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刷手机时感到很无聊,为什么还是放不下?

Ta丶黄天瑶


其实人在无聊的时候会比较容易进入一个无意识状态,简单点说就是你被自己的灵魂操控,理智状态下我们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在无意识状态下,我们的意识是模糊的,可能并不太清楚为什么要做眼前的事儿,可能只是大脑在简单的搜索信息,或者自动化处理可能发生的一般操作。比如说人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回忆起以前的事,虽然眼睛看着前面,但大脑却看到的以前的情境,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事故的状态,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出事故,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驾车回到了熟悉的地方,而中间的过程你完全不记得了。

所以说,刷手机无聊时,最好的操作是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信息,而不是用看手机疲劳了再睡觉。


造梦小兵


明明刷手机很无聊,可为甚么放不下?这个问题问的好,现在基本上人人都有手机,小至3岁孩子大到七十岁老人,现在整个属于社会普遍现象问题,包括孩子,像我们那个年代小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手机的话也很少,所以孩子不是写作业就是在大街上跑着玩,实在无聊就帮大人做一些家务。现在呢?可能是普遍生活条件比较好了,中国人普遍比较骄纵孩子。孩子不想做的,也就不勉强。现在孩子也懒得下楼跑的玩耍,更不会让他帮忙做家务,只有在家刷手机。刚开始是无聊,但是刷的时间越长,他越会发现手机比较强大,上面的游戏也好,功能也好越来越多。个个都很新鲜,他也就停不下来了,包括我们成年人,平时工作压力大也很累,到家就想玩玩手机放松一下,对孩子老人关怀越少自己就越想不起来,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无聊也要翻看手机看,具体看的啥?过会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是一种释放吧!老人也是!在家都玩手机没人说话,实在很无聊也拿着手机看看朋友圈吧!算是一种寄托!





医疗健康美容管理中心


这个问题可能困扰着很多人,但如果知道真相以后,可能会惊呼一声:“原来这并不能怪我呀!”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手机会让人上瘾?你可能注意到我的措辞了,我没说“你刷手机上瘾”,而且说“手机让人上瘾”。

首先,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天然就是喜欢做事情能有实时的回应。

比如你和别人说话,别人毫无反应,你一定会很生气。如果一个人长期这样对你,你就会对他失去兴趣,再有不理他了。这是人的天性使然,每个人都如此,并不是只有你我才这样的。

手机的每一个操作,都会及时给我们回馈,让我们的大脑能够获得满足,体验到快感。正是迎合了我们的生理需求。

其次,手机针APP对人都对人的这种心理做过优化。

手机App的背后,不仅有程序员,更有很多心理学高手,他们都深知人有这种心理。所以,用户的每一个操作之后,手机都会给你设计一个及时的反馈,哪怕是断网了,也会设计一个进度条或一个旋转的小圈圈,提示你“正在努力加载,请稍后……”,让你及时得到回馈。

手机软件开发人员还会针对人的好奇心理,设计各种提示,让你忍不住点进去看看,比如微信中的小红点,不是有很多人不把小红点点没都睡不着觉吗? 其实这些就是软件开发人员针对人们的心理有意设计的。

想想吧,我们一个人,怎么能斗得过那么多“老谋深算”的软件背后的程序员和心理大咖呢?

第三,刷手机上瘾,也不能完全怪手机,我个人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能用刷手机来消磨时间才是正的原因

了解了原因,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手机和软件背后的设计我们无法改变,其实也无需改变。他们的那些设计本身其实并无不可,想得到及时的反馈,本是我们人类的自然需求。手机那样设计,只不过是为了迎合我们的这一天然的需求罢了。真正想要改变,还要从我们自身上想办法。

1、首先必须要有一颗想要改变的心。

“上帝救也不了一个不上船的人!”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想改变,那就谁也帮不了他。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内心希望改变现状,只是还不知如何改变。所以我觉得你是有希望改变的人。

2、手机是工具,看你怎么用。

比如像一把刀也是工具,你拿他削苹果,他就是一把水果水果刀;但如果拿他去杀人,他就是一把凶器。

手机也一样,你拿他打游戏,他就是个玩具;你拿他它去聊天,它就是一个沟通工具;你它去学习,它就是一个学习工具……。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你用他做什么事。

3、给自己一个目标,让你刷手机的时间变得有意义。

我现在每天用在手机上的时间也很多,但我大多数时间是用它来学习和发头条。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并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分享出来。

你也可以的!

让我们一起加油!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呢?

  • 我是心若花开,一个心理学的爱好者。我愿意和你一起探讨人生难题,请你读后把你的看法留下来,我将为非常感激!谢谢!

心若花开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有过那段时间!

