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紅日破蒼穹(陶興江)


一輪紅日破蒼穹(陶興江)

極眸玉宇輕岱嵩,放眼春江傲魚龍。

獅吼虎哮驚北斗,李白桃紅笑東風。

這首《大年初二赴襄樊途中》,是我在去襄樊的車上吟成的。當我吟完之後,便立即以短信的方式,一一發給關應等好友,傳遞我的愉快。

襄樊之旅,的確愉快!各位可想,大年初二,雲淡天高,縱橫中原,思縹緒緲,何等矯夭!但更令我色舞眉飛的,是要到隆中去拜訪他。他的鼎鼎大名,只要是稍稍具備一點歷史常識的中國人,都不應該陌生。他就是那位笑傲三國名垂宇內的諸葛亮。

聽聽與他同一時代的人們,對他是怎樣極盡溢美之辭:

司馬徽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

徐元直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劉玄德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關張則說:“孔明真英傑也!”

周公瑾說:“既生瑜,何生亮?”

司馬懿說:“此天下奇才也!”

這些溢美之人,有他的師友,有他的同事,有他的對手。能夠獲得如此多角度稱譽的,後世似乎只有周恩來總理了。記得我有一位堂兄為人比較聰明,當他預言某事會如何如何,或推斷某人會如何如何時,另一位反對的堂兄就會反諷他道:“你是神仙?你是孔明?”其影響力之大、之廣、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但是我一直遲遲不想寫他,確切地說是不敢輕易寫他,因為他的任何一個角度,幾乎都可寫成皇皇鉅著,僅以我輩一篇掛一漏萬的小豆腐乾,實在是既敘述不了啥也說明不了啥,更不要說畫龍點睛或錦上添花,寫大部頭呢我又沒有那個計劃。另外由於名頭過響,他透明到了沒有隱私,無論正說還是八卦,都可以說是汗牛充屋。讀者若想詳細解讀他,請看陳壽的《三國志》去!請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去!請看唐國強的《三國演義》去!請看易中天的《品三國》或其他人的論述去!請看全國各地的武侯祠或其他的遺蹟去!

如果意猶未盡,就請到隆中去!

管它湖北襄陽,還是河南南陽。爭得不可開交是兩地的事,與我輩遊覽朝覲之人無關。

我就是懷著這種意猶未盡的心情,前去襄陽隆中,因為在貴州時,除了小說電視,我還讀過他那光耀千古的《出師表》,參觀過南明河畔的武侯祠,聆聽過有關他的種種傳說。可以說,他是我但不僅僅是我心中的一個難解情結,也可說,他是我但不僅僅是我心中的一個不老傳說。近年網絡上曾一語風行:“請你不要迷戀哥,哥只是一個傳說。”然而這是一個動人傳說!

他就像一輪紅日,縱墜入雲端千年,但是那抹殷紅,依然浸染今古,得其原色一二,足以明媚世界。

巧合的是,當我從襄陽登車出發,一輪紅日,始終懸在隆中的方向,當我來到隆中景區的大門前,它恰到好處地掛在臥龍崗上,它是如此瑰麗如此神奇,簡直是諸葛一生的寫意。

由於時間較晚,我未立即進去。我想等到明天一早,再去親近這個傳說。我徜徉在景區門前綠蔭環繞的大道上,急忙掏出手機給遠在家鄉的母親彙報:

“我在諸葛亮家門口!”

一輪紅日破蒼穹(陶興江)

隆中的早晨格外靜謐,只聽見啾啾的鳥鳴聲,清脆婉轉的曲子彷彿在枝頭跳躍,空山迴音,幽谷餘韻,那是諸葛亮經常吟唱的《梁父吟》嗎?

晨霧就像一層薄薄的白紗,輕輕地披在山崖,盈盈地掛在樹丫,嫋嫋地繞在人家,悠悠地掠在臉頰,這是黃月英翩躚的水袖嗎?

