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真的只在中國用雙離合,而在美國用AT變速箱嗎?

其實並不存在大眾在中國用雙離合,而在美國就用AT變速箱的情況。之所以有人這麼說,大多是一廂情願的臆想,無非也就是想挑起 “大眾就愛坑中國人,不敢坑美國人”之類的言論,但凡事我們都要客觀看待,不要人云亦云。

中國賣雙離合,美國賣AT的說法實屬謠言

汽車的設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尤其是動力總成這塊可謂牽一髮動全身,不可能像搭積木一樣隨隨便便想換什麼變速箱就換什麼變速箱。一款車型的設計研發週期很長,一般要3-5年,從市場定位、敲定草圖、油泥模型、整車佈局、配置選擇、成本核算、零件設計、樣車試製、實驗優化、生產線設計等等環節一環扣一環,所以說同一款車型不可能在不變更其他設計的情況下想換什麼變速箱就換什麼變速箱。

隨便舉個例子,就拿上一代帕薩特為例,同樣的配置下,國內搭載的是雙離合,在美國同樣也是雙離合。雙離合和AT變速箱不管從尺寸、機械特性還是調教方式等角度都完全不一樣,如果有哪個汽車廠家能做到同款同配置的車型,能根據不同國家的市場隨意搭配不同類別的變速箱,那絕對是黑科技中的戰鬥機,全球的車企高管都應該去他們家取經,反正至今我是沒聽說過。總之,說大眾在中國用雙離合,在美國用AT就是謠言。

雙離合是新技術嗎?

雙離合是近些年才開始普及的自動變速箱類型,因此很多人會誤以為雙離合變速箱是新科技,其實不然。雙離合早在二戰前就由法國人發明了。直到1980年,它才被運用到福特Fiesta Mk1、福特Ranger和標緻205的原型車上。同樣是在80年代,保時捷在Porsche 962C賽車上使用了雙離合,並且一炮成名,那時雙離合變速箱才引起大家的重視。不過由於雙離合的結構天生可靠性不足,因此到21世紀才開始在批產車型上進行推廣。

大眾集團是較早一批開始推廣雙離合變速箱的。2003年大眾在高爾夫R32上搭載了第一代雙離合變速器,這是世界上最早投放在家用量產車上的雙離合。後來就是大家所熟悉的DQ250和DQ200,也就是俗稱的6速溼式和7速乾式。

雙離合變速箱在結構上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兩套手動變速箱換擋機構分別控制奇數檔和偶數檔,相比AT而言要簡單很多,因此它的優缺點也是明顯的。

雙離合的優點

1. 相比AT變速箱,雙離合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沒有液力變矩器,因此不會因為變矩器而損失過多的傳動效率。所以只要在換擋機構的邏輯上下足功夫,雙離合的燃油經濟性就比AT強。

2. 由於結構簡單,因此雙離合的造價成本相比AT更低廉,這也是為什麼大眾這種主打經濟性的汽車品牌更加青睞雙離合。

3. 因為換擋時是奇偶數檔輪流工作,所以換擋速度非常快,僅次於序列式變速箱。

雙離合的缺點

1.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沒有液力變矩器這個柔性連接,因此雙離合的離合片也會在車輛低速情況下出現半聯動的情況,如果廠家對變速箱的換擋邏輯調教不好,就容易因為頻繁跳檔和長時間半聯動出現離合器片過熱,從而產生問題。

2. 中低端的雙離合故障率相比AT更高。

3. 雖然結構相對簡單,但是雙離合的維修費用並不便宜,後期維護成本反而會高於AT變速箱。

綜上所述,大眾在中國用雙離合,在美國用AT實屬謠言。雙離合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只是近些年才開始由大眾領頭推廣。雙離合的優劣勢很明顯,車主可以根據自己的事情用車需求進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