 馬援戒兄子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

114. 虞翻與弟書曰:長子容當為娶婦,遠求小姓,足使生子。天之福人,不在貴族,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115. 文中子曰:童僕稱恩,可以從政矣。

116. 柳玭曰:為家以正倫理、別內外為本,以尊祖睦族為先,以勉修身為要,以樹藝牧畜為常。守以節儉,地以慈讓,足己而濟人,習禮而畏法,可以寡過,可以靜攝而無擾擾於前矣。

117. 餘見名門右族,莫不由祖先忠孝勤儉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孫頑率奢傲以覆墜之。成立之難如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

118. 張橫渠曰:教小兒先要安詳恭敬。

119. 司馬溫公曰:某事親無以逾於人,能不欺而已,其事君亦然。

120. 孝之大綱有四:一曰立德,二曰承家,三曰保身,四曰養志。

121. 孝道何盡?及時為貴。毋使親年日短,而悔吾心之未盡,毋使子力日裕,而傷吾親之不逮。

122. 劉忠定曰:子弟寧可終歲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

123. 範忠宣公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124. 胡文定與諸子書曰: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

125. 楊大年曰:童稚之學,不止記誦。養其良知良能,當以先入之言為主。

126. 呂榮公曰:孝子事親,須事事躬親,不可委之使令也。

127.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鮮矣。後生初學,只須理會氣象,氣象好時百事自當。氣象者,詞令容止,輕重疾徐,足以見之矣。不惟君子小人於此區分,亦貴賤壽夭之所由定也。

128. 前輩說:後生才性過人者不足畏,惟讀書尋思推究者為可畏耳。

129. “恩仇分明”,此四字非有道者之言也;“無好人”三字,非有德者之言也,後生戒之。

130. 朱晦庵曰:後生初學,且看《小學》書,是做人底樣子。

131. 居家之病,曰飲食、曰土木、曰爭訟、曰玩好、曰惰慢,有一於此,皆能破家。其次貧薄而務周旋,豐餘而尚鄙嗇,事雖不同,其終之害,或無以異。

132. 張敬夫曰:為人父者,當修身以率其子弟,身修則將有不言而威、不令而從者矣。

133. 黃魯直曰: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

134. 賈文元迥訓子侄曰:古人厚重樸直,乃能立功立事,享悠久福。

135. 士人所貴,節行為大。軒冕失之,有時復來,節行失之,終身不可得。

136. 劉忠肅教子弟,先行實後文藝,每曰:士當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

137. 羅氏《訓世編》曰:孝子事親,不可使吾親生冷淡心,不可使吾親生煩惱心,不可使吾親生驚怖心,不可使吾親生愁悶心,不可使吾親生有難言心,不可使吾親有愧恨心。

138. 許魯齋曰:事親大節,自是養體養志,致愛致敬。四事中致愛敬尤急。

139. 李仲常戒子孫曰:凡物之罕得者,我獨有之,必有奇禍。

140. 張氏訓子別的因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懼成人,知羞恥成人,知艱難成人,否則禽獸而已。

141. 王文成曰:子弟美質,須令晦養深厚,天道不翕聚而不能發散,花千葉者無實,為英華太露也。

142. 呂叔簡曰:人子之道,莫大於事生,百年有限之親,一去不回之日,得盡一時心,即免一時悔矣。

143. 血氣調於喜歡,疾病生於惱怒,壽親之道無他,一“悅”字盡之矣。

144. 閨門之事可傳,而後知君子之家法;近習之人起敬,而後知君子之身法。

145. 高忠憲曰:子弟能知稼穡之艱難,詩書之滋味,名節之堤防,可謂賢子弟矣。

146. 歸子慕戒子奉世曰:人能親近賢者,雖下才不至墮落。

147. 顏光衷《迪吉錄》曰:勿謂親心之慈,我可自恕;勿謂世道之薄,我猶勝人。

148. 溫節孝曰:遠邪佞,是富家教子第一義;遠恥辱,是貧家教子第一義。

149. 朱方伯訓子潮遠曰:安貧讀書,守禮修身為上。一個“謙”字一生受用不盡;兩個“勤儉”字,子孫享用不了。

150. 陸桴亭曰:教家之道,第一以敬祖宗為本,敬祖宗在修祭法,祭法立,則家禮行而百事舉矣。

151. 士大夫家每好言家法,不言禮法。法使人遵,禮使人化;法使人畏,禮使人親。只此一家五霸之辨。冬溫夏清,昏定晨省,是事父母小節。能讀書修身,學為聖賢,使其親為聖賢之親,方盡得孝子之分量,以身孝父母,不若以妻子孝父母。以身孝父母,容有不盡之時;以妻子孝父母,更無不到之處。子曰:“父母其順矣乎?”一句煞有意味。

