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要求老师与学生同时考试,并与学生试卷一起电脑阅卷,大会公布分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

有心栽柳人


老师与学生一起考试,从应试心理上来说有一定作用,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思考,则百害而无一利

查阅了网络,江苏一所学校,让老师与学生同题测试,“真刀实枪”检阅老师水平。(见下图)

让老师与学生同时考试,然后一起阅卷,这种方式,并非是现在才开始,多年前,三水三心所在的学校就曾经推行过(只是那个时候不是电脑阅卷)。

对于任何事情,我们不能先入为主的反对,而是要客观冷静的来分析,其实,热和决策,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我们要在对利弊的分析中,选择利大于弊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一,师生一起考试,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我们不少人反对师生一起考试,李煜哦就是增建了老师的负担,事实上,跟学生一起来做试卷,一起考试,主要好处有如下几点:

一是对考点有更明确的掌握。

我们经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老师要让学生服气,那还得拿出一些真材实料。三水三心刚做老师的时候,就有学生向我挑战。我立即能用事实去证明,我做他的老师,那是绰绰有余的!从此,学生对我敬佩有加.

二是能让老师真实感受考生的心理状态。

在某种程度上,考试既是考知识,还是考心理。在考试的状态下做一遍试卷,和在很轻松的状态下,甚至可以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做试卷的状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有了这种体验,对于教师的教学,是有好处的——既关注知识本身,又关注心理状态啊!

三是刺激教师不断学习。

有些老师到了工作岗位上,就不愿意学习了。有人就说,现在教育一个怪象,就是一批不愿意读书学习的老师,要求一批学生去读书学习。这个说法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极个别教师的状态。

二,师生一道考试,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

但要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考试,一起阅卷,从管理学的角度,却必须考虑教师的感受。我们有些学校,什么都不分析,理由也不说,直接下命令,谁会听你的?

老师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这样要求啊!三水三心年青的时候,学校要求老师和学生一起考试,我当时很“牛”啊,站起来就说,那校长、副校长、主任们,是否也要参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年龄大一些,反应也相对要慢一些,在做试卷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疏漏。

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估计,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要面子的人了——万一考不过学生,那多丢脸?所以,带着这样的心里负担,老师(除非是年轻教师),大多就会反对,本来就反对,你说,从管理的角度,是不是加重了干群之间的不和谐?

2005年,也是在江苏,邳州一中学让师生同场考试,就有老师摔笔离场。

记者了解到,在1月29日上午进行的语文考试中,参考老师大多被安排在考场后面座位,与普通学生没有差别。考试开始后,老师们纷纷在考卷上答题,但是大部分老师不愿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有10多名老师交了空白答题卡。

三,换一种方式,或许效果更佳

其实,作为管理者,要永远记住一点,最好的管理是示范,要想让老师跟学生一起参加考试,那么,从校长开始,你能不能首先站出来,和学生一起考?副校长、中层干部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有些时候,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是完全可以换一些方式的。比如,考语文的时候,把语文老师集中起来,在一个考室,规定时间,完成试卷,马上改卷——老师们自己一边改,一边就会反思的。老师,爱面子,在任何时候都是的。真正考得很差的,还不用校长出面,老师自己就受不了!

其实,有些时候,会做并不一定会讲,会讲并不一定会做,老师所需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把自己掌握的和自己通过学习(包括查阅资料)掌握的知识,用学生能欧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讲给学生——真正做题做得好、讲又讲的好的,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都不是老师!

作为领导,真的连这一点都不明白?


三水三心


某校要求老师与学生同时考试,并与学生试卷一起电脑阅卷,大会公布分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这是不是我们学校老师提出来的?因为它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学校。

1.我所在的是公立示范性高中,十多年前,学校就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学生的期末考试和高三一模考试。严格改卷,分数都会公布,没考好的教师还会被校领导约谈。那时候还年轻,也没有多想学校怎么要求就怎么做呗,每年老老实实的参加考试。好不容易熬过了35岁,去年,学校又把参加考试的年龄提高到40岁。老师们意见非常大,但是如果不参加考试的话,又会影响到自己的年底考核,所以,虽然满腹牢骚,可是还是得考的。考试的时间和考试的形式和学生差不多,单人单桌,由教学处老师负责监考。我们也算是全市为数不多的要求老师参加考试的学校,其他学校的同行得知,我校的这项规定觉可思议。


2. 让老师参加学生考试的初衷是为了让老师保持良好的做题,感觉和对试题的敏感度。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来说,每天做题是常态的工作。尤其是刚刚工作的年轻教师,多做高考题,才能把握高考的重难点,发现考试题型变化的新动向,更深的领悟,高考的方向,对命题和预测有很大的帮助。工作前五年的老师参加考试,是很有必要的。

3.为什么这种师生统考的操作被大多数的老师普遍吐槽,大多数无疾而终呢?因为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教的好不一定能考的好!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考试除了有扎实的知识以外,还是需要训练的。以我自己为例,40岁参加考试,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精神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审题慢,做着做着就感觉思绪已经飘到其他地方,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根本没办法和天天训练的学生们相比,这样的考试意义何在呢?如果成绩出来没有学生的好,老师心里很难受,有一种被扒光了衣服示众的羞耻感。说实话,现在多数老师都处于亚健康或者病态,作为学校领导来说,应该给老师更多的关怀,而不是施加更多的压力。要搞清楚教学和考试完全是两码事!


