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是否会引发毕业生疯狂挤进体制内的潮流?

小单财经简评


那肯定的!看看国家出台的政策,今明两年事业单位岗位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不光是学生自己想,国家也在想方设法的让他进


Todd25210201151


我个人觉得不会。本人省属事业单位,硕士,前不久相亲,遇到一个大专刚刚毕业的,女护士,第一次见面就结束了,因为我说自己月薪4000。女方觉得都2020年了,身为男人,居然还没有过万!

可见,好多年轻人依旧不认可体制内工作,因为薪酬原因。

补充一下吧,看到很多人阅读了我的答案。我虽然收入一般,但确实是正式编制的,公开招聘,笔试面试第一。目前专业技术岗。至于收入,我是农村长大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农民出身,我这一辈至少不需要靠天吃饭了。

我再补充一下吧,有人私聊我问的一些问题。

我觉得我改为职场领域认证得了,大家这么好奇。我本来只想专心分享动漫。因为白天工作,不想下班也想着工作,哈哈。

我们家都是农民,我咋学习的,好多村沟子的孩子,学习也都不错,不过我的研究生同学里面,除了我,确实没有农村人。

此外,我父亲在人生35之前都是农民,不过后来自学考了成人本科,靠自己捡破烂和种地的钱,交的学费。然后有资格报考,考的小学教师,正式编制的,现在是小学校长,快退休了。他非常严格,导致我现在不在他身边,也从来不会6点以后起床。

至于我考体制内,靠关系?这个真没关系。家里省政府没有人,我们家连乡政府里面都没亲戚。而且我本科同时考的研究生和公务员(国考),也都成功了,然后选择读研了(提醒国考的朋友,如果考上了不去,需要写申请信,不要忽略了)。我白天学习研究生,晚上准备公务员。累出来了颈椎病。

任何考试,你只需要精通技艺层面的东西,基本就能超越很多人。但是很多人妄图精通思维层面,其实那是精英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无论考研或者公务员考试,把“考试技术”磨炼好就可以了。

我的电子工资条,不知道为啥三月份涨了一点,喜极而泣!




唐哩咯糖


大家好,我是子骞职说。我的观点是:肯定会,而且都不用疫情过后,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论据如下:

1.实际情况证明会发生。

就拿我们单位来说,我们单位是一家大型国企,往年通常在三月底开始春招,然后校招开始的时候才有人陆续打电话咨询,但是今年从三月初就不断有人开始咨询了,有孩子父母、也有本人自咨询的,咨询的问题概括一下主要有两个:1.今年贵公司还有招聘计划么,是否会缩减招聘计划;2.贵公司今年的招聘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是否会有校园宣讲会。可以预料今年我们单位的招聘计划绝对没有问题,甚至可以优中选优,虽然之前也是。

2.大数据告诉你会发生。

如果说我们单位是个例不能完全说明问题,那么请看两组大数据,用数据来论证我的观点。

  •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报告》显示,在毕业后希望工作的大学生中,意向就业企业类型的排序依次为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外企、私企、自主创业、NGO(非政府组织)。跟2018年相比,国企超越外企跃居第一,占比达到26.4%,成为大学生最希望工作的企业类型,同时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占据了意向就业的前两位,两者占比超过5成。这足以说明今年的毕业生对于国企、政府/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的青睐度将进一步提升。
  • 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去年的11月28日,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约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基数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进入国企国企、政府/事业单位等体制内的毕业生人数势必也会增加。

3.国家政策引导让发生。

当然除去大学生自己本身的倾向性外,国家、地方出台的积极政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有:

  • 扩大重点领域招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招聘。这一政策将直接充实教育、医疗等体制内行业,教师、医护人员队伍将进一步壮大。
  • 引导基层就业,扩大选拔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这一点就不用说,直接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尤其是基层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更为明显。
  • 更大力度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这一点可能很容易忽略,但是反而这个政策各方面的待遇更为丰厚,国家对于保家卫国的军人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既然疫情仍未过去,竞争如此激烈,同时就业形势又较为严峻,那么子骞建议:

1.高校毕业生提前准备,及时关注招聘信息,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出台的就业政策,积极就业、主动就业,同时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并非非要进入体制内工作,现在优秀的民营企业也数不胜数,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相信优秀的你一定为自己的求职之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目前有工作的同胞们建议最好不要轻易辞职,今年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大家都可以看得到,难道还要去趟这趟浑水?当然如果确要辞职,请先找好落脚点,切记裸辞,这是极为不成熟的做法。

3.目前处于失业中的同胞们

。也不用过于担心,国家、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大家就业,同时求职中的你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关注相关招聘信息,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别问我你有啥优势哈,我不会告诉你,工作经历、证书等都算)积极为自己赢得机会。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需要这样的战略,但不需要这样的战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这才是正解。祝愿2020年的每位同胞们都能找到满意的雇主,开始自己崭新的工作篇章。


我是 ,专注人力资源管理,聚焦职场分析,如果觉得我的回答还不错欢迎点赞+关注。如果你有职场困惑,问答收益、认证也欢迎联系我。你们的子骞一直与大家同在。


子骞职说


这几乎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的朋友在商场里做服装批发,他们店原本有2个工人,现在正常上班的只有一个了,另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上班,朋友通知他等通知。因为现在生意实在很差,他说要不是去年年底交了房租,今年就不敢了,歇业回家,等明年再看。现在就算亏十多万把铺面转租出去也没人要。同时商场里出现了好多转租的贴纸,很多平时有七八个人上班的铺面,现在最多也只是安排两人上班。老板都做不下去了,员工怎能不失业呢?

相信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都有。

一是经济受疫情影响下行压力较大,就业问题突出,二是今年毕业人数增加较大,待业人数较多。那么公考热则是必然的(虽然公考一直很热)。

其实也不必过度紧张,各项政策都在落实当中。已经工作的能不辞职的尽量不要辞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还在待业的降低一下求职标准,稳定下来,积攒实力;准备公考的认真备考,毕竟今年编制岗位扩大了好多,虽然考的人数多了,但是岗位也增多了,水涨船高,不必太担心!


道无至尽


先举一个例子。某单位群里,薪酬HR发了一条信息,本月工资迟发。群里抱怨一片,没过十分钟,HR经理发信息,本月工资不迟发,且提前发,还多发2000元福利费用于购买防疫用品。这就是某国企。

相反,一些民企私企,特别是中小企业,更特别是服务产业的小企业,员工非常焦虑,工资能不能发还是次要的,工作还在不在才是更担心的。

很多家长哀叹,还是让孩子进体制内保险,以后有个风吹草动,还是金饭碗捧着踏实。

这个心态真实不?

真实。

心态,决定行动吗?

决定。

结论:

没有疫情以前,2019年度毕业生就业意愿指数,公务员第一,央企第二。体制内,特别是优质体制内单位依然是最热门的地方。有的好单位,报名比例达到4000:1,也就是说,4000个优质大学生争一个岗位。说明,疫情之前,体制内依然是就业热门。

那么,疫情之后,这个热度只会升不会减。

第一,人们发现,求稳与求财,可以并重了。以前觉得体制内只是稳定,财不够,现在发现体制内,既稳定,钱又多。

第二,人们不差钱了,独生子女,父母这么有钱,早晚都是自己的,自己为何这么辛苦,不差钱,就求安逸呗,体制内又热一把。

第三,疫情如同烈火炼真金。体制内单位的稳定,在疫情期间,得到彰显。工资照发,不上班也有福利,上班的有补贴,值班的有奖励。各级上司还会争先恐后去慰问,一线作业人员得到充分尊重,得到广泛宣传表扬。然而,中小企业呢,撑不下去关闭,撑得下去的呢,不是停发工资,就是减发工资,甚至降低社保缴费基数。

综上,一是疫情之前,体制内就业本来就是热门。二是随着人们收入增多,追求稳定的意愿更加强烈。三是疫情期间的,更加凸显体制内的优越性。基本可以判断,疫情之后的就业市场,体制内就业意愿更加强烈。


职场火锅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无论是体制外还是体制内都是一种工作的模式!体制内有体制内的优点,缺点也是一样!体制外也是优缺点并存!

