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用老家话称呼“外婆”?

和谐幸福晓路


外婆的母亲:婆帝太(见过,寿命95岁)

外婆的父亲:不知道,没见过

外婆:婆帝,外公:公帝(都健在)

舅舅:舅父,舅母:舅母

妈妈的姐姐:姨母

妈妈的妹妹:姨娘

奶奶的母亲:阿太(见过,寿命99岁)

奶奶的父亲:太公(没见过)

爷爷的父亲:太公(没见过)

爷爷的母亲:阿太(见过,寿命109岁)

爷爷的父亲:太公(没见过)

奶奶:嫲,爷爷:阿公(都健在)

爷爷的兄弟:*公(二公如今95健在)

叔叔:叔,伯父:父

爸爸的姐姐:姑母

爸爸的妹妹:姑姐

外公外婆如今快90了,祝他们福如东海!

爷爷奶奶如今快90了,祝他们寿比南山!

我已经35了😁接受不了,在老一辈面前有时还撒一下娇,感觉心态还停留在了20来岁,觉得还很年轻,可现实却要奔四了,即将步入中年😒😒😒😒

如今女儿5岁,儿子3岁,几位老人家对他们喜欢得不得了


我才是真正的乔峰


我是广西人,外婆我们会亲切的称她为“阿婆”,外公还是会叫外公,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这么叫,妈妈说这样叫才亲。

说到阿婆,又勾起了我对她的回忆,从小阿婆就对我们很好,每次回去都会做好吃的等着我们,记得很小的时候,在阿婆家门口种有一颗很大的柿子树,每到结果的时候,都能吃到很甜的柿子,那是童年的味道,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吃过这么甜的柿子了。

阿婆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随着年纪的增长,后背开始慢慢的驼了,晚上没法仰着睡,都要侧着身子,但是她还要干农活,直到做不动为止,和外公一样,都属于他们自己说的“劳碌命”,停不下来,让他们休息,他们说不干活难受。

我们家离阿婆家很近,小时候骑自行车半小时左右,每次逢年过节都会回趟阿婆家,后来外出求学到参加工作之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只要每次回去,她都很开心。

阿婆在世的最后一年,因为心肺功能不好,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家门口晒晒太阳。所以每次回家,都会看到她坐在家门口的一张小板凳上,那个画面,好像定格在那里一般。

阿婆一生养大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过得很辛苦,但是我一直记得她脸上的笑容,她不会对我们诉苦,打电话回去的时候,也都会说一切都好。

现在,在另一个世界的阿婆,我也希望,她开心的笑着,一切都好。


sinly慢读漫思


北方一般是称呼为lǎo lao。比如东北,西北,京津、河北,河南,山西,甘肃,山东等地,南方人称呼为外婆,比如江浙一带,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北方的回族也有的地区称呼姥姥为老娘。

正式的文字表述为外祖母。

粤语区,主要是广州、港澳、新家婆等地称外祖父母为公公、婆婆。

闽南语不论是祖父母还是外祖父母都称阿公、阿嬷(也可较专一地称外公、外嬷)。





玖子岩


在广东,讲白话的土著对妈妈的父母称呼:粤语外婆外公↣亚婆、亚公。

外婆一般叫亚婆(po4)、婆(po4)婆(po1);外公一般叫亚公、公(gung4)公(gung1)

孩子们对自已父母称呼:粤语爸爸妈妈↣老豆、老姆。



拦不住刨根问底


我是定西人。这里地方话叫外婆《外奶》



冰心文化传媒站长


大部分地方叫姥姥!



正能量说事85770629


外婆,姥娘,姥姥



深圳九妹


在东北称呼外婆为“姥姥。”称呼外公为“姥爷”。

有些幼童分不请姥姥和姥爷,往往将姥姥称为“小姥”,将姥爷称为“大姥”。

成年人也会称姥爷的嫂子为“大姥”。

在东北,“去你姥姥的”是骂人的话。类似于“滚犊子!”

“他姥姥的!”也是骂人的话,没有特定的词可以形容,是生气的时侯表达愤怒或者不满的语气词。

一个人不受人喜爱,往往称之“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在东北,说“外婆”大家也都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很少有人这样称呼。


盘锦阳哥


四川巴中称呼 外爷——外爷 外婆——外婆 后者“外”读(卫) 爷爷——爷爷 奶奶——婆婆 爸爸——老汉儿 妈妈——妈,娘 → 统称妈老汉儿 大姑——大大 小姑——幺幺 小叔——满满(一声),幺爹 阿姨——大婶子,姨姨 干爹、干娘——宝爹、宝娘 祖父——祖爷 祖母——祖婆 →统称祖祖 非亲兄弟年长的大哥——哥老倌,哥子 小孩子——滋滋娃儿,咩娃儿 老婆——婆娘 老公——主佬


巴中彬子


河南洛阳的,我们老家叫外婆就一个字,婆,小时候跟着妈妈经常去俺婆家,如今外婆已经离开我们了,怀念老家,怀念童年,怀念那个80年代的小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