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高熾能夠被朱棣封為太子,其實是沾了他兒子朱瞻基的光。朱棣曾就立太子之事詢問過永樂年初的名臣解縉,解縉明確支持立長子朱高熾。朱高熾長期體弱多病,朱棣擔心這太子命不長久,再加上朱棣同樣很寵愛他的次子朱高煦,所以朱棣非常猶豫。解縉卻指著朱瞻基對朱棣說:“好聖孫。”言下之意就是說:即便朱高熾去世,你孫子也不錯。朱棣從此心中大定,下詔立朱高熾為太子,同時封朱高煦為漢王,那年是永樂二年(1404年)。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棣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駕崩於北征歸途中,朱高熾繼位之後僅八個月也駕崩,這不免讓人噓籲。朱瞻基繼位後一年多,他的叔叔朱高煦就起兵造反。朱高煦的造反能最終被平定,要歸功於是朱棣和朱高熾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所做出的努力,他們都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預防或應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朱高煦造反,這些措施是奏效的。

  然而歷史愛好者們總喜歡猜想,假設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還能穩坐皇位嗎?朱高熾一旦真的死在朱棣的前面,那麼他面對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和最喜歡的孫子,他又會選擇誰呢?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棣

  大明開國就已經出現過類似的例子,即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隔代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結果沒過多久,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了皇位寶座。設身處地地想一下,朱棣碰到類似的情況,如果朱棣將皇位隔代傳給朱瞻基,難保靖難之事不會重演。所以朱棣為了江山穩固,他的做法應該是:1.讓朱高煦繼承皇位,但需保全朱高熾一脈的性格;2.讓朱瞻基繼位,但必須剪除朱高煦的勢力,以保障朱瞻順利繼位。

  說到皇位的繼承,朱元璋曾制訂《皇明祖訓》,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按照《皇明祖訓》,朱高熾作為嫡長子,繼承皇位合法合理。一旦朱高熾去世,那麼繼承權應該落在朱高熾的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手中。朱高煦是嫡次子,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除非朱高熾一脈的嫡子死絕,按照倫理當序的原則,才會輪到朱高煦。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高煦

  然而朱元璋也並沒有遵守他自己制訂的《皇明祖訓》。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的嫡長子原本應該是朱允熥的,朱允熥的母親常氏去世,朱標又立呂氏為太子妃。呂氏之子朱允炆因年紀比朱允熥,反倒成了嫡長子。嫡長子的身份是有繼承權的,哪些隨意改變?朱允熥的母親和母家的靠山常遇春都已去世,朱允熥年紀還小,沒有人能為朱允熥爭奪這個嫡長子的名分。朱元璋又喜歡朱允炆,才會在朱標去世的次年,將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以繼承大統。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高煦

  朱元璋不遵守《皇明祖訓》,朱棣同樣也不會把《皇明祖訓》當回事,所以,在朱高煦和朱瞻基之間選擇誰取決於朱棣的心意。朱棣是個殺伐果斷之人,一旦下定決心,就會堅持到底,不會隨意改變自己的主張。而讓朱棣真正下定決心的是永樂九年(1411年)十一月,朱棣正式下詔立朱瞻基為皇太孫,這表明朱棣在真正意義上,把朱瞻基當作未來的接班人。在永樂九年(1411年)之前,朱棣雖然在解縉、黃淮等人的建議下已經立朱高熾為太子,但他並沒有下真正的決心,仍然在猶豫不決。從他對朱高煦和朱瞻基的態度上就能看出這一點。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高煦

  永樂九年(1411年)前後,朱棣對朱高煦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在永樂九年(1411年)前,作為漢王,朱高煦本應該就應該就藩,但朱棣卻允許朱高煦留在京城。朱高煦曾向朱棣索取天策衛作為漢王護衛,並自比唐太宗。唐太宗殺兄殺弟,逼父退位,這可是大逆之言。朱棣不僅同意增加漢王護衛的請求,對朱高煦的大逆言論也沒有在意。朱高煦行事高調,出行禮儀排場甚至超過太子,解縉看不下去,於是到朱棣那裡彈劾朱高煦,卻被朱棣以破壞父子感情為由下了監獄。這些都足以表明朱棣對朱高煦的寵愛已經到了極致。

