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擊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對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疫情過後,你的生活還好嗎?

我瞭解到的大部分人都很糟糕。

朋友A在景區做民宿,本來春節期間的房間已經訂滿,為了做好服務,他還招了幾個臨時工。但是疫情一來,不僅沒有分毫的收入,房租和人工費用,已經淨虧好幾十萬。退出吧,不甘心,堅持吧,實在沒有力氣撐下去。

朋友B在一家招商公司上班,去年年底的時候業績還不錯,想著開年繼續加把勁大幹一場,哪知道,因為疫情,老闆直接宣告公司破產。信用卡、房貸一下子成了千斤重擔,快要挑不起來。

一場疫情擊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對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一、我們的生活和整個社會系統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脆弱

實際上,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生活,整個社會都變得越來越脆弱。不信你看看,一場停電,就可以讓整個公司無法運營;一場暴雨,就可以毀了一個城市的交通;一次金融危機,就可以讓整個金融體系崩盤。

這次發生的疫情,更是體現了這一點。小到個人,大到企業國家,幾乎沒有不受影響、沒受損失的。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生活如此不堪一擊呢?

原因存在於現代社會的越來越系統化、模塊化、整體化,各行業各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繫,加強了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脆弱性。

從我們個人身上來講,其實也是一個微觀的體系。高壓、快節奏的生活讓把我們的收入、支出計劃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但誰知來一場疫情,很多人沒有班上,斷了收入,本來無縫銜接的整個體系就崩盤了。

就像是一臺齒輪機器,情況良好的時候運轉完美,一旦其中一個小小的輪子出了毛病,整臺機器都只能停工。

一場疫情擊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對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這個世界充本來就滿了不確定性,來自外部的,來自自身的,變化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很多都是我們無法控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為了控制和減少這種不確定性,我們總是用很多時間和心思,來維護穩定,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計劃運行,給自己規劃職業生涯,給孩子規劃成長路線等等。殊不知我們越是想要穩定,就會讓自己越脆弱。

美國風險管理學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一書,就為我們揭示了這其中的原理。我們個人、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脆弱性都越來越強,而這,正是由於人們過分追求穩定所造成的。

塔勒佈告訴我們:當今社會的生存之道,是要學會反脆弱。

二、人人都應該擁有反脆弱意識

01、什麼是反脆弱

我們先來看看脆弱是什麼,很好理解,就像一個玻璃杯掉到地上一樣,瞬間變成玻璃渣。那麼反脆弱是讓自己變得堅固嗎?把玻璃杯變成不鏽鋼的行不行呢?

答案是不行。塔勒布提出的反脆弱,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思,那就是不僅要摔不壞,還要反彈起來。要像乒乓球一樣,被摔到地上之後反而要彈得更高。

一場疫情擊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對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比如我們失戀了,被甩的感覺就像把我們重重摔倒地上一樣,但是你不能一直呆在地上被人踩啊,反脆弱就是要從地上重新站起來,並且要活得比之前還要好,還要精彩。

反脆弱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要在風險和不確定性中獲益。

02、為什麼要反脆弱

先來看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叫做“火雞原理”:農場裡的一隻火雞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農場主每天都按時給它餵食,它感覺這樣的日子實在太好了,並打算永遠這樣安穩度日。

直到有一天,農場主再次像平常一樣向它走來,只不過手裡提了一把刀,直接將它變成了餐桌上的美食。因為感恩節到了。

我們很多人都像這隻火雞一樣,以為生活平穩、衣食無憂,但其實暗潮洶湧、危機四伏。

想要生活四平八穩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我們將一切都計劃安排好,認為不再出錯,但一場肺炎疫情、一場地震災害、一次金融危機,都有可能奪走你安排好的一切。

塔勒布還有一本非常出名的書叫《黑天鵝》,黑天鵝指的就是生活中這些不可預測的打擊。

我們的生活隨時隨處都潛伏著“黑天鵝”。這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

三、反脆弱的具體方法

01、過度補償法

針對不確定和危機,我們可以採用提前過度補償的方法來預防,典型的例子就是注射疫苗。提前向人的身體裡面注射一點病毒,讓身體感染病毒之後,產生相應的免疫力,當真正的病毒來臨時,我們的身體就能快速反應,抵禦病毒的入侵。

一場疫情擊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對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此外,我們人體還有另外一個現象也能說明過度補償的好處,就是斷裂的骨頭重新生長出來的話,會比之前的更為堅固。

過度補償法其實就是提示我們需要對風險進行提前預測,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以應對風險,並且讓自己在風險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02、合理干預

與合理干預相對的不是不干預,而是過度干預。這一點,在我們很多家長身上表現的很明顯。家長們把孩子的學習、生活、未來的成長髮展路線,全部按照自己的想法規劃出來,並要求孩子嚴格執行。

這種過度干預的結果,所帶來的往往是孩子被束縛之後產生更大的叛逆心。之前爆出的北大學生王猛(化名)寫一萬五千字的長信公開與自己的父母決裂就是典型的例子。王猛在信中列舉了無數父母對他的控制和包辦。

