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

歷史思想家


從來都不是這樣。

乾隆一生只有三個嫡子,也就是老二老七與十二,結果都早死。

滿清歷來重視嫡長子,滿朝文武一直希望能夠立嫡,然而除了道光這個獨苗之外,歷代滿洲酋長都沒有機會立嫡。努爾哈赤幽死褚英,廢黜代善,兩個最大的嫡子都沒有機會。皇太極兩正妻無子。康熙只有廢太子胤礽是嫡。雍正嫡妻唯一兒子弘暉早喪。

因此乾隆對老二寄託希望,結果早死。乾隆悲痛甚至遷怒庶長子,斥責辱罵,庶長子永璜以後一直生活在陰影中,22歲就死。

皇七子,不到兩歲就死。

皇12子,24歲就死。

所以,乾隆後期在世可能參與奪嫡的兒子實際只有八、十一、十五(嘉慶)、十七(嘉慶同母弟)四個兒子。皇六子永瑢是出繼,已經不能算乾隆的兒子。

前面兩個實在不成氣,只能選相對正經一點的嘉慶。但是乾隆秘密冊封太子後還對嘉慶有些不滿意,曾乞求上天,說若自己冊封的嘉慶不合適當繼承人,請祖宗顯靈,帶走嘉慶。

而八、十一兩個皇子真不想當繼承人?

皇八子永璇愛書法,還有跛足,顯然不能擔任繼承人。十一子永瑆好藝術,甚至是與劉墉齊名的書法家,顯然為個人愛好投入太多,當然不可能成為繼承人。實際都是被嚇倒了,甘願做個富裕王爺而已。


四川達州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那是因為康熙孩子多,成年的孩子更多,據記載康熙有35個兒子,其中15個早殤,再加上皇太子胤礽被廢,儲位空懸,助長了皇子的野心,才出現了這種局面。

乾隆年間之所以傳位風平浪靜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秘密立儲制度

雍正帝即位後,由於自己經歷了“九龍奪嫡”這種慘烈的皇位爭奪戰,從中吸取教訓,因此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也就是說從此,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儲,直到自己駕崩之後,由誰來繼承皇位才真相大白。具體方法是:由皇帝親書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駕崩時,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由誰繼位。

乾隆子嗣選擇性少

乾隆有17個兒子沒錯,但是最後乾隆可以選擇的其實只有三個兒子。只能說乾隆真的是太能活了。

皇長子和皇三子都是二十多歲就去世了;

皇次子永璉也是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一出生就被秘密立儲,但是三歲就去世了;

皇四子永珹被乾隆過繼給了康熙的皇十二子胤裪;

皇五子永琪也就是還珠格格里邊的五阿哥,本來也很有機會的,但是英年早逝沒辦法;

皇六子永瑢被乾隆過繼給了康熙帝第二十一子胤禧;

皇八子永璇因為有腳疾,註定與皇位無緣

皇七子永琮,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都是年幼時候就夭折了。

皇十一子永璘是書法大家,本身對於皇位也沒有什麼想法,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皇十二子永璂也是二十多歲就去世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去世。

皇十五子也就是嘉慶皇帝了。

皇十七子永璘是嘉慶皇帝的親弟弟,這位算是奇葩,據野史記載,這位曾經公開說過自己對皇位沒有想法,哪位哥哥繼承皇位後,將和珅的腹地賜給自己就好了。

所以說最後,可供乾隆選擇的其實就三位,皇八子,十一子,和皇十五子,然而一個有腳疾,一個是藝術家,沒辦法,最後只能選擇嘉慶了。

生前傳位

乾隆傳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乾隆是生前傳位的,也就是說這會乾隆還沒死呢,而且大權在握,這種時候要是有皇子敢出來爭位,估計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說活得時間長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楓葉0829


乾隆皇帝一生都在向自己的偶像——祖父康熙皇帝學習。康熙皇帝武有平三藩、收臺灣,文有《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乾隆皇帝有十全武功和《四庫全書》。就連生育子嗣也有得比,康熙共生育皇子35人、皇女20人;乾隆共生育皇子17人、皇女10人。這是有清一代,生育能力最強的兩個帝王。

那為何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那麼激烈,到了乾隆時期卻風風平浪靜呢?原因有兩點:

1、制度已經確立

康熙晚年最大的錯誤就是對於皇位繼承人的猶豫,這才造成了後來的政治風波。由於他立太子較早,這讓後來的皇子都在覬覦太子之位,太子成了眾矢之的。康熙對於太子兩立兩廢,也顯示了康熙皇帝的苦惱。

早在雍正時期,就已經確立的秘密立儲的制度,這樣直接打消了很多皇子急於求成的念頭,也讓朝中的黨爭得到了抑制。到了乾隆時期,他當然遵從先皇留下的制度,進行秘密立儲。這樣省了很多麻煩。

2、選擇餘地很小

乾隆子嗣眾多,最喜歡的當然是孝賢皇后所生的兩個嫡子,他們也先後成了秘密立儲的人選,但是這兩位皇子都早早去世,令乾隆十分困擾,其後多年都沒有立儲的念頭。當他在再次立儲時,已經是乾隆三十八年了,這時的乾隆已經年過六旬。

但是很多人發現,這時的儲君已經不難猜了。其中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都已經相繼亡故。那麼還活著的呢?

十二阿哥,那拉皇后的嫡子,但因為乾隆對這位皇后深惡痛絕,十二阿哥早早就失去了繼承權;

四阿哥和六阿哥在此之前過繼給了履親王允裪和慎郡王允禧為孫;

八阿哥永璇,文采出眾,但一副紈絝子弟形象,且有腳疾,儀表欠佳;

十一阿哥永瑆,文藝天分更高,但過於柔弱,而且怪癖多,是歷史上有名的吝嗇鬼;

十七阿哥永璘,最不成器,為人輕佻,還喜歡出去尋花問柳,在乾隆朝一直是個貝勒的身份,可見不受皇帝待見;

那麼,就只有個十五阿哥永琰(登基後改名顒琰)還是挺不錯的,而朝野內外對於永琰承繼大統也是心知肚明瞭。

你想想,謎底早就解開了,還有啥呢?

乾隆之後的皇帝,大多數子嗣不算旺盛,加上秘密立儲制度的實行,後面的歷史中在也沒有出現因為爭皇位而造成的鬥爭。


黑水布衣


康熙年間出現的九子奪嫡事件,引起朝野振動,一時之間,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拉幫結派,打得頭破血流。康熙晚年也因為此事焦頭爛額,氣憤不已。最後作為勝出者的雍正,不管是以非法手段奪取的皇位,還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了皇位,總之在雍正看來,九子奪嫡的事件是不可以再次發生的。於是雍正在位時確立了秘密立儲制,就是不公佈下一任繼承人的名字,由皇帝寫好名字,悄悄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



乾隆自然也是跟隨父親的腳步,遵循秘密立儲制的。所以只要皇帝不說,是沒有人知道下一任皇位繼承人是誰的。乾隆與富察皇后感情甚篤,一心想立富察皇后的嫡子為繼承人。所以最初,乾隆立了皇次子永璉為自己的繼承人,然後永璉九歲早夭了。於是乾隆又立了富察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皇七子永琮為繼承人,可惜永琮兩歲的時候因感染天花也死了。這個時候,富察皇后鬱鬱寡歡,沒過多久也去世了。乾隆悲動欲絕,很久才慢慢走出來。



後來,乾隆又立了自己鐘意五阿哥永琪為繼承人。永琪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而且文武雙全,極其優秀。但天妒英才,五阿哥永琪也英年早逝。此時的乾隆生無可戀,便不再提立繼承人的事情。



到了晚年,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乾隆不得不再次將選定繼承人提上了日程。這時候,當時在世的皇子共有七人,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已出繼旁支為嗣,所以被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



其餘五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這五人中,皇十二子永璂的身分最高,他是乾隆帝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所生,當時十五歲。我們小時候看的《還珠格格》裡處處與小燕子和紫薇作對的皇后娘娘就是十二阿哥的母親。但是後來那拉氏皇后與乾隆發生了很大的矛盾,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然因為群臣苦諫未成事實,但此時的乾隆與那拉氏皇后已是貌合神離,那拉氏的皇后名分也是已名存實亡,沒過多久那拉氏皇后就去世了。乾隆因為那拉氏皇后而遷怒與十二阿哥永璂,所以他已不大可能被立為繼承人了。



皇八子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乾隆也不會考慮他。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較優,尤善書法,但乾隆帝對他的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也曾嚴厲申斥。而皇十七子永璘尚在襁褓之中,也不可能被選為繼承人。相比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在當時的諸皇子中,算是比較優秀的了。