4.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老师和学生的投入度,也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个压力大、文化氛围差,领导像监工一样的环境下工作,不可能激发出教师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之情,对教育工作也是弊大于利。所以我坚决反对30岁以上的教师参加考试!

我是伊沅二次方,用妈妈和教师的双重眼光看教育更多教育资讯,请关注我。


伊沅二次方


某校要求老师与学生同时考试,并与学生试卷一起电脑阅卷,大会公布分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相当搞笑。这个学校的领导把学校管理当作过家家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们暂且不管老师能不能考好,我们单看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

老师考好了,能说明什么?

能说明老师教学质量很好吗?老师的教学质量跟他的用心程度、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跟他能不能把卷子做到好没有关系。能把卷子做到满分的未必就是好老师,教学质量未必就好。一个品行皆差,吊儿郎当的老师也有可能把卷子做到满分,但他的教学质量却令人堪忧。

所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老师一起考试并大会公布成绩,没有什么作用。



老师考不过学生,又能怎样?

假如老师成绩不如学生,结果又能如何?让学生来教吗?还是把老师辞退换人?这些都做不到,那么就只剩下一个结果:羞辱老师。这样有意义吗?

跟提高教学质量没什么相关,又没有意义的事情,学校何苦去做呢?难道只是为了为难老师?

我不反对老师去做卷子,而且老师本来就会去做。但很反对这种“与学生同考,大会公布”的形式。学生的成绩都不能随便公布,学校这是要置老师于什么地步呢?

也有人说,能做得比学生好怕什么。这就逻辑混乱了。能不能做好跟可不可以公布、需不需要公布是两回事,要不然为什么教育局不规定学生考试“90分以下的不能公布成绩”?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留言沟通。感谢🙏阅读!


启智优学


有人说:同批同考,手段高妙!

也有人说:同批同考,纯属胡闹!

我本人并不赞成这种管理方式,但是我自己却是这种管理制度的受益者。貌似有点矛盾。

我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我很清楚,绝大部分老师是抵触的。

1.可能会对部分老教师造成感情上的伤害

有些年龄比较大的老师认为,岁月不饶人,年龄大造成的生理原因,比如:记忆力降低,思维速度慢,反应比较迟钝等,会导致老师在与学生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可能成绩会不尽如意,丢脸事小,让学生,领导看轻自己事大。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情况,领导如果不能理性看待,或者灵活执行师生同考制度,势必会对老教师造成伤害。

2.与有些老师的认知存在冲突

有些老师认为,那些优秀的运动员,他们的教练的运动水平就未必高于自己的弟子。马俊仁能跑过王军霞吗?显然不能。

老师们已经习惯于从答案反推过程,能够让学生理解答案的推导过程,掌握答案归纳的方法,就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没必要以考试的方式,考查老师们的解题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老师的解题能力与教学成绩可能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当然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个人认为,老师的解题能力一般,要想出成绩,也是可能的,那就必须要有极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练习过程、纠错过程管理的相当严格。

当然这部分老师自己的解题能力未必不强,只是理念不同产生而抵触情绪。

3.部分教师认为这是领导“出幺蛾子”,有意识地难为老师,有歧视教师之嫌。

师生同考同批,把老师降低到与学生同等地位,把老师当作学生一样管理,感情上接受不了。

另外,按照规定,领导也要兼课,也要承担教学任务,那么,领导们为什么可以不参加师生同考?显然,官本位思维凸显,令教师很反感。

4,也有极少数教师,确实存在解题能力不强的问题,自然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展示出来,抵触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大多数老师会坦然面对,因为他们很自信,也都有相当好的专业水平,小小考试算什么?颇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大将风度。

应该说,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手段,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学成绩。初心是好的,但是操作方式要科学,要人性化。