没有危机感

之前的我在一个很安逸的环境工作,每天除了工作,其他时间都是在玩手机,打游戏!没人说没人管,工资不少发,人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堕落,我就是个例子!


改变自己

要想改变自己一个方法就是跳出现在的环境,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对周边的不确定性可以增加你的危机感。如果暂时没办法改变环境,那就靠自己的毅力了,最好是找件有意义的事,坚持做下去。就像看书,练字,学技能等等都可以,相信只要坚持,你就会改变现在的自己!

我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使我的危机感增加,当时又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只能硬着头皮看了几本书,这才慢慢找到自己!所以,加油吧!


皮兜子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手机的普及方便了大众的生活,互联网的发达使人们逐渐的发现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了手机依赖,我们在手机上可以获取我们想要的众多信息的同时,也花费了我们更多的时间。

一个危机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哪就是我们对手机的依赖在增强,有一些人发现自己明明感到刷手机时的无聊,知道自己沉迷手机中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事情,但就是放不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上天的最大善意。生物学也认为人作为动物,享乐是其本能。

一个人面对一大堆工作时,大脑首先的反应的是抗拒,如果个体自觉意识差,马上就会妥协,转而去干自己喜欢的轻松愉快的事情,直到工作到了最后期限,我们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完成它,这就是所谓的拖延症。

其次当我们习惯了刷手机后,往往会无法摆脱手机信息的爆炸性更新,大脑会强迫你去不断更新信息,从而产生很强的手机依赖。经常使用手机的人大脑认知能力会下降。

所以想摆脱这种现状,就要让自己果断删除一部分只会带来观感刺激,对自己工作没有用的软件,虽然刚开始会很难受,但是一段时间后,你对手机的依赖就会有所减少。

再有就是规定处理手机事务的时间,除此时间外尽量避免接触手机。让自己的工作能在专注的过程中度过。

习惯本身就是一种记忆的再现,当你想改变刷手机的习惯时,可能会极不适应刚开始的生活,但是只有坚持下去,让另一种良好的习惯代替刷手机的习惯后才会有效解决问题,因为改变一个习惯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手机功能的增加本为更好的服务使用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后果可能就很严重了。



齐天大猴


感谢你对当下现状的关注。

我认为,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标志,手机已经成为身体延伸的一部分。一句话,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其次,手机带来的问题也愈发突出,比如,手机成瘾,手机依赖症,手机控等等。怎么办?

再次,因过度玩手机、依赖手机而引发的视力问题,颈椎问题,甚至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怎么办?


正德立身学以致用


错了,手机现在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不是说拿着手机很无聊,而是你没拿到手机你没用到用处而已其实现在一部手机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有的人用一部手机就能养活全家人,一个月的开销,一部手机有的人就能搞定了,可是有的人他什么都不懂,只会打电话发短信,对这种人来说只能拿来打电话看短信了,一个是手机电话,一个是智能手机,两个方面不一样,智能手机能做很多事情,有的人会用手机,他就能用一部手机解决一切问题,不会玩手机的,收了这些也没有用


紫金飞仔



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老是想玩手机,甚至有时候玩到无聊还是放不下;又或者刚放下,不知不觉又拿起来了。常常悔恨,然而又很难克制住。往往还会进入一个抱怨自己-->下决心改变-->改变失败-->更加抱怨的邪恶怪圈。能看得开的,自我放弃了,随缘了;有些看不开的,甚至会因此而变得自卑,抑郁。

如何解决这个困扰?

一,为避免陷入邪恶的怪圈,大家要一定要了解习惯的力量。

曾经我刚到澳洲的时候,没什么朋友、社交。无聊的时候就刷手机,刚开始看看新闻,头条什么的;后来看小说,昏天暗地的。半年后我出现了题主所说的问题,放不下手机。

或许是生活太无聊,又或者是手机太有趣?其实都不是。我发现我放下不手机,只是因为我已经把刷手机养成了一种习惯。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的作者查尔斯·杜希格说习惯是这样养成的(顺便安利下这本书,可以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习惯的力量,并科学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个循环就让我把刷手机养成了习惯。那么有没有办法改掉这个习惯呢?

二,建立替代行为

「习惯无法被改掉,只能替换惯常行为」,这是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这颠覆的长久以来大家对改变习惯的一贯想法。像老邪我,在看到这本书以前,认为要改变一个习惯就是要凭自己的意志力,强迫自己不去这么做。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很难?又有多少人能成功呢?举个例子,我儿子吃饭总喜欢把脚放在板凳上,为此我天天监督他,看到就说,然而真的是收效甚微。我们总是试图彻底改掉一些行为习惯,但又缺乏科学的方法,硬来往往事倍功半。除非你意志力特别强大,否则很难见效。

所以当你想要改变一个习惯时,我们要思考的是,有什么行为可以进行代替?

