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祕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好的廚師會做菜,出色的廚師懂得菜,各位廚師兄弟,你們懂得菜的故事嗎?天天做菜天天與食材打交道,但是你知道麻婆豆腐、四喜丸子、東坡肉、宮保雞丁的來源嗎?每一道流傳依舊的經典美食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在烹飪美食時不忘追本溯源,格調就是這麼上來的!今天夜雨君就和大家聊一聊這些美食背後的故事吧!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麻婆豆腐的發明者姓麻嗎?

陳麻婆豆腐(人們習慣於稱之為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開創於成都外北萬福橋邊,原名“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

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不長卻相當寬的木橋。兩旁是高欄杆,上面是抓魚,繪有金碧彩畫的橋亭,橋上常有販夫走卒,推車抬轎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伕。

這些人經常是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裡舀些菜油要求老闆娘代為加工。日子一長,陳氏對烹製豆腐有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制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 “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四喜丸子跟慈禧太后的關係?

四喜丸子是一道知名豫菜,是以精瘦肉及碎饅頭等為主料經油炸八成熟,放入碗內加高湯蒸熟即成,每碗放四個。由於油炸過後又加水蒸過,吃起來鮮而不膩,酥嫩爽口,香味濃郁又利於消化。

1901 年,清廷與八國聯軍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決定返回北京。路經河南時,她降旨要品嚐河南特色菜,當地官員就讓廚師獻上了一道 “四季丸子”,取其代表一年四季圓圓滿滿之意。“老佛爺”對這道菜十分滿意,連聲贊曰:“味道不錯。” 可其本意並非如此。

原來慈禧這一行隨行數千人,車輛上千輛,從西安逃難而回,本來是丟人的事,她卻要擺譜,沿途要老百姓搭綵棚、修道路,當地官員藉此機會徵糧收款,鬧得民不聊生。一位廚師在做四季丸子時就解恨地說:“炸死這個禍國殃民的慈禧!”

有人接茬說:“慈禧心狠手辣,就應叫她完止!”但當時咒罵“老佛爺”是滅族之罪呀。於是人們就用慈禧二字的諧音,把炸慈禧改叫“炸四喜”,把“慈禧完止”改叫“四喜丸子”。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東坡肉跟蘇東坡的關係是?

公元1088年時,西湖久無整治日見頹敗,官府花了大錢整治西湖卻未見成效,時任太守竟欲廢湖造田。危急時刻蘇東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

蘇東坡認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絕對不能廢的。他帶領杭州民眾疏浚西湖,終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盡,紛紛敲鑼打鼓、抬豬擔酒送到太守府。蘇東坡推辭不掉,只好收下。

面對成堆豬肉,他叫府上廚師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己的家鄉四川眉山燉肘子的方法,結合杭州人的口味特點,加入姜、蔥、紅糖、料酒、醬油,用文火燜得香嫩酥爛,然後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戶一塊,將肉分送出去。

民工們品嚐著蘇太守送來的紅燒肉,頓感味道不同尋常,紛紛稱其為“東坡肉”。有家飯館老闆靈機一動,設法請來太守府的廚師,按照蘇東坡的方法制成“東坡肉”,於是飯店從早到晚顧客不斷,生意格外興隆。別的飯館一見也紛紛效仿,一時間,大小飯館都賣起了“東坡肉”,“東坡肉”遂成了杭州第一大菜。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宮保雞丁的“宮保”是什麼?

所謂“宮保”,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

丁寶楨,原籍貴州,清咸豐年間進士,曾任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他一向很喜歡吃辣椒與豬肉、雞肉爆炒的菜餚,據說在山東任職時,他就命家廚製作“醬爆雞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

調任四川總督後,每遇宴客,他都讓家廚用花生米、幹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後來他由於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其家廚烹製的炒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叫化雞是如何登上大雅之堂的?

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雞”又叫“富貴雞”,用截然不同的貧富兩極詞彙來命名這道菜是有來由的:

“叫化雞”原出於浙江杭州,是一些窮苦難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討來的雞,經過燒熱的土句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頭菜。當年那位清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爛衫流落街頭。其中一個叫化子頭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當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急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化雞”,便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就說這“富貴雞”好吃。

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化雞”也因為皇上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成為名菜。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佛跳牆與和尚有什麼關係嗎?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他為巴結周蓮,令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1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

周蓮嘗後,讚不絕口。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製此菜方法後加以改進,到鄭春發開設“聚春園”菜館時,即以此菜轟動榕城。

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當福壽全上席啟壇時,葷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即改名為佛跳牆。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西湖醋魚為何叫“叔嫂傳珍”?