152. 閨門之中,最難是敬。古人云:夫婦相敬如賓。又云:閨門之內,肅若朝廷。此處能敬,便是真工夫,真學問。

153. 《自警編》雲:養子弟如養芝蘭,既積學以培植之,又積善以滋潤之。

154. 父子之間不可溺於小慈,自小律之以嚴,繩之以理,則長無不肖之悔。

155. 王心齋曰:教子無他法,但令日親君子,涵育薰陶,久自別。

156. 孫徵君曰:士大夫教子弟,乃第一要緊事,童蒙時便宜淡其濃華之念,子弟中得一賢人,勝得數貴人也。

157. 陳德言曰: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158. 湯潛庵曰:教子弟只是令他讀書,有聖賢幾句話在胸中,時借聖賢言語,照他行事開導之,便易有省悟處。

159. 陸清獻公示子弟曰:讀書做人,不是兩件事。將所讀之書,句句體貼到自己身上來,便是做人的法,方叫得能讀書人。

160. 熊勉庵《功德例》曰:堂上之命宜遵,室中之言莫聽。

161. 史搢臣《願體集》曰:處兄弟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遊之失,宜剴切不宜含糊。

162. 子弟少年,不當以世事分讀書,但令以讀書通世務。

163. 人之於妻也,宜防其蔽子之過;於後妻也,宜防其誣子之過。

164. 父母教子,當於稍有知識時,見生動之物,必教勿傷,以養其仁;尊長親朋,必教恭敬,以養其禮;然諾不爽,言笑不苟,以養其信。

165. 門內罕聞嬉笑怒罵,其家範可知;座右多書名語格言,其志趣可想。

166. 陸象山當家三年,自謂於學有進,此正可想。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全是孝友真切處,莫作鹽米零雜細碎觀也。

167. 魏叔子曰:人處家,無數世親戚、數世通家人往返周旋,自是德衰行薄。

168. 王朗川《言行彙纂》曰:問祖宗之澤,吾享者是,當念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吾遺者是,要思傾覆之易。

169. 張楊園曰:子弟雖肆詩書,不可不知稼穡之事;雖秉耒耜,不可不知詩書之義。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三、居官

170. 馬廖曰:百姓從行不從言。

171. 雋不疑曰: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威行施之以恩,然後樹功揚名,永終天祿。

172. 龔遂曰:治亂民如治亂繩,不可急也。

173. 卓茂曰:律設大法,禮順人情。

174. 諸葛武侯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75. 方膺曰: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

176. 胡威對武帝曰:臣不如父,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

177. 文中子曰:聞謗而怒者,讒之囮也;見諛而喜者,佞之媒也。

178. 魏鄭公曰: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179. 崔仁師曰:凡治獄,當以仁恕為本。

180. 徐有功曰: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

181. 劉晏曰:論大計者,不可惜小費。

182. 辛元馭曰:兒子從官者,有人來雲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聞貲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惡消息。

183. 歐陽公曰:凡治人,不問吏才能否,設施如何,但民稱便,即是良吏。

184. 論相道,當以持重安靜為先。

185. 程明道曰:職事不可以巧免。

186. 劉安禮問臨民,先生曰:使民各得輸其情;問御吏,曰正己以格物。

187. 羅從彥曰: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為本,正直則朝廷無過失,忠厚則天下無嗟怨。

188. 呂正獻公曰:為政去其太甚者。人才實難,當使之自新,豈宜使之自棄?

189. 呂本中曰: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子孫,處官事如家事,然後能盡吾心。

190. 當官以暴怒為戒,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心無不中。

191. 當官處事,但務著實。

192. 範蜀公曰:仕宦不可廣求人知,受恩多,難立朝矣。

193. 朱晦庵曰:民雖眾,畢竟只一個心,甚易感。

194. 古之名將,皆慎重周密,如吳漢、朱然,終日欽欽,常如對陣。要做大功名底,越要謹密,未聞粗魯闊略,而能有成者。

195. 呂東萊曰:當官大要,直不犯禍,和不犯義。

196. 士能寡慾,安於清淡,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外物也自然進退不失其位。

197. 李文定曰: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體,君子無入不自得者,正以磨挫驕奢,不至居移氣、養移體也。