我所在的学校至今还在延续这种模式,十多年了,逐步完善,目前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不用参加考试,取得高级职称的不强迫参加(理论上要求参加,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高级教师不参加),成绩不公布,试卷自己到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办公室去取,批卷由备课组长交叉批改。这样一来,参加考试的老师,只要不是解题能力很差,一般分数都不会很难看。当然,考试分数不达标的,取试卷时,领导与其的对话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我说我是这种制度的得益者,是因为,原来因为一些不可言说的原因,我一直处于“低谷”状态,但是,实行这种考试制度后,我是全校唯一的100%获奖的老师,考试成绩一直排在本学科前列,后来,我就成了常年在高三把关备考的骨干教师了。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老师和学生一同参加5考试,然后一起电脑阅卷,到时候同学生的分数一起公布出来,看看是学生考的好还是老师考的好。

按照理论来说,老师比学生更加熟悉考试题目,也更能参透题目中的套路,所以理应比学生考的更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我高三的时候,学校就这样子实施过,一个年级中,除了出题的老师不用考以外,各个科目的任课老师与学生一同进行考试。


到了出成绩的时候,考的最好的并不全都是任课老师,有不少学生的分数都在老师之上,甚至有些老师才勉强能够考及格。纷纷抱怨说出题的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出题的老师站出来说“题目都符合教学大纲,并未超纲”。

想到有些任课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批评我们说这也不懂那也不懂,现在到他们来考试,终于体会到了被试卷支配的恐惧了吧。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还真的以为我们学生很轻松。

理应能够考的比学生好的,为什么会落后于学生呢?个人感觉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老师对于此次的考试不放心上,只是随便应付了事。有一些老师认为与学生一起考试,有损老师的威严,觉得是学校领导故意刁难老师。就像是你一个大人让去和小孩子玩过家家游戏,有一种侮辱的意味,所以对考试就会有一种抗拒的心理,随便考应付一下。


第二个原因是老师有心无力。老师的日常不仅仅是教书上课而已,也会有一堆事情要处理。像我们学校经常就是一天两三个会议,一些小事也要开会,搞半天也得不出来一个结果,效率极其低。还有一些老师忙着做科研,写论文,评职称。这些事情下来把一天的时间都挤满了,严重的还影响到了上课的时间。

举个例子,我的数学是学校的教务处副主任,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但是上课的水平真的不敢恭维。上课给我们讲题一窍不通,中等难度的题目还要看答案解析才能够讲的出来。试卷后面的大题就直接不讲,因为他不懂,还跟我们说没必要讲,把前面的题目搞明白就可以了。后面的题太深奥,讲了你们也做不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升到了教务处主任的位置。

第三种是有一些老师本身就是混水摸鱼的,自身的水平就不高。这一种的情况就很少,但每个学校都会存在一两个。可能是新来的老师缺乏教学的经验又或者是招进来的时候程序有问题,他们是老师中吊车尾的存在。

那么让老师和学生一同考试,然后公布成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吗?帮助自然是有的。因为老师亲自参加考试以后,能够更为彻底的了解题目的难度,题目的考点,和学生一起感同身受,这对于以后的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也能够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但是为什么不全面推广呢?因为之前说过了,这种方式有些老师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抗拒参加考试。我们学校只搞过一次就不搞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并且大会上公布成绩就更加不可取了,如果老师考的不是很好,定然会被学生取笑,老师以后上课可能就很困难了。况且教育部严禁学生公布学生考试成绩,顶风作案真的可以吗?


大三老学长


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或者极少)状元的老师。老师一般是考不过学生的。真实的经历,某中学民办教师,数学己教13年,优秀学生也有一大批。1986年,上级有政策,民办教师要全部转化,合条件的转正,不合条件的辞退,大部分被送去学校读书,拿学历再转正。而招民办教师有专用招生指标,参加当年中考,也就是跟自己教的初三学生同时参考,同样的试卷,入学后被称为“民师班”。这位仁兄考出来的数学分是73分(120分的卷面总分),而他的学生有一半多超过了这个分,最高的考了116分。语文也一样,有一位老民办,己教了10年初中语文,结果跟学生一同参加中考,考得36分,而他的学生三分之二超过了这个分数,最高考了99分(120分卷)。呵呵,这不奇怪的,如果你去随机找一个大学教授,甚至是博士生导师,或者找个中科院院士,让他去参加中考,一般是考不上一所名牌高中的,考名牌大学就更不要想考上了。不信,可以试,如果我输了,我愿去再参加一次高考。


用户94008563180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年年带高三毕业班的,说实话,我真不怕考试,学生的试卷要求一个半小时做完,我监考的时候经常无聊做他们的卷子,一般半小时肯定能做完,遇到非常难的卷子也就是40分钟而已!

记得有句话,不要拿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真的不小小瞧老师们。当然不排除个别老师的业务水平不行,那一般也是少数。

学校用这种方法,只是在逼老师们,教师这个职业是良心活,同样的知识点讲的用心和不用心效果差距很大。如果一个学校把老师当学生管,当孩子管来恶心老师,老师即使考试可以考一百分,也未必会用心去讲课。想要提高教学成绩,还是要多提高老师们的积极性,老师们要求的不多,工资是不可能涨的,但是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对老师起码的尊重得有吧!


