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療法的一些簡單介紹


森田療法的一些簡單介紹

昨天的文章,講述了我與森田療法之間的故事。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閱讀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森田正馬帶給我的心靈武器


接上昨天的承諾,今天用一些簡單的文字,介紹森田療法,期待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內容包括以下主題:森田正馬跟森田療法,森田療法適用的症狀以及原因,森田療法適用人群以及核心理念。

森田正馬跟森田療法


森田正馬(1874~1938)20世紀初建立的森田療法。他自己神經質傾向明顯,從小體弱多病,患過多種神經質症症狀。四處求醫,但卻無濟於事,效果甚微。
上大學的時候,甚至患上神經衰弱,深受折磨,學業進行不去。這個時候雪上加霜,家裡面疏忽,忘記給他寄生活費。在憤懣之下,他想到了死。於是“破罐子破摔”,不在管病了,徹底瘋狂的學習。
但結果是出乎意料,他的學習成績不僅好了,而且跟隨自己多年的各種症狀都消失了,自己自愈了。這件事情對他的啟發特別大,在後面從事精神分析工作中,不斷去驗證,最終形成了這一套完整的療法。


回憶到這兒,我想到一句話,特別貼切:行動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但經歷過的人回望過往的經歷,大多會傾向於說那些積極的,真實情況我知道是非常艱難的,要忍受住各種症狀的影響。

森田療法適用的症狀以及原因


這兒真的要特別強調,並不是所有情況都是適用的。森田療法適用範圍很窄,只適用於「神經質症狀」。神經質症狀指的是由疑病素質和由它引發的精神活動過重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的。注意不是神經症,而是神經質症,後者屬於前者。
神經質症主要表現就是某種非器質性原因造成的症狀,並且這種症狀對當事人的正常生活或者工作、學習造成了障礙。
要治療神經質症又,那麼就必須對其形成原因作出解釋。森田以及他的學生高良伍久共同努力,研究了許多自己患者病歷,總結出來了。
第一,疑病素質,被認為是神經質症狀的生理基礎。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就是一種精神上擔心患病的傾向。大都出現在所謂內向人身上,因為他們關注更多的是自己精神與身體變化,有很強的自省能力。也因為這樣,他們對自己身體和感受變化非常敏感,被自我內省束縛,總是擔心自己有病。


當然可以肯定的說,擔心自己患病這個很正常的,這就是人類的生的本能。但是生存慾望增加,達到過高時候就會伴隨著對死亡的恐怖,這導致了過分的關注內在,精神活動的趨向內部,形成疑病素質。
第二,主觀檢驗能力薄弱或者喪失
對生的慾望太強,對死亡的恐怖過強,因此會把本來正常的現象(比如咳嗽等)視為不正常的表現。即使即使專業的檢測報告出來以後,也會深信不疑,做出錯誤的決定。
如果比較直白的說,就是失去了或者很弱的檢驗現實的能力。即使客觀的事實在面前,也不會相信。
第三,適應不安與精神交互
人都生活在變化不停的客觀物理世界裡,所以就會出現很多不適應。就像你剛去新地方,你可能會有環境不適應,人文不適應,飲食不適應一樣。雖然這種不安很煩人,但是卻是我們人類必須的生存機制。
這種正常的適應不安與疑病性質的人相遇,就會讓他們更加註意那些讓自己不安的東西。由於精神交互作用,不安的感覺與引發不安的東西相互加強,不安就變成了慢性神經質症。
比如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的失眠,引發的可能由於經濟壓力或者去了新的地方(我是去外省讀書的)。由於我對失眠過於重視在意,所以稍微有一點睡不著就讓我感覺不安,不安讓我更睡不著,睡不著又引發了我更嚴重的不安、、。

精神交互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強化。生活中比較常見d的,比如因為焦慮抽菸釋放壓力,但是抽太多又會引發對身體健康的焦慮,於是抽根菸來釋放下壓力。這裡有本書推薦給大家《改變:問題形成與改變》,這本書比較詳細講解了這個。
話題回來,森田認為,疑病素質是神經質的基礎,精神交互作用則是對神經質症狀發展起著決定性因素。