如此看來,只能說是矮子裡拔大個了。若是富察皇后的兩個兒子沒死,或是五阿哥沒有英年早逝,也沒有永琰什麼事了。


三七的歷史書屋


康熙九子奪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祥,也讓我們看到了歷史上最殘酷的兄弟奪位大戲。但是乾隆傳位給嘉慶,卻沒有引起一絲的波瀾,這其中的巨大反差主要有以下原因。

圖:《雍正王朝》劇照

一、乾隆成年的兒子太少,競爭先天不足

康熙八歲即位,在位61年間,總共生了35個兒子,其中有20個都活到了成年。而乾隆呢,儘管壯年即位,在位也有60年,卻只有17個兒子,其中只有10個活到了成年。因此,有資格競爭皇位的人選,一下子少了一半,競爭自然不如康熙時激烈。

而乾隆一直活到了88歲,要想接他的班,光成年還不夠,還要活的更久一點。而在這10個兒子當中,活過30歲的只有六個,其中又有四阿哥永珹在乾隆四十二年過世,六阿哥永瑢在乾隆五十五年過世。

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璘四人,一直活到了乾隆去世。換言之,真正有機會繼承皇位的人,就出自這四人之中。

二、秘密立儲制度的創立,有效緩和了奪嫡鬥爭

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胤礽早早地被立為太子,這就形成了一個靶子,太子因此成為其他有意於皇位的皇子攻擊對象。

雍正即位後,有感於九子奪嫡的殘酷性,吸取了歷代圍繞預立太子發生的明爭暗鬥、傾軋不休

的教訓,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從此皇太子不再公開設立,而是通過秘密立儲,直到自己駕崩之後再宣佈皇位的繼承人。

圖:立儲的詔書,一份藏於正大光明匾額後,一份放皇帝身邊

這樣確實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紛爭,因為大家既不知道皇帝什麼時候立了皇儲,也不知道皇儲是誰,包括被立的皇儲本人。這樣沒有了明面上可以攻擊的對象,其他皇子也不會聯合起來反對太子,而是希望通過表現自己,讓皇帝可以將自己秘密立為皇儲。

乾隆自己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順利即位。等到乾隆想立太子時,也是遵從秘密立儲制度,他曾先後立了富察皇后所生的兩個嫡皇子為太子,只可惜都英年早逝,也讓乾隆陷入自我懷疑,輕易不敢再立皇儲。

此後,一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才將永琰立為皇儲。因為整件事情嚴格保密,大家都沒有察覺,也就沒有人上演奪嫡的戲碼。

三、永琰一枝獨秀

雖然是秘密立儲,但是為什麼偏偏選擇了永琰?主要是和其他阿哥相比,永琰表現一枝獨秀。

在上面分析的乾隆四個兒子中,八阿哥永璇沉溺酒色,性行乖戾,曾多次讓乾隆失望,自然不是儲君的合適人選;十一阿哥永瑆為人孝悌,但是柔而無斷,書生氣太重,不善於騎射,這讓一直很注重維護滿族人利益的乾隆很是不滿。

十七阿哥永璘,年齡太小,看不出能力,也不能確保能平安長大。於是,品學兼優的永琰就成了皇儲的不二人選。

直到乾隆六十年,永琰才被正式確立為皇太子,此時別的阿哥想興風作浪也來不及了,因為次年九月,乾隆就將皇位傳給了永琰,即為嘉慶帝。

圖:嘉慶帝

【我是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別忘了點贊加關注哦!謝謝您的支持!】


小熊貓看歷史


康熙朝晚期,在康熙皇帝諸位皇子之間爆發的“九子奪嫡”事件,因為持續時間之久、牽扯朝臣範圍之廣再加上由此引發的手足相殘、血腥清算,讓奪嫡勝出者——雍正皇帝揹負“弒兄、屠弟、好殺”罵名的同時,也讓後世見識了什麼叫“最是無情帝王家”。可作為“類祖不類父”的乾隆皇帝,一生共繁育皇子17位,非但沒有發生類似康熙朝的皇位爭奪事件,反而實現了清朝最為合法的乾嘉皇權更迭。

那麼,乾隆朝為何沒出現類似“九子奪嫡”的皇位爭奪事件?

