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孩子的情商與他的人際交往

緊密相關,情商高的孩子無論走到哪都會受到喜愛了,但有些孩子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會容易讓人反感,而這就是情商低的表現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情商低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受到父母的薰陶,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因此孩子的行為也會有著父母的影子。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 父母愛埋怨

有些父母很喜歡當著孩子的面抱怨,抱怨事情的不好結局、抱怨別人的不好,孩子長期聽到這些怨言,也會變得負能量,父母總抱怨,而不知道反省的重要性

抱怨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反而會孩子陷入這種煩人的嘮叨中,變得更加低沉,孩子也會變得獨立獨行,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 父母說話特別難聽

有些父母比較毒舌,經常說話都是很極端難聽的,只會擴大別人的缺點,不懂得欣賞別人的好

在這種父母的教育下,孩子也會變得自大、看不到別人的好、不懂得誇獎他人,這樣的孩子情商自然不會高,在交朋友的時候也不會受到歡迎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 父母很容易與人發生爭執

容易與別人起爭執的父母,都是比較粗暴的,因為不懂得平靜自己的情緒,因一點小事就要與他人大打出手的話,孩子看多了這種場面,性格也會變得扭曲。

孩子會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正常的,認為動手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就會容易形成暴力傾向、不懂分寸、愛動手、不能好好地與別人溝通,這就是情商很低的表現。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父母要如何做才能提高寶寶得高情商?

1、言傳身教

想要提高寶寶的情商,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樣,如果父母不能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再怎麼努力也是沒有效果的。

因此,父母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規範好自己的行為,如果不小心做出了不好的行為,父母要及時向孩子道歉,並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同時還需要教會孩子管理自身的情緒,讓自己的情緒得到合理的宣洩,不能發洩到別人的身上,學會換位思考,這是提高孩子情商的關鍵。

總之,放低自己的姿態,與孩子構成雙向監督,並要有寬容的胸懷,給孩子樹立一個彬彬有禮識大局的形象。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2、陪伴寶寶看相關書籍

一個人的情商不只是體現他的品質,還反映了家教,所以培養孩子的情商,儼然已成為教育的重點,情商高的孩子就像一隻螢火蟲,哪怕處於黑暗時刻,也無法掩蓋自身的光芒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6歲之前,孩子的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和高情商,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欣欣媽媽為家長們推薦2本有關培養情商的繪本——《幼兒情商行為管理繪本》《好孩子好品質系列》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採用經典的童話故事,在故事中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每冊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分別培養寶寶的愛心、樂觀、自信、分享、勇氣、善良等品質,提升寶寶的情商,讓寶寶擁有好人緣。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童年時期基本是這樣長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