“小時候母親總喜歡把握關在家裡,然後按照她的喜好,替我包辦所有事情。”

“報志願時,父母強烈反對我去外地上大學”

“上了北大,以為可以逃離父母的控制,沒想到父母要求我聯繫住在北京的大姨,讓她多多照顧我。大姨和父母一樣,頻繁給我打電話,甚至偷偷聯繫我的同學,監視我的一舉一動。”

王猛的父母的過度干預,讓他們苦心經營的親子關係走向脆弱邊緣,最終決裂。其實只是大部分中國父母的加強版本。

對於孩子的成長,其實只需要合理干預就好。就像交通規則用限速來控制事故發生一樣,通過合理的手段適度進行干預就好。不能為了避免事故發生而“替司機開車”。很多中國父母,其實都在“替孩子開車”。

一場疫情擊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對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不僅僅是親子關係之間存在這種問題,領導對於員工,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企業的管理中,領導也要注意干預力度和強度,既要起到調控作用,又不能對之形成束縛和枷鎖。這個力道,是需要用心去拿捏的。

03、槓鈴策略

槓鈴策略,是指在我們要學會在槓鈴兩端進行下注,進行多手的準備,以應對風險。

現在很多職場人士都在發展副業,其實就是一種槓鈴策略。在這次疫情中,如果有副業,比如微商、新媒體運營副業的人,受到的經濟影響就沒有那麼大。

不僅如此,還有一部分人的副業經濟還因為疫情而扶搖直上,比如搞新媒體寫作培訓的老師。大家都被疫情困在家裡,焦慮蔓延,不學點東西怎麼行。最簡單的就是看書寫作了,於是掏錢,報寫作培訓班。


一場疫情擊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對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槓鈴策略要求我們縱觀全局,不要盲目自信,並且要合理利用和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和資源,不能只顧一頭。

槓鈴策略除了能增強我們的反脆弱性,還能讓我們適度遠離心理焦慮,俗話說“東邊不亮西邊亮”,當我們有了兩手準備,其中一邊勢頭不好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就可以轉到另一邊,而不會在陷在原地發愁。

04、用“方格架人生”取代“豎梯人生”

這是謝里爾.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提到的一個觀點。阿休覺得很受啟發。

大家都知道豎梯是直立向上的,只有一條路通往高處,而方格架,則有無限可能。人們為了規避風險,往往會選擇豎梯式的人生規劃,或者職業規劃,往一條道上走到盡頭。

豎梯人生看上去完美無缺,不饒彎路,可以直達人生理想,而實則需要承擔的風險是更大的,也就是更為脆弱的。

相反,方格架式的人生,充滿不確定性,但是遇到困境時能左右轉彎,應對自如。把人生的不確定性和生活的不確定性相互融合,讓它們發生共振效果,於此同時,與各種風險熱情相擁,才是提升自己達到人生理想的正確之路。

一場疫情擊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對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謝麗爾.桑德伯格就是採用的方格架式的職業生涯之路,她從來不給自己規定未來要做什麼,看起來好像沒有目標。

在24歲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後,謝麗爾拒絕了美國財政部工作的機會,只因為想離開傷心之地,一年以後,放下了內心痛苦的她又給曾經拒絕過的拉里.薩默打了電話,於是到了美國財政部工作。

4年後謝麗爾又從財政部離職,進入當時還在起步階段的谷歌公司,對她來說,這個選擇的風險是非常高的。想想我們大部分人,會丟掉工作穩定的公務員工作而去一家剛起步的公司上班嗎?就算自己想,家裡人也會全票否決吧。

謝麗爾在谷歌做到副總裁的位置之後,又跳槽去了剛剛起步的Facebook,一樣的風險和機遇並存。但她的人生就是常人難以企及的精彩。

以萬變,應萬變,才是我們應該對生活和人生所抱有的態度,也是反脆弱的重要手段。

四、總結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指出,我們人類要做貓而不要做洗衣機。洗衣機會老化會磨損,而且一個零件壞了就運行不了了,而貓呢,傳說中有9條命,生命力何其頑強。

避免不了“黑天鵝”,我們就去擁抱它。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任何困境都是你反彈的機會。

此外塔勒布還總結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觀光式的生活和漫步型的生活。觀光式的生活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預計的步驟。而漫步型的生活,對未來不做預設,隨機應變,並且善於發現和挖掘隨機事件背後的價值,抓住機遇。

就像在疫情中,那些另闢蹊徑,將服務送上門的餐飲店、蔬菜販一樣,疫情的幾個月賺得比平時半年還要多。

疫情期間沒有抓緊時間實現反彈的,那麼從現在開始,趕緊讓自己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吧,就像春天的樹芽一樣,拿出勢不可擋的姿勢來!

我是阿休,用閱讀和分享蓄積能量。歡迎關我 成長路上,期待你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