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写字到书法的转变


在网上,曾有很多人高谈阔论:字写得好看,就是艺术;某某人字写得好,某某人字写得很丑;还有很多人为学习欧阳询楷书的田英章叫好或者叫骂;也有不少人上传照片、文章、视频,教导别人练习书法……

大家争论不休,主要就是评价字的好坏,辩论的焦点是写字还是书法。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说一说:到底什么是写字,什么是书法呢?它们区别在什么地方?

如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写字到书法的转变


一、什么是写字?

写字,追求的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漂亮。如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等硬笔,因为笔尖和墨水合一导致天生的缺陷,它们的线条不能有过多的粗细、轻重表现,墨水难以做到浓淡、枯润变化,在纸上写出来也难以突破线框和大小的限制。所以,硬笔写出来的字,相对来说,几乎没有变化,大小差不多,横平竖直地排列,如同人海战术做集体操。所以,写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很多人都能做到,带有普遍性,容易导致审美疲劳。因此,很多人评论硬笔不能叫书法,只能叫硬笔字,是写字。

同样道理,如果用毛笔等软笔进行书写,如果笔画、结字、章法没有变化或者变化不大,所有的笔画都一样的写法,同样的字都一样写法,字和字之间、行和行之间都距离相等,采取硬笔的做集体操一个姿势,也会导致审美疲劳。这就是很多人说田英章楷书不是书法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写字到书法的转变


二、什么是书法?

那什么是书法呢?书法是写字的艺术。怎么理解?书法是怎么把字写得有审美价值,在笔画、结字、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及整体布局上如何做到想象力充分的表现,有法,却笔画无定法,字无定法,篇无定法。每一笔画每一个字都做到笔锋、大小、粗细、上下左右位置,甚至真草隶篆的变化,涉及到很多因素,如笔画与笔画、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处理变化多端而非单一,正文与落款、印章的布局,毛笔的软硬、出锋长短,纸的吸墨能力、利滑或粗涩,墨的渲染效果能否表现出字的浓淡枯润等,而且这些涉及面艺术地表达了书写的愿望。所以相对写字,书法面对的笔墨纸砚(砚一般没有影响)因素更多,考虑的细节更复杂,突出的个人感情、体验、审美能力等个性化更强烈。

如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写字到书法的转变


三、写字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早先,古人在陶器上随手划痕,后人就在猜测是什么字。后来,古人在甲骨上占卜用刀刻下文字,在青铜器皿上浇铸的文字,后人就在研究甲骨文、金文的艺术性。再后来,古人在木板、竹片上写字,后人如获至宝,觉得每一笔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的艺术。古人丹书,再把文字刻在石头上砖头上山崖上,经过刀功,经过风吹日晒的斑驳,引得后人争相拓片摩拜。古人在纸上随手拈来一些字,便让后代焦头烂额研讨它的正确性和无比伟大的艺术性。

这些现象,除了祖先崇拜,我想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时间久远,流传下来稀少!所以稀少是艺术的永远存在方式,艺术永远不是普及的,它永远是远离大众的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因为艺术一旦被普及和大众化,就会出现审美疲劳,艺术立即就失去了艺术本来具有的神韵。你看现在大家都叫帅哥美女的,有几个真正的帅哥美女?如同过去吃香的喝辣的是富人,穷人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吃香的喝辣的,就不觉得是富人。因为什么呢,过去吃香的喝辣的人少,现在多了。以前学唐楷的多,写唐楷的,评奖时就难评上;后来学二王的多了,写二王的又难评上了;再后来学米芾的多起来,学魏碑的多起来,早晚写魏碑的写米芾的会难评上奖。如现在欧阳询的楷书,现在学的人多,很多人跟田英章学,都像碗从窑子里成批烧制,格式化了,所以被人诟病为写字,写美术字。你哪见过艺术瓷器能成批烧制的?给皇帝烧制几个一样的,还要把选剩下的都打碎。

