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一个什么字让意境与原句截然不同?

诗酒趁华年


改一个字,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01 只改一个字,其他没有任何修改

原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的已经是夕阳很美好,但是却靠近黄昏,稍纵即逝,这就是这个世界残酷且有趣的地方。残酷在于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易碎的,没办法长时间占有,让人品尝失去的痛苦;有趣在于让人意识到无法长时间拥有美好,时间越短越稀有,物以稀为贵,让人有所追求,生命更有意义。

那相反的意境有两个,一个是残酷的反意境美好,我觉得可以这样修改“夕阳无限好,不只近黄昏”,意思是夕阳非常美好,近黄昏属于美好的一部分。另一个是有趣的反意境无聊,我觉得可以这样修改“夕阳无限好,只是在黄昏”,意思是夕阳非常美好,只在黄昏的时候出现,这不就是描述事实吗?后半句就特别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让人感觉很无聊。

02 只改一个字,前后半句顺序调换

题目说的是改一个字,没有说只改一个字,所以我觉得还可以把前后半句的顺序调换过来。同样的先改成美好意境“只因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原句表达的意思是夕阳非常美好,却近黄昏,把黄昏看作败笔,但我这么一改,就变成了夕阳之所以无限好,是因为近黄昏。另一个是无趣的意境,我决定这么改“只是近黄昏,夕阳有限好”都近黄昏了,当然有限好了,因为一会天就黑了,这还用你说!

03 只改一个字,其他字的顺序和编排随意变更

来了,真正的放飞自我的回答来了。“夕阳近黄昏,真是无限好”“黄昏只夕阳,最是无限好”“无限的黄昏,只是夕阳好”“夕阳只近黄昏,无限美好”……

不要怪我强词夺理,只能怪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改一个字和只改一个字,只差一个字,可以作出的改变五花八门,就跟题目一样,改一个字,足以颠倒黑白。


九号排七


夕阳无限好,只是在黄昏。

也就是这么大本事了。讲不出那么多的所以然,只是觉得将”近"字改为”在”字,其意境与原句也是截然不同的。

谢伯乐斯坦刘让飞友邀答!🙏


俺是徐老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一个什么字让意境与原句截然不同?


这个名句出自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们要真正完成题主提出的改诗,首要的是搞清楚原诗的意境和体式。因为要求是只许更改一个字,要让意境完全不同,但是原诗的格律是否还要遵守?

格律要求

我们在讲格律拗救的时候重点讲过这首诗,“向晚意不适”平仄为“仄仄仄仄仄”,是很明显的出律,但是在“驱车登古原”的第三字的仄声换成平声做出了对句拗救,也就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实际上是格律诗基础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拗格。

所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近体格律诗。整体的格律是: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那么我们修改的这个字,要注意平仄合适。毕竟人家一首拗律体,改成古风并不大合适。有了平仄选字依据,我们再来看原诗这两句的具体意思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到截然相反的意思去进行修改。

原诗意境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首联就交代了李商隐当时的心情并不好,在傍晚时候驱车去乐游原散心。这也就为整首五绝打下了一个郁结、忧愁的底色。他愁的什么呢?也许是自己的爱情、也许是自己的仕途、也许是自己的命运,反正李商隐的一生,都挺不顺的。

有了这个情境交代,我们再来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诗发散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夕阳斜照,乐游原上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只可惜时间接近黄昏,只怕维持不了多久了。这是一种对时光易逝,美景消亡的遗憾之情。一般对这两句的理解是李商隐对自己人生飘零的感慨,甚至有些朋友将夕阳看作风雨飘扬却绮丽颓靡的晚唐,认为诗人是对王朝倾颓的叹息之意。

那么按照这种理解,要找出和原诗截然相反的意境,自然是要积极的,向上的。

这并不难,无非是在后一句表达转折的“只是”二字上做文章。在意思上最好理解的是将“只是近黄昏”的“是”字改成“因”字,成为:

夕阳无限好,只因近黄昏。

夕阳的景色是如此的漂亮,只因为是黄昏的缘故。意思上将景色漂亮的缘故归结到黄昏的原因,不再有遗憾感叹。这样修改从情境上来说确实比较符合题主的要求。

但是平仄出律了。“因”字平声失替,也就是说将这首诗从拗律体修改成了古风。不讲究的话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如果将“只是”改成“正是”,不但平仄是合的,从意思上理解也相对古朴一些,同时也将遗憾之情去掉了。

夕阳无限好,正是近黄昏。

所以,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后面这种。不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前面那种。

另一种理解

相对于上面的普遍理解,近年来对“只是近黄昏”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现在有很多学者提出“只是”二字在这里并不是转折的意思,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越来越多的资料发现“只是”在晚唐的诗句中,多是“因为”的意思。比如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很明显。

那么这首诗如果这么解读:乐游原上的夕阳为什么这么美好呢?正因为是黄昏的缘故啊。也就是说李商隐本身就没有遗憾、惋惜的惆怅之心,他就是去散心的,看到漂亮的景色,由衷地写了首五绝夸赞乐游原上的夕阳美好。

作为一个在晚唐官场上颠沛流离的人,李商隐可能对自己的仕途有抱怨不平,但是要扯到他对晚唐的末世走向有什么惋惜之意,只怕也是有些牵强。

诗人不可能像我们今天一样用上帝视角去发现时代的走向,他只是抒发他自身的郁闷而已。所以,这两句诗也许这样解读才是正确的,李商隐未必有转折的意思,也未必有遗憾的意思。虽然意境上下去了,但是很有可能这才是最贴近事实的创作意图。

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修改字来改变意境吗?本身我们理解的就和作者创作的截然相反。

