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类纪录片色彩那么鲜艳,是相机拍的还是后期调色调的?

关东书场


前期和后期的结合吧:

1.前期:打光很重要

拍照的时候用手电筒打个光,会让食物更有光泽,细节更清晰,拍食物的特写。

2.后期:调色

利用手机调色软件(常用的有:VSCO, Mix, snapseed, 美图秀秀)电脑调色(lightroom, photoshop)

调色思路是:(1)调整曝光:如果图片光线不足,增加曝光,图片过曝,减少曝光,灵活调整;(2)调整对比度,饱和度(一般是增加,会让图片更鲜艳)(3)色相调整:一般选择暖色调

实在不会调,手机软件里有很多适合食物的预设,后期没有固定的参数,调整到自己的喜欢的样子就可以~

图源:微博见水印





爱摄影的太阳


美食题材的照片都要后期调色

美食照片就是广告宣传片,为了勾起人们的食欲,必须从视觉上触动你的味觉。

所以美食题材的照片有2个特点

1.饱和度高:高饱和的色彩非常吸引注意力,刺激人的视觉神经。

2.对比强烈:色彩对比和对比度都很强,多以红色、橙红色、橙黄色为主色,绿色为配色;

红色火辣,刺激味蕾;橙色代表甜蜜;绿色代表清凉。

又辣又甜又清凉的强对比下,口水一咽:小二,来一份!

美食照片该如何去后期

知道了美食照片的特点是高饱和高对比的浓郁色调,有思路就很简单了。

举个例子:

下图是一盘炒饭,色彩寡淡,对比太弱,别说食欲了,直接省了一顿饭的钱,看完什么都不想吃了。


后期前先分析下盘中有几种颜色,蛋黄是橙色加黄色,橙色为主;饭是黄色为主,少量橙色;还有绿色。

1.加橙色饱和度到最大

2.降橙色明度,蛋黄的橙黄层次就出来了

3.黄色饱和度开到最大

4.绿色饱和度开到最大

最后去雾操作,是不是更有食欲了呢?

再举个例子:

下图烤肉照片,分析下有2个问题导致食欲不强

1.雾气太重,看不清肉的质感

2.色味太淡,视觉不够刺激



后期处理:

1.去雾化,做质感:

打开泼辣修图app

点去雾工具,把雾变簿点

点开色调工具,高光加蓝变通透

再点质感工具,把清晰度拉高点,肉渣能看清了

最后再用对比工具、高光、阴影、黑白色阶把肉的立体感加强。

2.上色处理,直到流口水为止:

记住美食题材的照片,色彩都要极度的浓郁。 打开HSL工具,把红色和橙色饱和度拉度,明度拉底,浓郁感就出来了

如下效果图,是不是有点收不住口水呢?



结束语

美食照片的后期处理,视觉冲击力越大越好,对比越强越好,不要谈什么审美疲劳,目的就是在短暂的时间刺激消费,没人会一直盯着照片看。


志励好摄


必须要有后期


老猫的摄影


后期调色调的


金色小锦猪


基本上所有片都要通过后期调色处理,要处理掉瑕疵,美食类型的纪录片,需要通过色彩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就更需要强烈的色彩,原片一般光线,色彩都比较平淡,所以一般都需要专业的调色,滤镜以及后期构图来突出主题,通常用pr,达芬奇之类的软件。


爱摄影爱宝宝


后期调色必不可少,可以让饱和度,对比度,色相更加美,看起来更加美味,但光线以及食物的真实质量也很重要。


Shirley与汤圆崽


两者都有,拍照菜品大家注意不能从上往下拍,而是从侧面拍,这样拍出来的菜品色泽鲜艳,红润!


琪哥


无论是美食摄影还是其他摄影后期工作是必须的,就像人稍微化个妆整个人就会漂亮很多。美食摄影的构图和光线是很重要的,色彩明亮和温暖的对比会让人对美食看起来更有食欲。拍摄时尽量选择干净背景,尽量用自然光,尽量用三脚架。注意拍摄食材细节,注意构图的各种角度。






桂林落霞


你都说了,是相机拍的,后期也是要调色的,两个都会有。现在好像大家都比较认可

后期,但是在PS没出来前,那么多的广告摄影哪来的呢?一张好片子不光是调色,还有美食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近大远小等

等,用什么镜头拍什么样的创意,这些都是后期决定不了的,很多东西前期设计了后期也不是全能的,还有拍摄角度,从顶往下拍还是平拍,最主要的是光线,不同材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表现效果,啤酒可能是逆光或

侧逆光,咖啡可以是侧光。玻璃杯红茶也可以从下打光,都是不同效果,以前传统摄影也可以表现丰富,但比较麻烦,现在有很多表现可以用PS来完成,的确解决了很多问题,方便了许多。

但有些又是后期不能做到的,或者说用后期处理会很麻烦,所以有些是前期准备的。前期相机拍摄主要取决于镜头和光线,后期可以再进行二次补充或创作。


影调18度


后期调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