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藍色蘋果XYP


孩子的叛逆期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至3歲,孩子從慢慢墜地,逐漸學會了吃飯穿衣,覺得自己的世界多了一份肯定,學會做一些事情,心裡感到滿意,踏實.

第二階段7至9歲,孩子脫離了幼兒園生活,逐漸步入小學,心中充滿了期待和驚喜,感覺自己又向成功的路上邁進一步,變成小大人了.

第三階段12至15歲,孩子離開了小學,向中學時代邁進,生活又發生了改變,這時候的孩子渴望世界的認可,心裡充滿了探索人生的樂趣。

叛逆期的孩子,心裡充滿了驚奇和誘惑,他們嘗試著瞭解人生,探索社會,向父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追求.

然而,有些家長沒有用心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和想法,認為他們反動,不思進取,一味地搞破壞,採取了一些措施,希望可以抑制孩子天真的想法,進一步控制他們的人生.或許是錯誤的,大人應該與孩子平等地交流,用心瞭解他們心中的需求,讓孩子可以放心,原來父母一直在身邊默默支持和陪伴,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偉大,觸動他們的心靈,原來他們心中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信任.

叛逆期的孩子,心中充滿無限的幻想和求知慾望,他們希望瞭解人生,探索生命的奧秘,想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父母的肯定.家長對於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應該用心溝通,用心理解,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如果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請放手,讓他們一直努力往前走,如果他們走偏了,請及時把他們拉回來,孩子需要理解,需要信任,需要支持.

做為家長,我們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用心和孩子交流溝通,真正瞭解他們心中所想,心中所求.家長應該信任孩子,給予他們一定的生活空間,情感空間,用心去感化他們,教育他們.孩子需要陪伴,也需要支持,當孩子往正確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家長要給予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持,鼓勵孩子,勇往直前,不斷探索人生的奧妙.

教育好孩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和需求,做到理解,信任,支持.孩子渴望探索人生,瞭解社會的奧妙,家長在身邊應該默默陪伴,默默鼓勵,而不是強制性的抑制,讓他們的求知慾望胎死腹中.

孩子需要不斷成長,家長要給予正確的引導,用心陪伴孩子,讓他們在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中,茁壯成長,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成為一個知禮儀,守禮儀,懂得感恩,自律的人.

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正能量的充電站


青春期孩子”叛逆“是由2個原因導致的,一個是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對人對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見;二是家長沒跟上孩子的成長節奏,在和孩子相處時不懂得靈活變通。

和孩子相處,家長的姿態既不能拔得太高,也不能降得太低,和任何人相處融洽都是門藝術,親子關係也不例外。



今天看到朋友圈有條消息,內容是兩張圖片,小知識測試,一個打分60,另一個打分80,文字說明是“你比我厲害,哈哈哈,還是不錯”,看到這條消息,真心為這位媽媽感到高興,她是2年前在頭條讀我文章的小夥伴兒。

這位媽媽發的朋友圈內容多數和孩子有關,看她原先和孩子相處的狀態,多為否定譏諷,我不由地暗自擔心,這樣下去,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的可能性很大。

最近一段時間她發的內容樂觀積極了不少,不知道她想通了什麼,改善了心理狀態,我想她孩子的狀態也會跟著有所改觀。



這位媽媽的最新動態至少發出了2個積極信號:1、和孩子一起做了件有意義的事情,2、及時鼓勵孩子在這件事上的積極表現,這位媽媽做的很好。

青春期不等於叛逆期,青春期的孩子不叛逆取決於3點:1、孩子的情緒是健康愉快的;2、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健康融洽的;3、孩子有積極的愛好和特長。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事情越焦慮,和孩子相處時犯的錯誤就越多,昨天刷到個微頭條,裡面有句話看後挺感動“我第一次當媽,你第一次當孩子,咱倆誰也別嫌棄誰,互相多理解,好嗎”。



以前回答過類似關於叛逆問題時就講過,我的孩子沒叛逆過,她從容渡過了她的青春期,我正在從容渡過我的更年期,沒有兵荒馬亂,沒有劍拔弩張,因為我和孩兒爸一直在和孩兒同步成長,沒有耽誤自己,沒有辜負時光,相處的這些歲月見證了彼此的成長。

最好的教育是喚醒,最快的成長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個傳播能量、樂於分享的媽媽,[關注]我的原創內容,和孩子一起進步,見證彼此的成長。

阿娥你好


家長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直入主題:叛逆期的孩子需要榜樣和認同。

為什麼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原先對我們言聽計從、無限崇拜的乖寶寶們變得不聽話了,為什麼他們開始學會頂嘴,學會抽菸喝酒,學會早戀,甚至跟一些小騙子們混在一起了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們並不是變壞了,只不過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等度過這段時間之後,就會慢慢的迴歸。

當然了,如果這中間的過程處理的不好,確實有可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們為什麼會叛逆。

在進入青春期之後(我們常說的是12歲到18歲,科學上定義為10歲到20歲,不過根據個體情況不同,會有些變動,比如現在的孩子早熟。),孩子們的大腦和身體開始高速發展,精力更充沛了,思考能力更強了,身體更強壯了,身高也更高了。這時候他們突然發現,原先需要我們仰視的父母,原先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父母,似乎也沒有那麼厲害了,知道的東西都沒有我多,而且都可以與他們平視了。

但是家長們卻沒有轉變過來,還是認為孩子就應該聽我的,我說的話怎麼可能有錯呢?等他們長大了就該後悔了!