198. 真西山曰:忠臣必廉,廉者必忠。

199. 想古今事,未嘗無所本。諸葛武侯生平所立事業奇偉,然求其所以,則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而已。蓋此四者,乃武侯事業之本,而誠之與公又其本也。

200. 秦觀曰:禍莫深於窮治。

201. 王伯厚曰:延平先生論治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節義、厲廉恥為先。

202. 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亂,故以叢脞為戒kkd久不用則蠹,政不常修則壞,故以屢省為戒。多事非也,不事事非也。

203. 熊勉庵曰:催科不擾,催科中撫字;刑罰不差,刑罰中教化。

204. 邵伯溫曰:常聞之先輩曰,凡決人,有未經杖責者,宜謹之,恐其或有所立。

205. 許魯齋曰:人要寬厚、包容,卻要分限嚴,分限不嚴,則事業不可立,人得而侮之矣。魏公素寬厚,及至朝廷大事,凜乎不可犯也,所以為當世名臣。今人寬厚者易犯,威嚴者少容,於事業之際皆有病。

206. 吳草廬曰:縣之於民最近,今之福惠所及,最速莫是官若也。

207. 方以勤曰:近民必立威,立威必殃民。

208. 薛文清曰:為政通下情為急。為官最宜安重,下所瞻仰,一發言不當,殊愧之。守官最宜簡外事,少接人,謹言語。

209. 正以處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處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210. 居官常知不能盡其職,則過人遠矣。

211. 劉忠宣曰:居官以正己為先,不獨當戒利,亦當遠名。

212. 五文成曰:用兵何術?但能養得此心不動,乃術耳。凡勝負之決,不待臨陣之下,只在此心動與不動之間。

213. 楊一清曰:當今為政之務,在省事不在多事,在守法不在變法,在安靜不在紛擾,在寬簡不在煩苛。

214. 呂叔簡曰:為政以維持世教為主。世教不明,風俗不美,只是策勵士大夫。

215. 變民風易,變士風難;變士風易,變仕風難;仕風變,天下治矣。

216.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17. 為政之道,以不擾為安,以不取為與,以不害為利,以行所無事為興廢起敝。

218. 用三代以前見識不迂,就三代以後家數而不俗,可以當國矣。

219. 無以小事動聲色,褻大人之體。

220. 守令於民先有知疼知痛,如兒女一副真心腸,甚麼愛養事業做不出?

221. 居官只一個快性,自家討了多少便宜,左右省了多少負累,萬民省了多少勞費。

222. 見利向前,見害退後,同功專美於己,同過委罪於人,此小人恆態,而丈夫之羞行也。

223. 情有可通,莫於舊有者過裁抑,以生寡恩之怨;事在得已,莫於舊無者妄增設,以開多事之門。

224. 一人入獄,中人之產立破;一受重刑,終身之玷莫贖。

225. 富貴者,乃成敗禍福之大關,不可不慎。

226. 鄒忠介曰:植人猶植物,有植松柏者,有植桃李者,桃李可悅,松柏可材。

227. 今日世界,能言者為次,惟默默調停為上。顯而有名者,從名根起念;隱而濟世者,從蒼生起念。

228. 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

229. 邱瓊曰:民訟於心,甚訟於口也;民忪於天,甚訟於官也。

230. 刑獄者,求其出而不得然後入之,求其生而不得然後死之,在我有誠心,則在人無遺恨矣。

231. 後世農不必勸也,能無擾之足矣。

232. 陸樹聲曰:祿位者,勢分也;官守者,職分也。士大夫之視勢分也宜假,其視職分也宜真。

233. 蔣楚珍曰: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然必以仁為本。

234. 安民者何?無求於民則民安矣;察吏者何?無求於吏則吏安矣。

235. 《陳眉公集》曰:士大夫當有憂國之心,不當有憂國之語。

236. 任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237. 未用兵時,全要虛心用人;既用兵時,全要實心活人。

