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红日破苍穹(陶兴江)


一轮红日破苍穹(陶兴江)

极眸玉宇轻岱嵩,放眼春江傲鱼龙。

狮吼虎哮惊北斗,李白桃红笑东风。

这首《大年初二赴襄樊途中》,是我在去襄樊的车上吟成的。当我吟完之后,便立即以短信的方式,一一发给关应等好友,传递我的愉快。

襄樊之旅,的确愉快!各位可想,大年初二,云淡天高,纵横中原,思缥绪缈,何等矫夭!但更令我色舞眉飞的,是要到隆中去拜访他。他的鼎鼎大名,只要是稍稍具备一点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不应该陌生。他就是那位笑傲三国名垂宇内的诸葛亮。

听听与他同一时代的人们,对他是怎样极尽溢美之辞:

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徐元直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刘玄德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关张则说:“孔明真英杰也!”

周公瑾说:“既生瑜,何生亮?”

司马懿说:“此天下奇才也!”

这些溢美之人,有他的师友,有他的同事,有他的对手。能够获得如此多角度称誉的,后世似乎只有周恩来总理了。记得我有一位堂兄为人比较聪明,当他预言某事会如何如何,或推断某人会如何如何时,另一位反对的堂兄就会反讽他道:“你是神仙?你是孔明?”其影响力之大、之广、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我一直迟迟不想写他,确切地说是不敢轻易写他,因为他的任何一个角度,几乎都可写成皇皇巨著,仅以我辈一篇挂一漏万的小豆腐干,实在是既叙述不了啥也说明不了啥,更不要说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写大部头呢我又没有那个计划。另外由于名头过响,他透明到了没有隐私,无论正说还是八卦,都可以说是汗牛充屋。读者若想详细解读他,请看陈寿的《三国志》去!请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去!请看唐国强的《三国演义》去!请看易中天的《品三国》或其他人的论述去!请看全国各地的武侯祠或其他的遗迹去!

如果意犹未尽,就请到隆中去!

管它湖北襄阳,还是河南南阳。争得不可开交是两地的事,与我辈游览朝觐之人无关。

我就是怀着这种意犹未尽的心情,前去襄阳隆中,因为在贵州时,除了小说电视,我还读过他那光耀千古的《出师表》,参观过南明河畔的武侯祠,聆听过有关他的种种传说。可以说,他是我但不仅仅是我心中的一个难解情结,也可说,他是我但不仅仅是我心中的一个不老传说。近年网络上曾一语风行:“请你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然而这是一个动人传说!

他就像一轮红日,纵坠入云端千年,但是那抹殷红,依然浸染今古,得其原色一二,足以明媚世界。

巧合的是,当我从襄阳登车出发,一轮红日,始终悬在隆中的方向,当我来到隆中景区的大门前,它恰到好处地挂在卧龙岗上,它是如此瑰丽如此神奇,简直是诸葛一生的写意。

由于时间较晚,我未立即进去。我想等到明天一早,再去亲近这个传说。我徜徉在景区门前绿荫环绕的大道上,急忙掏出手机给远在家乡的母亲汇报:

“我在诸葛亮家门口!”

一轮红日破苍穹(陶兴江)

隆中的早晨格外静谧,只听见啾啾的鸟鸣声,清脆婉转的曲子仿佛在枝头跳跃,空山回音,幽谷余韵,那是诸葛亮经常吟唱的《梁父吟》吗?

晨雾就像一层薄薄的白纱,轻轻地披在山崖,盈盈地挂在树丫,袅袅地绕在人家,悠悠地掠在脸颊,这是黄月英翩跹的水袖吗?