進了大門,一座石牌映入眼簾,巍然屹立,讓我不禁會心一笑:“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又是老杜!“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還是老杜!杜甫最懂諸葛亮了,二位曠世奇才,早就穿越時空,心心相印心心相通。

數塘春水,波光瑩然,猶如數塊碧玉,嵌在臥龍崗下。塘水來自老龍洞,遙想當年,諸葛躬耕,常以此澆灌秧苗。往事越千年,碧水無恙,隴畝依舊,難怪吳綬說:“泉深巖穴古,時有老龍眠。門掩雲中石,功成澗下田。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蘿懸。欲覓英雄跡,高風尚宛然。”幾樹桃花,迎春綻放,笑靨熒熒,古韻猶存。

沿著幽徑逶迤而行,經抱膝亭,過草廬碑,穿三顧堂,越武侯祠……終於來到八卦陣前。八卦陣大名鼎鼎,傳言當年東吳陸遜被困此陣,若非黃承彥相救,只怕三國曆史得重新改寫了。連杜甫都忿忿不已,在《八陣圖》中長嘆道:“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八卦陣的原貌,肯定不能復原,現在的八卦陣,乃後人所臆造。我去的時候,一個小孩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在陣中轉悠,那小孩的父母在陣外不斷吆喝,似乎擔心一不留神,小孩再成東吳陸遜。我久仰此陣威名,不由童心一起,信步踏入陣中,體驗陸遜的感受。放眼望去,但見柵欄開闔,不知何進何出,心中一凜。低頭一看,不由一笑:原來走出此陣亦非難事,不必理會柵欄,不必理會進出,只要步步向外而行即可。大道從簡,古今皆然。陣非惑行,實乃惑心。心靜則神定,神定則行正,行正則所向無礙,無礙則所向無敵。

一路直上,坡度漸陡,前面幾位窈窕女孩,面若桃花,嬌喘微微,成了雲畔林間一景。

終於登上騰龍閣頂,放眼天下,境界頓開,錦繡中原撲面而來。四周巍巍山嶽,猶如百萬雄師,團團對此仰拜;八面迢迢江河,宛似十千巨蟒,紛紛望此低徊。一輪旭日噴薄而出,潑紅足底茫茫雲海。滔天赤浪,袖間澎湃。心中不由豪情勃發,隨口吟成一首小詩:

水引山迎拜臥龍,雲封霧鎖掩遊蹤。

九轉碧衢通勝境,一輪紅日破蒼穹。

一輪紅日破蒼穹(陶興江)

在水繞山環霧鎖雲封的襄陽隆中,諸葛亮亦如一輪默默醞釀的紅日,靜看星沉,笑看月落。

我在《就業兵法》中,以每八年為一個基數,將職業生涯分為六段,簡稱為“六八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就業期,第二個階段為創業期,第三個階段為立業期,第四個階段為成業期,第五各階段為守業期,第六個階段為傳業期。一八之前為學習期,六八之後為養息期。隆中歲月就是諸葛亮的學習期,因為有了整整二十七年的沉澱,諸葛亮才有可能如輪紅日噴薄而出,以其無與倫比的能量灼熱西南天地,浸染萬古時空,照亮千秋星月。可以如是說,隆中是諸葛亮精修的氣場,在這氣場中,他完成了化繭為蝶的蛻變。諸葛亮的這場蛻變,有其肥沃的壤,有其甘美的桑,可謂天作地設人合。

首先,諸葛亮具有超群的才華。

在《上諸葛亮集表》中,陳壽曾這樣評價:“亮少有逸群之才。”這個評價是精當的。按《九型人格》來推論,諸葛亮應屬於完美主義型,像他這種性格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使把自己弄得夠累夠嗆,亦要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這種完美主義型的性格,註定他是一個勤奮的人。這為他的知識積澱,起到原動力的作用。同時諸葛亮還是一個非常講究學習方法的人,他的朋友們咬文嚼字,而諸葛亮則是“觀其大略”,絕不把時間浪費在細枝末節或尋章摘句之上。別人對書本是仰視、近視和熟視,所以只在書本中文深不知處,而諸葛亮則是俯視、遠視、掠視,故能跳出書本外不在章句中。一俯一仰,即判立足高下;一遠一近,即定視野闊窄;一熟一掠,即分效率快慢。後來在《誡子書》中諸葛亮說:“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字字皆是隆中學習的心得。

