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昨天晚上,我著實被大寶氣壞了。

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及興趣班要求的作業,到了晚上11點,居然還沒有寫。平日裡他的作業很少讓我操心,基本上都能保質保量按時搞定,我只是在老師要求的時候,簽字或者批改而已。

昨天本來準備睡覺了,我無意間看到群裡一位家長向老師求助某道題,也就順嘴讓大寶把他的作業拿過來我看看他的解題思路。結果大寶再三顧左右而言他,完全不似平時那種乾脆果斷。我已是心生疑慮,緊跟著我就要求他把所有的作業都拿出來讓我檢查檢查看,他那副過於緊張的模樣,更讓我篤定了許多。

這段時間,大寶把自己大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了玩平板上,玩遊戲上;甚至在網課的時候,也會暗戳戳的和同學幾個在小群裡嘰嘰喳喳的聊會兒天。

我本覺得孩子的天性使然,愛玩也無可厚非。本來以為大寶還算自律,總是把作業寫完之後才放飛自我,這段時間的網課期間,似乎開始放縱了。

果然孩子的自覺性,有待商榷;而孩子卻是家長無法推卸的責任,在他未成年時,不管是怎樣的虐我千百,我依舊要對他不離不棄。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不過,我最終依舊是要求他把所有的作業必須全部補完才可以休息。

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這次想要投機取巧卻翻了車,而且十幾年的朝夕相處,他也很清晰的知道我已經處在非常生氣的邊緣,所以很“乖巧”的答應了我的所有要求。

我看已經11點過半,就先行摟著小寶去洗漱睡覺,大寶獨自坐在燈下開始奮筆疾書。

轉眼1個小時過去了,小寶早已睡得香甜;大寶沒睡,我自然也是睡不著的,在屋子裡無聊的翻看著書,等待他完成作業。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誰知道,大寶的作業沒有完成,倒是把姥姥驚醒了。

老人家一向睡得早,這次應該是夢中醒來,看見房間還有燈光,就忍不住起床看看。結果發現大寶還在寫作業,頓時心疼不已,非要大寶去睡覺,嚷嚷著再怎麼著也不能壞了身體。

我急忙也跟著起床,對姥姥說,這次是我罰大寶的,所以必須要寫完才可以。您先去睡吧。

姥姥先是責怪了大寶白日裡的貪玩與不聽話,又連連責怪我這做媽的不合格,該管的時候不管,半夜三更折騰孩子,孩子不好好睡覺,就不長個子,不長智商……

我看姥姥頗有滔滔不絕之勢,趕緊給老人家倒了杯水:“老媽、媽媽,您先睡吧!這半夜三更的,您也別生氣,孩子偶爾一次晚睡,不影響什麼;但是作業完不成就是不能姑息的;以後我也注意,早點檢查他的作業。”

看著姥姥喝了幾口水,我趕緊給她老人家送回到房間裡。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過了一會兒,大寶依舊在奮筆疾書。我看已經半夜1點了,按理說他的作業不可能這麼多啊。

再次起床,原來他發現自己第二天要交的單詞作業本找不到了,擔心無法交差,乾脆把之前要求抄寫的單詞又全部重新寫了一份,這樣作業量就增加了不少。

我想了想,建議他把當天的任務完成後先休息,其他的明天繼續補。

大寶搖搖頭,倒有一種鮮少熬夜的興奮感,非要乘勢一氣呵成。

我沒有再勉強他去休息,既然堅持寫完,那就寫吧。

其實懲罰至此,我是有些心力憔悴的。而且,孩子的一個“惡習”倘若開始,豈是一次兩次就可以改變的?以後,更多的是勞心勞力,努力讓自己遊刃在合理管控和適當放縱間。孩子大了,說教、打罵終不是好辦法,而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過程,我心知肚明。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誰知道又過了一會兒,姥姥再次起床,堅持讓大寶去睡覺,並且大有一副如果大寶不睡,她也要作陪的架勢:“你不睡,姥姥怎麼會睡得著?你寫,我就在旁邊看著。”說完,還穩穩的坐在了沙發上。

我暗自嘆了口氣。

其實,孩子的教育本就讓人頭疼,而血脈相連的天性“隔代親”,更往往會讓處在“夾心層”的父母產生濃厚的無力感。

老人心疼孫輩,天經地義;子女孝順老人,更是本分。這其中有著各種微妙的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

比如,老人對孫輩的疼愛,自然會成為熊孩子們的法寶和避難所;“夾心層”的父母,若堅持自己的教育,就有可能會讓老人覺得對自己不尊重;而不堅持自己的教育,孩子又豈能真的放任不管?