同时,艺术永远是引领风骚的,不能轻易接近或者得到,一旦被多数人接近得到,它就不叫艺术。就像墙上爬的壁虎,你小心翼翼地、屏声息气地接近它,接近,再接近……终于抓住它尾巴了!但尾巴虽然在你手里,壁虎却跑了……你不断地跟踪壁虎,想要抓住它。壁虎就是书法,尾巴就是写字。所以书法就是在写字过程中永远不满足地追求进步,今天提高这一点,明天提高那一点,永无止境。低水平有低水平的不满足与追求,高水平有高水平的不满足与追求,所以有人说,艺术,都是遗憾的艺术。书法就是永无止境的,遗憾的艺术。就连书圣王羲之也不满足于自己写的东西,被后人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后来酒醒再写,为什么再写?肯定不满意呗!但再写的,也不能令他满意,还不如喝酒时写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艺术也只是相比较而言的。

上文虽从辩证关系说书法属于少数,写字属于大多数,书法属于复杂的艺术表现,写字属于单调的重复,但毫无疑问的是,没有写字,何来书法!也就是说,写字是书法的起步和初级训练,是童子功;书法是写字的不断强化艺术化和个性化的创作结果。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写字,而不断增加的楼层高度就是追求书法艺术的过程和结果。

如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写字到书法的转变


四、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如此难以得到的艺术,那怎么提高自己,做到不是写字而是书法呢?

首先,就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练习。

讲个笑话:一个年轻姑娘追求时髦,她不停地花钱买流行衣服,结果穿出去发现大街上到处都是,人人都穿,即便换了一个又一个,再买她总买不到最最时髦的。她父亲就不像她这样追求时髦,他年轻时的裤子保存得好,过了多少年还在,谁知都被流行过六次了,因为做衣服的商家总是不断地来来回回变化,变来变去,变去变来。因此,再怎么快地跟风,你也无法保证自己是最新款。

练书法跟穿衣服一样,应该按照自己的喜好,慎重选择学习的碑帖,长期静下心去学习。今天学唐楷,明天学二王,后天学魏碑……永远不停,去追逐时尚,到头来时尚都是不断变化的浮云。追逐时如小猫钓鱼,心浮气躁,最后什么也追不到。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想全部学习,都学习好,谁能做到呢?书圣也做不到!孙过庭《书谱》上不是说王羲之感慨和钟繇、张芝相比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吗?哪怕一生只临写一本字帖,挖到深处,也见龙泉!

其次,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不够,欣赏艺术水平就低。如同不懂古董的人把家里的古董当狗盆当尿壶当花盆,把祖先收藏的字画当烧锅纸当废纸。所以,为什么网友对同样一副作品,评价不一?就是因为各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即使审美水平再高的人,都要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如没饭吃的人认为有饭吃就美滋滋的,有饭吃的人认为有碟下饭菜就好了,有蔬菜吃的以为吃上肉就够了,吃上肉的人以为吃得荤素搭配才好,条件再高的人认为饮食不单调、生态环保、健康有营养才行。提高审美需要从下面五个方面努力:

一要多临写碑帖,多读碑帖。向古代书法家学习,这些书法作品都是大浪淘沙后不断被后人肯定的艺术。我们在它们和在后来者欣赏的指导和启发下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从不知道、不自觉变成知道、自觉。

二是多参观书法展。好处就是能学习各种书体、各种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活泼生动,自己通过亲身零距离的接触,体验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离它们有多远,你觉得成功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参观后,可以对它们的成功之处进行模仿,小到笔画,中到结字,大到章法,吸取经验与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审美体验,培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不是走马观花看热闹。

三是进行创作,多向书法老师请教,多和爱好书法的朋友交流切磋,多看书法名家写的书法理论。写好一副作品,首先挂在墙上,远近距离都看看,能看到整体,通常才开始感觉满意,后来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不足。确认自己发现不了问题,可以向书法老师请教,或者请书法圈朋友指点,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体验再进行改进。

四是可以尝试把自己满意的作品送亲朋好友,拿去投稿,参展或者评奖。获得肯定,也是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再提高。

五是多进行书法外其它艺术人文修养活动,如进行音乐、读书、摄影、文学、历史、电影等等相关内容的活动,丰富自己生活阅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对书法创作有辅助作用。一句话,书法才开始拼的可能是技术,但最终拼的是个性和艺术修养。

如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写字到书法的转变


以上内容是我这个非艺术专业、也没看过什么艺术书、没读过书法理论的门外汉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一家体会和感悟之言,或者说是姑妄言之吧。不到之处,请大家进行批评和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