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1、秘密立儲的有效遏制

雍正元年,充分見識了皇位爭奪事件引起的手足相殘,尤其是對自身皇權的嚴重挑戰和威脅後,雍正皇帝認為建儲一事,既不能明立也“不得不預為之計”,於是創設“秘密立儲”制度,遂成定製。

作為清代第一位因“秘密立儲”而受益的帝王,乾隆皇帝在乾隆元年七月,便“循用皇考成式,親書密旨,照前收藏”,早早地完成了建儲大事。不可否認,“秘密立儲”制度因為對皇儲人選的嚴格保密,讓朝臣無法正確選擇擁立對象,從而從根本上遏制皇子結交朝臣的可能性,將結黨奪嫡的出現概率,降至最低。

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乾隆皇帝召集諸王大臣九卿,“親書密旨,著總理事務王大臣、親看宮中總管太監、謹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先行打消了皇子們參與奪嫡的念頭。

乾隆三年,富察皇后嫡出皇子——愛新覺羅·永璉因病夭折,悲痛異常的乾隆皇帝將寫有永璉名字的傳位密詔公佈天下,雖然讓第一次“密立皇儲”失去了現實意義,但也讓天下朝臣乃至諸位皇子明白了乾隆皇帝選擇皇儲人選的一大原則,那就是“皇后所生、朕之嫡子”。雖然長子早夭,但富察皇后依然有著生育可能,其餘庶出的皇子也就沒有了繼位希望,只能等待著另一位嫡出皇子的降生。

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的第二子——愛新覺羅·永琮降生,在其餘皇子的奪嫡念頭徹底擊碎。但沒等乾隆皇帝將這位嫡出皇子的名字寫進秘密傳位詔書,永琮的早夭、富察皇后的崩逝,將乾隆皇帝寄希望於嫡出皇子的傳位打算徹底落空。就在諸位皇子終於找到奪嫡機會的時候,因富察皇后崩逝而性情大改的乾隆皇帝,在接連嚴懲了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後,再無皇子膽敢觸及乾隆皇帝的底線。

永琮薨逝之前和乾隆皇帝再次密立皇儲的三十八年以後,秘密立儲制度對於諸位皇子之間的奪嫡行為起到了根本上的制約和壓制,絕對程度上降低了奪嫡事件出現的可能。

2、對後宮妃嬪帶有政治目的的壓制

從永琮薨逝的乾隆十二年,到再次密立皇儲的乾隆三十八年之間的26年間,乃系乾隆帝諸位皇子最有可能發生奪嫡行為的時期。在永琮和富察皇后接連去世以後,乾隆皇帝也逐漸意識到了諸位皇子對大清皇位的覬覦之心,遂開始了卓有成效的遏制辦法。對後宮妃嬪帶有政治目的的恩寵有別,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富察皇后崩逝以後,在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直接干涉下,乾隆皇帝以嫻貴妃那拉氏乃“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將其晉封皇貴妃並攝六宮事,以備皇后晉位。那拉氏被確立皇后位分後,乾隆皇帝和其接連生育皇十二子永璂和皇十三子永璟,再次為乾隆帝傳位嫡出皇子帶來了希望,並一度中止了其餘皇子對皇位的覬覦。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和繼皇后那拉氏之間爆發了著名的“帝后矛盾”,那拉氏被“不廢而廢”,此時永璟已殤,永璂也受其母牽累,斷掉了繼位可能。可沒等諸位皇子發起奪嫡之爭,乾隆皇帝就將令貴妃魏佳氏晉封皇貴妃並攝六宮事,確立了後宮之主的地位。此時的魏佳氏雖有兩子早夭,但仍有一子永琰在世,也一定程度上斷絕了其餘皇子的奪嫡念頭。

從富察皇后到繼皇后,再到皇貴妃魏佳氏,乾隆皇帝的後宮之主始終沒出現缺位空檔,也就是說,在明確了想要傳位於嫡出皇子以後,乾隆皇帝利用後宮妃嬪的晉升保證了嫡出皇子的始終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奪嫡之爭出現的概率。

3、乾隆皇帝特有的皇位傳承安排

乾隆皇帝一生雖然育有17位皇子,但在乾隆三十八年之前,已有10位皇子或早夭、或病逝。除此之外,永璘年幼;永珹、永瑢出繼;永璂受母牽累;可供乾隆皇帝選擇的皇子也就只剩下了永瑆、永璇和永琰三位皇子。

