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詩酒趁華年


改一個字,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01 只改一個字,其他沒有任何修改

原句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表達的已經是夕陽很美好,但是卻靠近黃昏,稍縱即逝,這就是這個世界殘酷且有趣的地方。殘酷在於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易碎的,沒辦法長時間佔有,讓人品嚐失去的痛苦;有趣在於讓人意識到無法長時間擁有美好,時間越短越稀有,物以稀為貴,讓人有所追求,生命更有意義。

那相反的意境有兩個,一個是殘酷的反意境美好,我覺得可以這樣修改“夕陽無限好,不只近黃昏”,意思是夕陽非常美好,近黃昏屬於美好的一部分。另一個是有趣的反意境無聊,我覺得可以這樣修改“夕陽無限好,只是在黃昏”,意思是夕陽非常美好,只在黃昏的時候出現,這不就是描述事實嗎?後半句就特別沒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讓人感覺很無聊。

02 只改一個字,前後半句順序調換

題目說的是改一個字,沒有說只改一個字,所以我覺得還可以把前後半句的順序調換過來。同樣的先改成美好意境“只因近黃昏,夕陽無限好”。原句表達的意思是夕陽非常美好,卻近黃昏,把黃昏看作敗筆,但我這麼一改,就變成了夕陽之所以無限好,是因為近黃昏。另一個是無趣的意境,我決定這麼改“只是近黃昏,夕陽有限好”都近黃昏了,當然有限好了,因為一會天就黑了,這還用你說!

03 只改一個字,其他字的順序和編排隨意變更

來了,真正的放飛自我的回答來了。“夕陽近黃昏,真是無限好”“黃昏只夕陽,最是無限好”“無限的黃昏,只是夕陽好”“夕陽只近黃昏,無限美好”……

不要怪我強詞奪理,只能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改一個字和只改一個字,只差一個字,可以作出的改變五花八門,就跟題目一樣,改一個字,足以顛倒黑白。


九號排七


夕陽無限好,只是在黃昏。

也就是這麼大本事了。講不出那麼多的所以然,只是覺得將”近"字改為”在”字,其意境與原句也是截然不同的。

謝伯樂斯坦劉讓飛友邀答!🙏


俺是徐老三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這個名句出自李商隱的《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們要真正完成題主提出的改詩,首要的是搞清楚原詩的意境和體式。因為要求是隻許更改一個字,要讓意境完全不同,但是原詩的格律是否還要遵守?

格律要求

我們在講格律拗救的時候重點講過這首詩,“向晚意不適”平仄為“仄仄仄仄仄”,是很明顯的出律,但是在“驅車登古原”的第三字的仄聲換成平聲做出了對句拗救,也就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實際上是格律詩基礎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拗格。

所以,這首詩其實是一首近體格律詩。整體的格律是: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那麼我們修改的這個字,要注意平仄合適。畢竟人家一首拗律體,改成古風並不大合適。有了平仄選字依據,我們再來看原詩這兩句的具體意思是什麼,我們如何找到截然相反的意思去進行修改。

原詩意境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首聯就交代了李商隱當時的心情並不好,在傍晚時候驅車去樂遊原散心。這也就為整首五絕打下了一個鬱結、憂愁的底色。他愁的什麼呢?也許是自己的愛情、也許是自己的仕途、也許是自己的命運,反正李商隱的一生,都挺不順的。

有了這個情境交代,我們再來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詩發散了作者怎麼樣的心情。夕陽斜照,樂遊原上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只可惜時間接近黃昏,只怕維持不了多久了。這是一種對時光易逝,美景消亡的遺憾之情。一般對這兩句的理解是李商隱對自己人生飄零的感慨,甚至有些朋友將夕陽看作風雨飄揚卻綺麗頹靡的晚唐,認為詩人是對王朝傾頹的嘆息之意。

那麼按照這種理解,要找出和原詩截然相反的意境,自然是要積極的,向上的。

這並不難,無非是在後一句表達轉折的“只是”二字上做文章。在意思上最好理解的是將“只是近黃昏”的“是”字改成“因”字,成為:

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

夕陽的景色是如此的漂亮,只因為是黃昏的緣故。意思上將景色漂亮的緣故歸結到黃昏的原因,不再有遺憾感嘆。這樣修改從情境上來說確實比較符合題主的要求。

但是平仄出律了。“因”字平聲失替,也就是說將這首詩從拗律體修改成了古風。不講究的話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如果將“只是”改成“正是”,不但平仄是合的,從意思上理解也相對古樸一些,同時也將遺憾之情去掉了。

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

所以,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後面這種。不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前面那種。

另一種理解

相對於上面的普遍理解,近年來對“只是近黃昏”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讀。現在有很多學者提出“只是”二字在這裡並不是轉折的意思,而是一種理性的解釋。越來越多的資料發現“只是”在晚唐的詩句中,多是“因為”的意思。比如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就很明顯。

那麼這首詩如果這麼解讀:樂遊原上的夕陽為什麼這麼美好呢?正因為是黃昏的緣故啊。也就是說李商隱本身就沒有遺憾、惋惜的惆悵之心,他就是去散心的,看到漂亮的景色,由衷地寫了首五絕誇讚樂遊原上的夕陽美好。

作為一個在晚唐官場上顛沛流離的人,李商隱可能對自己的仕途有抱怨不平,但是要扯到他對晚唐的末世走向有什麼惋惜之意,只怕也是有些牽強。

詩人不可能像我們今天一樣用上帝視角去發現時代的走向,他只是抒發他自身的鬱悶而已。所以,這兩句詩也許這樣解讀才是正確的,李商隱未必有轉折的意思,也未必有遺憾的意思。雖然意境上下去了,但是很有可能這才是最貼近事實的創作意圖。

那麼,我們還有必要修改字來改變意境嗎?本身我們理解的就和作者創作的截然相反。

那就將“只”改成“卻”吧,明確轉折,與這種解讀的意思就相反了。

夕陽無限好,卻是近黃昏。

改詩須得綜合格式和意境理解進行,解讀不同,改法自然就不同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回答這個問題有點難度,提問者的問題有點尖銳和刁鑽,要求改一字而使詩意與原詩截然不同,可見這一字的重要性,也是詩的關鍵點。

大家都知道太陽落山時,也就是旁晚天黑前,這段時間的彩霞是美麗絢麗火紅的。太陽在沉沒前,把所有的能量都盡情灑給大地,然後走進地下,此時天就完全黑了,一切都開始進入漫長的黑夜。

人們習慣稱此時的太陽為夕陽,以和早晨初升的太陽(晨陽,朝陽)有所區別。古今中外讚美夕陽的名句數不勝數,此句更是名列前茅,是萬千經典佳句中的巧妙美雅之句。

巧妙的一個關鍵字就是後半句中的"近”,前句是溢美的讚揚之詩,後句的"只“卻是大轉折,由讚美大頌突然轉成感嘆惋惜之意。”只“的確是此詩的關鍵字,如把它改成"不“字,其表達的詩意也與前句有所不同。

如此改動雖然可行,但與公認的實際事實不合,夕陽後不是黃昏,此段時間那又是什麼呢?誰也無法說得清。所以改動此字顯然不行,最後的”黃昏"也不能改動。

其實此句中的最關鍵字應該是“近"字,是彩霞也好,還是夕陽也好。不管你有多美多豔麗光彩,總是不會長久是兔子的尾巴,因為黑暗馬上就來,這就是詩人感嘆惋惜之本意。

如果試著把”近“字改為"過“字,意思是否就跟詩的原意截然不同了呢?黃昏都過了,一切早就進入黑夜了,你再感嘆惋惜又有何意義,以上回答不知你是否有何好的建議,歡迎指點評論,謝謝!