那就将“只”改成“却”吧,明确转折,与这种解读的意思就相反了。

夕阳无限好,却是近黄昏。

改诗须得综合格式和意境理解进行,解读不同,改法自然就不同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度,提问者的问题有点尖锐和刁钻,要求改一字而使诗意与原诗截然不同,可见这一字的重要性,也是诗的关键点。

大家都知道太阳落山时,也就是旁晚天黑前,这段时间的彩霞是美丽绚丽火红的。太阳在沉没前,把所有的能量都尽情洒给大地,然后走进地下,此时天就完全黑了,一切都开始进入漫长的黑夜。

人们习惯称此时的太阳为夕阳,以和早晨初升的太阳(晨阳,朝阳)有所区别。古今中外赞美夕阳的名句数不胜数,此句更是名列前茅,是万千经典佳句中的巧妙美雅之句。

巧妙的一个关键字就是后半句中的"近”,前句是溢美的赞扬之诗,后句的"只“却是大转折,由赞美大颂突然转成感叹惋惜之意。”只“的确是此诗的关键字,如把它改成"不“字,其表达的诗意也与前句有所不同。

如此改动虽然可行,但与公认的实际事实不合,夕阳后不是黄昏,此段时间那又是什么呢?谁也无法说得清。所以改动此字显然不行,最后的”黄昏"也不能改动。

其实此句中的最关键字应该是“近"字,是彩霞也好,还是夕阳也好。不管你有多美多艳丽光彩,总是不会长久是兔子的尾巴,因为黑暗马上就来,这就是诗人感叹惋惜之本意。

如果试着把”近“字改为"过“字,意思是否就跟诗的原意截然不同了呢?黄昏都过了,一切早就进入黑夜了,你再感叹惋惜又有何意义,以上回答不知你是否有何好的建议,欢迎指点评论,谢谢!











柔美的风飘悠的云


李商隐的五言绝句《乐游原》很是有名,入选了《唐诗三百首》,其中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是家喻户晓,而历代名家也尽皆好评推崇,比如清人姚培谦就评价“销魂之语,不堪多诵。”

就字面理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抒发的是对时光的爱惜和对美好晚景的留恋,也有一些人读出诗人不得志之感,认为当时李商隐面对古原夕照,忧虑国运将尽,因此哀伤叹惋,比如清人何焯就读出“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触绪纷来,悲凉无限”,纪昀也感慨:“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今人周汝昌先生则认为古代“只是”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如此解读,此二句当理解成夕阳景色无限美好,正是太阳就要落山之时,如此便无悲凉之感,反而含有隽永之意。

李商隐的诗大多不好懂,比如《锦瑟》等诗颇具朦胧感,诗旨不明,不同读者各有遐想,但《乐游原》明显不属于此类,诗意的分歧只是“只是”二字的理解不同而已,单读末二句,自然无可分辨其意,但正如清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所提“爱惜景光,仍收到不适”,结合全诗理解,诗人因为心情不适而驾车登临古时乐游原,并在此发出感慨,当含有悲凉之意,因此“只是”当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只可惜之意。

那么,如果只改一字,能否让全诗读来不觉悲伤?有文友认为可用“夕阳无限好,正是近黄昏”,便如同周汝昌先生所解,让人感奋,对此,六甲番人深以为然,此外,也可用“只为”二字,且看:

夕阳无限好,只为近黄昏。

如此一改,当无悲意,“为”字可解为“因为”之意,“夕阳无限好”与“近黄昏”便有了因果关系,不用“因”字是为了平仄相符,此处当用仄声,另外,“为”字也可解为“为了”,如此夕阳便是拟人化,他的无限美好只是为了在黄昏到来之前尽情释放,也含有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之意。

以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理解以及“夕阳无限好,正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只为近黄昏”,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一个字,改“是”吧,意思有些不同:夕阳无限好,只因近黄昏。


最美是詩詞


很多人夸夸其谈,俺也不会。

不是说只改一个字吗?那俺就改一个字好了。

"夕阳无限好,只因近黄昏。"

亲们觉得意思如何,自己品尝,自已想像,自己回味吧!


一见如故4939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一个字与原句截然不同,显然是很难达到原诗那种幽远深邃的艺术境界的。

原诗及这两句诗的释义: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指傍晚的太阳。喻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会长久。

这两句的意思是夕阳虽好,但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当时诗人遥望夕阳,感怀如日暮西山的晚唐王朝,己经是中兴无望,一如摇摇欲坠的夕阳一样地只剩得这一点回光晚照了。

这里改却一字,博诸君一笑尔。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秀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秀:指日暮时开的花。喻后起的诗文和人才。

  • 如果把“夕秀”用于此诗中之中,则完全是对个人身世的感叹了。诗人在夕阳映射的古原之上,看着盛开的鲜花,感叹更多的则是自己的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报国的热忱而已。

夕阳和夕秀,两个不同的意象,在诗中的寓意自然也就截然不同了。只是感觉有失原诗的自然之美。


黄土情愫


我们先看看晚唐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这首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全诗如果没有后面二句,恐怕也是平平之作,有了后二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才提升了诗的档次,使全诗得以升华。同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一直被人们推崇,尤其是老年人。但是在后世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多引用“夕阳无限好”前半句,而往往忽略了后半句“只是近黄昏。”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的小诗。全诗可译成: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驱车登上了古原。此时夕阳散射出来的光辉啊是这般的美好,只可惜天色己黄昏了。

现在再回到题主的题目中来回答题意,题目要求只改一个字,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境截然不同。我思之再三,觉得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近”改成“为”。这样,意境与原来截然不同了。可以理解为“夕阳为什么这般美好?只是为了黄昏(才这般美好)”。写到这里,不知题主满意否?如果朋友您有好的提议,不妨在评论区中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诗情小屋


改为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吧!

一个是近,一个是已,一个是还未到,一个是已经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