成功的學習心態加上成功的學習方法,註定諸葛亮比同一時代的人更勝一籌。高效的學習讓諸葛亮有餘力兼收幷蓄,使其後來一人領銜多彩多姿的十大家:第一是戰略家,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第二是政治家,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第三是軍事家,取二川排八陣七擒六出;第四是外交家,連孫抗曹赤壁一戰定鼎;第五是文學家,出師一表千載誰堪伯仲;第六是書法家,《書小史》稱“善其篆隸八分”;第七是美術家,《歷代名畫記》譽“長於畫”;第八是音樂家,著有音樂理論專著《琴經》;第九是發明家,研發元戎弩木牛流馬等;第十是道德家,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次,諸葛亮具有跌宕的生活。

在諸葛亮三歲的時候,其母便逝;在諸葛亮八歲的時候,其父又逝。雙親相繼作古,等於雪上加霜。小小的諸葛亮偕其弟諸葛均,隨其叔父諸葛玄來到了豫章。可禍不單行,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的太守之職,諸葛亮哥弟倆,只得隨叔父投靠荊州的劉表,定居在隆中。就在諸葛亮十六歲的時候,其叔父亦逝,諸葛亮哥弟倆遂由仕轉農,“躬耕於南陽”。

先哲孟子曾說過一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聖人所言不虛!生活是成長的土壤,有什麼樣的土壤,就長什麼樣的種子,開什麼樣的花兒。幼年失怙,顛沛流離、由宦轉農,小小諸葛,提前感受了人生顛簸,提前品嚐了人生酸苦,提前體味了人生冷暖,提前開啟了人生的覺悟。苦難對幼時的諸葛亮肯定不是好事,從長遠來說卻激發了他的潛在能力。賦予了他的自立意識、自強心態、自理能力,錘鍊了他的敏銳洞察、敏捷行徑、敏纖情愫。就這三自三敏,在其以後的治國安邦中,變成了極為豐富的營養,催生一代賢相。

再次,諸葛亮具有開闊的視野。

其先祖諸葛豐做過司隸校尉,其父諸葛圭做過泰山郡丞,其叔諸葛玄做過豫章太守,所以諸葛亮算是一個“官二代”。雖然他沒有享受到“官二代”的紈絝生活,但是耳濡目染,政治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溝溝壑壑,肯定知道不少。這對其走上從政之路,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再看他的師友,亦非等閒之輩!比如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皆一方鴻儒;比如徐元直、崔州平、孟公威,皆一時俊傑。就連他的妻子黃月英,雖傳相貌不佳,但是玲瓏八面,鬚眉男兒亦甘拜下風。古語曾雲:“物以類聚。”經常與這樣的一群師友切磋琢磨,可想諸葛亮的視野是何等的開闊。視野決定胸懷,胸懷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

另外,諸葛亮具有宏大的抱負。

《三國志》是這樣說的:“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乃齊國名相,樂毅是燕國名將,匡扶一國,功蓋寰宇。諸葛亮的志向也就不言而喻,絕非後來在《出師表》中謙稱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宏大的抱負,必然產生巨大的力量,巨大的力量,必然成就偉大的的夢想。

超群的才華、跌宕的生活、開闊的視野、宏大的抱負,在年紀輕輕的諸葛亮的身上,就這樣巧妙無比地結合起來。南陽耕夫,華麗轉型,完美蛻變,人稱“臥龍”。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恰好一枝碧綠的橄欖枝,向雲封霧鎖的隆中伸來。

一輪紅日破蒼穹(陶興江)

伸出這枝碧綠的橄欖枝的,就是劉備,接枝之前,二人進行了著名的隆中對。

《三國演義》將這場曠世對話渲染得扣人心絃,《三國志》也將這場曠世對話鋪陳得活靈活現。其實二人到底說了什麼,當時沒有錄音設備,即便是史學家陳壽,也是道聽途說想當然耳。在《三國志》中,二人對話僅僅四百來字,以通常語速,說完也就三五分鐘而已。這場曠世對話既然讓劉備和諸葛亮那樣刻骨銘心,後人津津樂道,一定非常精彩,我估計沒有一兩個小時是不可能說得酣暢淋漓的。一兩個小時可說多少內容?一定比史書上記載的詳盡,一定比史書上記載的通徹,一定比史書上記載的動人。陳壽在《三國志》上的生花記載,頂多是一個掛一漏萬的綱要。由於我們不可能去問劉備和諸葛亮,所以只能參照《三國志》上的來發揮。