《明史·朱高煦傳》:請得天策衛為護衛,輒以唐太宗自比。己,復乘間請益兩護衛,所為益恣。既負其雄武,又每從北征,在成祖左右,時媒孽東宮事,譖解縉至死,黃淮等皆繫獄。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高煦

  但在永樂九年(1411年)後,情況發生了改變,朱棣對朱高煦的寵愛逐漸降溫。永樂十二年(1414),朱棣還縱容漢王朱高煦誣陷黃淮,那時朱棣還在一定程度上縱容朱高煦。在永樂十三年(1415年),朱棣發現朱高煦確實有奪嫡的想法,就下令讓朱高煦離開京城,就藩樂安州,朱高煦不願意,朱棣最終也沒有強人所難。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抓住朱高煦乾的違法之事,剝奪了他的兩個護衛,只留下一支護衛隊,並殺死朱高煦的親信。永樂十五年(1417年)三月,朱棣下定決心將朱高煦趕到封地。按照永樂時期明朝的藩王的待遇,朱高煦自此一輩子生活無憂,但想起兵造反就困難多了。這些都表明朱棣已經明白再這麼縱容朱高煦,會給大明江山的傳承帶來麻煩,朱棣也逐漸疏遠朱高煦。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瞻基

  永樂九年(1411年)前後,朱棣對朱瞻基的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永樂九年(1411年)前,朱棣雖然也喜歡朱瞻基這個孫子,但那是爺爺對孫子的喜愛,跟皇位繼承無關。朱棣於永樂八年第一次北征蒙古時沒有帶上朱瞻基,原因是朱瞻基確實年紀小,作為爺爺,朱棣當然不喜歡朱瞻基參與北征受苦。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之後,朱瞻經常帶朱瞻基巡視軍隊,永樂十二年(1414年)第二次北征蒙古時也讓朱瞻基隨軍,並讓胡廣在軍中傳授朱瞻基治國之道。顯然,朱棣對朱瞻基已經不是單純地喜愛孫子了,而是從大局著想,想培養朱瞻基為大明未來的接班人。所以朱棣才會讓朱瞻基更早地接觸到軍隊,接受作為皇位繼承人所應該受到的教育。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瞻基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自是,巡幸征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每語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所以永樂九年(1411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朱棣終於做出了選擇,他選的是朱瞻基。以朱棣的性格,一旦做出了選擇,他一定會堅決貫徹到底。如果朱高熾死於永樂九年(1411年)之前,朱棣還未下決心培養朱瞻基,那麼在朱棣看來,朱高煦和朱瞻基一樣重要。為了大明江山的順利交接,朱棣一定會改立朱高煦為太子,讓朱高煦繼承大統。如果朱高熾死於永樂九年(1411年)之後,朱棣已經立朱瞻基為皇太子,這是不容改變事實。皇太孫已立,也不可能說廢就廢。朱棣一定會堅決堅持朱瞻基,為讓朱瞻基順利繼位,他會打壓朱高煦,採取同樣的措施,剝奪朱高煦的衛隊,並趕他到封地樂安州就藩。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後還能當上皇帝嗎?

朱棣與朱瞻基

  歷史當然不能假設,朱高熾長期體弱多病,在朱棣去世之後當了8個月的皇帝。其實在明朝歷代皇帝中,朱高熾也算是長命的了,只是當皇帝時間太短,老讓人覺得他很短命。依賴於朱棣和朱高熾兩代皇帝的努力,朱瞻基也是順利繼位。朱高煦雖仍然學朱棣於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但終究沒有成氣候,朱瞻基御駕親征,僅用強大的兵力和輿論攻勢,就迫降朱高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