我再次起床,對姥姥說:“這兩天變天了,暖氣也停了,您這樣半夜坐在沙發上,對身體也不好啊。再說了,我一直也沒有睡,就在房間裡看書呢,他不睡我也不能睡啊!而且他也馬上就寫完了,之後就會立即睡覺的。”

姥姥氣呼呼的看著我:“你這樣教育是不對的!哪有半夜三更不讓孩子睡覺的?”

我笑著再次把姥姥送回房間:“以後聽您的,白天管他,晚上不管了。您就先睡吧,我們馬上就好了!”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隔代育兒,似乎在育兒領域裡是個不可迴避的問題。不管你認可也好,不認可也罷,總是有那麼多的老人,像候鳥一般,離開自己的家,情願或不情願的來到兒女的家,為照顧兒女的下一代而貢獻自己的一份餘熱。

而且,在陪伴孫輩的過程中,老人會和孩子產生很深的情感,這不同於父母和子女的愛,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愛,雖濃烈但不失理智,想要孩子在既定的軌道上走得穩走得好。而老人對孫輩的愛,則是完全沒有原則的,就是疼愛,或者溺愛。

這大概是人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情不自禁產生的心理變化吧!多少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對自己孩子的管理也是嚴厲不失理智的啊,轉眼對孫輩卻完全是另一副模樣。

在對孫子的教育和管理上,老人往往還會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情不自禁的為孫輩“挺身而出”,和稀泥,責難“父母”,或者乾脆拿“父母”小時候的不懂事來說事兒,企圖證明“當年你作為我的孩子,還不如現在我的孫子”,或者完全無視黑白,只怕孫輩受了委屈。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考驗“夾心層”父母的情商。

首先,對老人發脾氣是最不應該的。

從情感方面,孔子都說,所謂孝順,最難是“色難”。不是說你給父母好吃的好喝的,好好的供養就是最好的孝順,而是要對父母隨時保持和顏悅色,不發脾氣,才是最好的。試問,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呢?

從理智方面,所謂上行下效,就是你現在所做的,孩子都瞪著眼睛看著呢!當你對父母發脾氣或者直接頂撞父母的時候,也就是在孩子的心中紮下了一粒種子,這粒種子,遲早會生根發芽,結出你永遠不願看到的果實。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其次,快刀扎亂麻的將祖孫輩分開,是最有效的結果。

當出現類似“父母教育子女,祖輩呵護孫輩”這樣的家庭矛盾時,想辦法快速將“祖孫”隔離,不失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所謂“牙齒尚有咬到舌頭”的時候,何況是個性本不同的一家人?其實不管怎樣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只不過父母的方法可能會激進一些,祖輩的方法可能疼寵呵護更多一些罷了。

那麼就把祖孫分開吧,如果本就是住在一起的,那麼就想辦法把孩子帶出去,或者叫到一個單獨的房間裡進行溝通和教育;如果沒有住在一起,那麼就忍一忍,等帶著孩子回到家裡再實施自己的教育也是完全可以的啊!有時候真的沒有必要急於一時。

眼不見心不煩,祖輩見不得孩子受委屈的樣子,就不要他們見到好了,兩全其美。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第三,提前或事後和老人溝通很重要。

我們總是習慣於對老人說:“您就別管了!”其實,換位思考一下,老人也需要得到你的認可和理解啊!

所以當事情清晰明瞭的時候,倒是最不容易出現溝通有誤的時候。

你遮遮掩掩的教育孩子,老人不明就裡,當然想要管上一管,問上一問。結果得到的就是一句乾巴巴的“您就別管了!”,老人家的心裡自然是不高興或者失落的。既有被拒之千里之外的冷漠,又有無法融入你家生活的尷尬……

因此,事前或事後的溝通很重要。把孩子的具體表現、你想要達到的教育效果,以及你即將可能使用的教育方法,或者詮釋為什麼要這樣教育孩子等等,都和老人有一個溝通,這樣老人也會更加理解你,甚至會在你教育孩子的時候主動幫助你,事半功倍哦!


隔代親,究竟有多親?身處“夾心層”的父母更要有情商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俗話說,家有一老勝有一寶,老人雖然會有著與時代和發展不相符的部分,但同樣有著足夠的經驗和閱歷。

而且現在很多老人不同於過去傳統意義上的老人(目不識丁),他們同樣善於學習、知道完善自己,甚至在處理人情世故、子孫關係上更加豁達、有魄力。

而我們作為他們的子女,也許只是能夠給予他們同樣的尊重和關注,甚至只需要打磨一下自己那些莫須有的個性和脾氣;他們就會心甘情願的放下自己無數次憧憬過的退休後的夕陽紅生活,默默地為子女的小家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