238. 漢人取吏,曰廉平,平則能在其中,廉能者,後世不熟經術之論也。

239. 王文祿曰:有官守者,必念人之望我者眾,不可不勤。

240. 陳明卿曰:論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用刑當於無生中求有生。

241. 顏光衷曰:天下最親者惟守令,大約教化為上,寬仁次之,綜核又次之。嚴於御吏而寬於御民,亟於揚善而勇於去奸,庶幾得蒙至治之澤雲。

242. 彭執中曰: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行一日好事。

243. 陳德言曰:遇事寧緩詳無急遽,寧忍耐無發洩,萬事俱從忙裡錯,昔人謂居官於清、慎、勤之外加一“緩”字,真藥石之言也。

244. 錢蔚宗曰:天下事皆當頋日後不當循目前,惟救荒只頋目前不當慮日後。讀書要有進步,做官要有退步。

245. 《昨日庵》曰: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246. 潘府曰:居官之本有三,薄奉養,廉之本也;遠聲色,勤之本也;去讒私,明之本也。

247. 薦賢當惟恐後,論功當惟恐先。

248. 魏環溪曰:儉,美德也,仕路諸君子崇尚尤急。去一分奢侈,便少一分罪過;省一分經營,便多一分道義。

249. 熊勉庵曰:今日居官受祿,須思當日做秀才時,又須思日後解官時。思前則知足,思後則知儉。

250. 士大夫不貪官、不愛錢,卻無所利濟以及人,畢竟非天生聖賢之意。

251. 風俗,天下之大事;廉恥,士人之美節。為政者當以扶綱常、正名分、重道義為第一。

252. 朝廷立法不得不嚴,有司行法不可不恕。

253. 刑罰當寬處即寬,草木亦上天生命;財用可省時便省,絲毫皆下民脂膏。

254. 為政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

255. 積德累功,莫若居官為易,所謂順風之呼,響應自捷,往往有一善而可當千百善者。

256. 前輩教人居官,廉不言貧,勤不言勞,愛民不言惠,鋤強不言威。事上致敬,不言屈己;禮賢下士,不言忘勢,庶於官箴無忝。

257. 做官做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死之日,便當留一二好事與人間。

258. 蔡文勤曰:平日誠以治民,而民信之,則凡有事於民,莫不應矣;平日誠以事天,而天信之則凡有禱於天,莫不應矣。

259. 王朗川《言行彙纂》曰:清貴容,仁貴斷;頻怒徒足損己,文過豈能欺人;處忙更當以閒,遇急便當從緩;分數明可以省事,譭譽忘可以清心。

260. 居官不可作受用之想,天之生我異乎眾,與以治世之職,是造福於世之人,非享福之人。

261. 人到福貴,不獨天道忌盈,一身受用太過,亦減子孫福澤。

262. 王戇恩曰:仕宦人不可無官體,不可有官氣,躬為民表,而褻越已甚;偶踞高位,而妄自尊崇,其失均耳,即居鄉亦然。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四、居鄉

263. 張湛告歸,望寺門而步,主簿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輕。”公曰:“《禮》下公門、式路馬;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父母之國,所宜盡禮,何謂輕哉!”其居鄉詳言正色,三輔以為儀表。

264. 楊玢致仕歸,舊居多為鄰里侵佔,子弟欲詣府訴,公批狀尾曰:“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秋草正離離。”子弟復不敢言。

265. 范文正公曰:“吳中宗族,固有親疏,然吾祖宗視之,均是子孫,則飢寒者吾安得不恤?自祖宗來,積德百餘年,始發於吾,得至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於地下,今何顏入家廟乎?”於是恩例俸賜,嘗均於族人,並置義田宅雲。

266. 公自政府居鄉,搜得絹三千匹,錄親戚及閭里知舊,散之皆盡,曰:“宗族鄉黨,見我生長,幼學壯仕,為我助喜,我何以報之?”

267. 藍田呂氏曰:凡鄉之約四:一曰德業相勸,二曰過失相規,三曰禮俗相交,四曰患難相恤。

268. 朱晦庵曰:吾儕無望於復古,則風俗更教誰變?

269. 葉夢得曰:釣弋亦何足為樂?人生天地間,要與萬物各得其欲,非但適一已已也。

270. 劉宰每月旦必治湯餅,會族人曰:今日之集,非以酒肉為禮也。尋常宗族不睦,多起於情意不相通。每月必會飲,有善相勸,有過相規;有故相牴牾者,彼此相見,亦相忘於杯酒從容間,豈小補哉!

271. 楊翥鄰家構舍,侵其甬,溜墜其庭,公不問,曰:“晴日多,雨日少也。”又侵其址,曰:“普天之下皆王土,再過些兒也不妨。”

272. 陳幾亭曰:士奢民奢,士儉民儉。

273. 鹿太公正每日出入,安步閈中,即往返百餘里,亦止一僕一騎,無異布衣時,曰:“吾幸未憊,庶與里閭故舊遇諸途,何可使其引避?”

