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一般老人活到多少岁就可以给他做寿(做寿就是摆生日酒席)?

東沐霖


皖北一带一般是在这几个年龄为老人庆寿。

从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皖北给老人过寿的习惯似乎和其他地方不同。一株吊兰曾经远赴扬州为人庆寿,说是庆寿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名称是叫“XX岁生日宴”。

皖北这地庆寿主要是给自己的老人。习惯上有这样几个年龄段:六十六、七十三、八十、九十大寿等。像《林海雪原》里面描写的座山雕过六十岁大寿,在我们这是不存在的,过寿的日子还特别定在除夕夜,还必须用一百只鸡。试想,如果不是这么一个巧合的日子,要想打下威虎山恐怕还是要再费上一番劲的。

(革命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 剧照)


为老人过寿的的时间大都是选择在春节前后,选择在这样的时间段主要是因为是农闲,现在的主要原因则是外出的人这是也都回来的差不多了,毕竟,庆寿也是一种喜事,人多要更热闹一些。咱普通老百姓办的红喜事啥的,不就是图个热闹吗?


多说一些。给老人过寿的本意主要是庆贺一下,不是有句老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吗?一大家子人借此机会,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但渐渐地为老人庆寿变了味,本来是自家的事,竟然变成了“广撒英雄帖”,不但把自己的亲朋好友请来,有的人甚至连点头之交也要邀请,其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四个字“借机敛财”。

不再多说了!


一株吊兰


在我们这老人做寿一般都是从六十开始的。听老一辈人讲,正当年做寿会折寿的。

在我们村里,一般都是有了三代人,且过了六十才过寿的。但是正岁上是不过寿的,一般都是提前过。就比如八十大寿,过寿那年就是七十九。而且,我们这还有几个讲究。

1、七十三,八十四不过寿。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所以,我们这这两个岁数时都是不过寿的。等过了这两个坎后,会在寿星下个生日时,好好庆祝一番。

2、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特别是父亲六十六大寿时,闺女玩切一块上好五花肉,给父亲去过寿。用这五花肉给父亲包六十六个饺子,这顿饭必须把这六十六个饺子吃完。

3、婆婆六十三,要穿媳妇一双鞋。在婆婆六十三岁这年,过不过寿,媳妇都应该给婆婆买双鞋。这个习俗还是挺老一辈人讲的,现在基本就没人知道了。

我记得当初我太婆婆给我讲了好多过寿的禁忌,但是时间太久了。我都给忘记了,现在知道的也就这些了。

给老人过寿,只是为了表达一下我们的孝心。可是孝顺父母并不是只在父母生日那天。平时多陪陪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阳光路上的行者


我们那边现在要80才摆酒。做寿50就开始做了,子女给父母钱,或者给父母买大件的东西。以前有人做生日酒,被人说为了收礼钱。后来就没有人怎么办了,也有人说做了寿酒会被阎王爷知道了年龄,会被叫下去的,哈哈这个带有迷信的说法,但到了80岁,90岁子女有能力的就会给办,做寿酒不收礼钱,图喜庆热闹。有的人会买一些牛奶水果意思探望,有的买个烟花炮竹。大部分人不办毕竟办一次花好几万,也不是每个人家都可以承受的。家里有个老祖宗,是子孙后代的福气。前年奶奶80办了一次生日酒,拍了一张全家福,真的难得,一家人聚一起不容易。


时光你慢慢走Lhz


农村老人做寿的年令,一般是60岁,66岁,73岁,80岁四个年令。至于哪个年令段儿女摆酒祝寿,则因人而异。

六十岁是花甲,旧社会有钱人家的儿女摆酒祝寿的多。现在60岁摆酒祝寿的少了。这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虽然国家老年法规定60岁为老年人,但现在60岁的老年身体都好,别人感觉他不老,自己也感觉还很年轻,60岁摆酒祝寿感觉很早,所以,现在60岁摆酒祝寿的少多了。

66岁这个年令段摆酒祝寿的比较多。因为66岁的老人,老年特征基本都显现出来了,如头发花白,脸上皱纹也多了。儿女也感觉到老人确实老了,应该给老人过生日摆酒祝寿了。于是大摆酒席,宴请亲友,给老人祝寿。一般来说,66岁摆酒祝寿的比较多。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这是老话,现在生活好了,老人活到70多岁一点也不稀奇。如果老人66岁没过生日的话,70岁这个年令段,就应该过生日了。这个年令段过生日祝寿,有的安排在70岁生日这天,很多人安排在73岁生日这天。因为民间有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闫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73岁是老人的一道坎。摆酒祝寿,意为老人身体很健康,不怕这道坎。但70岁这个年令段过生日,一般都是小范围摆酒祝寿,只办几桌洒席。

