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龍宮”不一般,不在水裡,偏在天上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龍宮”。聽到龍宮肯定是一愣,這不是神話裡的麼。怎麼還和科普沾邊呢。

事情是這樣的,聽我細細講來。首先,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角“龍宮”。他是一個C星小行星,那麼C型小行星是啥呢,行星就行星為什麼要加C型呢?主要是因為在該小行星中含有碳。有些時候這定義就是這麼簡單,沒啥特殊的。

C型小行星是最早期太陽系形成時留下來的遺蹟,在這些C型小行星裡面蘊藏著很多太陽系的秘密,相當於我們人類出生時的胎盤,那裡面有我們最原始的密碼。

這個“龍宮”不一般,不在水裡,偏在天上


“龍宮”這個命名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日本航天機構命名的,2008年“隼鳥二號”奉命飛往“龍宮”,在他的登錄探索中發現“龍宮”只有普通的小行星密度的一半,他的結構是鬆散的,孔隙度是50%。

在這樣的發現後科學家們有點不太相信這事,他們一度認為龍宮要比別的小行星緻密呢。緊接著就給他做了一個熱成像檢查來進一步確認。不久,熱成像的結果一樣顯示在其上面的物體石頭之類的東西都是鬆散不致密的。

在日出後,“龍宮”的升溫速度相對較快,他會從攝氏零下43度上升到27度,但日落後又迅速降溫至零下43℃。快速升溫的現象無疑表明,表面材料具有較低的密度和高度的多孔性。

“龍宮”是由30%到50%的多孔物體形成的,上面的少量密度大的物體是源於其母天體的核心物質,因為只有核心物質在高壓高重力的情況下密度才會更加緻密。

這個“龍宮”不一般,不在水裡,偏在天上


塵埃和氣體在圍繞太陽旋轉的圓盤中形成薄片和塵埃顆粒。這些顆粒最終形成了多孔的星體,即直徑在1200英里(1900公里)以下的小岩石物體。“龍宮”母體形成時,其表面孔隙度較高,但岩心較緻密,可解釋龍骨表面既存在多孔岩石,又有致密岩石的存在。與其他小行星的碰撞摧毀了Ryugu的母體,然後部分碎片粘合在一起形成Ryugu。由於它的自轉,小行星的菱形形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形成的。

介紹這麼多關於“龍宮”的情況。那麼,為什麼“隼鳥二號”要去研究這類行星呢?通過這類研究不僅會了解到更多太陽系起源的秘密還能知道其實不是所有的小類地行星都是堅硬無比的,也不能夠鍛造成玄鐵重劍,更不能分化成倚天劍和屠龍刀。任你是何等高的鑄劍師。

這個“龍宮”不一般,不在水裡,偏在天上


他們鬆散,由塵埃組成,即使哪一天墜落了,也不會有什麼影響。還有就是他們與任何一種行星碰撞的話也不會有大規模的爆炸,一碰就散架子了很安全。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天文資訊,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