274. 溫節孝曰:但願親戚人人豐足,寧我只貧自守。若使一人富厚,九族飢寒,便是極缺陷處,非大辱,不能周族其間。

275. 湯潛庵曰:士大夫居鄉,興學立教、變風俗是第一要務。

276. 魏環溪曰:恭謹忍讓,是居鄉之良法;清正儉約,是居官之良法。

277. 士君子進不能表率一國,退不能表率一鄉,皆足貽誦讀羞,與溺於詩酒者,相去一間耳。

278. 史搢臣《願體集》曰:疏族窮親無所歸,代為贍養,乃盛德事也。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親。

279.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

280. 王士晉《宗規》曰:尊尊、老老、賢賢,此之謂三要。矜幼弱、恤孤獨、周窘急、解忿競,此之謂四務。引申觸類,為義田、義倉、義學、義冢,教養同族,使死經生無失所,皆豪傑所當為者。

281. 唐修曰:富貴居鄉,被人侵侮,往往有之,然畢竟是我好處,若使人望影遠避,無敢拾田中一穗者,雖是快事,然其人可知矣。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五、處事

282. 陸象先曰:天下本無事,只是庸人擾之,始為煩耳。

283. 夏忠靖曰:處有事當如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若先事張皇,則中無主矣。

284. 薛文清曰:聞事不喜不驚者,可當大事。處大事不宜大厲聲色,付之當然可也。

285. 王文成曰:凡處事宜視小如大,又須視大如小。視小如大見小心,視大如小見作用。

286. 切莫為力量所不能為之事,亦是治生一訣。

287. 呂叔簡曰:應萬變,索萬里,惟沉靜者能之。是故水止則能照,衡定則能稱。

288. 君子應事接物,贏得心中有從容閒暇時便好。若應酬時勞擾,不應酬時牽扯,極是吃累底。

289. 當急遽冗雜時只不動火,則神有餘而不勞,從容而就理。一動火,種種不濟。

290. 事見到無不可時,便斬截做去,不要留戀。兒女之情,不足以語辦大事者也。

291. 義所當為,力所能為,心所欲為,親友挽得回,妻孥勸得止,只是無志。

292. 先眾人而為,後眾人而言。只一個耐煩心,天下何事不得了?天下何人不能處?

293. 於天下之事者,智深勇沉,神閒氣足,有所不言,言必當;有所不為,為必成。

294.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

295. 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雖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去。

296. 天下無難處之事,只消是兩個“如之何”;天下無難處之人,只消得三個“必自反”。

297. 只拏定一個“是”字做,便是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底道理。

298. 高忠憲曰:天下事敗於邪見之小人、無見之庸人、偏見之君子。君子見一偏,遂與小人、庸人等,可不懼哉!

299. 陳明卿曰:一念不及物,便是腐腸;一日不做事,便是頑漢。

300. 陸桴亭曰:昔人有言,天下甚事不因忙後錯了?世儀道,天下甚事不因怒後錯了?氣一動時,不可不即時檢點。

301. 《贈言錄》曰: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凡事必使有可加,酒飲微醺花半開,此言足法。

302. 張楊園曰:米鹽妻子,庶事應酬,以道心處之,無非道者。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六、處人

303. 王昶曰: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身:己有可毀,彼言當矣;無可毀,彼言妄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又何報焉?

304. 衛洗馬曰: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305. 文中子曰:多言不可以與遠謀,多動不可以與久處。

306. 南文子曰: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也。

307. 隰子曰:察淵中之魚者不祥,夫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308. 陳希夷曰:開口說輕生,臨大節決然規避;逢人稱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309. 王文正曰:為人不當收恩避怨。

310. 尹師魯曰:恩欲歸己,怨將誰歸?

311. 邵康節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

312. 君子與小人處,為小心侵凌,則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預防,如此便有道理出來。

313. 王素曰:人材難得,無事之時,當為朝廷愛惜。

314. 朱晦庵曰:朋友之交,責善所以盡我誠,取善所以益我德。

315. 趙忠肅曰:自古欲去小人者,急之則黨合而禍大,緩之則彼將自擠。

316. 李文定曰:人不必待仕宦、有職事才為功業,但隨力到處,有以及物,即功業也。

317. 吳明卿曰:韓魏公說到小人忘恩負義欲傾己處,詞氣和平如道尋常事。

318. 袁君載曰:古人言,“施人勿念,受人勿忘”,誠為難事。

319. 張忠定曰:詢君子得君子,詢小人得小人。

320. 陳龍川曰:已無他心,而防人之疑,是自信不篤也。

321. 子猶曰:理外之事,亦當以理外置之。

322. 許魯齋曰:用人當用其所長,教人當教其所短。

323. 夏忠靖曰:某幼時,有犯未嘗不怒,始忍於色,中忍於心,久則自熟。殊不與人較量,何嘗不自學來?