這就像是獅子,小獅子長大之後自然會開始挑戰老獅子。不管是從身體上還是從心理上,孩子們都做好了挑戰大人的準備。

但是,在我們人類社會,家長控制了孩子的生殺大權,所有經濟來源是家長的,所有行為規範是家長定的,絕大部分孩子們做不到獨立的生活。所以這些小獅子們就只能用叛逆的方式去反抗。

前面說了為什麼會叛逆,下面我們來說說如何教育。

首先要說明的是,教育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不可能通過幾句話或幾條方法就做到完美。這裡我只是簡單說一點建議,詳細的原理和方法建議家長觀看《解碼青春期》一書。

第一,尊重。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高速發展,越是壓制就越會反抗,而且如果真的壓制住了,那麼孩子可能會變得唯唯諾諾成為一個傀儡。

建議與孩子平等對話,甚至開家庭會議共同商量你們的行為準則。這個時候請不要用家長的權威來當暴君,畢竟我們要的不是一個聽話的傀儡,請把他當成你的同事來商量吧。

共同商量出來的準則,孩子會很願意遵守的。(當然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第二,高質量的陪伴。

這個時間會有很多壞孩子,用他們全部的時間,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去影響你們的孩子。如果家長們不能進行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不代表大量時間),之前又沒有建立很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很難在這場爭取孩子的戰爭中獲得勝利。

這時候孩子們開始接受異性,開始接觸很多很酷的東西,開始接觸很多看起來很有道理的理論。我們不想讓孩子變壞,就要給他們提供更酷,更有道理,更有說服力的東西。

比如孩子開始沉迷手機,那你就帶他去玩體感遊戲,或者vr遊戲。高質量的遊戲會帶來大量的信息流,玩不了多久孩子們的小腦袋就會類了,而且體感遊戲還能鍛鍊身體。

比如孩子們開始沉迷於追星,那就給他們找更酷的偶像。比如股神巴菲特,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或者是周邊特別優秀的人。然後讓孩子們想辦法開始追隨這首偶像的腳步,比如讓孩子們學習理財,學習演講,學習表達等等。能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受到小夥伴的追捧,對孩子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跟孩子們玩一些遊戲,特別是需要高級技巧和大量動腦的遊戲。比如一些桌遊,《唐人街》,《狼人殺》等等,重點是可以鍛鍊表達能力,鍛鍊合作能力,鍛鍊談話技巧的遊戲。

如果可以給孩子再購買一些增強表達,談判,心理學的書籍就更好了(或者讓他們自己去找),每時每刻都有進步成長的感覺,是所有人都抵抗不了的。

最後額外說一下早戀的問題。壓制和迴避都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在這個時期你不讓他跟異性接觸,那麼長大很容易找不到老婆的。最簡單的原因,他不在這個時候體會戀愛的美好,那麼長大用什麼標準去選選擇結婚的對象呢?

但是絕對不能讓他們隨便去談,萬一懷孕了怎麼辦?或者輟學了怎麼辦?我就需要我們家長做好引導工作,設定好邊界,給出優秀的價值觀。具體方法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最後說一句,教育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情,很多時候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方法,千萬不要簡單粗暴的決定怎麼做。


盾牌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有叛逆期,叛逆期呢,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在早期特別是12歲之前啊,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的親子關係,一旦到了孩子的青春期以後,出現了問題,再去調整呢,實際上是非常難的,在這時候呢,最重要把握的原則是什麼呢?孩子有問題找你,你就幫助他,孩子如果沒有問題,儘量的跟孩子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千萬不要去過多的干涉,但不包括孩子玩手機遊戲或者有明顯的不良傾向的,具備嚴重後果的習慣,總之,青春期出現了問題,一定要更多的放下姿態,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心換心,這是最重要的的


張震撼超級運動創始人


求助專業人員,比如我。

因為你如果懂事教,孩子就不會叛逆了。

然而,叛逆如果引導得好,是利大大大於弊的。

孩子被父母和社會裝入一些“程序”,用起來不方便,當然要反抗,試圖自己安裝自己喜歡的“程序”,因此要智慧地支持孩子重組系統。

我是這方面的專家。


鄒中香塾長


所謂的叛逆期就是一個成長階段。是必然經過的。

是孩子在建立自我的一個過程。家長從前的錯誤做法不被接受了。當然就抵抗了。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家長改變自己。


唐朝溝通教練


我認為先和孩子好好溝通,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孩子有啥想法和問題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處理,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孩子。


螞蟻愛追劇


蹲下來,轉換身份,一定要理智,真的


乖寶i笑


和孩子多交流,多談心,多關心他。然後慢慢引導。


隆老師文藝文化記錄


用行動去感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