相傳在南宋時,常年泛舟的船家中有一位宋嫂,專以烹製鮮魚名噪一時。只因宋嫂長得很美,杭州城的惡棍趙大官人竟想霸佔她為妾。宋嫂不從,惡棍便用計害死了她的丈夫。

宋嫂痛不欲生,這時小叔子從湖中打魚歸來,叔嫂同去官府告狀。哪知官府不光不受理冤案,還將他們逐出。宋嫂自知趙家勢大,還會報復,乃連夜叫小叔子收拾行裝外出逃生。

臨行前,宋嫂在船中取來鯇魚,特意加糖加醋燒煮,深情地對小叔子說:“這碗魚有甜有酸,是叫你今後日子過好了,不要甜中忘了在家時的酸苦。要是有了出頭之日,可得回來除暴安良。

後來小叔果然得官回到了杭州,狠狠懲辦了惡棍。可是派人四處訪查,卻找不到嫂嫂的下落。

有一天,在地方紳士專為他設的宴席上吃到了一個魚菜,味道和他離家時吃的一樣。不由勾超對往事的回憶,他便停筷不吃了。

主人驚異,再三詢問後,主人請出了家中廚工相見,果然就是宋嫂。於是他把嫂嫂接回家中,共享榮華富貴。這件事傳開了,人們都來仿照宋嫂的烹魚方法,反覆研究,不斷改進,終於使“西湖醋魚”成了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大救駕”是救了誰的駕?

大救駕,雲南騰衝的一種小吃,由鉺塊或餌絲烹製而成,餌塊或餌絲都是米類製品。

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進昆明,明朝永曆皇帝的小朝遷逃往滇西,清軍緊追不捨,農民起義軍大西軍領袖李定國命大將靳統武護送永曆皇帝至騰衝。

當時天色已晚,此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憊不堪,飢餓難忍。找到一處歇腳之地後,主人圖快,炒了一盤餌塊送上。永曆皇帝吃後讚不絕口地說:“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從此,騰衝炒餌塊改名為“大救駕”。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夫妻肺片的夫妻是誰?

這是成都地區人人皆知的一款風味名菜。

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製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

為區別一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夫妻肺片"。設店經營後,在用料上更為講究,以牛肉、心、舌、肚、頭皮等取代最初單一的肺,質量日益提高。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風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熱乾麵是怎麼來的?

熱乾麵的問世純屬一個偶然的機會。

約在70年前,漢口長堤街關帝廟一帶有個姓李的熟食小販,因脖子上長了一個肉瘤,別人稱他“李包”,他原來賣的是涼粉和湯麵。

有年夏天,他沿街叫賣一天後回到家中,還剩下不少麵條。他怕餿了,便把麵條煮了一下,撈起來涼在案板上,誰知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壺,油全都潑在面上。

李包懊喪之餘,靈機一動,便索性將麵條與麻油拌勻,然後扇涼,第二天一早就拿去上市。

他將面在水裡燙了幾下,撈起來放在碗里加上佐料賣給顧客。有人問:“這是什麼面?”李包脫口而出:“熱乾麵”。

這一天的麵條比哪天都賣得好,一個新的小吃便在偶然的失手中誕生了。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狗不理”包子為什麼“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店開業於清同治年間,店主姓高名貴友,乳名叫“狗仔”。據傳,高貴友小時候的脾氣很倔強,倔起來連小狗來逗都不理睬。因此,街坊鄰居都取笑他,叫他做“狗不理”。

後來,高貴友去學廚藝。他製作的包子不僅選料十分講究,而且技藝十分獨到;味道更是十分鮮美,具有鮮明的特色,因而深受廣大食客讚揚與青睞。

慈禧太后慕名品嚐後,“龍顏大悅”,不禁也大加讚賞。從此,這種包子“一登龍門,聲價十倍”,也就聞名遐邇,生意越來越紅火,慕名前來品嚐包子的顧客與日俱增,紛至沓來,常常令高貴友忙不過來。

後來高貴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經營新點子:即使店內桌上放上幾大籮洗乾淨的筷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後他便照碗裡的錢多少按價給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離店,而高貴友忙得自始至終不發一言。於是街坊鄰里們都取笑他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

後來,好事的街坊們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製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也不表示異議。此店名一經傳開,遠近聞名,一直傳至今天,可謂久盛不衰。

「餐飲秘籍」說得出這11道菜來歷的大廚才真的有學問

編後語:

各位,長知識了吧?瞭解每道菜的背後故事,也許你烹飪出來的菜式更有韻味哦。或者,你也可以成為菜式故事的創造者。因為,廚師本來就是一位用食材講故事的藝術家。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