物理老酒


80年代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数学特别难,后来统计平均分数不到60分,可偏偏我同班同学考了114分,那时是要估分填写高考志愿的,压轴的20分题目我们学校数学组老师解答不出,最后只好问我们班这个学霸,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吗?不能。所以,这个学校要求老师和学生一同考试,是在赚嘘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老师的反应能力可能不如学生。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先生一语道出真谛。有一次我和读初三的儿子同时做一份60分钟的物理试卷,题量较大,我就没比得赢,但可以肯定他的物理知识和我不是一个级别。

老师尤其是年纪大的老师,反应能力不如学生,这不足为奇,一道复杂的题目,老师要审题很久,数字计算方面老师也可能出错,卷面分数低于学生,一点也不奇怪。



老师和学生目的不同,和学生同堂考试没有任何意义。

老师重在教学,教学的重心在于教授学生知识点和应用技巧,但对知识的应用方式千变万化,教师上课之前,一定会有仔细的备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可能的听得懂。学生的目的是学,其应试能力可能强于老师,同时考试,老师考不过学生,可能还不是小概率事件。其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仅仅凭借卷面分数能说明老师不如学生吗?能说明老师没有认真施教吗?显然没有任何依据。



那么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无非是想别出心裁,搞点不一样的东西,赚取眼球。对实际教学没有意义的事情,作为管理者,还是少来点花架子为好。


教育至上


我是支持老师与学生同时考试,并与学生一起阅卷的。并且认为,这种方法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真的是太了解教师了,有些老师在学生面前,讲得头头是道,那是因为每个老师都有参考书,特别是在讲一些题的时候,一般很多老师都是会自己思考后做一遍,但是确实有老师就是照着参考答案来讲的。

这里我讲一个真实的例子。

这是以前的一个校长讲的事情,有一次校长到各班教室外面去转转,结果就走到了一个老师所上的班级,因为这个班上课有点乱哄哄的,所以,校长就在教室外面站了一会儿。

这时正在上课的是一名数学老师,而这名数学老师又刚好在讲一道例题,校长看了一会儿以后发现,这名数学老师在讲这道题的计算步骤的时候,手里面是拿着课本的,他是边看边讲,按理来说这也正常,但是他是看一步讲一步,连每一步写在黑板上都是照着课本上面来写的。

这就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这名数学老师对于这道题他是完全没有理解,也不会做的。试想一下,一个老师给学生讲题,自己都没有搞懂,照着课本上的解题步骤来讲,那学生能听得懂吗,教学的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特别是一些文科科目上,确实就有少部分老师是照书来念的,包括讲题的时候,也是照书来讲,可能很多内容自己也没记住,很多题自己也没思考,可能也不做。

所以,如果让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考试,那么就会促使各位老师,去更全面的记忆和理解自己所教科目的内容,也会更加积极的思考,书本和练习上出现的每一道练习。这种方法自然就督促了老师们,自觉不自觉的去提高自己,慢慢的,教学质量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另外我还想再讲一个老师考试的真实事例。

前不久,有一位朋友去参加了一个选调考试,而这个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套中考题。他考完以后回来我就问他考得怎么样,他跟我说:别提了,试卷没做完,写作文费了点时间。后来我就开玩笑说他:你以前怎么骂学生的,学生考试没做完的时候你肯定骂得特厉害吧。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会去批评和指责学生,这个地方粗心,那个地方不认真,或者说整个时间没有把握好。但是如果真的是我们自己去考的话,会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又应该怎样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师也跟学生一起参加考试,并且和学生一样批改出来。这样可能会更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就更容易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了。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绝对是会有促进作用的。

甚至我还觉得,如果老师跟学生一起考试的话,还可能会激励一些学生更努力,更认真的学习,在考试中也会更认真更仔细的去答题。因为一般老师也不参加考试,要是学生知道老师跟他们一起考,一些学生可能也会产生一种要和老师比一比的想法,这也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所以,如果认同这种方法的话,我觉得是可以一试的,应该只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可能拉低教学质量。

当然,有一部分老师应该是不认同这种方法,在这里我就想说,老师与学生一起考试,有什么不可以,又有什么不敢的呢?


大P老师地理课堂


个人觉得这是很愚蠢的方式,我们县高中考上了不少清北,老师很多都是我高中同学,当年也就考上了普通二本甚至大专。敢说考上的学生除了自身努力外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没有关系?学生能考上清北老师必须也能考上?这种逻辑作出这种决定的人其实是不懂教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