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多管齐下促进就业扶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韩延俊 李小英

人无业不立,人无稳业不安。民乐县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坚持固强补弱与提质增效并重,凝聚最强联动合力,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破解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难题。

民乐:多管齐下促进就业扶贫

民乐县开展“点对点”服务输转农民工返岗就业

打好培训基础 紧贴实际开发就业岗位

民乐县加强对生态宜居搬迁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一户搬迁群众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去年末,民乐县在全县51个行政村开展生态宜居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24期,通过“订单、定向、菜单式”精准培训搬迁劳动力1200人次,组织开展建筑领域务工就业技能培训22场次3216人。

“年前我免费参加县里组织的劳动力技能培训班,通过技能鉴定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打算年后外出务工多赚点钱、能顺利搬进新房。”民乐六坝镇四坝村村民张永昌说,受疫情影响,眼看着新一年的计划就要泡汤,一家人十分着急。为解决像张永昌这样群众的就业难题,民乐县立足县域内建筑领域开工项目的实际,积极衔接县发改、住建、交通等部门及县电力、城投、农投等国有企业,对接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引导贫困劳动力、边缘户和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没想到建筑企业直接到家门口来招人了,太高兴了!”顺利和民乐县第一建筑工程责任有限公司签约后,张永昌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准备安心就业。

依托省里就业政策,民乐县第一建筑工程责任有限公司积极开发普工、木工、钢筋工等1800多个岗位,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业便利。“在人社部门的协助下,我们发布了就业岗位信息,并分批组织招聘洽谈签约。”民乐县第一建筑工程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希鸿说。

利用奖补政策 释放经营主体用工潜力

扶贫车间、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是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关键窗口之一。如何最大限度挖掘和释放其用工潜力?

民乐县统筹使用就业补助和扶贫等资金,充分利用吸纳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次性奖补政策,推动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县已复工扶贫车间17家,吸纳643名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29人。

“今年县里的就业扶贫政策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就业提供了保障,对我们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支持鼓励,我更有信心了。”得到政策扶持的舜琴家庭农场扶贫车间负责人邵龙德说,扶贫车间目前吸纳就业 4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 21人。

民乐:多管齐下促进就业扶贫

民乐县已复工扶贫车间17家,吸纳643名劳动力就业。

针对因家庭原因不能赴外务工的留守妇女和有就业能力的老人,民乐县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圆梦苑”住宅小区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50个,统筹开发保洁保绿、治安巡防、环卫协管、护河护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等各类岗位,新增公益性岗位100个以上,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难题。

开展“点对点”服务 搭建农民工返岗绿色通道

“政府包专车送我们去务工,真高兴,今年出去一定好好干!”洪水镇苏庄村的务工人员刘建英信心满满地说。

连日来,民乐县抢抓农民工返岗复工时机,充分运用农村劳务经纪人有路子、有关系、思路宽、脑子活的优点,发挥农村劳务经纪人劳务输出的“领头雁”作用,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动对接391个劳务经纪人有计划组织15280人务工就业。

按照“点对点、一站式”模式,民乐县开行长途客运专车和火车专列包车厢运输,组织务工人员前往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及城市返岗复工。截至目前,民乐县已累计输转10512人返岗复工,其中贫困劳动力874人,省内务工500人,省外务工374人。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