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評1974中越西沙海戰


美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評1974中越西沙海戰


2016年春季刊的《海軍戰爭學院評論》中有三篇文章講到中國。其中一篇是美海軍戰爭學院院戰略與政策系吉原恆淑教授使用中方材料對1974年西沙海戰的回顧。該文主要可分為三個部分:回顧西沙海戰的背景經過,對海戰的評價,最後使用西沙海戰經過展望未來中國海洋政策可能的特徵。該文中心思想是中國善於利用其軍民結合體制,動員海上民兵為先導,海監為後盾,使用“捲心菜戰術”來完成維護主權任務,將這一特徵與西方總結的俄國“混合戰”(hybrid warfare)策略相提並論,認為這是美國海軍將要面臨的重要挑戰。


美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評1974中越西沙海戰


全文較長(文章地址,另見附件),大部分不值得翻譯,但該文評論部分較有討論價值,摘錄如下。吉原教授的主要觀點是:
1. 西沙海戰的政治領導。特別提到了當時中美蜜月、美國從南越抽身的大背景,認為這是中國收復南海島礁的黃金時機。此外,嚴格的“不打第一槍”政策把海戰定位成“自衛還擊作戰”,有效的阻止了美國倒向南越一方。作者指出中方領導非常謹慎,海戰取勝後南海艦隊司令張元培下令追擊並擊沉潰逃越艦,但被廣州軍區司令許世友制止。作者在後文中說道在2012年的黃巖島對峙中菲律賓海軍明智的避免了像南越一樣首先開火。


美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評1974中越西沙海戰


2. 作者認為,中方材料對此役的回顧往往點出中方的物質條件劣勢,將勝利歸功於參戰官兵的主觀努力和勇敢精神,尤其因為解放軍海軍具有的小艇傳統受到放大,但這不過是一個“正能量故事”(feel-good story)。解放軍海軍取勝不光是因為自身的傑出,對手南越海軍的無能和誤算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作者指出有些中方評論批評南越海軍分散兵力的錯誤,並且無謀的衝向了中方陣地。假如南越海軍選擇發揮他們艦船在射程和火力上的優勢(作者在此頗為腹黑的註明“假如他們的炮術水平允許的話”),本來有可能拉遠距離一個個端掉中方參戰艦艇。


美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評1974中越西沙海戰


3. 戰爭迷霧問題。作者提到了中方遇到的不利條件例如許多艦艇未能趕到或來得太遲,指揮通信不暢造成廣州軍區指揮部錯誤的命令增援魚雷艇返港加油,中方油船擱淺等等。總的來說,作者認為對中方不利的意外情況假如不發生,既有可能改善中方勝算,相反也有可能把南越海軍嚇跑不敢交手。另一方面對中方有利的情況例如天氣適宜、南越未出動空軍、戰後退縮未繼續爭奪等則直接有助於中方的勝利。作者認為解放軍海軍運氣很好。("The PLAN was as lucky as it was good.")


美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評1974中越西沙海戰


4. 民兵的支持。作者指出民兵在西沙海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後勤、運兵、快速反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民兵的中國南海水產公司員工身份還有助於將南越定位為挑釁一方。作者引用當時的美國情報部門報告說“西貢對中國漁民佔領Crescent Group做出軍事回應”是“衝突擴大的關鍵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