进了大门,一座石牌映入眼帘,巍然屹立,让我不禁会心一笑:“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又是老杜!“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还是老杜!杜甫最懂诸葛亮了,二位旷世奇才,早就穿越时空,心心相印心心相通。

数塘春水,波光莹然,犹如数块碧玉,嵌在卧龙岗下。塘水来自老龙洞,遥想当年,诸葛躬耕,常以此浇灌秧苗。往事越千年,碧水无恙,陇亩依旧,难怪吴绶说:“泉深岩穴古,时有老龙眠。门掩云中石,功成涧下田。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萝悬。欲觅英雄迹,高风尚宛然。”几树桃花,迎春绽放,笑靥荧荧,古韵犹存。

沿着幽径逶迤而行,经抱膝亭,过草庐碑,穿三顾堂,越武侯祠……终于来到八卦阵前。八卦阵大名鼎鼎,传言当年东吴陆逊被困此阵,若非黄承彦相救,只怕三国历史得重新改写了。连杜甫都忿忿不已,在《八阵图》中长叹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卦阵的原貌,肯定不能复原,现在的八卦阵,乃后人所臆造。我去的时候,一个小孩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在阵中转悠,那小孩的父母在阵外不断吆喝,似乎担心一不留神,小孩再成东吴陆逊。我久仰此阵威名,不由童心一起,信步踏入阵中,体验陆逊的感受。放眼望去,但见栅栏开阖,不知何进何出,心中一凛。低头一看,不由一笑:原来走出此阵亦非难事,不必理会栅栏,不必理会进出,只要步步向外而行即可。大道从简,古今皆然。阵非惑行,实乃惑心。心静则神定,神定则行正,行正则所向无碍,无碍则所向无敌。

一路直上,坡度渐陡,前面几位窈窕女孩,面若桃花,娇喘微微,成了云畔林间一景。

终于登上腾龙阁顶,放眼天下,境界顿开,锦绣中原扑面而来。四周巍巍山岳,犹如百万雄师,团团对此仰拜;八面迢迢江河,宛似十千巨蟒,纷纷望此低徊。一轮旭日喷薄而出,泼红足底茫茫云海。滔天赤浪,袖间澎湃。心中不由豪情勃发,随口吟成一首小诗:

水引山迎拜卧龙,云封雾锁掩游踪。

九转碧衢通胜境,一轮红日破苍穹。

一轮红日破苍穹(陶兴江)

在水绕山环雾锁云封的襄阳隆中,诸葛亮亦如一轮默默酝酿的红日,静看星沉,笑看月落。

我在《就业兵法》中,以每八年为一个基数,将职业生涯分为六段,简称为“六八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就业期,第二个阶段为创业期,第三个阶段为立业期,第四个阶段为成业期,第五各阶段为守业期,第六个阶段为传业期。一八之前为学习期,六八之后为养息期。隆中岁月就是诸葛亮的学习期,因为有了整整二十七年的沉淀,诸葛亮才有可能如轮红日喷薄而出,以其无与伦比的能量灼热西南天地,浸染万古时空,照亮千秋星月。可以如是说,隆中是诸葛亮精修的气场,在这气场中,他完成了化茧为蝶的蜕变。诸葛亮的这场蜕变,有其肥沃的壤,有其甘美的桑,可谓天作地设人合。

首先,诸葛亮具有超群的才华。

在《上诸葛亮集表》中,陈寿曾这样评价:“亮少有逸群之才。”这个评价是精当的。按《九型人格》来推论,诸葛亮应属于完美主义型,像他这种性格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使把自己弄得够累够呛,亦要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种完美主义型的性格,注定他是一个勤奋的人。这为他的知识积淀,起到原动力的作用。同时诸葛亮还是一个非常讲究学习方法的人,他的朋友们咬文嚼字,而诸葛亮则是“观其大略”,绝不把时间浪费在细枝末节或寻章摘句之上。别人对书本是仰视、近视和熟视,所以只在书本中文深不知处,而诸葛亮则是俯视、远视、掠视,故能跳出书本外不在章句中。一俯一仰,即判立足高下;一远一近,即定视野阔窄;一熟一掠,即分效率快慢。后来在《诫子书》中诸葛亮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字字皆是隆中学习的心得。