324. 薛文清曰:覺人詐,不形於言,有餘味。

325. 待下固當謙和,而無節儀納其侮,所謂重巽吝也。惟和而莊,則人自愛而畏。

326. 君子以莊敬自持,則小人自不能近。

327. 小人有功,當優之以賞,不可假之以柄。

328. 在古人後議古人事易,處古人地為古人之事難。

329. 一字不可輕與人,一言不可輕許人,一笑不可輕假人。至誠以感人,猶有不服,況設詐以行之乎?

330. 呂叔簡曰:臨事肯替人想,是第一學問;為人辨冤白謗,是第一天理。

331. 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之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332. 聽言觀行,是取人之道;樂其言不問其人,是取善之道。

333. 柔而從人於惡,不若直而挽人於善;直而挽人於善,又不若柔而挽人於善之為愈也。

334. 論理要精詳,論事要剴切,論人須帶二三分渾厚。厚德之士,能掩人過;盛德之士,不令人有過。

335. 古之君子,不以所能者病人,今人卻以其所不能者病人。

336. 責人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與小人處,一分計較不得,須要放寬一步。

337. 禍莫大於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辭色,恥莫大於不恩人而詐恩人之狀態。

338. 兩人相非,不破家亡身不止,只回頭認自家一句錯,便是無邊的受用;兩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溫語稱人一句是,便是無限寬舒。

339. 餘行年已五十,悟得五不爭之妙:不與居積人爭富,不與進取人爭貴,不與矜節人爭名,不與簡傲人爭禮,不與盛氣人爭是非。

340. 君子不辱人以不堪,不愧人以不知,不傲人以不如,不疑人以不肖。

341. 《陳眉公集》曰:士君子盡心利濟,使海內人少他不得,則天亦少他不得。

342. 看中人看其大處不走作,看豪傑看其小處不滲漏。

343. 天下容有曲謹之小人,斷無放肆之君子。用人宜多,擇交宜少。

344. 袁了凡曰:一事而關人終身,縱實聞不可開口;一言而傷我忠厚,縱閒謔而宜慎言。

345. 尤翁曰:凡非禮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而禍立至矣。

346. 王懋曰:君子之治小人,不可為已甚。擊之不已,其扱必酷。

347. 劉真長曰:小人不可與作緣。郭開符曰:小人當遠之於始。馮夢龍曰:能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測。

348. 高道淳《最樂編》曰:人用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吾以誠感人;人使氣,吾以理屈之,天下無難之事矣。

349. 《擎庵進善集》曰:言語之犯忌猶淺,詞色之觸怒最深。

350. 惜人得用,惜財得使。急中好救人,難中好救人。一時濟人以德,百世濟人以書。

351. 彭澤王氏曰:惠不期多,期於當厄。尤西川曰:讓古人是無志,不讓眼前人是無量。

352. 《昨非庵》曰:富貴之家,常有親戚往來,便是忠厚。

353. 《贈言錄》曰:見人好學,多方贊成;見差錯,多方提醒;見人豐顯,則談其致富之由;見人苦難,則原其所處之不幸。

354. 《座右編》曰:凡人行已,公平正直,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雖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言,況下此者乎?

355. 魏環溪曰:世間第一種可敬人,忠臣孝子;世間第一各可憐人,寡婦孤兒。

356. 李文貞曰:以父母之心為心,無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無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為心,無不愛之民物。

357. 史搢臣曰:小人固當遠,亦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

358. 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容得幾個小人,耐得幾樁事,過後頗覺心胸開豁,眉清爽。

359. 一座中有好以言彈射人者,吾宜端坐沉默以銷之,此謂不言之教。攻人之惡無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思其可從。

360. 天下事未有理全在 我,非理全在人者,但念自己有幾分不是,即我之氣平;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即人之氣亦平。

361. 見人作不義事,須要勸止之,知而不勸,勸而不力,使人過遂成,亦我之咎也。

362. 待富貴之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之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