80岁大寿是要庆祝的。因为老人活到80多,很不容易。有条件的讲究人家的儿女,要为老人大摆酒席庆寿。父母都健在的,更为隆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热闹一番,既表示儿女孝顺,又是对老人尊重。

咱们国家大,人口多,各地习俗不一样。上述见闻,仅供参考。


珲春徐飞768


80岁的时候给老爹办一次这个大寿!给他办大寿的时候,一定要办的很简朴。绝对不允许铺张浪费,铺张浪费,就是消耗老年人的福报。

帮助他积累福报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他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以他的名义去放生,斋僧的意思,就到四月礼供养寺院里边儿的师父。

拿出钱财和物资去帮助困难户。这些活动的看上去挺简单的,其实是帮助老年人积累了大福报。

太多的享受的就是消耗福报。人得适当的吃点儿苦去付出,这就是积累福报。

我们爱爸爸妈妈,我们就尽量少给他铺张浪费,举办这个大生日的酒会,每一次办这样的酒会呢,消耗的钱财的都记在了老年人的福报的账户中。有人家办生日酒宴的100几十桌上百说,你想这一次就会下来,老年人的消耗掉多大的福报哇,他有没有那么多的福报可以供补偿这样的消费呀?你不要觉得你有钱,你就可以随意乱花,这是不可以的。当你把这福报都消耗掉了以后,附近呗,那样是不是就会得病啊?寿命是不是会减少啊?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老年人要活的简单,别整的太复杂。我们每一次促每一刻都去考虑如何的帮助老年人积累福报。为他们培植福报,我们要做最优秀的儿女,最孝顺的儿女。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你就知道怎么样去给老年人办这个寿诞了。










东北向前


中国老人一般在60岁就算老人了。老人过60岁叫过花甲之年,子,孙,要孝敬老人,以为是长寿了,要吃长寿面,老人在这一天是最光彩一天。到了70岁叫过(下甲子),同样要吃长寿面,轰轰烈烈给孝敬老人,搞得老人高高兴兴。到了80就不能做,中国有一个俗语。长寿不讲长寿叫吃竹鞭笋。意思就是竹子很长很长。只能做79岁。不能轰轰烈烈。只能孝敬孝顺。祝贺一下就行了。这就是中国民族民间民俗。过去80岁就算长寿老人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80岁老人,不算老,都有90岁,近100岁,老人身体都好得很。所以一个好政策的国家。中国的百姓幸福指数高了好几倍。希望中国这些老人越来越健康,越来越长寿。


用户江南好风光


这个问题还真是有讲究的。

在我们这乡下有这么句老话叫做‘’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做庆‘’,意思是说,父亲尚在,儿子就不要在面前留着代表资格老历的长胡须,母亲在就不给儿子做生日庆贺;如果有违这句老话就是对父母的不敬,非孝子所为,中国人以前是很讲孝道的。

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句老话了,以致自我乱套,但许多有良好家教修养的人还是尊从着这一原则,即使自已的名声地位高过父母,也不在父亲面前蓄着长胡须,在母亲面前越过母亲让人闹腾着给自已做寿,这是对生养了自已父母的孝敬,也是对自已的自律。

老家有位去世还不到十年的老教书先生,由于平时作风正派,执教几十年谦虚敬业,教岀的学生己遍布各行业很有成就,受人尊重,在他临退休的前一年许多亲友认为他快退休,年龄资历也该承受得起了,于是忘了他母亲尚在,在他不知的情况下带上礼物去给他做寿庆,这事要是他早知道他会坚决拒绝,但在不知的情况下已经来了怎么办?总不能不招待辞退伤人面子。‘

于是他当着客人的面在堂屋摆上桌子.把客人送的礼品摆桌上.再把白发老母扶上首坐定.给母親深深瞌了个头.把礼品全交给了母親.然后回身再给来给他庆贺生日的亲友瞌了个头表示感谢,再酒席招待。

他的这一举动一时传为孝道佳话,你以为如何呢?