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好,乾隆皇帝曾因此對其有過數次公開訓斥;永瑆,雖然堪稱一代文學大家,但其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讓乾隆皇帝很是反感。相比較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反倒成為了綜合得分最高的皇子,再加上其母魏佳氏在乾隆後宮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選擇皇十五子永琰為皇位繼承人,並非艱難選擇。

但是,乾隆三十八年的皇位繼承人選擇局面之所以如此順暢,並不是偶然造成,而是乾隆皇帝有別於康熙皇帝皇位傳承安排的必然結果。

乾隆朝的盛世景象讓乾隆皇帝再無令皇子參與政事,替自己分勞的必要。所以,乾隆皇帝並未讓諸位皇子過多的參與政事,從而杜絕了皇子和朝臣結黨的可能。乾隆一朝,僅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在出繼給宗親為子,失去繼位可能後,才開始參與部分閒散政事。正是因為乾隆皇帝對諸位皇子的有意疏忽,才讓他們失去了康熙帝諸位皇子獨當一面、才能卓越的奪嫡資本,從而從根本上杜絕了奪嫡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清實錄·高宗實錄》、《清史稿·列傳八·諸王七》、《愛新覺羅宗譜》


正說清代十二朝


首先我們分析下為什麼康熙會有九子奪嫡?

一是康熙太子立的時間太早,而康熙自己在位時間過長,61年...以致於太子當了30多年,長時間的戰戰兢兢容易導致心理失衡,也很難躲過兄弟們的明槍暗箭。

二是太子本身能力有問題,其他兄弟能力都還不錯。



其次我們說下為啥乾隆時期沒有發生?

一是秘密立儲制度,做的非常保密,皇子們無從爭起,大臣們也不會早早的站隊

二是乾隆活的太久,把自己兒子都熬死了13個,太牛逼了。加上乾隆對自己兒子一直有壓制,能力比不上康熙的兒子們。

歡迎大家討論分享


歷史中的真相


這個問題不能從皇子數量的因素去考慮,真要論皇子數量的話,康熙帝共有35個兒子啊,而乾隆帝只有17個皇子,還沒康熙帝的一半多呢。真正導致康熙、乾隆兩朝皇子爭鬥情況差別的是傳位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在康熙朝,太子胤礽經歷了兩次被立、被廢后,太子一位一直處於空缺狀態,眾皇子對太子位虎視眈眈,進而上演了所謂的“九子奪嫡”慘象。為防皇子們為了太子位繼續這樣爭鬥下去,康熙帝最後決定實行秘密立儲的制度。這樣一來,太子位已有人選,而且眾位皇子也都不知道到底誰才是太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皇子們的爭鬥,因為爭來爭去最終還是要服從康熙帝秘立的傳位詔書。這種秘立皇儲的做法在乾隆朝得到了沿用。

乾隆帝登基後,先是效仿過去漢人皇帝的做法,先後秘立結髮妻子孝純賢皇后的兩位兒子永璉和永琮為皇太子,但是這兩位太子都在被立之後的兩年內死去。更為悲劇的是在第二位太子永琮去世後一年,他的生母孝賢純皇后也因病去世,乾隆帝深愛這位結髮妻子,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再加上乾隆後來中意的太子人選“五阿哥”永琪也英年早逝,乾隆帝對立儲一事非常忌諱,而且也不準大臣們再提立儲一事。

可想而知當時乾隆帝的皇子們肯定也是戰戰兢兢,誰還敢強出頭去爭太子之位,這樣只會引起乾隆帝的反感。而且乾隆帝也是才用秘立皇儲的方式傳位,皇子們也沒有爭搶太子位的必要。此外,能活到乾隆晚年的皇子本來就只有四五個而已。


歷史守望者


康熙皇帝一生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是有史可考的子女最多的皇帝

康熙皇帝的35個兒子當中,活下來的24位中有9位皇子都參與了皇位的爭奪,還有15個兒子沒參與這一殘酷的繼承人爭奪戰。這十五個兒子的結局,總的來說都很好,除了夭折的和個別不受待見的,基本都能混個王爵。看來,只要安分守己,不去肖想皇權,還是能夠善終的。

九子奪嫡,清朝歷史上最慘烈的皇子之爭

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按年齡大小排序)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九個爭奪皇位的兒子中,康熙活著時,被終身圈禁的有兩位,大阿哥和二阿哥,被警告的有八阿哥和十三阿哥,也就是說9人中有4人,康熙公開給予處罰。最終雍正當上了帝王。三阿哥被雍正派去守皇陵,軟禁而死。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同屬於“八爺黨”,老八和老九,一個死於獄中,一個死於充軍途中,另兩位都遭軟禁。

