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從楊過的瘦黃馬中領悟人才使用真諦

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從楊過的瘦黃馬中領悟人才使用真諦


讀過金庸武俠小說的朋友都記得,《神鵰俠侶》的主人公楊過身邊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黃毛瘦馬。黃毛瘦馬本是一匹千里馬,但和楊過初遇之時,沒有一個好平臺,困於鄉村莽漢之手,雖有日行千里、馳騁天下之能,乾的卻是屈居微賤、拖車運柴的活計。原文這樣描述:

“轉過身來,只見一匹黃毛瘦馬拖著一車山柴,沿大路緩緩走來,想是那馬眼見同類有馳騁山野之樂,自己卻勞神苦役,致發悲鳴。那馬只瘦得胸口肋骨高高凸起,四條長腿肌肉盡消,宛似枯柴,毛皮零零落落,生滿了癩子,滿身泥汙雜著無數血漬斑斑的鞭傷。”

韓愈在《馬說》有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才和瘦黃馬一樣,由於缺少機會、沒有平臺,空有才華而無用武之地,淪為滄海遺珠。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則愈匱。各級黨委政府應該當好“伯樂”,拿出“千金買馬骨”的魄力和舉措,善於發現和引進人才,暢通人才選拔渠道,激勵各類人才脫穎而出,聚天下人才而用之,避免人才在“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的嘆息聲中老去。試想,假如瘦黃馬沒有遇到楊過,不知道還要風塵困頓多久,會不會還有馳騁天下的機會。

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從楊過的瘦黃馬中領悟人才使用真諦


瘦黃馬遇到楊過之前,因為沒有用到合適的平臺上,和普通馬無異,拉車還不如一匹普通馬,“一名莽漢坐在車上,嫌那馬走得慢,不住手的揮鞭抽打。”由於無法適應、融入所在的環境,導致主人嫌棄,自己留下“無數血漬斑斑的鞭傷”。遇到楊過,有了新平臺之後,就變了一個模樣:“灑開大步,馳得猶如顛了一般,道旁樹木紛紛倒退,迅捷無比。”人才以用為本。有了人才,關鍵還要看怎麼用,要根據人才所專所長,量體裁衣,用其所長,方能才盡其用,促進人才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發展,實現事業興旺。用不恰當,大材小用,用其所短,不僅會埋沒人才,甚至會讓人才成為廢材。

“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千里馬離不開充足的食料,人才創業創造少不了必要的保障。人才成長需要環境,創業需要政策,革新需要平臺。各地應該拿出誠心誠意,出臺優惠政策,投入真金白銀,為人才搭建創業平臺、解決好後顧之憂,不能“只要馬兒跑、不讓馬吃草。”瘦黃馬剛和楊過在一起的時候,由於吃不飽喝不足,“腳步蹣跚,不是失蹄,就是打蹶。”但經“食料充足、加意餵養”,連讓人匪夷所思的好酒之嗜好也得到了滿足,“那馬一口就將一碗酒喝乾了,揚尾踏足,甚是喜悅”,瘦毛黃馬一連喝了十餘碗後,乘著酒意,就“精力充沛,竟步履如飛。”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培養使用,說起來容易,落實起來並不簡單。面對那些“瘦黃馬”現狀的“千里駒”,不僅要有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而且要有用才的膽識、聚才的良方。只有把更多“瘦黃馬”現狀的“千里駒”用到能發揮其專長的平臺上去,充分撬動和激發人才的內生動力,才能把更多優秀人才團結凝聚在黨的事業周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從楊過的瘦黃馬中領悟人才使用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