精神拮抗與思想矛盾


所謂精神拮抗,就是跟交互作用相反的,大家熟悉人的體液調節系統(高中生物)。當血糖過多的時候,胰島素出來,分解血糖。精神拮抗也說得是這種負反饋的機制,當我們有一種情感情緒出來了,有一種消解這種情緒的對立情緒會出來,樂極生悲是最典型的例子。
這是我們人的自然規律,讓我們人類不那麼極端,因為任何情境下,極端的結果都是不好。
但是當超過了正常水平精神拮抗作用以後,疑病素質的人由於由於生的慾望太強烈,會反過來有劇烈的死亡的恐怖,兩種情緒是對抗的,引發自己內心強烈的衝突,而這種衝突造就各種神經質症狀。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神經質症狀的形成原因,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由於疑病素質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誘因下,通過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經質症狀。造成的原因根本在於想以主觀願望控制客觀現實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強。
第四,順其自然,為所當然核心理念
森田根據前面介紹了神經質症狀形成機理,針對疑病素質,精神交互,消除思想矛盾三個方面,總結下來就是那八個字“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下面依次做簡單的介紹。
第一,順其自然
道德經中有一句著名的話“道法自然”,其實跟這個一脈相承的,尊重客觀。具體來講就是:
1、就是不把症狀當成異物,努力去排斥,而是將其視為生命中的一種存在,視為變化的發展的,它來了慢慢就會走開。但是你去排斥它去攻擊它否認它,那麼就將其留在你自己身上,一致都不會走的。
2、人在面對事或者物時候,擁有的各種情感與想法,都是客觀人的規律,這部分我們無法控制的,無法用意志力去轉移。這個跟理性情緒療法中是一致的,我們是人,是一種活的生物,對客觀發生的事情都會有反應的(不反應也是反應中的一種)。

這點在我跟親密關係工作時候經常談及。比如有些人問我,怎麼可以不傷害的說分手?怎麼不痛苦的走出離婚?怎麼說話不緊張?怎麼可以讓我的伴侶不看其他人異性或者不跟其他異性說話?
我的回覆都是:我也希望你可以不經歷這些,然而分手會帶來傷害或者痛苦是情感的規律,我左右不了。所以我做不到你說的,但是我願意陪你走得更有意義和價值如果你願意的話。
一句話就是不以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套客觀事務,認清楚任何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動規律,包括感覺,情感,精神活動以及神經症症狀的形成與改變都有它自己規矩,並不會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第二,為所當為
上面提到順其自然,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到世界還有很多我們自身以外的事情,他們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轉移。但是千萬注意並不是放任自流啊,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接納,並且遵循規律進行行動,也就是為所當為
如果再具體一點就是:忍耐痛苦,為所當為。忍耐症狀帶來的痛苦和不適,按照事物本來的規律形式——任憑症狀存在,而不去排斥,帶著症狀積極生活。

就像我失眠的時候,不去理會“一定要睡覺才好”“各種想法”,因為這些各種情緒和想法出現可是身體在面對壓力與新環境,給出的自然而然的反應,打壓它們沒用,只有遵守它們,相信他們會自己消失,而我只需要睡覺就可以了。
就像森田正馬,不去理會神經質症狀帶來各種困擾和不舒服,而是去努力學習拼命學習。
但這並不是說很容易做到,八爺也給很多人分享過,但是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因為痛苦卻是蠻扎人的。
到這兒也就關於森田療法的內容也說完了,本來還有一部分是如何在臨床應用的,但文字已經到了3000多字。所以限於篇幅,我們不在這兒介紹了。
總結一下,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治療思想,不僅打破了神經症症狀形成機理內因,更重要的的傳遞出人的偉大也就是具有主動性,也體現了一直不能改變人的情感,但是意志可以改變人的行為,通過改變人的行為來改變一個人的情感,陶冶一個的性格。
另外,森田療法之所以值得我用兩篇文章來詳細的講述。是因為我覺得,它傳遞的是一種自然哲學觀,它背後的思想可以用到所有人生事件上面。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事務發展規律,倚靠在規律之下去發展自己,定會有豐富的人生。

心理諮詢不僅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諮詢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哲學觀的影響。跟我做過諮詢的人都知道,尊重規律是我的主導價值觀,現在又多加了一個是建構主義哲學,被深深的折服了。
我每天學習,寫作,都是一個目的,能夠將自己變得更豐富,這樣我能夠接得住更多的人。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