儲位爭奪一直都是遊牧和漁獵部落的特色。

皇太極的上位也一樣充滿了血雨腥風。最早,努爾哈赤屬意於長子褚英,但褚英本人一方面功勳卓著,另一方面好酒貪杯,性格殘暴,最終,努爾哈赤廢除褚英,並處死,年僅36歲。在這之後,努爾哈赤屬意的是褚英的同母弟代善,四大貝勒之首。而代善虐待嶽託、碩託兩位前妻所生之子,還多次向努爾哈赤要求斬殺碩託,徹底激怒了努爾哈赤,並廢黜了其儲位。而在這之後,皇太極還逼死努爾哈赤遺孀太妃阿巴亥,逼退阿巴亥愛子多爾袞,這才最終登上帝位。最終皇太極暴斃於宮中,死得不明不白。

滿清早期的軍事貴族共治的制度有關。

滿清一開始只是個部落聯盟,各大貝勒、各大旗主之間本就是一種聯盟而不是絕對的上下級關係,所以才有了後世所稱的“八王議政”制度。這就要求選擇繼承人必須是一個比較強勢的太子。這種制度下,清給所有皇子以實權,或帶兵,或理政,希望所有皇子在實戰中歷練,選擇最好的那一個作為繼承人。這就是康熙朝嫡位之爭非常殘酷的真正原因。但隨著雍正秘密建儲制度的實施,雖然避免了皇子之間的帝位爭奪,但選擇出來的繼承人也一個比一個更加平庸。這也是滿清衰落的原因之一。

九個皇子——四大陣營,都有奪嫡實力

實力最雄厚的太子黨(後來的四爺黨):旗下包含四爺,十三爺。主要依靠叔公索額圖。太子徹底失勢後,形成四爺黨,十三爺力捧,九門提督隆科多,陝甘總督年羹堯等人是他的勢力範圍。

八爺黨排第二:旗下包括九爺,十爺,十四爺。背靠三朝元老佟國維,御史納蘭揆敘,刑部尚書阿爾松阿等人。

第三應該是長子黨:單幹。依靠姥爺納蘭明珠,吏部尚書餘國柱等人。

最次應屬三爺黨:單幹。皇子中的屌絲,糾集一幫如陳夢雷,李紱這樣的文人為他搖旗吶喊。

乾隆帝有六個兒子都不咋樣,矮子裡面拔搞高個,沒辦法,還是生的太少

乾隆帝這六個兒子每個都有特點和脾氣,而且都不太願意當皇帝:

五阿哥永琪,他本來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但是去世太早了,英年早逝。

六阿哥,這位阿哥一出生就過繼給了其他的皇室成員,不具備競爭皇位的權利。

八阿哥,天生殘疾,不能繼位。

十一阿哥,愛好書法,一心只有藝術創作,根本就沒有心思當皇帝。

十七阿哥,根本就沒有當皇帝的野心,當個王爺就心滿意足了。

就只剩下十五阿哥勉強符合當皇帝的條件,於是便順利的坐上了皇位,所以乾隆末年沒有發生奪嫡之亂,嘉慶也順利的當上了皇帝。


天使飛翔11111


想接乾隆的班,第一點不要求你多聰明多賢明,首先得身體好活得久。

乾隆活了88歲,他有17個兒子,其中13個都沒活過他,比他先死,最後只剩下4個。

乾隆還是個非常貪戀皇位,權利慾望非常強的人,當太上皇的三年也是牢牢把持權利,已經繼位的嘉慶完全就是個擺設。他也絲毫沒有提前下崗的想法。

提前物色的幾個表現好的都沒活過他,死了又得重新選。皇子們自己私下搶的再歡也沒用,他爹不退位一切都白搭。除非學李世民勸他爹提前下崗。

熬到最後只有四個候選的,結果這四個兒子中:

八阿哥永璇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還被乾隆公開訓斥過。

十一阿哥永瑆風評更差,劣跡斑斑,被乾隆訓過很多次屢教不改。

最小的十七阿哥永璘作為小兒子最受寵愛,但是整天遊手好閒,惹是生非的。

最後就剩一個十五阿哥永琰風評還可以了,你讓乾隆怎麼選,他也很無奈啊。

所以說嘉慶這位置來的沒啥壓力,真沒人跟他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