牧牛老叟


农村人摆寿酒寿宴,各地风俗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做“大数",如59岁69岁79岁89岁等。有的地方做"齐头",如60、70、80、90岁等。我地区是做"出一"的,即61岁、71岁、81岁、91岁等。以男性为例,一般第一次摆寿酒是庆祝31岁生日,代表人已进入"而立”阶段。第二次摆寿酒是61岁,代表已进入"老人"阶段。71岁81岁的人,有条件的可大摆宴席,宴请兄弟叔侄,舅姑姨表亲,子女姻亲(亲家),同事好友及街坊邻里等。因为71、81岁已进入“古稀"阶段,这个年纪摆寿酒宴请众人,还有一层意思,是个“人情酒",即一旦去世,吃过其寿酒的人必然会去参加其后事。


第三只眼看世间百态6


俗话说隔里不同俗,但是给老人做寿,这应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风俗,虽然细节不同,但大多数人是比较重视的。下面晏子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胶东农村的庆寿风俗。


每个人都有生日,也就是降生到世界上那一天,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叫过生日。在笔者的家乡,一般都重视给小孩子过生日和给老人过生日,小孩子的生日主要重视头三个,以后就不必太重视。小孩过生日叫“长尾巴”,过生日这天,大人都会开玩笑地摸摸小孩屁股,无非是逗个开心。老人的生日比较重视,叫做庆寿或者做寿。一般遇整寿大庆,一般的生日自己家中庆贺一下。生日最主要的食物是面条,因面条比较长,取长寿之意。有的饭前舀一勺面汤,带上几根面根,抛洒到屋顶上,叫“抡汤”。

我们这里给老人做寿,一般从60岁开始,因为过去有60岁还甲子之说,六十花甲,便开始重视庆寿了。一般从这年开始,每年都要给老人过生日,不可间断。不过逢五逢十要大庆,俗话说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这样的庆贺要邀请亲戚朋友,而平常的生日,自家儿女出席即可。还有一个特殊的生日,就是66岁这年生日,民谚有“六十六,一刀肉”之说,出嫁的女儿这天要给过生日的老人割一刀猪肉,不论大不,一刀下来即可。


由于生活条件改善,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给老人庆寿。比较重视的是整寿,如60大寿,70大寿,80大寿等,这是必定要邀请宾朋的。有过生日的俗语:“早晨捞捞(面条),中午包包(饺子),晚上炒炒(酒菜)”,也就是早晨起来吃面条,寓意长寿,中午吃饺子,象征团圆,晚上招呼宾朋设炒菜喝酒相庆。宾客或送寿桃、寿帐,或送红包致贺。

在现实生活中,老人做整寿,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寿,因为整寿是满整年,以周岁计,但农村人以虚岁计,所以其实是逢九做寿,60大寿、70大寿、80大寿、90大寿分别为59、69、79、89周岁的时候庆贺,百岁生日在99岁时庆贺,以后每年生日都称99岁,民间说人生不满百,满百不是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 人们为讨个吉利,因而形成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民间做寿最忌讳中断,这是绝对不能出现的。过去老人生日各有称呼, 60岁称小寿,70岁称中寿,80岁称上寿、大寿,90岁称添寿,100岁称期颐。

一般寿诞的活动都由子孙发起,除了要布置寿堂外,还要淮备供品祭神拜祖,并淮备寿宴招待亲友。吃寿面时,要将寿面拉高抽长,表示寿星将会福寿绵长,忌讳从中间咬断。前往祝寿的亲友以礼盒、酒、等贺礼来祝寿,主人则回以寿桃、红蛋。 祝寿的贺词有: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日月长明、松柏长春等。做寿当日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感谢神明及祖先的庇佑。祭拜完神明及祖先后,子孙依序向寿星跪拜,并道贺祝寿。点烛、焚香三柱迎神,祈求一切顺利。


齐东晏子


89,99或一百都会大摆特摆,像69,79也会摆但比较少。但一般的人没摆就自己几个兄弟,婆娘,女儿,女胥做棹好菜给老人过生。像一般女儿,女胥,只要带三斤米粉十个蛋要用红纸带红噢还一只公鸡一个红包红包是给老人买衣服的钱,如果有摆寿宴就麻烦点三斤米粉十个蛋都带红纸一只大公鸡而且不能奄割过的鸡冠跟鸡观都要鲜红油亮的脚上还要绑红纸还要用鸡竹笼装起来,还要买一身衣服从头到脚买全套最后还压红就是压一张四四方方的红纸在衣服上,不过现在年轻人图省事包个红包就解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