363. 魏叔子曰:事後論人,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

364. 唐翼修曰:面贊人之長,未必深感,惟背後稱人長,則感之深;面責人之短,未必深恨,惟背地言人短,則恨之深。

365. 彭定求曰: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步,自有餘味。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六事箴言》精句

【01】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急促者,盡氣也;從容者,初氣也。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

天地萬物生存的規律,都是由舒緩從容而發端,由急迫倉促而衰亡。急迫倉促,是生命即將衰亡的徵兆;從容舒緩,則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象徵。做事從容,則圓滿無悔,餘味無窮;做人從容,則心閒氣定,益壽延年。

【02】《座右編》曰: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不求日減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耳。

《座右編》說:人生凡事減省一分,便可超脫一分,如交際減少,便可免去許多不必要的干擾;如說話減少,便可少犯許多過失;如思慮減少,便可少耗些精神;如少動些心計,便可保全渾厚的天性。如果不設法每天減少而設法每天增加,那真要束縛自己的一生啊!

【03】看他人錯處,時時當反觀內省。

看到別人的缺點和錯誤,要時時引以為戒,進行自我反省。

【04】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想要別人不聽到,不如自己別說;想要別人不知道,不如自己別做。

【05】朱方伯訓子潮遠曰:安貧讀書,守禮修身為上。一個“謙”字一生受用不盡;兩個「勤儉」字,子孫享用不了。

朱方伯教訓兒子朱潮遠說:安於清貧,勤奮讀書,恪守禮教,修養身心,這是為人處世的上策。只要時時處處做到謙虛謹慎,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只要培養出勤儉節約的家風,子子孫孫都會受益無窮。

【06】父母教子,當於稍有知識時,見生動之物,必教勿傷,以養其仁;尊長親朋,必教恭敬,以養其禮;然諾不爽,言笑不苟,以養其信。

父母教育孩子,應當在其剛剛懂事時,看到有生命的東西,一定讓其不要傷害,以便培養其仁愛之心;對於長輩以及自家的親朋好友,一定要讓其恭敬對待,以便培養其謙恭有禮的作風;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不要反悔,談笑時不能信口開河,以便培養其穩重守信的品質。

【07】為宇宙完人甚難,大都是半節人。前面破綻,後來修補,只看歸宿處成個甚麼人,以前都饒得過。

在世界上要想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人很難,大都是有缺點的人。前面存在的缺點錯誤,要在以後不斷地修正彌補,只要看他最後的結局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前的過錯都是可以饒恕的。

【08】只竟夕檢點,今日說得幾句話關係身心,行得幾件事有益世道,自謙自愧,恍然獨覺矣。

整個晚上自我反省,今天自己說了幾句有益於身心健康的話,做了幾件有益於社會道義的事,是心安理得還是有愧於良心,忽然自己很快就覺醒了。

【09】屋漏之地,可服鬼神;室家之中,不厭妻子,然後謂真學實養。

做人應當心地無私,光明磊落,使鬼神也為之嘆服;在家庭生活中,不為妻子兒女所厭惡,然後才真正稱得上是有學識有教養的人。

【10】張楊園曰:土薄則易崩,器薄則易壞;酒醇厚則能久藏,布帛厚則堪久服,存心厚薄,固壽夭福禍之分也。

張楊園說:泥土層太薄就容易崩塌,器皿太薄就容易被損壞;酒味純正濃厚能夠長久收藏,布帛厚實能夠經久耐穿。居心厚道還是刻薄,是關係到人一生長壽還是夭亡,招禍還是得福的大事。

【11】孫思邈曰:膽欲大則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孫思邈說:做人要氣魄宏大,思慮精細,智慧圓融而行為端方。

【12】林逋曰:誠無悔,恕無怨,和無傷,忍無辱。

林逋說:真誠待人可以無悔,寬恕別人可以消除仇怨,謙和待人可以免除彼此傷害,善於忍耐則不會招致羞辱。

【13】為善易,避為善之名難。

行善容易,躲避樂施好善的虛名卻難。

【14】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畏懼戒慎能防止災禍,知足常樂能遏止貪婪。

【15】富貴驕人,固不善,學問驕人害亦不細。

因為富貴而驕恣無禮,固然很不好;因學識淵博而驕橫無禮所帶來的禍害也不容忽視。

【16】欲當大任,須是篤實。

想要擔當重任,必須誠實淳厚。

【17】克勤小物最難。

能勤勤懇懇地做一些小事最難能可貴。

【18】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力小任重,恐終敗事。

看到的期望不可不遠大,然而要實現它也必須衡量自己的力量循序漸進。若期望太高而實力不足,恐怕終究會帶來失敗。

【19】把念頭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使自己的心志純淨專一,還有什麼樣的義理不能領悟;樹立崇高的理想,發奮努力,不斷進取,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做好呢?