成功的学习心态加上成功的学习方法,注定诸葛亮比同一时代的人更胜一筹。高效的学习让诸葛亮有余力兼收并蓄,使其后来一人领衔多彩多姿的十大家:第一是战略家,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第二是政治家,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第三是军事家,取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第四是外交家,连孙抗曹赤壁一战定鼎;第五是文学家,出师一表千载谁堪伯仲;第六是书法家,《书小史》称“善其篆隶八分”;第七是美术家,《历代名画记》誉“长于画”;第八是音乐家,著有音乐理论专著《琴经》;第九是发明家,研发元戎弩木牛流马等;第十是道德家,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次,诸葛亮具有跌宕的生活。

在诸葛亮三岁的时候,其母便逝;在诸葛亮八岁的时候,其父又逝。双亲相继作古,等于雪上加霜。小小的诸葛亮偕其弟诸葛均,随其叔父诸葛玄来到了豫章。可祸不单行,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的太守之职,诸葛亮哥弟俩,只得随叔父投靠荆州的刘表,定居在隆中。就在诸葛亮十六岁的时候,其叔父亦逝,诸葛亮哥弟俩遂由仕转农,“躬耕于南阳”。

先哲孟子曾说过一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圣人所言不虚!生活是成长的土壤,有什么样的土壤,就长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儿。幼年失怙,颠沛流离、由宦转农,小小诸葛,提前感受了人生颠簸,提前品尝了人生酸苦,提前体味了人生冷暖,提前开启了人生的觉悟。苦难对幼时的诸葛亮肯定不是好事,从长远来说却激发了他的潜在能力。赋予了他的自立意识、自强心态、自理能力,锤炼了他的敏锐洞察、敏捷行径、敏纤情愫。就这三自三敏,在其以后的治国安邦中,变成了极为丰富的营养,催生一代贤相。

再次,诸葛亮具有开阔的视野。

其先祖诸葛丰做过司隶校尉,其父诸葛圭做过泰山郡丞,其叔诸葛玄做过豫章太守,所以诸葛亮算是一个“官二代”。虽然他没有享受到“官二代”的纨绔生活,但是耳濡目染,政治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沟沟壑壑,肯定知道不少。这对其走上从政之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看他的师友,亦非等闲之辈!比如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皆一方鸿儒;比如徐元直、崔州平、孟公威,皆一时俊杰。就连他的妻子黄月英,虽传相貌不佳,但是玲珑八面,须眉男儿亦甘拜下风。古语曾云:“物以类聚。”经常与这样的一群师友切磋琢磨,可想诸葛亮的视野是何等的开阔。视野决定胸怀,胸怀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

另外,诸葛亮具有宏大的抱负。

《三国志》是这样说的:“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乃齐国名相,乐毅是燕国名将,匡扶一国,功盖寰宇。诸葛亮的志向也就不言而喻,绝非后来在《出师表》中谦称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宏大的抱负,必然产生巨大的力量,巨大的力量,必然成就伟大的的梦想。

超群的才华、跌宕的生活、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抱负,在年纪轻轻的诸葛亮的身上,就这样巧妙无比地结合起来。南阳耕夫,华丽转型,完美蜕变,人称“卧龙”。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恰好一枝碧绿的橄榄枝,向云封雾锁的隆中伸来。

一轮红日破苍穹(陶兴江)

伸出这枝碧绿的橄榄枝的,就是刘备,接枝之前,二人进行了著名的隆中对。

《三国演义》将这场旷世对话渲染得扣人心弦,《三国志》也将这场旷世对话铺陈得活灵活现。其实二人到底说了什么,当时没有录音设备,即便是史学家陈寿,也是道听途说想当然耳。在《三国志》中,二人对话仅仅四百来字,以通常语速,说完也就三五分钟而已。这场旷世对话既然让刘备和诸葛亮那样刻骨铭心,后人津津乐道,一定非常精彩,我估计没有一两个小时是不可能说得酣畅淋漓的。一两个小时可说多少内容?一定比史书上记载的详尽,一定比史书上记载的通彻,一定比史书上记载的动人。陈寿在《三国志》上的生花记载,顶多是一个挂一漏万的纲要。由于我们不可能去问刘备和诸葛亮,所以只能参照《三国志》上的来发挥。

