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心理学中有个"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而我在跟同学的商业合作中就是没有好好理解晕轮效应,导致我赔了夫人又折兵,希望能引起看故事的同学的警醒。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 风流少年初入城

程志军是我的大学同学。

他出生在武术之乡,从小练散打,长得高大威猛,加上嘴巴甜,因此刚入学,班里的女同学都成了他的迷妹。

几乎所有的女生跟他关系都特别好。

凭借这些优势,大一下学期他就成功的追到了我们班的班花。

君子配美人。两人走在街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 情场失意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大家羡慕郎才女貌的同时,班花被别的系的男生惦记上了,甚至偶尔会跟那个男生约会。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一天晚自习后,程志军把班花和那个男生堵在了操场的角落里。

铁证如山,班花提出了分手。颜面扫地的程志军气呼呼的回到了宿舍,躺在床上越想越气,走到宿舍门前,一拳打在了玻璃上。玻璃碎片应声落地,他的手鲜血直流,吓的同宿舍的兄弟赶紧拨打了120。

不知是失恋闹的还是性格所致,那之后,同学们发现程志军情绪很不稳定,要不就莫名其妙的跟同学吵架,要不就用力的摔东西,原来跟他关系很铁的同学,也在不经意间有了隔阂。

慢慢的,他竟然有了酗酒的毛病。也不再正儿八经的上课,一周总会有那么几节课逃学。甚至有一些学科还挂科。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 职场失志

等到大四同学们都纷纷拿到offer的时候,他才猛然醒悟,开始找工作。

但是要背景没背景,要经验没经验,要成绩没成绩,一直到毕业程志军也没有找到工作。最难的时候一星期只花了7块钱:超市打折,6.99元四包挂面,每天半包清水煮挂面。据说那半年,160斤的帅小伙瘦到120斤。

历经各种白眼和冷嘲热讽,程志军终于在一家通讯公司找到了一个销售的职位。要说这个职位,像是给他量身定做的一样。一身好皮囊加上一副好嘴皮,又赶上通讯行业的高光时刻,不到五年,他就做到了销售总监。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 五周年聚会

毕业五周年的时候,有同学在QQ群里张罗聚会,大家都很积极,毕竟5年没见了。

常言道:职场上没有朋友,人生最铁的友情一个是同学情,一个是战友情,初入职场的我们深有体会,因此同学聚会变的格外隆重。

再见到程志军的时候,是在高铁站。因为他毕业留在母校所在城市,所以这次聚会他负责给同学们接站。

站在别克商务车旁边的程总,带着金丝边眼镜,挨个跟同学们握手、拥抱,文质彬彬又儒雅大方。那天可真把程总忙坏了,往返机场、火车站六七遍才把同学们接完,等他带着最后一波同学赶到酒店时,马上就7点了,刚好赶上预订的晚宴开始。

虽说5、6年不见,但是一阵觥筹交错后,大家就回到了当年,谁是谁上铺的兄弟,谁是谁的前女友,大家聊的不亦乐乎。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 给自己埋雷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各自的工作。当程总知道我在一家科技公司负责国家高新项目补贴申请时,程总端着一杯酒坐到了我身边。

通过聊天才知道,程总虽然还是在那家通讯公司就职,但私底下已经开始创业,他用他太太的名义注册了一家经营项目差不多的公司,通过自己在原公司的关系做一些业务。

彼时的我们,都是临近30而立的年纪,不是房奴,就是被催婚,准备买房,每个人手头都不宽裕。看到程总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样子真是羡慕嫉妒,但没有恨。

三杯酒下肚,程总开始让我帮他申请高新补贴。他端着酒杯,一本正经的说:“老同学,以后我们公司的国家补贴申请就靠你了,我先敬你一杯,喝完这杯就当你是答应了!”同学们众目睽睽之下,又喝在兴头上,已经分不清哪句是事实,哪句是客套,我连思考都没思考就一饮而尽。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 进退不由己

畅玩三天后,大家依依不舍的回到各自的城市。程志军同学又挨个把同学们送回机场和火车站。一直保持着谦谦君子的仪态,跟当年那个酗酒砸玻璃的少年判若两人。甚至一度怀疑当年那个暴躁的同学是个错觉。

回公司上班第二天,程志军的电话就来了:“老同学,你答应的事情可不要忘了啊,事成之后,一定会好好感谢你的。”

这时,我才开始后悔,自己当时不带脑子,一句玩笑话让他当了真。我赶紧解释,这个申请,要符合国家政策,需要很多资料,还要有新项目,申请一次至少要忙活半年,这个需要他们自己的员工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申请比较好。

程总说:“我们公司的总经理和员工都是你嫂子,你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什么材料找你嫂子要就行,咱们公司的项目肯定是符合高新项目申请的。”

此时的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是一想到是老同学,而且同学聚会时有那么优秀。再加上我不会拒绝的性格。就把自己放进了坑里。

接下来的日子我白天要忙公司的事情,晚上和周末帮程志军公司写材料,整理财务报表。但是却从没想着跟他确认申请成功后,会给我多少报酬。我心里想,他都说了事成之后会好好感谢我,市场行情我也跟他说过15%—20%。就算是老同学帮忙,我只收10%,也有三万块,我这半年抛家舍业的加班加点也算值了,就当给家里赚笔外快。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 项目过审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程志军的项目总算忙完了。我们提交,等待结果。

这期间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却从没提起报酬问题。

项目进展很顺利。不到两个月就通知过审了,这就意味着60%,也就是18万马上就可以拨到他们公司账户。我收到通知,激动的心砰砰直跳,马上打电话告诉了程志军。他也很高兴,电话里声音很兴奋,一直说多亏了你,感谢感谢,却从没提钱!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 同学反目

虽然我一直懊恼当时没有放下面子,先谈钱就把这个活给接了,但是我也不想几个月的努力就这样白费,所以隔三差五,我就会找程志军明示暗示的要钱。

当时孩子小,工资也低,还要还房贷,一切都压的我喘不过气,程志军却一直闭口不提佣金,这事让我越想越气。

终于我忍不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跟我们俩关系都挺好,我想让他当中间人,帮我要钱。同学听完,觉得这也是我应该得的,当时就给程志军打了电话。

没想到我的做法戳了马蜂窝,程志军认为我在同学面前摸黑他,故意丢他的人,他暴跳如雷的样子一下就让我想到了学生时代手砸玻璃的样子。程志军暴怒之后一气之下拉黑了我。

我半年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晕轮效应》让我看走了眼:我帮同学赚了30万,他却拉黑了我


虽然这个事情过去多年了,但我还会经常想起来,时常拿他作为我今后做事情的警示:

第一、做事情一定要签合同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我们跟别人做生意也好,合作也好,一定记得签合同,这样在以后的纠纷中,才能保护自己。

第二、尽量少跟情绪不稳定的人合作

我跟程志军大一大二的关系还算不错,一直觉得自己还称得上是他的朋友,但是每次他暴怒的时候就像变了一个人,让人想到《不要跟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

情绪不稳定的人,要么是有自卑心理,要么是原生家庭让他有不安全感。我们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就会把他们惹火,这样的人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合作有风险。

第三、合作之前要深入调查、不要被表面蒙蔽

我跟程志军的合作是从五周年聚会开始,当时只看到了他帮同学们接送站,乐于助人、彬彬有礼,但没做任何的背景调查。

后来从同学中了解到,他的公司就是一个皮包公司,靠从他的老东家撬活来给自己牟利,后来被公司发现开除了。

任何合作伙伴人品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没有商业底线的人不值得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