在進行這場曠世對話的前夕,發生了一件讓天下英主步驅天下英才豔羨的事,此事與隆中對一道鐫入了華夏縱橫上萬裡河山,那就是名動千古的三顧茅廬。這是一場乍看並不對稱的請教:首先,劉備要年長得多,可以說前後各代;其次,劉備要有名得多,可以說天壤之別;再次,劉備雖東奔西走,但是扯起了大旗;另外,劉備非等閒之輩,曹操都不敢小覷:這是一場英才考驗英主的招聘。劉備確實不愧英雄豪傑,求賢的執著,容才的胸襟,估計很少有人能夠拒絕。諸葛亮當然也不會拒絕,這也正是他心中企盼的。我在《就業兵法》中,提出擇業四面觀:

首先是看領導。

集團最高領導的格局決定集團的格局,集團最高領導的思路決定集團的出路。有一個好的掌舵人,集團哪怕暫時不景氣,遲早會好,比如曹氏集團;有一個糟的掌舵人,集團哪怕眼前很不錯,遲早會糟,比如袁氏集團。一個擁有大格局領導人的集團,如有幸進入那是你一生的福氣。劉備顯然是一個優秀的領導人,他的才智未必及得上曹操,但是他的領導格局比曹操還大,從三顧茅廬便可略知一二。

其次是看行業。

對一個欲出茅廬的人而言,選擇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比選擇一個欣欣向榮的集團重要,因為相對一個行業來說一個集團的深度和廣度都非常有限,就像戰爭中的小國無縱深。一個沒有縱深的集團是沒法與一個有縱深的集團比的,就像一條洶湧的溪水沒法與一個平靜的大海比一樣。從政之路,縱深無限。

再次看集團。

看集團不要單單橫向地看,只看它現在的規模和效益,還要縱向地看,看它的過去及其未來,尤其要看的是,過去現在未來的過程。從過去發展到現在的時間、規模、效益,可以看出這個集團的生命力強或弱:時間短、規模大、效益好說明集團的生命力強;時間長、規模小、效益差說明企業的生命力弱。從現在發展到未來的時間、規模、效益,可以看出這個集團的前景是好是差:時間短、規模大、效益好說明集團的前景好;時間長、規模小、效益差說明集團的前景差。另外瞭解一個集團,還要看其所處階段。雛形期,空間很大,問題很多;成長期,空間較大,問題較多;成熟期,空間較小,問題較少;衰退期,若無扭轉乾坤之能,最好不要隨便進入。曹、孫集團,步入成熟期,問題雖少,但空間亦小。劉氏集團,處於雛形期,問題雖多,但空間亦大。

最後看崗位。

選擇一個崗位,要看它是不是有助於你的成長,要看它是不是有助於你的發展,而不是制約你。如果進入曹、孫集團,不會有太大的平臺,不會有太大的自由,不會有太大的作為。如果進入劉氏集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憑著諸葛亮的才智,稱霸稱王並非難事。

擁有最好的領導、處於最好的行業、提供最好的空間、搭建最好的平臺,劉氏集團相對曹、孫集團,是諸葛亮最佳的選擇了。從感情上來說,對方一顧再顧,人非草木,能不動容?這份看重,這份尊敬,這份虔誠,這份執著,這才是一位經天緯地震古爍今之才所需要的,豈是曹操留關羽時的寶馬貂裘黃金美女可比?招才之道,小才見利,中才見用,大才見重。劉備什麼都沒有,可是偏偏有這個,因而三顧成晤,並且一對曠古: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接過了劉備遞來的橄欖枝,茫茫古今蒼蒼天地不禁猛地一顫。一輪紅日,從霧鎖雲封的隆中噴薄而出;一條臥龍,從水繞山環的隆中破空而去。

一輪紅日破蒼穹(陶興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