在进行这场旷世对话的前夕,发生了一件让天下英主步驱天下英才艳羡的事,此事与隆中对一道镌入了华夏纵横上万里河山,那就是名动千古的三顾茅庐。这是一场乍看并不对称的请教:首先,刘备要年长得多,可以说前后各代;其次,刘备要有名得多,可以说天壤之别;再次,刘备虽东奔西走,但是扯起了大旗;另外,刘备非等闲之辈,曹操都不敢小觑:这是一场英才考验英主的招聘。刘备确实不愧英雄豪杰,求贤的执着,容才的胸襟,估计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诸葛亮当然也不会拒绝,这也正是他心中企盼的。我在《就业兵法》中,提出择业四面观:

首先是看领导。

集团最高领导的格局决定集团的格局,集团最高领导的思路决定集团的出路。有一个好的掌舵人,集团哪怕暂时不景气,迟早会好,比如曹氏集团;有一个糟的掌舵人,集团哪怕眼前很不错,迟早会糟,比如袁氏集团。一个拥有大格局领导人的集团,如有幸进入那是你一生的福气。刘备显然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他的才智未必及得上曹操,但是他的领导格局比曹操还大,从三顾茅庐便可略知一二。

其次是看行业。

对一个欲出茅庐的人而言,选择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比选择一个欣欣向荣的集团重要,因为相对一个行业来说一个集团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有限,就像战争中的小国无纵深。一个没有纵深的集团是没法与一个有纵深的集团比的,就像一条汹涌的溪水没法与一个平静的大海比一样。从政之路,纵深无限。

再次看集团。

看集团不要单单横向地看,只看它现在的规模和效益,还要纵向地看,看它的过去及其未来,尤其要看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过程。从过去发展到现在的时间、规模、效益,可以看出这个集团的生命力强或弱:时间短、规模大、效益好说明集团的生命力强;时间长、规模小、效益差说明企业的生命力弱。从现在发展到未来的时间、规模、效益,可以看出这个集团的前景是好是差:时间短、规模大、效益好说明集团的前景好;时间长、规模小、效益差说明集团的前景差。另外了解一个集团,还要看其所处阶段。雏形期,空间很大,问题很多;成长期,空间较大,问题较多;成熟期,空间较小,问题较少;衰退期,若无扭转乾坤之能,最好不要随便进入。曹、孙集团,步入成熟期,问题虽少,但空间亦小。刘氏集团,处于雏形期,问题虽多,但空间亦大。

最后看岗位。

选择一个岗位,要看它是不是有助于你的成长,要看它是不是有助于你的发展,而不是制约你。如果进入曹、孙集团,不会有太大的平台,不会有太大的自由,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如果进入刘氏集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凭着诸葛亮的才智,称霸称王并非难事。

拥有最好的领导、处于最好的行业、提供最好的空间、搭建最好的平台,刘氏集团相对曹、孙集团,是诸葛亮最佳的选择了。从感情上来说,对方一顾再顾,人非草木,能不动容?这份看重,这份尊敬,这份虔诚,这份执着,这才是一位经天纬地震古烁今之才所需要的,岂是曹操留关羽时的宝马貂裘黄金美女可比?招才之道,小才见利,中才见用,大才见重。刘备什么都没有,可是偏偏有这个,因而三顾成晤,并且一对旷古: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接过了刘备递来的橄榄枝,茫茫古今苍苍天地不禁猛地一颤。一轮红日,从雾锁云封的隆中喷薄而出;一条卧龙,从水绕山环的隆中破空而去。

一轮红日破苍穹(陶兴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