这次疫情过后,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表现,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体制内在这次疫情防控的过程中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像医生行业,我都热血沸腾后悔没有从医!这就是一场大的专家疫情带给我们灵魂的洗涤!但是体制外也在这场疫情行表现的可圈可点!

无论什么人,如果不努力工作,只想投机或者走捷径,我认为注定做不好任何事情的!无论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但我真心想一些想干事的人回到体制内,疫情是一面镜子,庸人和能人一目了然!在疫情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干部能够快速的提拔,彰显我党在人才任用机制上的改变!这种风格将十分吸引人才回到体制内!

总之,疫情过后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会引发毕业生选择的高潮!

加油😊毕业生们![赞][赞][赞][赞]



科学的元宝


你这话说的,就算没有疫情,也会有无数毕业生往体制内挤,公务员和事业编相对于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人来说,是公平的,而且待遇也很不错。

连考四年,年年落榜,只为考进体制内

小凯大学专科毕业,进了县城里的一家大企业,很会办事,也勤快,就成了老板的秘书,工资每个月8000块钱,虽然工资不错,但小凯总感觉自己在私企,不稳定,万一哪天破产了,该怎么办?

于是他每年都参加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连续靠了四年都没考上,终于在2019年成功上岸,成了一名公务员。

体制内真的那么好吗

体制内的优点。

一、工作时间固定。早八晚四,朝九晚五,法定节假日正常休息,不需要总加班,女性怀孕不怕被辞退,还可以申请带薪休假一年照顾孩子。

二、请假休假相对宽松。例如有事想请假半天或者一天,不会扣工资,每年按照工龄享受5天到15天工作日的休假。

三、各项保险待遇完善。普通公务员公积金账户一个月基本能存入1000元以上的公积金,在私企一般会按照最低杠缴纳,在购房贷款时用公积金也比较划算。

四、退休待遇较高。一般企业人员养老保险缴纳比例都较低,但是机关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工资是在岗工资的80%以上。

五、不用担心失业。如果一旦成为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基本上可以安心干到退休,只要不犯违纪性问题,一般的普通干部也不会涉及违纪问题。

体制内的缺点:

一、生活比较单调乏味。正因为工作的安稳和循规蹈矩导致工作热情会下降,有时甚至觉得失去人生追求和目标,偶尔会羡慕在大城市拼搏的同学或朋友。

二、工资虽然稳定但是仅够温饱。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常年稳定不变,基本零增长,每次增长以200到500元的标准,印象里距离上次涨工资已经好几年。

三、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和企业相比,机关单位不需要考虑销售业绩,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无非就是谁的工作多做点,谁的活少干点,所以少干活就成为机关里最重要的竞争目标,再就是谁能提拔,谁能获得相对多一点的好处,所以才有机关人际关系复杂的说法,因为需要通过拉拢关系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些人想获得好处,自然会侵犯到他人的利益。

这次疫情期间,私企员工没有工资,没人关怀,公务员事业编工资和补贴照发,体制内的确是很多人向往的工作!