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如何替代刷手机习惯,我总结了如下几个建议:

1,能利用碎片时间的。

我想真正一天到晚都在刷手机的人还是不多的。如果你回想一下就会发现,一天中的整块、大块时间还是用来干正事了(工作,学习等),然后那些碎片时间、休息时间都用来刷手机了,毕竟,手机号称是碎片时间杀手嘛,只不过这些碎片时间全部累积起来可能很惊人就是了。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很难安静下来,好像只要稍微有点空闲时间,总想着做点什么,不然心里感觉慌慌的……这时候,你就想着必须要做点什么,但又不太累能放松的,于是就刷手机了。这是大部人养成刷手机习惯的缘由之一。

所以,如果你打算用一个行为代替刷手机的习惯的话,一定是和手机一样,随时都能做的事情,能有效杀掉碎片时间,比如和人聊聊天,嚼嚼口香糖,全身舒展舒展,活动活动等。相信大家总能想到合适自己的。坚持做形成习惯就能替代。

2,不需要强大意志力的。

常听到有人说我无聊的时候就背单词、学英语。这对我而言是扯淡——相信对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我要有这意志力,英语8级都过了。实际上号称天天背单词的,可能还在准备4级考试,哈哈。除非是它们已经成为了你的习惯,否则我敢保证这些你都坚持不久,因为他们都非常消耗意志力。你问我为啥知道,我会告诉这个尝试在我身上已经发生了10遍么?

所谓的意志力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所具备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玩手机基本上是不消耗意志力的,因为你玩手机的时候毫无目的,更谈不上克服困难了,压根不存在!但是写文章,学英语、背单词就不一样了,就像写文章时你的目标是为了完成一篇网红爆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路上困难重重……(就像老邪现在要加v,明明努力回答问题了,可就是没有优质回答......)。

人类是趋利避害、贪图享受的动物,不是说是懒惰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么?做一件事情是纯享乐,没有任何不利后果,比如刷手机;而做另一件事需要集中精力,调动能量去做,还不一定有好结果,就像背单词,你会愿意做哪个?当然是刷手机了!

所以,如果你打算用一个行为代替刷手机的话,一定是和刷手机一样,不需要消耗意志力的,比如说发呆、听音乐、胡思乱想(粉丝暴涨,加v成功什么的)。

3,跟手机一样能随身带着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刷手机而不是打扑克?这两件事都不消耗意志力啊?因为你随时都带着手机,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可以把手机拿起来刷,可是我们不能随时随地打扑克。(即使打,也是拿着手机在斗地主吧,哈哈哈)

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寓言故事,母亲要出门几天,担心懒儿子吃不着饭,就烙了一个大饼套在他的脖子上,结果这位母亲回来的时候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而那个大饼只有靠近嘴边的部分被吃掉了。所以人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懒,如果我们手上经常攥的不是手机,而是个别的什么东西,比如橡皮泥,可能我们就不是刷手机,而是捏橡皮泥了

所以,如果你打算用一个行为代替刷手机的话,一定是和手机一样,能随时带在身边的,比如说:kindle看书、小人书什么的。


结语

放不下手机,其实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习惯而已,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又或是自怨自艾,只要找对了替代的行为,就能改变它。

祝题主,也祝有同样问题的看官,早日完成习惯替换,更健康积极的面对生活,谢谢大家。


海外黄老邪


做为一个中年人,我来说说内心的想法。

自从手机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来,经过不断的更新换代,去劣存优,已经有快二十年了吧,最早用的手机,功能较少,能接打个电话,把手机别在腰上,是一种炫耀,也不怎么玩手机,慢慢的,手机发展到彩屏和功能较多的时候,渐渐有了能玩游戏,看视频,上互联网,照相,听歌,等等,增加了玩乐,购物,看电视的时间,人们运动的少了,一有空闲,总想拿着玩玩,在人们上班期间,忙的时候,也没时间看,也觉得没什么,是因为工作的忙碌占据了你玩的时间。确实,手机现在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很多事情都能在手机上搞定,给人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去干更有意义的事情。


70后的感想


1.长期打算。

你觉得你“墓志铭”上应该写什么好呢?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给自己制造紧迫感。

如果我改变会怎么样呢?给未来与期许。

2.微习惯。

办法很多,但你不需要全知道,也不可能全知道了才去行动,尽快行动起来就好,哪怕开始只是一小步。

读书可以只读五分钟,或许你一页也读不下去也无所谓;锻炼身体,只做一个俯卧撑,或许这不会让你长一丝肌肉。这些小的行为或许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和益处,但至少我们向着那“堡垒”发起挑战了。只要坚持,坚持每天都去做一点就好,只要等待那个转变的时刻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