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種下“綠苗苗”收穫“金蛋蛋”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劉春仁)“村裡掃帚種植戶注意了,聽到廣播後馬上到村委會來,咱們的駐村工作隊給大家發賣掃帚錢了!”隨著文志書記的吆喝,種植戶們三三兩兩地走進了村委大院。張存友高高的個子,黑瘦的臉龐,在人群中格外的顯眼。

“張存友,掃帚款3120元。”簽字、摁手印、取錢,存友老漢的臉上笑開了花。

張存友是東方山村的低保貧困戶,家中老伴多年癱瘓在床,他自己也因關節炎經常腿疼得邁不開步子,每年的醫藥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家裡僅有3畝多地,靠著種植玉米、穀子等小雜糧為生,每年的收成除去老兩口的口糧所剩無幾,常年依靠兒子、閨女的接濟才能勉強度日。

隨著健康扶貧政策的落實,駐村工作隊幫助存友老伴辦理了慢性病證,搬走了他頭頂的一座大山。看到工作隊實實在在的幫扶勁兒,存友老漢的心思也活絡了起來。

2017年初春,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研究出臺了發展掃帚種植產業的政策,由村裡拿出連片的機動地承包給貧困戶用於種植掃帚,工作隊負責提供種子、技術指導幷包產包銷。聽到消息的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前幾年有人號召咱們種金針菜,咱種下了卻沒人收,好好的金針苗子還不是都得鏟了?金針菜賣不了咱還能吃,掃帚賣不了可怎麼辦?有的說:這回是工作隊和村委號召,應該沒問題吧?當大家都還在觀望的時候,存友老漢第一個報了名,他說:工作隊給咱辦實事,我信!

穀雨前後,工作隊請來專家,就苗床整地、撒播、間苗、定植進行了實地培訓。存友老漢緊緊跟在專家的身後,仔細聽、認真記,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個莊稼地裡的老把式就像小學生一樣向專家細細請教。

六月的天已經很熱了,存友老漢還是有空就到掃帚地頭轉轉,除草、追肥、治病蟲害,全然不顧頭頂大太陽、渾身汗溼透,好像這片地裡種下了金疙瘩,看著小苗子從腳踝長到齊腰高,存友老漢站在地頭,杵著钁把,哼起了小曲兒。

白露時節,工作隊給種植戶送來了綁紮掃帚的物料,提醒大家掃帚紅起來就要趕緊收了綁紮、晾曬、入庫。

收成的那幾天,存友老漢叫了家裡人齊上手,快收、快綁、多晾曬,全村第一個完成了掃帚的綁紮加工,第一個把晾曬好的掃帚搬進了自己的空房子,象寶貝一樣呵護著,總擔心淋雨發黴後影響了賣相。

兌現收成的那一天,存友老漢拿到了2150元的掃帚款,他激動地連聲說:“想不到,真是想不到,一畝地能有這麼好的收成!這比種玉米可是強太多了!謝謝工作隊,謝謝你們啊!” 那一年,存友老漢給東方山村的掃帚種植業開了一個好頭,全村的平均畝產也創紀錄的達到了1950元.

2018-2019年,工作隊有計劃地縮減了聘請專家的次數,存友老漢等第一批種植戶已經成長為了行家裡手。在他們的帶動下,這個小小的產業試驗田從最初的8畝擴張到了45畝,帶動貧困戶從8戶擴大到了15戶,在前年大澇、去年大旱的不利年景下,戶均產值達到了4000元左右。

存友老漢說:扶貧政策指個道,不能一味靠領導,工作隊把咱領進門,修行還得靠個人。存友老漢的話帶著俏皮,透著智慧,也反映著脫貧道路上老百姓理兒越來越明、氣兒越來越順、事兒越來越好。

榆社:种下“绿苗苗”收获“金蛋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