【20】不善之名,每成於一事,後有諸長不能掩也,而惟一不善傳。君子之動,可不慎歟?

不好的名聲,往往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以後哪怕有再多的長處也不能挽回影響,而只有這一個壞名聲流傳開來。君子的一舉一動,怎能不十分慎重呢?

【22】聖人常自視不如人,故天下無有如聖人者。

聖人常常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正是由於這種虛懷若谷的精神,才使得天下無人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23】孝道何盡?及時為貴。毋使親年日短,而悔吾心之未盡;毋使子力日裕,而傷吾親之不逮。

怎樣才算是恪盡孝道呢?最重要的是要及時行孝,越早越好。不要等到父母年事已高,活在世上的時間越來越短時,才後悔自己未能盡到孝心;不要等到兒子的財富一天天增多時,才悲嘆父母已沒有多少時間享受了。

【24】範忠宣公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範純仁告誡子弟說:哪怕是再愚蠢的人,對別人提出批評和要求時卻很在行;哪怕是再精明的人,寬恕自己的過錯時卻顯得很糊塗。你們只要經常以要求別人的心思來要求自己,以寬恕自己的心思來寬恕別人,就不用擔心達不到聖賢的境界。

【25】居家之病,曰飲食、曰土木、曰爭訟、曰玩好、曰惰慢,有一於此,皆能破家。其次貧薄而務周旋,豐餘而尚鄙嗇,事雖不同,其終之害,或無以異。

居家生活的大忌,主要是飲食奢華浪費、大興土木、與人打官司、玩樂無節制、懶惰傲慢等,只要沾上其中任何一種,都能夠導致家庭破敗。其次還有兩種情況也應該提防;一是家境貧寒卻熱衷於交際應酬,大操大辦講排場;二是家境富足卻十分吝嗇小氣。這兩種情況儘管不一樣,可是帶來的危害卻都不容忽視。

【26】羅氏《訓世編》曰:孝子事親,不可使吾親生冷淡心,不可使吾親生煩惱心,不可使吾親生驚怖心,不可使吾親生愁悶心,不可使吾親有難言心,不可使吾親有愧恨心。

羅氏《訓世編》說:孝子事奉父母,不能使父母感覺到冷淡和嫌棄的意思,不能使父母心中感到煩惱,不能使父母為自己擔驚受怕,不能使父母憂愁鬱悶,不能使父母心中有難言之隱,不能使父母感到對不起子女而產生慚愧和悔恨之心。

【27】王文成曰:子弟美質,須令晦養深厚,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散,花千葉者無實,為英華太露也。

王陽明先生說:凡是天資聰穎的子弟,必須讓他掩藏才華,含而不露,養成深沉持重的氣質。自然天道的規律是,不善於聚合收斂就難以發散。那些有著許多花瓣的花木常常不結果實,是因為它的精華全都顯露在外表了。

【28】呂叔簡曰:人子之道,莫大於事生,百年有限之親,一去不回之日,得盡一時心,即免一時悔矣。

呂坤說:要做一個有孝心的兒子,最重要的就是在父母活著時盡心侍奉,父母的壽命最多不過百年,而光陰易逝,過一天就少一天,能夠在父母膝下多盡一分心意,日後就會少一分後悔。

【29】李文定曰:人不必待仕宦、有職事才為功業,但隨力到處,有以及物,即功業也。

南宋人李燔說:人生在世,不一定非得做了大官、擔任一定職務才算是建功立業,只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大小,做一些實實在在有利於他人的事,就可以說是有了功名事業。

【30】朱晦庵曰:莫說要待頓段工夫方做得,如此便磋過了,只今便要做去,斷以不疑鬼神避之。需者,事之賊之。

朱晦庵說:不要說等一段時間才去做,這樣就把時間白白地荒廢過去了,應當現在就去做,決不要以各種藉口躲避要做的事情。等待,往往是敗事的根由。

【31】薜文清曰:英氣最害事,渾含不露圭角,最妙。

薜文清說:英氣逼人往往最容易壞事,深沉含蓄,不露鋒芒,才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歡迎關注 ,讓思想充實生活。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我們注重於分享,如有侵權聯繫必刪並致歉。


《六事箴言》全文賞析及精華31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