只谈一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疫情过后,体制内的工作必然倍受欢迎,多数毕业生作为就业首选不可避免。


理由非常简单:


1、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员工人均收入要高于当地人均工资,并且福利更好;

2、工作稳定,只要不违法,失业概率极低;

3、加班的时候少,工作比民企更轻松;

4、社保缴费比例高,退休后养老金丰厚,还有职业年金做补充,而这些绝大多数民企想都不要想;

5、可以提前退休,或者退休年龄前内部退休,或者达到一定年龄后工作量大大减少,更加轻松;

6、社会地位更高;

7、假期有保障;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个人判断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员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农民,这些体制外的人疫情期间收入都大幅减少。即使有公司给不上班的员工发工资,往往也会大幅减少,这已经是非常厚道的做法了。


两个月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少,一年的收入就有可能减少了20%,而接下来的大半年还有可能遭遇降薪裁员,做生意短时间内也难以恢复到从前。


疫情对于民企的影响要远大于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这是社会分配体系决定的。


房价上涨,银行受益,土地受益,这些收益的一部分就会成为体制内的福利。银行投放的贷款同样会多数流入国有企业,各地的基建项目也是利好国有资本。


经历了宅在家里的一段时间,工作的稳定性会显得更加珍贵,毕业生们自然会理性选择。


财智成功


会,我可以斩钉截铁地下结论。此次疫情过后,毕业生挤进体制内的潮流将会比以往更加的疯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从历史趋势看,近几年公务员招录比率呈上升趋势,显示出进入体制的竞争趋向激烈。2016年,全国报考公务员审核通过128万人,最终招收比率为46.1比1;2017年,全国报考公务员审核通过133.8万人,最终招收比率为49比1;2018年,全国报考公务员审核通过165.9万人,最终招收比率为58比1;报名人数不断上升,招收比率继续扩大,显示出今年公务员考试的疯狂和激烈。

二、当下疫情状况是我国内愈来愈向好和国外愈来愈失控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报道疫情是国内本土新增仅4人,其余均为输入型病例,而国外确诊新增11616。国外越来越严重的病情,逼使毕业生将更多的就业目光转移到国内,造成国内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这部份新增的就业压力同样会转嫁到体制之内。

三、此次疫情之中,停工停学对体制内外人员造成影响的差异,将吸引更大部分毕业生涌向体制之内。一方面,体制之内是工资待遇不变,职业稳定,各项防控措施圆满到位;另一方面,体制之外停工失业,复工艰难,困难重重。国家强有力的保障对任何人的吸引力都是无穷的。

四、疫情冲击之下,国内中小微企业哀鸿一片,破产收缩成为中小微企业的常态,裁员降薪造成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企业的扩展同样也受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对于比往年更大数量的毕业生就业来说,雪上加霜还不足以形容,只会比想像中更加可怕的多。使得转向体制内的意愿会更为迫切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会共同造就今年进入体制的疯狂。个人认为,今年毕业生挤进体制内的潮流之疯狂会出乎许多人的意外。

以上是个人观点,大家可以留言讨论,谢谢!


微风来袭天转凉


谢谢提问,个人感觉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预估2020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应该会猛增20%以上!我们从以下四组数据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问题:

非典疫情:2002年报考6万人,2003年公务员报考12万人;增长率为100%;

金融危机:2008年报考80万人,2009年就突破100万人了,增长率25%;

正常年份:2014年报考152万人,2015年参考140万人,增长率为-8%;

正常年份:2017年报考139万人,2018年报考148万人,增长率为6%。

以上数据为网络公开的每年公务员报名过审人数信息整理,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公务员报考人数与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乐观程度成反比。

在03年疫情期间和08年金融危机后,毕业生普遍对社会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他们觉得去社会上发展找工作也很难,还不如下心思准备报考公务员,因此公务员报考人数必然猛增。

14年-18年间,报考人数变化不大,甚至个别年份会有一定下降,原因也很简单,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公务员薪资水平上涨不快,有能力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找工作简单,薪资收入水平高,所以报考人数才会大致稳定。

2020年开年便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随即而来的就是在美股的带领下各国股市大幅下跌,大型公司去携程等普遍降薪,小微企业更是存活都难,毕业生想要在社会上找个工作都难,因此必然会有更多毕业生转向备战公务员考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