柔美的風飄悠的雲


李商隱的五言絕句《樂遊原》很是有名,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其中千古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更是家喻戶曉,而歷代名家也盡皆好評推崇,比如清人姚培謙就評價“銷魂之語,不堪多誦。”

就字面理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抒發的是對時光的愛惜和對美好晚景的留戀,也有一些人讀出詩人不得志之感,認為當時李商隱面對古原夕照,憂慮國運將盡,因此哀傷嘆惋,比如清人何焯就讀出“遲暮之感,沉淪之痛,觸緒紛來,悲涼無限”,紀昀也感慨:“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今人周汝昌先生則認為古代“只是”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如此解讀,此二句當理解成夕陽景色無限美好,正是太陽就要落山之時,如此便無悲涼之感,反而含有雋永之意。

李商隱的詩大多不好懂,比如《錦瑟》等詩頗具朦朧感,詩旨不明,不同讀者各有遐想,但《樂遊原》明顯不屬於此類,詩意的分歧只是“只是”二字的理解不同而已,單讀末二句,自然無可分辨其意,但正如清人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所提“愛惜景光,仍收到不適”,結合全詩理解,詩人因為心情不適而駕車登臨古時樂遊原,並在此發出感慨,當含有悲涼之意,因此“只是”當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只可惜之意。

那麼,如果只改一字,能否讓全詩讀來不覺悲傷?有文友認為可用“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便如同周汝昌先生所解,讓人感奮,對此,六甲番人深以為然,此外,也可用“只為”二字,且看:

夕陽無限好,只為近黃昏。

如此一改,當無悲意,“為”字可解為“因為”之意,“夕陽無限好”與“近黃昏”便有了因果關係,不用“因”字是為了平仄相符,此處當用仄聲,另外,“為”字也可解為“為了”,如此夕陽便是擬人化,他的無限美好只是為了在黃昏到來之前盡情釋放,也含有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之意。

以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理解以及“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只為近黃昏”,不知您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字,改“是”吧,意思有些不同: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


最美是詩詞


很多人誇誇其談,俺也不會。

不是說只改一個字嗎?那俺就改一個字好了。

"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

親們覺得意思如何,自己品嚐,自已想像,自己回味吧!


一見如故4939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字與原句截然不同,顯然是很難達到原詩那種幽遠深邃的藝術境界的。

原詩及這兩句詩的釋義:

《登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指傍晚的太陽。喻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不會長久。

這兩句的意思是夕陽雖好,但維持不了多少時間。當時詩人遙望夕陽,感懷如日暮西山的晚唐王朝,己經是中興無望,一如搖搖欲墜的夕陽一樣地只剩得這一點回光晚照了。

這裡改卻一字,博諸君一笑爾。

《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秀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秀:指日暮時開的花。喻後起的詩文和人才。

  • 如果把“夕秀”用於此詩中之中,則完全是對個人身世的感嘆了。詩人在夕陽映射的古原之上,看著盛開的鮮花,感嘆更多的則是自己的懷才不遇,空有一腔報國的熱忱而已。

夕陽和夕秀,兩個不同的意象,在詩中的寓意自然也就截然不同了。只是感覺有失原詩的自然之美。


黃土情愫


我們先看看晚唐詩人李商隱《登樂遊原》這首詩: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全詩如果沒有後面二句,恐怕也是平平之作,有了後二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才提升了詩的檔次,使全詩得以昇華。同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也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一直被人們推崇,尤其是老年人。但是在後世人們的生活中,人們多引用“夕陽無限好”前半句,而往往忽略了後半句“只是近黃昏。”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觸景生情的小詩。全詩可譯成:傍晚的時候,心情不好,驅車登上了古原。此時夕陽散射出來的光輝啊是這般的美好,只可惜天色己黃昏了。

現在再回到題主的題目中來回答題意,題目要求只改一個字,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意境截然不同。我思之再三,覺得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的“近”改成“為”。這樣,意境與原來截然不同了。可以理解為“夕陽為什麼這般美好?只是為了黃昏(才這般美好)”。寫到這裡,不知題主滿意否?如果朋友您有好的提議,不妨在評論區中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詩情小屋


改為夕陽無限好,只是已黃昏吧!

一個是近,一個是已,一個是還未到,一個是已經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